構建產品的信任力設計
編輯導語:不管是互聯網還是傳統產業,只要想盈利,構建平臺和用戶之間的信任都是必然的。那么作為設計師,要如何通過設計和用戶建設信任關系呢?互聯網產品中的信任力又是如何產生的?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們這雙鞋絕對是正品,支持專柜驗貨!”
“買咱這支基金,穩賺不賠,絕對漲,還要再漲,現在不買后面后悔死你!”
“我們的游戲,永久免費!堅決不收一分錢!”
上面的場景是否很熟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看到這樣的話,但除了運氣好的那部分人,結局往往要么是「專柜不予驗貨」,要么是「吃啞巴虧被人割一波韭菜」或者要么是「十連抽!SSR!出了新通行證出了新皮膚!買??!」。
于是這部分人開始不相信任何相關的東西,開始大肆傳播,加上一些不法分子的違法惡意行為和新聞公安宣傳,最終導致社會上絕大部分的人樹立起了很嚴謹的防備心。
眾所周知無論是作為互聯網還是傳統行業,無論是金融還是電商亦或者是游戲社交等等,想要賺錢,構建平臺和用戶之間的信任是必然的。如果你無法和用戶構建信任關系,那誰還指望用戶使用你的產品去消費(金錢/時間)呢?
在產品設計當中,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如何去和用戶構建信任關系,怎樣通過設計細節去逐步影響甚至改變用戶,這個話題是我最近在研究的東西。通過解析市面上的產品如何通過設計去構建用戶的信任關系,提煉出我們如何在產品設計當中去打造信任感。
一、信任力
首先來了解一下作為互聯網的產品中信任力是如何產生的:用戶要想對產品產生信任感,必須建立一個完善俱全的產品心智(具體的心智設計在我之前有篇文章已經詳細介紹過了,這里不再過多闡述)。
先上結論,當一個用戶從普通的態度到信任一款產品,這個過程是基于「認知」、「情緒」和「態度」建立的。
這個過程在不同的場景所建立的時長也不相同,售賣場景當中是最常見的。
舉個例子,我們經常會在菜市場大街上看到有人吆喝賣菜刀、塑料盆各種東西,站著一圈兒人圍觀,然后會看到賣家為了展示自己商品的賣點,會很賣力地把塑料盆摔地上以此來吸引注意和展示賣點。
這樣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改變消費者的情緒和認知,從而改變消費者的態度,以建立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最終提升下單轉化率。說人話就是:“我這個盆怎么摔都摔不壞,不信我吧唧摔給你看,快買它!!!”
在用戶建立了與產品的心智之后,才會產生相關的信任力,從而產生相關的行為。
二、信任行為的途徑
了解原理之后,那么來看一個基本的問題:信任的行為是如何產生的?用戶建立了和產品的信任心智后,怎么產生相對應的行為,主要依靠三種途徑:
- 第一手經驗
- 可靠的建議
- 基于理智的理解
1. 基于他人的經驗
這個途徑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讓人信任某人或某物的方式,比如你的好朋友或者同事告訴你:XXX地方吃飯服務超棒,味道超正宗……
那么基于你對好朋友或同事的關系以及他嘗試過的經驗,你會大概率選擇去那家店試一試。通過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在基于過去成功的經驗下,人們會再次選擇相信這類人的經驗。
這類情況在互聯網的場景中往往以KOL帶貨、探店等形式存在,早些年的小紅書微博探店測評,到近來越來越火的直播短視頻,都是基于人們在對自己信任的KOL面前,選擇信任相對應的產品或消費場景。
諸如「我喜歡的明星都用這個,我跟著買肯定沒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他李佳琦說Oh my God!」之類,都是由平臺借助KOL和用戶群體建立的信任關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種草」。
如果沒有喜歡的KOL怎么辦,那就建立以自己為中心輻射的社交圈,通過自己認識的人去建立深度的信任關系。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朋友圈種草、拼多多核心的拼小圈和淘寶的淘友圈,基于自身為圓心,利用用戶的從眾心理和窺探欲建立的關系鏈,從而幫助平臺建立與用戶的信任關系。
2. 基于可靠的建議
基于他人經驗僅限于熟人或為了解的人所建立的關系鏈,詬病往往是必須依附于熟悉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有一個時間的。但是很多場景下,并沒有那么多時間和條件給用戶去建立信任這個過程,所以出現了多種讓用戶通過陌生渠道快速建立信任關系的形式。
1)品牌的力量
我們經常看到市場上品牌做升級更新,也能看到天價的品牌設計,因為品牌是對產品或者服務的一種保障,這種保障我們更傾向于使用該品牌的產品,又因為良好的產品使用體驗,我們更加信任該品牌,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而互聯網產品更加熱衷于此,比如早些年的淘寶因為假貨、刷好評曾讓平臺信任感一度降低,于是有了后來的天貓品牌。比如京東的自營標、得物的專業鑒定等,無一不是借助品牌的力量建立用戶和平臺的信任關系。
2)陌生渠道詳細的經驗
電商產品力商詳頁的評價系統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如果有心關注的話,會發現評價系統一直在經歷著改版:從起初的「好中差評」到現在種類繁多的評價,都是在針對信任感一直在迭代優化,并且是一條長線的迭代。
加深用戶對產品快速地信任,電商產品分階段性地在優化評價體系。
拼多多在前置鏈路當中,強引導確認收貨后的用戶進行評論反饋(具體在點擊「確認收貨」后跳轉至評價頁面強制拉起鍵盤進行輸入);而阿里系產品淘寶、餓了么等在前置鏈路當中以積分獎勵的形式,鼓勵用戶寫真實的評價。
在后置鏈路中,強化了好評的信息,展示了「回頭客」這一概念,一方面展示了產品的真實性,向用戶傳遞二次復購的用戶;另一方面,打消了用戶對店鋪花錢雇人刷好評的顧慮。
3)專業的權威
常見于金融、政府相關的項目產品中,借助當地政府、專業權威機構的威信來和用戶建立信任關系,有相關的組織機構做背書,此類產品的用戶在整個流程中更容易做出決策。
比如支付寶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寺庫和美國GIA專業鑒定機構的合作等。
3. 基于理智的理解
對于從未看過或者聽說過的某個產品,可以通過讓用戶了解其工作原理來建立信任,簡單來說就是「脫光了給用戶看」。
有且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因為產品的易用性而覺得可忽略像用戶解釋你的產品。因為如果用戶「感知」到自己不了解產品本身,那么即便是別人推薦的,依然存在部分用戶不信任產品。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互聯網各類產品建立的初期,沒有品牌、沒有背書,獲取的信息讓用戶感覺自己的隱私被暴露,存在自己的隱私數據泄漏等問題。
如果向用戶展示產品的詳細的信息,會讓用戶更加地安心。比如Uber或滴滴新生的時候,品牌尚未建立,在打車前讓用戶明確詳細地了解用戶信息、車輛信息、駕駛員信息以及安全規則后,用戶才會更加安心地使用產品。
三、建立產品的信任力
闡述了用戶對產品建立信任的原理和途徑,那么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如何在自己的產品設計當中,去和用戶建立信任感并且維護信任關系,可以看看成功的產品怎么做的。
1. 展示品牌權威標示
在視覺的呈現上向用戶直觀地展示相關的品牌、權威機構的標示等,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改善用戶的認知和態度,從而建立起短暫的信任感。
常見的此類設計在網頁設計、運營視覺中比較常見,比如官網的合作方露出,聯名活動的品牌展示等。
為什么大公司有很多規范,從柵格到彈窗到動效,在整個產品體驗的過程中,讓用戶感知到是在一個產品中完成的流程就是產品設計的一致性。
為什么要做一致性,因為要增強品牌感和產品體驗的舒適度,目的就是讓用戶依賴于品牌產品,建立起無法分離的信任關系。
2. 構建信任的樞紐
從整個流程的開端到結束,制定一系列的體驗來構建信任的樞紐。
用拼多多的拼小圈來舉例,從最初的引導開始,向用戶透出熟悉的頭像信息引導用戶點擊觸發,然后簡單地向用戶告知產品的詳情,接著通過無處不在的用戶頭像和標簽建立信任關系,利用用戶“好的”“知道了”等認知慣性去影響用戶的行為。
最后通過K歌影集等功能鞏固信任關系,增強用戶粘性,實現整個樞紐的體驗閉環(不得不感嘆多多在構建信任感這一塊真的很厲害)。
四、再嗶兩句
在整個互聯網大環境下,針對存量精細化運營戰中,信任關系是有效轉化的關鍵,也是企業和品牌傳播的第一生產力。
能否獲取用戶信任,將會成為企業商業價值大小的核心判斷標準。站在用戶的視角,只有信任了某個產品,才會將自己的隱私信息等向企業開放,從而產生一系列消費、轉換等行為。
自媒體直播短視頻在拓展業務和平臺的合作中,增強了用戶與之間的粘性,而這一切,所有的原點都在于信任。
原創不易,謝謝閱讀~
參考文獻:
《用戶信任產品的三種途徑》http://www.aharts.cn/user-research/2185505.html
《未來,信任關系將是品牌傳播的第一生產力》http://www.aharts.cn/it/572924.html
《信任力設計「縣域場景金融」》https://mp.weixin.qq.com/s/dVsjaOacDvd1Cna02SL5JQ
本文由 @雨灰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如果你無法和用戶構建信任關系,那誰還指望用戶使用你的產品去消費金錢/時間呢?
前幾天再看人命日報評給莆田鞋子機會,我覺得我們應該設計出更受年輕人喜歡的產品,而不是copy
要想盈利,構建平臺和用戶之間的信任都是必然的,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命題
基于「認知」、「情緒」和「態度」建立的聯系,每一個信任力的建立都需要經過這幾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