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賣的SaaS,安全分及格了嗎?

0 評論 2444 瀏覽 25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隨著社會對數據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注重,企業也需要提升安全意識,比如SaaS企業,在為客戶提供服務時,就需要考慮如何降低風險,提升安全保障。本篇文章里,作者就SaaS產品的風險控制等問題做了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一、聊聊安全

在SaaS企業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轉變:從完全不在意安全,到慢慢開始在意,再到非常在意。

這樣的轉變,主要源于客戶群體的變化。

最初服務的客戶體量規模較小,使用的人數較少,會把注意力放在是否滿足業務場景,是否能夠達成業務目標。關心的是能產生對應的結果。

而隨著SaaS企業的擴展,服務客戶的規模越來越大,到后期行業內的標桿企業也會購買系統,這類客戶把安全作為第一要務,用審計、風控、合規等崗位來確保實現安全目標。他們既關心結果,也關心產生結果的過程。

看起來是大客戶對安全的關注,倒逼企業來重視和關注系統安全。所以安全模塊的設計,在產品設計中處于長期被忽視的狀態,往往認為是為了迎合大客戶不得去去投入資源的模塊,無法產生價值。

但形成這樣的既定認知前,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安全需求,真的只是大客戶才關心的嗎?

先講一個小故事。

兩位農夫在田間勞作,正當正午,日頭曬得人頭暈眼花,農夫甲擦了擦汗,直起身來望向城里,彷佛視線落在了紫禁城,他艷羨地說:你說皇帝在宮里,過都是什么樣的日子?

農夫乙笑著說:那肯定是神仙一樣的日子,他坐在屋里,前面一油鍋后面一油鍋,想吃油條炸油條,想吃麻花炸麻花。

農夫甲接話:“可能還不止,下地干活肯定也用的是金鋤頭?!?/p>

我們已知的是,皇帝日常并不做飯,并不下地,所以農夫的猜測如同坐井觀天,和現實并不搭邊。

同理,小客戶對于SaaS軟件的認識,很可能也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客戶一般數字化程度不高,使用SaaS的經驗很少甚至沒有,對技術更是毫不了解,系統對于他們而言,就像坐在宮殿里的貴人,只能用自己的思維去猜測。購買一套系統的作用被極致簡化,認為是就是這里點點,那里寫寫,產生數據,大家看看。

他們并不知道系統可能是不安全的,不知道系統一旦被使用,從人,從權限,從操作流程方面等方面都會帶來安全隱患,或者并沒有對安全隱患的背后的損失有著正確的認識。

用馬斯洛需求層次來解釋,每個人的底層需求都是安全,同理,每個企業的底層需求也應該是安全。小客戶沒有明確表達需求,并不代表他們不重視安全。反而由于他們不懂不會,才是需要SaaS企業更好地支持到他們,為客戶防患于未然。

從長遠來看,這一項工作也非常有意義。進入數字時代后,我們每天產生的數據呈倍數級增長。所以數據的安全顯得更加重要。

你賣的SaaS,安全分及格了嗎?

同時,在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共同升級下,安全的定義被極大地延伸,安全不僅要做到保護數據隱私,防范數據流出,也需要呈現準確的數據,因為只有準確的數據,未來才會有連通和銜接的價值。

這就意味做到安全,要符合行業互聯網的規范,要減少客戶試錯成本,要真正以幫客戶實現業務目標為核心,去思考系統如何能幫客戶做好做對做準確。

二、4類風險與3層限制

1. 4類風險

回到具體的場景,會造成系統不安全的風險一共有四類。

它們分別是

  1. 環境的風險:系統登錄環境,使用環境帶來的風險。
  2. 操作的風險:員工越權操作,或操作無人監管,無據可查帶來的風險。
  3. 合規的風險:產生的業務數據是否符合財務規范,符合財務真實準確的要求。以及數據是否符合相關行業規范,采集的過程和結果是否可靠。
  4. 經營的風險:上下游合作伙伴管理不善帶來的經營風險,導致收入和成本可能出現劇烈波動。

2. 三層限制

相對應的是,我們需要建好三道門檻,用不同的態度去限制用戶,降低風險。

第一層限制:能不能。

在這個層次的限制中,我們扮演的是一個執法者。

執法者面臨的是環境的風險,操作的風險,在這些環節出現風險的時候,執法者當機立斷,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阻攔用戶,告訴用戶不能進行某些操作,需要按照規定來操作。

而作為執法者,我們憑借什么去阻攔用戶呢?

首先依仗的是系統上的,約定俗成的安全性要求。

要保證的是系統里所有用戶的賬號是安全的,也要確保當前登錄的人確實是用戶本身。

常見的功能有:

1)登錄安全提示:首次登錄某個設備需要做二次校驗;登錄時提示上一次登錄地和時間,以便用戶及時發覺異常;讓用戶設置一串文字作為安全碼,登錄時展示安全碼,用戶看到安全碼和自己設置的一致時,則認為安全。

2)雙重校驗:例如增加goggle校驗,增加短信校驗,把新增的校驗方式視為臨時密碼,與用戶事先設置的固定性密碼組合,共同確保安全。

3)單設備登錄校驗:不允許用戶同時登錄兩個設備。

4)登錄密碼安全性設置:可由管理人設置密碼的安全性等級,例如是否考慮大小寫字母,數字,特殊字符的混用,是否限制長度,以及是否設置過期時間。

除了依賴安全規范,也要依賴法律上、道德上的規范。

這些規范用于限制內部員工的行為,讓員工在規范內允許的范圍內操作,盡可能減少員工犯錯可能。曾有一段時間,銀行、支付工具等公司,都屢屢被爆出員工的數據倒賣的情況,但近些年這類新聞少了很多,猜測可能和系統逐步提升安全等級有關。

為了管控員工行為,一共有3類的方向可以去優化。

1)細化數據權限

對于系統而言,有兩類數據是最重要的:公司業務數據,合作方隱私數據。

  • 業務數據:包含成本,售價,利潤,單數等等信息,應該嚴格限制,特別是上市公司的經營數據,更應該把可查范圍縮小縮小再縮小。
  • 合作方隱私數據:包括證件號碼,聯系方式,犯罪信息等等,這類有倒賣價值、以及流出后會影響他人的信息,都應設置嚴格的權限

解決方案

① 敏感信息,界面查看時脫敏處理

例如電話號碼,證件信息,可以用只保留首尾數字的方法展示,展示為138****8888。又例如個人姓名,默認展示時僅展示姓氏李**,但點擊可以查看到完整的信息。

這兩種方式可以適應到不同的情況,前者是無論如何都不展示全部信息,后者是可以展示完整,但多了一層信息保護,避免一目了然看到所有信息。

② 設置敏感信息的統一查看權限

較為敏感的信息,且只有某些角色才需要查看到的,可以設置統一的查看權限,擁有權限的人才可以看到相關信息。

③ 非常敏感的信息設置獨立權限。

例如查看犯罪信息,需要有單獨的查看和篩選權限。

2)管控關鍵行為

在使用中,有兩類行為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一類是導致數據流出系統的行為,也就是下載。

首先需要重點梳理下載行為涉及的字段。

有些字段在系統中展示和查看問題不大,外流則會造成很大的問題,例如犯罪信息的外流,可想而知會引起多大程度的輿論壓力。對于這類情況,需要讓用戶可以設置,無論權限如何都不能下載的字段。

其次需要限制導出的數據量。

絕大多數場景中,導出是用于做數據分析,按月導出可以滿足絕大多數需求。如果一次性導出幾年的數據,是有風險的。對于這類情況,需要讓用戶設置導出的條件限制。

最后導出某些數據,需要受到監管。

或者有統一的下載管理評查,可查看導出的數據內容和信息,或者可以把導出行為設計成需要審批。

另一類值得注意的是修改業務上的關鍵信息。

例如把已經過期的身份證修改為正常,導致圖片和文字信息不匹配,把犯罪信息從無改到有,都是嚴格的紅線行為。

如果系統本身有業務屬性,則可以預見并嚴格限制紅線行為。

如果系統不為業務服務,無法知道用戶的修改會造成什么問題,至少提供不允許修改的配置,并在培訓時著重強調修改信息的權限,請用戶思考背后對應的風險。

3)服務合理用戶

正常來說,有系統登錄權限的人,都應該是在職且有權限的員工。

但事實上總有各種情況,導致不在職的人,無權限的人還可以登錄系統,造成系統信息的不安全。

可以從功能設計上防范這些情況:

  • 控制超級管理員人數:超級管理員的賦予和取消都應有通知和留檔,甚至可以設置為需要審批。
  • 人員退出機制:盡量把系統人員狀態和其他系統打通,例如OA和辦公協同系統,這樣員工離職后,可以自動變更賬號狀態。
  • 人員回收機制:如果某些用戶長期未登錄,可以把狀態自動變更為凍結。
  • 臨時登錄機制:如果某些用戶需要臨時登錄,可以開始有登錄有效期的臨時賬號,滿足短期內使用的需求。

第二層限制:對不對。

第一層限制里,我們關注的是用戶能不能這么做,而在第二層限制,我們扮演的是一個老師,來告訴客戶這么做是否對,在合規層面,操作是否符合規范。

企業留存在系統中的業務數據,最后都會變成財務數據,甚至有些客戶希望把系統打通,直接按系統金額去進行支付,這就要求系統的數據最后應該是符合財務的規范的。

就實踐而言,系統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幾個場景,數據是否做到了真實、準確、及時。

1)信息采集

主要是基礎數據的準確。例如訂單系統需要維護商品和客戶數據,物流系統需要維護司機和車輛數據。

2)信息修改

基礎信息的修改往往會導致業務數據,財務數據變化。例如商品價格沒有及時更新,導致訂單價格錯誤,而此時已經走完打款開票流程,就顯而易見地已經造成了損失。

3)對賬過程

一般需要內部和外部的審核,在這些場景中,是否可以提示風險點和審核要點,快速幫助定位問題,避免自動化工作造成的人工錯誤。

這些場景,是在對行業、業務有深度認知上才能認識到重要性,且能夠給到解決方案的。

通過給到專業的解決方案,達成數據真實、準確、及時的目標,達成最終的財務合規目標,這就是產品隱形實力的體現,是硬功夫的細節,是不容易抄走的理念。

第三層限制:好不好。

在這個層次里,系統扮演的是專家,可以給出關于企業經營的意見。

企業能夠順利運轉,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合作伙伴,那么合作方的帶來風險也可以被關注起來。

例如一個固定項目,長期都是一個供應商來承接,那么代表著項目可能存在一家獨大的風險,項目風險無法分攤,對于成本也很難有議價權。

那么系統是不是可以給出項目經營的風險預警呢?

除此以外,對于合作方的資質要求,保證金管理,系統是否對應的能力和預警,也是可以考慮的。

對于上游客戶,如果連續出現某類客戶的訂單下降,是否可以給到預警,提示持續流失風險。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可以挖掘的場景應該還有很多。畢竟企業經營,是上游下游都好,才是真的好。

系統能做到這一點,也是真的能夠把SaaS的雙重性都體現出來了,既是經營思路,又是經營工具。

除了三個層次的限制,我們也要有一些兜底的能力。

目標是盡量增加違規操作的成本,或者在事后能盡快定位。例如增加可查驗的、完整的系統日志,以及設置系統全局的水印。

三、總結

回顧本文,我們聊了SaaS企業的安全意識,并把安全指代的場景擴大化。

安全不僅僅是信息儲存安全,也代表著信息生成的過程合規,上下游的運營安全。

與之對應,我們聊了4種風險,并一一對應了三類解決辦法。

  1. 環境的風險:系統登錄環境,使用環境帶來的風險。用“不能”的態度去攔截。
  2. 操作的風險:員工越權操作,或操作無人監管,無據可查帶來的風險。用“不能”的態度去攔截。
  3. 合規的風險:產生的業務數據是否符合財務規范,符合財務真實準確的要求。以及數據是否符合相關行業規范,采集的過程和結果是否可靠。用“不對”的態度去規勸。
  4. 經營的風險:上下游合作伙伴管理不善帶來的經營風險,導致收入和成本可能出現劇烈波動。用“不好”的態度去提示。

SaaS系統既然是理念和工具的合并,也同時也代表著執法者,老師,專家三類角色,三者背后的服務理念各不相同,從低到高,服務于用戶的不同需求。

經常聽到創業者說SaaS功能太容易被抄襲了。那么我想說:未來SaaS的競爭核心,或許不是功能的競爭,而是理念的競爭。

 

作者:假裝是運營,微信公眾號:SaaS學姐

本文由 @假裝是運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