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判斷需求、痛點?如何打造爆款?|「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
當我們天天埋頭于繁忙的工作,瑣碎的事項,開始變得麻木,感到疲憊時,別忘了,我們還可以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放松一下自己,在閱讀中汲取養分,充實自己。
為了迎接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上周「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戳此了解策劃了一場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我們以書會友,邀請到了4位在產品、運營、營銷、創業領域都非常資深的大咖。
他們分別是東獅品牌咨詢CEO@魏家東老師、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起點課堂運營院長、高鼎健康??運營合伙人@潘至鵬老師,這些老師都在各自領域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他們出過書,授過課,有一套自己成體系的,可復用的方法論。
本期直播,我們將以每位老師的書籍為切入點,請老師就書中的內容觀點跟大家一起交流討論,分享他們讀過的好書,與直播間同學進行互動答疑。
本文是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的直播精華內容整理,老師將結合他的書籍《產品三觀》,從創業的角度和我們聊聊如何正確判斷需求、痛點?如何打造爆款?
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書籍《產品三觀》的內容探討,第二部分是直播間互動答疑環節,第三部分是賈偉老師推薦書單。
其余老師的文章也在陸續整理中,大家敬請期待。文章底部還有驚喜,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哦~
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
中國唯一 一個獲得全球五項國際設計大獎金獎的設計師
兼具商業頭腦與設計才華的企業家一一 整合創新設計公司洛可可、社會化創新設計平臺洛客、人工智能設計公司水母智能創始人
《產品三觀》書籍內容討論環節
問題1:產品有三觀,能給我們講講具體是哪三觀嗎?
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
產品三觀:
- 用戶觀;
- 價值觀。正確的產品價值觀,不是簡單的商品買賣價值;
- 世界觀。用慈悲心構建產品世界觀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大家都說人有三觀,其實產品也有三觀。如果產品經理、設計師、CEO創業者沒有構建出很好的產品三觀,可能做產品的初心就錯了。
問題2:您覺得對大家來說什么最難呢,是世界觀嗎?
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
用戶觀是最基礎也是最難的。產品三觀用冰山模型比較,冰山上面是用戶觀、和冰面接觸是價值觀、冰山最下面的是世界觀。
為什么冰山最上面的用戶觀難?因為做產品很難第一視角是用戶視角,一般是企業視角。要為企業做大規模為企業賺到錢,不會完全站在用戶邏輯上思考。除非是像我女兒被燙、喬布斯沒有可用的手機等等,創始人通過自身事件或者災難產生痛點。但也非常地少。
因此,用戶觀是反人性的,企業視角是賺到錢,而用戶視角是:用戶用了你的產品,用戶變得更好了。
沒有說世界觀最難的原因是:用戶觀是基礎,而世界觀的難點是要構建慈悲心。
如果有非常好的慈悲心做產品,會發現做產品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在多年前不理解喬布斯改變世界的那句話,現在越來越理解其實是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所以個人認為,基于產品的世界觀就要構建慈悲心。慈悲心分兩側,一側對自己,另一側對別人。所以對自己的慈悲心又回到用戶觀點,把自己變成用戶就回到慈悲心的起點。
問題3:未來企業的產品打造邏輯是怎樣的?
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
工業時代人們解決的是效率問題,注重生產的提速、從A點到B點的提速,就像汽車一樣,所有產品提到的都是工具和功能的作用,強調效率。
而到了后工業時代,也就是今天這個時代,產品開始有了情感,產品開始有了數據,產品甚至開始有了新的智商、情商、美商。當AI智能賦能產品的時候,產品更像我們身邊的朋友,甚至我把產品比作是新人類的出現,是一種新物種。
當有三觀的人,會吸引很多人到他身邊;有三觀的產品也會吸引很多人和產品交朋友。所以產品三觀給了最底層邏輯,產品已經不是曾經的工具,而是有顏值、情感、信息流甚至有智商的“人”,今天用產品要當成朋友去看,對產品經理、設計師、創業者的要求就更高了。相當于不是造工具,而是造有三觀的人。
還是希望給大家一些底層產品的認知。認知力決定創造力和想象力,對產品的認知率越高,創造產品的邏輯就會越好。
未來的企業產品打造邏輯的三個方向:
- 視角改變。原來企業b to c ,以企業視角為第一視角。未來企業視角是c to b,用戶為第一視角,把一些權利釋放給用戶,做用戶眾創而不是用戶調研。什么是c to b? 站在用戶視角把產品主權交給用戶。以前產品主權由企業決定,未由用戶決定。甚至定價權、功能權、生命周期權慢慢交給用戶做第一決策者。未來的好企業,叫用戶企業、用戶主權企業、企業主權企業,用戶主權企業就是把產品的主權交給用戶。
- 從功能性產品向智能性產品轉換。產品有三觀的原因就是產品越來越像人有智能邏輯。因為我們是智能產品,未來也是智能的。
- 從物質化產品到精神化產品升級。在農業時代只有特別有錢或者有權的人享有物質,工業時代三百年解決了物質問題,但精神層面的需求還不及格。所以未來產品開始注重精神產品,會在精神層面產生巨大的爆炸型需求。比如盲盒、NFT數字藏品等訴求都是精神產品。
所以企業產品是從b to c 到c to b 、功能到智能、物質到精神的產品走向。
直播互動答疑環節
直播間小伙伴都非常熱情,跟賈偉老師提了很多問題,老師抽取部分回答如下:
問題1:在您看來,產品經理需要去研究美學嗎?
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
這里提出三商理論:智商、情商、美商。
在原始社會,人們靠智商活到了今天。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有成就的人除了智商高外,情商也高。有數據研究成功偉大的人,80%靠情商、20%靠智商。所以農業和工業時代是情商和智商的疊加。
到了后工業時代多了一個美商。對美的理解就是你不美,雙商再高都不愿意跟你說話。比如車不美,發動機再好、價格再低我都不愿意買。產品三觀里用戶觀特別重要的就是美,美美與共是人類的底層邏輯。
美商已經成為智商、情商以后非常重要的競爭力。
美商在我來看,有兩層意義,第一層,指的是一個人對于美學和美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審美力。
對于個體而言,美商已經成為智商、情商后非常重要的競爭力。另外,更重要的是,當你慢下來感知美,重新激活自己發現美的眼睛,你的心靈能夠在柴米油鹽的瑣碎中得以保持豐盈,這對于個人幸福感的修煉也是非常有幫助。
第二層,指的是美在商業上的價值表達,比如企業如何用好“美的生產力”,學會用美去創造商業價值,滿足消費者指向悅己主義的需求,從而實現商業增長。
其實早在100多年前,北大校長蔡元培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觀點,第一次為國人指出了有一條叫做“美”的道路。在他之后制定的一整套教育改革方案中,藝術、藝術教育及美育占據了基礎性位置。在他看來,“美育為近代教育之骨。美育之實施,直以藝術為教育,培養美的創造及鑒賞知識,而普及于社會?!?/p>
這里的美育的目標人群,并不局限于藝術專業人才,而是著眼于以藝術為業余愛好、興趣或素養的所有普通專業人才。
經過了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大發展已經為中國藝術經濟的大消費做好了物質準備。另外,從藝術納入中考、再到“雙減”政策出臺,大家對于美育教育的討論熱情也在持續高漲。
在商業層面,美商目前更多地停留在“顏值經濟”,比如產品的高顏值上,還沒有看到更系統、深入的探討。因此,我覺得在這個時間節點,發起對美商的廣泛性的討論,顯得尤為有意義。
洛可可是外企進入中國市場最早尋找的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合作伙伴,我們服務了15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設計本身是美學與商業、藝術與應用的結合,通過洛可可十多年的發展,我們將美學與商業的鏈接應用到實踐,也將多年的經驗和理解,總結出一套屬于我們自己的商業美學理論,我用兩個模型來總結:美的金字塔 以及 商業美學殿堂。
問題2:產品經理、運營人,該怎么培養識別美、創造美的能力?
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
談美商,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美的構成。如果可以具象化地去劃分,美大概有幾個層次?為什么我們讀不懂當代藝術?比如,意大利藝術家盧齊歐·封塔納,用顏料涂滿一塊畫布,然后,狠狠的來上幾刀,這就成了一幅畫,而且,這幅畫還拍出了1.85億元的高價,成為了拍賣界傳奇。
這個邏輯你看懂了嗎?其實這里面很有意思。只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和修煉美商,其實人人都是藝術家。
要看懂藝術作品,首先我們需要理解藝術作品的創作邏輯。這里面有幾個知識點:
一,美并不獨立存在,特別是對于藝術作品而言,我們稱之為“文藝美”。
文藝美,有三個要素:
- 源于自然;
- 受科技的推動;
- 受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因此,文藝美一定非常接地氣,源于自然,同時反映藝術創作時當時的科技力水平,受當時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影響。
二,藝術美的本質,其實跟科學一樣,都是追求創新。
這一點在西方美學表現最為明顯。比如當代藝術,從 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抽象藝術等等等等,我們能看到六個分支、多達幾十個的流派和各種各樣的主義,這些主義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線性發展,而是發展——推翻——再發展——再推翻,不斷更新迭代一爭高下。
這個和西方所推崇的顛覆性創新有很大的關系,后人會習慣性地通過對前人觀點的否定來強調自己流派的創新之處。所以當代藝術經過150年的發展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普通人看不懂很正常,但其實你要看懂也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明白其中的核心和邏輯,對比著當時的背景理解,就會容易很多。
對這些背景有一定的理解以后,我們回到正題:美的金字塔。簡單來說,我將美劃分為幾個層次,最底層是自然之美,然后依次往上,分別為:人文之美、商業之美、哲科之美、宗教之美、以及元宇宙之美。
從大的層次劃分,美的感知力(自然之美)、美的認知力(人文之美)、美的創造力(商業之美、哲科之美)、以及美的想象力(宗教之美、元宇宙之美)。回應到開篇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看不懂當代藝術?那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在“美的認知力”這個層面缺課導致。
1)美的感知力
稍微展開一點說,自然之美,一般指的是我們的五感美學,視覺美學、聽覺美學、嗅覺美學、味覺美學、觸覺美學。只有激活我們的五感,你才能看到山川大河的壯美,聽到秋雨芭蕉的動人,聞到杏花雨的春日花香,嘗到日啖荔枝三百顆的甜美,摸到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緒。在自然之美中,我們稱之為“美學的喚醒”。
感知力美學跟大自然學最合適。建議出去走在路上,看見盛開的小花駐足看,會發現即使是不起眼的路邊小花也很美。
美的最底層的邏輯是感知之美。比如小孩喜歡跟年輕女性待在一起,她們從小就知道什么是美,因為年輕女孩兒說話溫柔,打扮的也很好等等。所以美的底層邏輯大家都是一樣的,反倒越小的小孩對美食、美景、語言、聲音、動畫的感知力要高于成年人。
人年紀越大越忙,對美的感知越差。那就要回到幼兒的世界去感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的五感之美,也就是跟大自然學美。
2)美的認知力
往上一層,人文之美。理解人文之美,我們用空間和時間的維度來理解,比如,東西差異之美,古今差異之美。
另外,理解人文之美,需要結合文藝美的三個要素來綜合認識,理解文藝美的本質。
舉個例子,你可以嘗試去比較東西方同類題材的藝術創作,不管是畫作,還是雕塑,或者建筑,我們都能發現一些共性的特征。比如,西方追求寫實,具象化,突出人為主體;東方更追求意境美,體現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這些背后其實體現的是東西方不同文化的價值取向。
比如西方,典型的海洋文明,以殖民發家,因此推崇冒險、創新、獨立的精神,講究契約精神,對于他們來說,往往是一法二理三感情。此外,西方以基督文明為主流文化,認為人有原罪,人性本惡,因此追求以管理為主要手段。
東方,典型的農耕文明,定居生活,群體生活,熟人社會,因此往往是一情二理三法,以儒家為主流文化,推崇圣賢,以道德教化,認為人性本善,重視領導藝術。
認知力美學加了時間和空間概念。認知力美學是發展的,唐代、宋代、明代、清代的美學是不一樣的;東方、西方的美學也不同。
當自然加了空間和時間就有了第二美學,人文美學的出現。人文美學是認知美學,所以要學美學的經典著作。要看什么是包豪斯美學、巴洛克美學、蒸汽朋克美學、未來美學等等。美學的理論體系是哲學的分支,非常豐富,所以需要看時間和空間差異下的人文美學。
3)美的創造力
再往上一層,商業之美。我們可以看到,商業之美,是基于美的感受力以及美的認知力的基礎上衍生的美的創造力。商業之美,也是我方法論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我用商業美學殿堂模型來總結歸納。
商業美學殿堂,由九個支柱組成。第一個層面是商業價值的表達部分,分別包括:產品之美、品牌之美、營銷之美、交互之美、服務之美、空間之美,以及IP之美。這是我理解的構成商業美學最重要的七個模塊。
此外,在地基層,還有兩個模塊,分別是:數字之美以及智能之美。將數字和智能放在地基,因為我深信,數字化和智能化是兩種新的生產力,如同于工業時代的蒸汽和電力。無論做企業還是做產品,如果我們脫離了數字化和智能化去談,一定會被時代所淘汰。
回到美的金字塔模型,再往上幾層,分別是:哲科之美、宗教之美以及最近備受關注的元宇宙之美。
第四層是三次工業革命產生的哲科美學,包括哲學思辨產生的美學。東方人認為天人合一是一元美學;西方人認為美和丑要分開是二元美學。所以哲學體系里,黑格爾美學和孔子、老子的美學不一樣。
第五層宗教美學,也叫想象力美學。宗教美學看西方基督教;亞洲的道教、佛教、伊斯蘭教。他們對美的闡釋邏輯完全不一樣。
宗教美學再往上是元宇宙美學,進入了宇宙體系的美學在平行宇宙里談美學。人類在地球宇宙談美學,認為瘦的叫美女。但是在元宇宙里會認為瘦的就美嗎?可能就會回到唐朝認為以胖為美,認為美是多樣性的。
所以到元宇宙美學大家會看到一個概念叫元力美學。把感知力、認知力、想創造力、想象力四力合一產生元力美學。
問題3:生活中,有很多需求,明明是屬于自己也有剛需,為什么別人做出來,自己當初沒有想到,是不是缺乏想象力,好奇心?
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
不是想象力問題?;氐接脩粲^和世界觀的同理心和慈悲心,個人認為如果想做好產品經理、設計師、創業者。首先培養同理心,做產品的第一概念是挖痛點,沒有同理心很難懂客戶,就挖不出痛點。
所以我認為我們沒有做出好產品,或者是沒有發現好機會。最核心的問題是沒有構建同理心的能力。
有人會說我有同理心,看到有人特別悲傷會同理。那個同理心只是情緒同理,在情緒層面看見悲傷了。而同理心的概念是真正把他視為人,發現除了情緒的悲傷外還有生活中的困難問題痛點,高于情緒同理概念稱為人的360度的痛苦。產品經理構建同理心要抓住不同時間、空間的痛點解讀。
甚至可以把自己理解成用戶。用痛苦感知力看一天內有哪些痛苦,挑一個痛點雷達和痛點金字塔解決,可能在解決痛苦的過程中就找到了產品基點。所以同理心需要經過訓練,不簡單是情緒同理。
比如Uber創始人在大冬天打車打不到,我認為他是在那一刻看到了旁邊好多人打不到車,前面有十四歲的少女在冬天的深夜里打車很危險,后面有老太太一瘸一拐的打車有可能會暈倒,我還跟人家一起招手搶車。我既沒有同理心也沒有慈悲心。而同理心就是由自己困難同理到別人的困難,慈悲心就是那一刻能想到深夜全世界有多少個人在招手打車,有多少因為打車被傷害。
如果有了這樣的同理心和慈悲心,就會萌生解決事情改變世界的想法和動機。這才是做產品的底層力量,而不是說想做個好賣的商品,不要為了盈利做僅僅是在競爭業態下迭代的產品。
問題4:有什么信念,習慣或者行為改變了你的生活的呢?
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
這兩年開始以日為單位創作。比如在速寫本上做個小創作,得以構建新的價值觀。我認為人在社會上的價值不是擁有多少財富、有多大的名氣、管理多大的公司,而是在于你是一個創造者。以日為單位,每天為世界、自己創造東西。
我覺得創造者價值一旦在某些人的身體里注進去這個人會活得非常有價值。希望大家能夠建立這樣價值觀,認為創造者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人。
賈偉老師推薦書單
除了我自己的《產品三觀》和《元宇宙力》外,給大家推薦兩本書。
- 朱良志先生的《中國美學十五講》。北大的哲學美學教授朱良志先生是我最崇拜的一位教授。這本書我六年翻爛三本,每年都值得重看一遍,還給這本書做了視頻解讀。
- 金惟純老師的《人生只有一件事》。我不只是看了書,還跟老師上他的課學習。那人生只有一件事,哪件事呢?那就是活好這一生,這本書教你怎么活好這一生。
以上就是賈偉老師的直播內容精華,更多關于賈偉老師的產品理念都分享在他的個人力作《產品三觀》里,目前京東在售,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點擊鏈接查看https://item.jd.com/13268956.html
世界讀書日直播精華內容合集
為什么資本寒冬下,“精益”更加重要|「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程浩老師精華內容整理
本場直播全程有回放,加入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的小伙伴們可以點擊下方鏈接,免費觀看所有往期直播哦~
往期回看入口:https://vip.qidianla.com/course/detail/2h2v8.html
「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介紹
「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直播欄目,是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的權益之一,全年30場直播,每月3場(按照目前的頻率,全年肯定超過30期),圍繞行業揭秘、副業探索、職場精進3大內容板塊展開,策劃互聯網人感興趣的話題內容,邀請嘉賓分享?。▉砺犨^的人,都說好!? )
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