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辦公時代,老羅交了個設計朋友
編輯導語:協同辦公時代,為了解決產研設環節中存在的效率問題,企業急需做出改變,即選擇更加契合協同辦公需求的設計工具,以求將設計乃至整個產研的效率最大化。而這次老羅和MasterGo的這場“聯手”,就是切合時代需求的一次選擇。
這兩天,許多設計人的朋友圈被老羅的一則視頻刷屏。視頻中,老羅“本色出演”一家企業老板,正在跟進團隊設計師的工作進度,提出了一系列在老板視角看起來合理,卻讓設計師瞬間崩潰的「小需求」。
比如,“匯總一下50多個設計師的進度”、“替換一下圖標”、“今晚就把設計交給研發”等,每一個看似簡單的需求,都能讓設計師的世界瞬間坍塌,它們是產設研環節存在的真實痛點。
面對這些難題,老羅大手一揮給出了解決方案,“用MasterGo啊”。近日,羅永浩官宣成為MasterGo的特別推薦官,對產品一向挑剔的老羅,選擇和藍湖出品的產品設計工具MasterGo交了個朋友。
一、設計協同困境重重
1969年,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哈肯第一次提出“協同學”這一概念,他認為這是一門協作的科學,他對協同的定義是:系統的各部分之間相互協作,使整個系統形成微觀個體層次所不存在的新的結構和特征。
換句話說,協同是通過協調不同資源,以完成同一目標的過程。在企業的產設研環節,內部工種的有效協同,能夠使系統整體效率最大化。
而實際情況往往不是這樣,在許多中大型企業中,產設研之間需要耗費巨大的時間成本溝通,卻很難達到1+1大于2的效果。老羅TVC視頻中演繹的三個場景,就是設計師在團隊協作中最常面臨的困境。
1. 當50個設計師同時工作
企業面對復雜產品需求時,常常需要多個擅長不同領域的設計師進行交叉合作,實現協同設計。而當項目中出現一個以上的設計師時,問題便會隨之而來,比如文件不同步、文件不是最新版、多線程修改造成混亂等。
不同設計師之間的協同低效會大大降低整體效率,為彼此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最終導致設計師的時間與精力全都損耗在反復溝通、對齊上。此外,不同設計師依照專業和習慣,使用的設計軟件版本可能不同,數據保存也缺乏統一的標準。
而一個設計師背后還有產品經理和研發,大家都圍繞著設計方案在推進工作,如果設計師在內部協同環節耗費了太多不必要的時間,勢必會對項目的推進帶來嚴重的阻礙。
2. 老板只想改“一點”
在視頻里,老羅風淡云輕地提出“換個圖標”,引來的卻是設計師的一片哀嚎。當項目足夠復雜、涉及的相關成員足夠多,一點微小的改動,帶來的便是高強度的重復勞動。
工作中,UI設計師常會收到來自老板、產品、研發等各方人員的意見反饋,有時是圖標、有時是字體大小顏色,陷入不斷改稿的死循環,一處細節上的改變,為了與之協調,設計師不得不手動逐個調整多個文件,困在低效的瑣碎里。
3. 和研發溝通效率低
好的產品離不開設計與研發的良好溝通,如何與開發溝通,將圖紙上設計1:1還原,是設計師除了專業技能之外的軟實力。
在與研發的協作中,設計師需要提前標記元素信息、下載切圖以便開發人員使用,期間,設計師和研發需要反復溝通,以確保信息的一致性。如果中途有任何修改,設計師又需要重新切一次圖。在重復的修改、切圖、上傳中,設計師正在逐漸成為“沒有感情的切圖機器”。
管理從根本意義上,是需要解決效率的問題。設計師面臨的諸多低效困境,已然說明產設研環節還有很多可優化的空間,這些優化空間不光是流程與組織上的,更是技術與工具上的。
新需求推動下,管理方式與底層工具都應與時俱進地演變。仍沿用過去的方法做事情,無異于在蒸汽時代依舊刀耕火種。
二、和MasterGo交個朋友
如今世界進入協同辦公的新時代。據數據統計,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在線辦公用戶規模達4.69億,占網民整體的45.4%。
許多產設研團隊開始使用協同工具以應對遠程工作需求,卻意外地發現解決了之前困擾團隊許久的效率問題。
設計邁入協同時代,以完美主義著稱的羅永浩,選擇了和MasterGo交個朋友,并在視頻中針對設計師工作時常見的崩潰瞬間,給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1. 最多支持500人同時在線設計編輯
自誕生起,MasterGo就屬于設計協同工具領域,它最多能夠承載500人在線協同設計和圖層量10萬級別的大型項目,畫布渲染、縮放平移、批量刪改等操作的表現快且穩定。
使用MasterGo,團隊可以在同一頁面上完成協作,從設計到評審再到交付,將所有角色和流程聚在一起,減少反復溝通中產生的效率損耗。如同視頻里的老羅所說,“隨時協作對齊,永遠都是最新稿?!?/p>
2. 智能設計,組件一鍵修正
在細節處理上,MasterGo可以自動適應內容大小,當設計尺寸、內容發生變化時,界面會自動調整布局,實現響應式設計,包括文字、顏色、特效等,都能設置為樣式一鍵復用,只需點擊幾下,所有組件樣式都可以共享給整個團隊使用。并且,當移動、增加或減少列表中的元素時,整個列表會自動排列。
有了智能的輔助工具參與,設計師工作時不用在無效的細節調整上耗費精力,真正做到“一處改完、處處改好”。
3. 簡化流程,提升效率
在設計交付環節,使用MasterGo可以大幅優化流程,修改內容在一個鏈接上實時同步,不再需要反復導出或者上傳,還可將任意目標元素導出PNG、JPG、SVG等多種格式的切圖,滿足不同平臺的開發需求。
MasterGo支持文件快速標注和查看參數,一鍵切圖、無縫交付,開發迭代更敏捷,降低設計師與研發的溝通成本,有效重塑設計師的本身價值。
除了老羅在視頻里提到的產品性能及功能上的優勢,MasterGo還有著開放共通的強大底氣。今年四月,MasterGo正式推出“國產設計軟件共創計劃”,解決軟件開發者和終端使用者之間的斷層溝通問題,實現以更高的使用體驗標準及性能標準為導向,進行的產品共創與迭代。
共創計劃提出后,已有包括美團設計委員會、百度移動生態用戶體驗設計中心、用友網絡、知乎、順豐同城、度小滿、曠視科技、新東方、汽車之家、自如、雍禾醫療、企查查等各行業頭部的團隊和企業均與MasterGo完成簽約。
越來越多各行各業的頭部企業開始使用MasterGo,是在講述著同一個答案。設計協同時代,團隊需要更加智能、敏捷、了解真實痛點的產品,而MasterGo以其強大的產品性能、友好的用戶使用體驗脫穎而出。
頭部企業做出選擇后,中小型企業的選品路徑也相對變得清晰,跟著大廠選,能夠降低高昂的試錯成本,此外,與大公司保持基礎協同工具的一致,能夠降低上下游溝通協作時所產生的隱性成本。
三、設計不再是一座孤島
相關的書籍通常這樣描述交互設計這一崗位:通過挖掘用戶的需求、創建人物角色、描述用戶場景、設計用戶任務等方式,繪制界面草圖,最終得到可以交付給開發人員的原型。
然而在實際的工作流程中,設計師很難流暢地按這樣的狀態推進,比如通常由產品經理撰寫好需求文檔提交給設計師,設計師在其中能發揮創造的空間很少。另外,還會面臨需求來回反復、方案被多次推翻、產品經理要求直接參考某競品等情況。
設計師不是產品或項目負責人,在項目中的話語權比較有限,久而久之,設計的價值逐漸被邊緣化,設計師像一座孤島,專業技能與創造力無處發揮,只是被動地完成著來自項目負責人或者產品經理的需求。
設計的邊緣化會直接體現在產出上。好的設計一定基于設計師對需求的充分理解,而設計師沒有參與前期的需求分析,只是通過一份需求文檔和簡單的溝通,很難真正理解用戶的需求,做出平衡商業、用戶、技術等多角度的設計方案。
在過往,用戶沒有那么多的替代方案,對糟糕的產品使用體驗尚有容忍度,而如今,用戶可選擇的產品很多,當產品操作流程不順,用戶會產生厭煩心理,直接降低對產品的好感度,甚至導致用戶的流失。
設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設計師需要更深入地與項目融合。
這意味著,設計師必須更深入地了解用戶,并且從視覺、前端、開發到上線全程跟進,設計師的獨立工作將成為過去式,這是設計行業從單機到互聯的迭代。
MasterGo將設計師從繁雜的操作和流程中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精力回歸到創作本身,最大程度發揮設計能量。
在新設計工具的賦能下,產設研協同將更加順暢,通過工具實現數據的實時傳遞與共享,設計任務將更加高效進行。
更重要的是,設計師將打破單機模式,連接不同的部門及人員,產品、設計、研發都可以通過同一個工具進行協作。通過設計環節的效率提升,優化全流程的效率問題,建立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
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設計師將能夠更深度地參與到項目全程,從產品定位開始,就和產品經理一起合作,通過融合各自的專業方法,共同完成需求分析,既能平衡商業價值和用戶需求,同時也保證最后的設計產出不會偏離產品方向。
這也有助于設計師構建核心競爭力,作為設計師,不能僅僅將自身定義為一個專業人員,而是要將自己當作一個具有專業技能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強大的執行者。
以設計作為突破口,帶動產研團隊的效率提升,更快地捕捉用戶需求,找到新的增長點。這樣,設計師這一職業才能在復雜、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里,發揮更大價值。
本文由 @張美芽 投稿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沒有類似figma的社區插件系統。終究還是差點味道。
找對搭檔真的效率很高,不是一般的高,而且兩個人的配合就不想跟別人配合了。
之前就用的figma 中文字體是有的 不過名稱顯示成英文 而且figma文件導入masterGo會有一定概率出現排版錯誤 資源也稍稍欠缺 不過還是好的 期待國產的進步!
軟件界面好漂亮
好用啊家人們,線上辦公真的都靠它哈哈
作為一個設計狗,表示可太真實了
居然安利了我們最近一直在用的工具
我正在用錘子機寫留言
老羅好樣的
國產設計軟件越來越好用了
藍湖出品yyds
以后國內把figma替換成國內軟件會是風向,在線軟件被卡脖子太難受了。
這個廣告GIF好友疑似啊,好想看完全部的,MasterGo的設計也很吸引!
和MasterGo交個朋友,進入協同辦公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