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結合業務,搭建數據指標體系,教你三步就能搞定!

3 評論 3776 瀏覽 44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受大環境影響,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來調整工作方向等,那么數據指標體系對于數字化轉型來說尤為重要,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結合業務三步來搭建數據指標體系的方法,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2020年初的疫情風波,讓很多企業意識到傳統企業想要存活,必須通過數字化轉型來監控業務大盤,從而調整業務動作及商業模式。

大多數指標體系的搭建,先確立北極星指標,再貫穿業務全流程(AARRR模型做業務閉環),后貫穿分析全流程(問題復盤、分析、解決)。

北極星指標:簡單理解為公司制定的發展目標,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目標,寓意要像北極星一樣指引公司前進方向。

但這幾個步驟都是通過增長黑客模型的套路進行衍生,實用性一般不大!

在數據分析中,一個好的指標體系可以幫助企業更快、更精準的找到業務問題的答案,那么應該如何結合業務來搭建指標體系?原味帶你從運營和產品的角度來梳理體系模型。

一、指標體系

1. 指標體系VS報表

指標體系就是對于某具體的系統性數據解釋,每個指標間都是息息相關。

報表就是對于某一個指標進行分數據統計的集合。

核心要素

  • 具體業務:不是空對空而言,而是具體對業務展開;
  • 系統性:全方位的介紹,而不是單一維度層面,比如我要看某業務的發展情況,一般查看業務發展會從幾個方面,首先是用戶量、轉化率、變現情況,若只看單一的用戶量,那就只是看個報表;
  • 數據:從客觀數據出發。

指標建模就是搭建指標的過程,指標體系往往不是由少數幾個指標構成,數量較多,足矣解釋整個業務。

報表對于指標數量無要求,常??吹降膱蟊硪话憔腿齻€指標,且對于系統性和完整性無需過多考慮。

那為什么要有指標體系來理解業務?

  • 若你是基層員工,也需要指標體系,這樣可以快速去了解糾結業務在解釋什么;
  • 若你是中層員工,對上而言,需要完成派發下的北極星指標任務;對下而言,通過數據監控員工在實踐過程中的不足和提升;
  • 若你是高層領導,每日的數據監控可更好控制風險,對于數據的異常波動可及時調整動作。

如何結合業務,搭建數據指標體系,教你三步就能搞定!

可以發現單看指標是比較有優勢的,但從整個指標體系可洞察自己的薄弱點,調整動作和方式,轉化率能更上一層樓

2. 指標體系構成

思維模型是由變量構成的步驟,而指標體系也同樣如此,最終結果就是通過指標搭建一整套監控的步驟(報表)。

指標體系的構成:使用對象、適用場景、指標數量及排序。

1)使用對象

第一象限(右上):體系強,指標多。

這類的業務流程都是比較復雜的,因為屬于高級別,所以同時會關注的數據指標是多面化,包括管理層、中層、執行層等所要看的數據。

第二象限(左上):體系強、指標少。

業務復雜度低、級別較高一般出現在初創公司,業務比較簡單,所以指標不會太多,更多看重的是企業的盈利模式如何跑通,然后進行復制執行。

第三象限(左下):體系弱,指標少。

無論是指標分級上,還是指標數量上會差一些,這類企業相對比較少,一般出現在職位上,例如:兼職人員、實習生。

第四象限(右下):體系弱,指標多。

雖然指標較多,但分的層級相對會比較少,企業更看中執行或管理中每個層次之間的詳細數據,通過數據的波動調整公司狀態。

如何結合業務,搭建數據指標體系,教你三步就能搞定!

2)適用場景

(1)新業務體系搭建

當有個運營動作產生(運營動作可能是活動也可能是新項目),新業務體系就要搭建起來,監控一整條動作的數據模型,完善業務體系化。

(2)老業務體系迭代

這個業務體系是現成的,但有些關注的重點或業務有所調整,那老業務的迭代就要搭建新的業務體系,調整每個指標對應的運營動作和參考數據。

(3)活動及功能創新

開展新的活動或工具功能創新,無論從運營或產品角度,都要給一系列的數據制訂作為后期迭代業務模型參考。

(4)指標數量及排序

多個單維度報表構成體系:可以發現,我們一般的指標體系是各報表集,每個報表都是獨立的、單維度的。

例如:交易類報表,可能包括交易人數、交易金額或人均交易額。

按業務路徑先后:每個商品的轉化渠道各有不同,可能是天貓、抖音、私域這類業務路徑的先后都是有深度關聯,所以指標順序的搭建都具有合理性

發展的先后順序:商品轉化可能是最終目的之一,但轉化是有業務的先后順序構成,例如,商品的轉化是通過什么方式(社群/店鋪/電銷)完成,這些方式又是通過什么渠道(公號、抖音、天貓)組成,這些渠道又是通過什么內容(文章、短視頻、活動裂變)吸粉。

轉化率等居其中。

案例—判斷某電商網站支付流程指標體系有何問題?

該案例問題重點是支付流程指標體系,所以關注的是整個支付流程,但下方的這個體系報表中與支付流程的關系并不大,付費用戶與充值用戶其實可以歸于一個概念,同時訂單數、訂單金額、注冊轉化率等都是屬于干擾指標,指標體系問題可歸因于:

  • 第一,它不是多個單維度報表構成的體系,它是好幾個指標混雜在一起;
  • 第二,它的排序不考慮業務路徑的先后順序,同時它的轉化率沒有放在該放的位置。

如何結合業務,搭建數據指標體系,教你三步就能搞定!

3. 搭建指標體系

1)如何搭建運營指標體系

(1)第一步確定運營核心目標:

常見的運營目標(核心運營指標):交易額、交易人數、訂單量、日活、客單價、留存率。

如何確定運營動作的核心目標:

  • 與運營活動發起人溝通;
  • 看運營動作核心要解決的問題;
  • 看過往同類動作的核心指標。

(2)第二步梳理活動流程路徑:

  • 通過運營告知的活動方式梳理;
  • 通過涉及到的入口進行模擬測試;
  • 確認每一步對應的指標是什么。

(3)第三步運營指標確認:

以京東交易流程為例:

每個交易背后的動作都有對應的數據指標做支撐,例如:商品詳情頁可對應商品瀏覽量,通過瀏覽量知道瀏覽占比是什么個比例模型,是自然流量多還是投放來的各渠道流量占比情況。

如何結合業務,搭建數據指標體系,教你三步就能搞定!

2)如何搭建產品功能指標體系

(1)第一步確定產品核心目標

常見的產品核心指標:激活轉化率、支付轉化率、瀏覽人數/次數、點擊人數/次數、使用頻率/時長。

注:運營指標都是偏結果導向,而產品指標都是偏向細節

(2)第二步梳理產品使用路徑

  • 看產品PRD文檔:原型就是一步一步的操作(主要看用戶路徑)。產品的PRD文檔就是對于產品功能的高度還原,最早就是如何進入,進入后通過什么步驟到達某個結果。
  • 自己體驗(主要為了確定具體對應哪些指標):PRD文檔是否與實際使用情況相一致,同時考慮有沒有特殊情況存在,合理多涉及幾個會發生異動的不規則指標做橫向判斷。

(3)第三步確認產品監測指標

以小紅書的下載到注冊流程為例:

產品功能指標更能看出用戶使用產品時的習慣方式,通過大數據支持來監控每個用戶的動作,例如:下載APP這個動作,我們可以通過下載量的情況來抓取,數量的多少推導用戶對產品感興趣程度。

如何結合業務,搭建數據指標體系,教你三步就能搞定!

二、搭建指標體系的實戰應用

案例——某外賣平臺想要搭建起常規運營的指標體系,用于監測其各品類的銷售額情況。

本次要監測的是外賣平臺各品類營銷額,所以它既有運營指標又有產品指標來搭建監測看板。

1. 第一步確定核心目標

主要目標分為2級,交易額和各品類的組合。

交易額中包括了輕食沙拉、簡餐便當、漢堡披薩以及以他品類的商品交易額總和,當你點開餓了么或美團時,所看到頁面結果就是呈現這樣。

每個品類的交易額都是由品類流量、進店轉化率及下單轉化率構成,這樣就構成各個品類每個店的交易額,由一個個店的加總就成了各品類交易額。

所以這是一個從大到小的拆解過程,整個確認核心目標內包含了加法和乘法的關系,當確認完后開始要梳理流程。

如何結合業務,搭建數據指標體系,教你三步就能搞定!

2. 第二步梳理活動流程

用戶需要先登錄外賣平臺,瀏覽美食商品,對感興趣的美食點擊進入,最終進行交易。

3. 第三步確認動作指標

  • 用戶登錄的動作指標可對應打開app人數,監測每日時時人數變化做運營調整策略。
  • 商品瀏覽的動作指標可對應主頁瀏覽人數/次數、品類瀏覽人數/次數/時長,對于季節和時間點瀏覽多的商品可進行大面積推廣,刺激用戶登錄。
  • 美食點擊的動作指標可對應品類點擊人數/次數、商家打開人數/次數,多元化、網紅美食商品的量化鋪面,引導更多消費用戶對美食點擊。
  • 營業交易的動作指標可對應交易總金額、品類交易金額/人數/次數、品類客單價,這也是最終運營動作的指標,通過各產品交易金額往前推運營動作指標的變化,不斷完善業務的流程化、標準化、優質化。

如何結合業務,搭建數據指標體系,教你三步就能搞定!

 

本文由 @原味的運營筆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專欄作家

原味的運營筆記,微信公眾號:原味與他的朋友們,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Mark:
    收獲一:UJM與OSM的結合 但需要明確數據服務對象 執行層、中層、高層
    收獲二:明晰場景分類,新業務工具&運營、老業務工具&運營

    來自中國 回復
  2. 內容太有幫助了

    來自上海 回復
  3. 贊!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