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驗| B 端產品組件設計細節及經驗分享(五)

0 評論 2684 瀏覽 5 收藏 7 分鐘

編輯導語:什么樣的組件才是美的?在設計組件時,組件狀態、尺寸是不是越全越好?本文作者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本文源于讀者和粉絲的相關提問,以及我前段時間在做 Ant Design 設計與運營工作中的經驗沉淀和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

01 如何判斷組件的美觀性?

經常有同學問我:什么樣的組件才是美的組件?或者怎樣定義做出來的組件是美的?

其實“美”這個概念因人而異,很難被絕對化的定義。我總結出了四條設計規則,幫助大家作出判斷。

1. 契合功能

“形式追隨功能” 是包豪斯很早期的產品設計理念,同樣也適用于交互設計。對于“美”的評判,需要特定環境和內容的加持。再好看的視覺表現,沒有傳達出確定的語言或呼應相關的功能,偏離了實際用途,都不能被稱作“美”。

2. 自然舒適

人類是大自然的產物。面對大自然,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愉悅和放松。Ant Design 也在其設計價值觀中指出,“美” 的交互,會從兩個方面體現自然:

  1. 感知自然:界面設計中的布局、色彩、插畫、圖標等要素,應充分汲取自然界規律,從而降低用戶認知成本,帶來真實流暢的感受。
  2. 行為自然:在與系統的互動中,設計師應充分理解用戶、系統角色、任務目標間的關系,場景化組織系統功能和服務。幫助用戶順暢決策、減少操作阻礙,節約用戶腦力和體力,讓人機交互行為更自然。

3. 積極正向

“美”是具體事物包含的正向價值,應該使用正向的設計方法傳播正向的能量和思想認知。危險的、具備侵略性的、不健康的設計表達都不能稱之為美。

4. 與時俱進

“美”是社會意識形態在視覺層面的體現,是跟隨著人類歷史與文化發展而發生不斷變化的。因此,是否符合當下流行趨勢也可以構成一個對“美”的評判標準。

另外,我認為這四個判斷標準的關系是層層遞進的。最基礎的美,就是“契合功能”,在與功能完美匹配后,便可以追求 “自然舒適”,然后再去“積極正向” 的感染他人,最后是“與時俱進” 緊隨時代大潮流和趨勢不斷的自我革新。這也是一個螺旋上升的設計發展過程。

02 組件狀態、尺寸是不是越全越好?

在做組件庫時,你可能也會糾結這樣的問題:一個組件要不要提供多個大小呢?如何判斷一個組件是否需要做多種尺寸呢?組件庫是不是越全越好呢?

1. 以「業務」為出發點

對于以上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業務或產品是否需要。對于大多數產品設計團隊,在組件庫搭建的初期,一定是以業務為主的,組件的設計應當是“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

當你的業務中對于一個組件有大、中、小尺寸的需求時,你再根據應用的場景做出組件并制定出相應的使用規則,也為時不晚。這樣做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 做好的尺寸規定直接運用到業務中,有現成的驗證場景
  • 節省時間,避免先做了一大堆的尺寸分類和說明,但卻無處應用
  • 在設計師查找和使用組件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干擾。避免選項太多干擾使用

另外要注意,如果做了多種尺寸,你需要詳細的規范每一種尺寸的使用場景,避免在實際設計和開發過程中的誤用或混用。一句話,對于組件來說,并不是內容越全越好?!叭辈坏扔凇昂糜谩保乙矔砀嘈聠栴}。

2. 以「提效」為目的

對于業務級的組件設計系統,“大而全”不一定是好事,“專而精”有時會更高效。畢竟設計系統的根本目的就是降本提效,而非設計師們的炫耀設計價值的工具。

另外,“專而精” 也是另一個維度的 “全”。當我們通過對業務需求和屬性的深入研究,將業務組件做的足夠專業,也會從另一個維度對業務進行補充和賦能,從設計側推動業務進行體驗優化,促進產品質量的提升。

既然一切都以提效為目的,那什么樣的內容可以被做成組件、要做出幾種狀態或尺寸、組件的使用規范要寫到什么顆粒度,這些就都可以由業務設計師根據業務需求,自行制定標準了。

3. 以「能力輸出」為重點

對于業務組件設計系統,組件庫并不是核心,而是更強調通過一系列的機制,訓練和培養業務設計師們進行統一的能力輸出,包括組件設計和應用能力、協調和溝通能力、組件庫檢測和管理能力等等。

業務可能會千變萬化,但只要團隊整體的設計能力具備統一水準,工作流程規范,就能夠用最短的時間,保證最基礎的設計質量,還可以不斷推陳出新,為業務注入更多設計價值。

 

本文由@ 元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