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轉B端:如何快速勝任新工作?

6 評論 3773 瀏覽 38 收藏 51 分鐘

導讀:C端和B端是大部分產品的主要賽道,轉變賽道會需要哪些技能?本文主要面向C端轉B端的交互設計師伙伴,文章從選擇行業到面試提問,再到入職后,深入剖析B端交互設計需要的能力和工作的流程,探討未來的職業發展,對正在轉變賽道或找工作的同學們很友好。

一、從C端轉B端的交互設計師,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1. 入局B端設計行業

為什么要選擇B端行業?是跟風,還是真的了解?

現在是2022年4月中旬,互聯網正經歷裁員風波,各行業互聯網大廠都有大幅度的裁員,比如京東的“畢業了,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吧”裁員30%,滴滴網傳的“能裁多少裁多少”,愛奇藝從去年就開始的裁員50%…是的沒錯,互聯網行業已進入存量時代,流量增長乏力,全行業面臨流量瓶頸。

而國內的產業互聯網還在發展前期,有很多小伙伴紛紛涌入B端熱潮中:總之不管條件與否,先找到一份工作才是”正途”… 但是你真的了解B端行業嗎?

2. B端產品與C端產品的差異點在哪?

1)業務壁壘高

相較于C端產品,B端產品的業務壁壘更高,因為特有的業務場景不同、業務邏輯復雜、數據系統之間具有更強的銜接性。初識B端產品,感覺就是一個大而廣泛的功能集成性產品,類似于一個超級后臺,不同的用戶角色在平臺內有明確的各自分工,在行業中接觸一段時后,會發現B端產品內的A角色與B角色之間,C業務模塊與D業務模塊之間的連接關系,具有極強的關聯性,環環相扣,如果交互設計師工作考慮的不夠全面,會在評審會中受挫。

2)理解成本高,學習時間長

了解到大部分的UI設計師對未來的規劃,要么專注于視覺專家崗,要么想要跨行轉入交互設計師,但前提都是必須深入了解一個行業,一類用戶人群,但相較于C端產品來說,想要玩轉B端產品,需要在整個行業的鏈路內容中走一遍,這對于很多設計師來說,是很痛苦的。

3)C端產品的共情能力在B端產品這里行不通

首先,C端產品是直面用戶的,而B端產品面向的是企業老板,滿足企業老板的需求,讓這一類用戶滿意才是關鍵,因為是由他們來決定是否付費購買。但是在B端產品的實際運行中,是老板的員工來進行使用的,他們會決定是否續費,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在滿足客戶的需求后,間接的服務于用戶,必須平衡“客戶”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既滿足客戶的需求,又提升用戶的體驗。

3. B端設計看重什么能力?

1)業務邏輯

B端產品對于設計師&產品經理都有更高的能力要求,能夠從容的在各種B端產品中來回穿梭的人必須要有更強的業務邏輯理解和規劃能力,后臺類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大方向是可以借鑒并復制的,但是對于細節的拆分、功能的規劃,卻又截然不同。

2)產品思維

B端體驗設計師:負責60%的交互+40%的視覺,具備產品邏輯+用戶邏輯+多情況分析的能力。B端產品一味的抄競品是很危險的行為,無論什么產品,商業價值最大化才是產品核心,具有差異化價值點,才能讓產品利于不敗之地。所以我們必須力求于解決客戶在真實場景下遇到的問題,給予客戶更便捷的管理方式和更多真實的價值利益。

4. 如何裁員風波中找到一份好工作?

1)認清現實

從宏觀層面看,市場在重塑,從現實情況看,后疫情時代導致的多行業變革,原有的宏觀調控、市場、用戶和產品之間的關系被打破。有的行業在萎縮,有的行業暫緩步伐進入觀望期,極少數行業乘勢擴張,這些現實的情況會導致企業對員工需求量的減少,工作機會變少,人員被優化,這是現實困境。

了解現狀后,知道自己很難改變,就應該把心態調整過來,主動去思考如何適應新環境。

2)辨識行業

互聯網人都知道的道理:選擇大于努力。雷軍也曾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上天。所以我們更應該認真選行業!

  • “朝陽行業”:過程雖然有坎坷荊棘,但只會越做越順,整個行業是在發展期,并且會不斷增值,而只有行業增值、公司增值,你的薪水才有可能增值。
  • “夕陽行業”:表面上順順利利,看似賺的盆滿缽滿,實際行業瞬息萬變。比如去年的教培事件,一時間新東方虧損57億,猿輔導瓜瓜龍幾乎消失…今日百萬年薪,明日就被迫離職。

這樣看來,朝陽和夕陽是沒有絕對邊界的。我們所處的VUCA時代就包含著不確定性、模糊性、復雜性以及易變性。但是有一點很重要:跟隨國家政策,擁抱被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總不會錯。

3)了解政策

這里可以繼續提一下,2019年看似風光的教培行業在2020年“一夜之間傾覆”,其實呢,早在2018年《十九大報告》就有發布相關的雙減說明: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所謂的一夜之間也并非真的突如其來。

國家重點扶持的八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電動汽車、智能電網、新醫藥、新材料、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或許可以我們從這里選擇一個喜歡的行業。

4)選擇賽道

目標行業有了以后,就是對行業賽道進行剖析了,交互、體驗、視覺、動效、運營、插畫…或者全鏈路。B端目前雖然已有B端C化的趨勢,但C化依然不是重點,提升用戶體驗才是。所以針對B端行業,比較熱門的有產品設計師、體驗設計師、數據大屏設計師、偏向數據可視化,視覺一些的比較看重C4D,畢竟很多大型云平臺是需要建模輔助視覺的。

5)選擇公司

有時候確實選擇公司與否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但是心儀的公司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盡量爭取。

6)利益平衡

長期利益:職場晉升空間,個人能力提升,個人價值增值等等;短期利益:入職薪水是否到達預期,公司給到的資源是否與自身匹配。想要達到平衡點,首先要提升自身能力,這樣才有談條件的資本。

二、了解行業信息、產品通識和設計職責

選擇B端行業后開始投遞前,你都了解哪些行業通用知識?這聽起來與設計工作無關,但在面試中,這無疑是你增值的有力點,而且在成功入職后,這些都能讓你在工作中占據有利地位。

1. 深入了解B端產品

1)了解行業市場情況

我們在選擇行業的時候,目標是挑到最佳。除了了解國家政策扶持的行業以外,還需要根據行業的發展階段,來判斷是否是入局的好時機。

初始階段:

發展前景不明確,更多的產品設計工作停留在于0-1的階段,存在產品邏輯反復被推翻,重復試錯的過程中。在大廠有很多這種【創新型】的項目,不確定性的發展階段,存在整個項目被裁員的風險,但也不排除存在更多機會,選擇的風險較大。

發展階段:

產品模式經過市場驗證,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基本被消費者接納。這個階段的產品需要搭建設計規范組件庫,提升團隊的工作效率,保證體驗一致性。相關崗位職責里面會有要求面試者有搭建設計組件庫的相關應驗,面試的時候也可以作為重點講述一下。入職這類公司,風險較小,也是比較有創新性的工作,設計師也會有部分話語權。

成熟階段:

耕耘了數年,市場接受度和滲透率都很高。這類產品文檔,工作流程都很規范,已有一套設計規范和組件庫,入職后基本上是螺絲釘,在既定的范圍內工作,想要突破需要深入了解行業跟團隊密切合作,從體驗設計師的角度上看,越是成熟的產品,在工作中考慮的點越要全面,既有挑戰,也有很大的增值空間。這種產品和業務在我們有多個offer的情況下是首選。

衰退階段

已經達到市場飽和,或因為替代品、或因為法律法規國家政策的約束,導致行業逐漸衰弱的,選擇無風險但是機會最小,如P2P。

受客觀因素影響較為嚴重的:

比如裁員幅度很大的滴滴,受到一定約束后無法拓展,隨之而來的就是員工需求量的減少。這樣的產品不能說沒有機會,只是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

1.了解行業的途徑和方法

了解一個行業的途徑,最簡單的就是了解這個行業做的最好的產品,比如獨角獸或行業龍頭,它們在一定基礎上具備這個行業的所有特質。了解產品后,對行業特點也有了明顯的結論。

了解的途徑和方法:使用關鍵詞搜索行業信息,可以是行業名稱或產品名稱。

  • 行業報告:艾瑞網、199IT、產業信息網
  • 行業資訊:36氪、鈦媒體、愛范兒
  • 行業文章:知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數英網、少數派

挑選文章:行業文章一定要找具有權威性或個人發表的言論,看個三五篇就能有一個基礎性的判斷,再去更專業的途徑找尋資料,如行業報告、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獲取更直觀有效的內容。

2.了解行業的必要性與重點

前面已經提到過,想要做好B端產品的設計工作,必須深入了解相關業務,那么在了解業務前,要對行業市場情況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避免出現一些很“圈外人”的錯誤。就比如說騰訊相關的業務是不會對接支付寶作為主要的支付方式一樣。

了解行業發展情況,有助于我們根據自身需求,選出心儀的行業和工作。正應了那句:選擇往往大于努力。

了解的重點:

  • 行業和產品核心信息:發展階段、產品價值、目標用戶、產品定位、主要功能
  • 相關競品和業務,行業的不足和機會

2. 產品通識

1.業務流程

在這里講的業務流程并非是單一產品的業務,而是從行業鏈路的角度上講,要真實的理解行業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過程。例如最近幾年專注的快銷行業,最起碼我們要知道從品牌商、供應商、經銷商、二批商以及門店終端以及其他各個渠道的最基礎的業務運作方式。這樣其實會讓我們在功能的思考過程中避免很多低級的錯誤。

這些內容已經偏離于設計本身,為什么需要了解?

這就是我前面重點講到過的B端產品于C端產品的差異點和難點,需要了解業務流程的每個環節,才能保證整個交互設計內容是符合業務邏輯的,不會因為更改了一個地方而影響整個產品的體驗一致性。

如果你問我:我就負責中后臺的設計,為什么要懂全部環節的基礎流程呢?

我的回答:就例如理賠業務,從報案到核賠,損失項存在于所有流程中,但每一步流程中涉及到操作又各自變化,如果只考慮單一步驟,如果后期數據量越來越大,牽一發而動全身,難道要一次次重新設計嗎?這里面的成本就不可估量了。

2.功能清單

產品功能對應的就是使用人群,B端產品中的每個使用角色都是環環相扣中的一員,了解產品所有功能,得出業務流程圖和用戶使用階段,對應C端產品中的用戶體驗地圖,只不過B端產品涉及到的崗位角色和業務環節更多更復雜。比如保險行業中的理賠業務,從報案到理賠成功,涉及到的業務環節和使用角色就有7種:接報案崗- 理賠系統 – 立案崗 – 定損崗 – 理算崗 – 核賠崗 – 收付系統。

3.產品文檔

標準化的產品文檔一般包含產品需求介紹、功能說明、原型圖、基本交互、表單說明、擴展說明等等。

如果我們幸運的入職一家比較規范的企業,光是看產品文檔就能對需求了解的七七八八,其他問題就可以再約產品經理進行討論,問題解決后就可以進行設計執行工作了。

但是也有一些中小型企業的產品文檔并沒有那么規范,如果想要較為全面的了解公司業務和產品功能,就需要多跟產品經理交流,參加產品評審會,有問題就去問,特別是新入職的時候,團隊天然的對你有包容性,抓住此時的機會。

4.交互文檔

B端產品的交互以簡潔易用為主,添加了交互的原型,無論是給客戶宣講還是給團隊宣講,都是比普通原型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簡單的交互能夠加速團隊對業務的理解,復雜酷炫的交互一般在評審中會被直接Pass掉。

根據公司產品的規模和人員配置來看,要么是產品兼職交互,要么是UI兼職交互。如果是B端體驗設計師,一般是包含交互和視覺工作,產品經理提供基本交互,體驗設計師負責深入交互細節,很多問題點可以跟產品經理一起討論。

所以綜上所述,交互內容分為基礎交互和交互細節,基礎交互存在于產品經理的PRD文檔中,交互細節在設計師定稿的交互說明中。

5.設計系統

設計系統與組件庫的區別?

組件庫是設計系統中的核心部分,將UI組件按照一定的結構和規則組織起來的集合就是組件庫。

組件庫能夠幫助團隊:提高設計效率和前端開發效率;保持界面設計一致性;降低團隊溝通障礙;幫助團隊技術成長和新員工快速開展工作。

作為新員工的我們,可以通過理解已有設計組件庫的資料,快速的適應工作節奏,融入團隊。在組件庫的基礎上框架內進行設計工作當然是事半功倍,但是也不要被組件庫束縛住,如果遇到不合理的交互規則,必須提出來,組件庫是需要不斷優化和調整的。

設計系統的包含范圍:設計價值觀、設計原則、設計模式、設計模版、視覺語言、組件庫、頁面模式庫、實踐案例。設計系統能夠提升產品設計一致性、管理團隊設計體驗、提升設計效率,而且設計系統是需要不斷迭代和更新的,需要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動態同步,為產品用戶提供更優的體驗。

3. B端體驗設計工作的分類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招聘網站上不同階段設計師的崗位職責。

1-3年入門到熟練:UI設計師

一般是配合產品需求,業務訴求完成設計工作。涉及到上游對接產品經理,下游對接前端工程師。也會有了解用戶需求,和團隊一起探索優化產品體驗的計劃,但是崗位并沒有強制性要求。

結合自己的能力和未來職業規劃進行選擇。安心鉆研或者全鏈路發展,這個階段就是要多學多問多了解,找到自己的方向。

3-5年行業深耕:UI/UX/UE

  1. 基礎性工作:負責產品體驗設計,定義規范,信息架構梳理,交互流程
  2. 團隊協作能力:與產品經理合作構思創意
  3. 用戶研究:參與用戶研究和前期產品方向探索(競品分析),用戶目標、用戶人物、用戶行為
  4. 結合數據分析能力:能夠通過產品數據變化來度量產品用戶體驗,提出優化建議

既要有基本設計能力:交互體驗、信息架構,又要有用戶研究競品分析輔助制定產品目標的能力,還要有產品上線后根據數據提出產品體驗優化建議的能力。

5年以上選擇賽道,職能提升:UX負責人/UED設計師/產品設計師

5年-10年的崗位有很多都是XX負責人,除了3-5年設計師的基本能力以外,還需要團隊管理能力,對應到團隊管理經驗。以下為這個階段更加被看重的能力:

  • 歸納產品特征,建立和不斷優化設計系統規范。
  • 商業價值與用戶價值的平衡,更為看重的是能夠給公司帶來真金白銀的價值。
  • 開放意識,團隊分享,自我驅動,助力團隊成長。
  • 某一行業精專的經驗:行業經驗這個時候就有價值了,深入理解業務和某一領域的用戶,從而幫助產品成長。

如果現在只有1-3年的工作經驗,我們要開始規劃5-10年的職業晉升路徑,了解未來我們需要哪些能力才能保證自己占據有利地位,工作能力不是一時的,是需要長期積累和沉淀的。

如果是5-10年的工作經歷,或者更高,就需要補全知識短板,不斷精進自己,凡是能認識到的問題,必然都有解決的辦法。也許你已經具備一定的能力,那就繼續拓展知識的廣度,搭建自己的知識庫和影響力,并且經營下去,為未來的自己籌謀總是一件好事。

三、入職前期準備,助力快速上手工作

1. 面試提問一定要了解到的內容

不知道大家都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職場歇后語:“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面試時會全面的考驗面試者的能力,問題從大到小,由淺入深,感覺自己是某個產品的主宰,猶如造火箭。但是入職后總是從一些細節的問題點出發完成工作,有點像擰螺絲。

所以面試時,我們既然占據有利地位,就要爭取最后一段的提問環節,占據主導權。該問的問題一定要問,該了解的問題一定要了解到,一是深入了解該公司業務,二是了解自己入職后可能負責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比如:

當然也不必問太多問題,挑2-3個你最感興趣的提問,這時候越是問的深入和干練,越是顯得專業,是你了解工作的好時機,同時也是面試時的加分項。

若后期成功入職,這些都是你快速上手一份工作資料,特別是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伙伴們,5年是一個坎,是年輕人精力最旺盛,有時候也是最值錢的年紀,能拿到不錯的薪水的前提就是一入職就能夠進入工作狀態,沒有條件給你像新人一樣的熟悉業務和項目的時間,一般是一入職就接需求,所以如果是你心儀的offer,在入職前就需要準備萬全。

2. 工作所屬行業的背景調研

通過前期的辨識和了解,同時已經通過面試獲得心儀工作。我們下一步應該做什么呢?

這時,你內心是不是有一個聲音在說:已經找到工作了,為什么還要這么麻煩?

我想說:現在找工作難,轉正就容易了嗎?轉正前獲取領導的支持,伙伴的信任,也尤為重要。

當前這個階段也沒必要過分緊張了,因為入職后公司會有統一的員工培訓,你也只需要在前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再簡單的了解一下所屬行業的內容,比如:

  1. 艾瑞網中搜索公司名、行業定位等,下載幾篇行業報告,以備不時之需。
  2. 知乎網中了解行業競品發展情況,自己即將負責產品的一些基礎信息,做一個“課前預習”。

四、工作中:提升效率的辦法

工作是具體的、瑣碎的,如果在工作中勤于鉆研,確實能提升部分設計能力,在某一方面有所造詣。但是隨著工作年齡的增長,更被看重的能力則是工作全局觀,而這一點,也正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點辦法。站在全局角度分析需求重點,定好時間節點,有序完成工作,有效工作效率。下面我們一一拆解:

1. 體驗設計工作拆解

1)工作流程

我們暫且以B端產品SaaS公司產研團隊全流程協作來分析:

功能需求/體驗需求:從需求調研開始-方案設計-體驗設計-技術實現-上線運營-數據分析

二者的區別:流程幾乎一致,只是牽頭人會有所不同。

  1. 功能需求一般是產品發起,通過對市場的調研和分析,了解目標用戶的使用目標,產出產品方案,進行后續流程,最終上線給客戶使用。
  2. 體驗需求:由銷售/服務人員反饋給UED團隊,因B端產品都是付費產品,客戶對于產品的“吐槽”是非常愉快而堅定的,團隊負責人拿到反饋后,會組織成員通過用戶調研等方法獲取用戶真實使用體驗和訴求,根據需求的優先級排期進行后續的設計工作,迭代完善產品體驗。

2)工作重點

工作的重心可以根據設計師的職責范圍或者產品的發展階段來界定。

前面我們也論述過不同經驗階段的設計師所在崗位的職責,以及入職的行業和產品發展階段,都會有相應的側重點,綜合歸納設計師的工作重點,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組件庫的優化和維護:SaaS產品需要不斷完善產品的標準化,那么對應到組件庫的優化和迭代就能夠幫助整個產研團隊高效協作。一部分是設計組件庫,另外一個是前端的開發組件庫,要跟前端工程師打好配合。私下交流心得和經驗,試著站在不同崗位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鍛煉自己的全局思維。

圍繞業務指標、產品目標去工作

B端產品的價值體系就是商業價值,客戶只在乎產品能幫助他們解決什么問題。了解用戶的核心價值,圍繞核心價值搭建產品功能以及任務優先級。

工作中往往會出現一個設計師同時負責多個需求的情況,設計前一定要了解產品需求優先級,優先去完成優先級更高的工作。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只要完成工作不就好了嗎。

第一點,我們雖然是協作崗位,也許在整個產品研發流程中是小小的一環,但仍然有理由做的更好,多從全局角度出發能培養自己的大局觀;

第二個,公司的盈利多半來源于優先級更高的需求上,我們雖然是幫助完成業務指標,但依然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如果間接的獲取到更多體驗數據能夠幫助我們推動完善產品需求,也能夠在年度述職中體現自己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記錄設計工作中的重點,定期復盤:

這點很重要!很多同學都是在需要找工作的時候才去翻之前的工作記錄,但是又怎么都想不起來,去找產品經理問吧,又抹不開面子,或者存在其他客觀原因,比如產品經理離職了,沒人記得當初的需求重點是服務于哪類人群,具體的需求細節也模棱兩可??傊?,自己記錄下來的內容才是自己的。

3)工作分工

一個范圍較大的產品需求,往往需要多位設計師進行協作,就會涉及到工作分工的問題。

一般是由一個最為了解這塊產品需求的設計師牽頭,協作的設計師通過需求文檔和過往實踐案例進行配合,多人協作一定要勤于交流,問題具體化解決,整個團隊保持設計一致性。

設計前:設計前明確哪些內容需要設計,哪些內容直接復用已有的設計組件。因為B端產品的頁面模式類似,所以我們一般只需要設計有交互優化需求的頁面即可。設計中:有問題及時交流,確保小組內的認知一致性,避免無用功。設計后:團隊內進行評審,保證設計圖的視覺一致性、交互一致性,協作者向組織者講述自己的設計思路和設計細節,幫助組織者完成后面的產研團隊設計評審。

4)設計執行

設計執行占據了5年以下設計經驗的設計師大部分的時間,我們總是為了提升B端產品的品質而不斷努力。那么具體有哪些方向可以供大家參考的呢?

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認知成本:說白了就是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不要出現過于復雜的專業名詞和邏輯,盡量滿足小白也能夠輕松使用。

賦予價值,解放使用者的時間:B端產品的發展趨勢“用完即走”

降低妨礙&功能引導:B端產品往往都是因為具體的業務需求產生的,用戶也是特定業務的使用者,他們往往需要快速完成工作任務,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們提升操作效率。特別是新手用戶首次使用,給予功能引導,幫助他們快速開啟工作。

頁面清晰簡潔&場景下保持高效:雖然B端產品的使用者更為專業有耐心,但是我們的功能依然不能過于復雜。高效:根據使用場景來優化頁面直接的交互。有時候并不是減少頁面跳轉就是操作高效,當內容過多時需要多步驟或分頁跳轉,所以設計師一定要靈活應對。

設計的一致性:保證B端產品的交互操作一致性,視覺一致性是基本要求,不要出現一個產品最后有多個設計風格的呈現。產品的一致性程度高是可以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提高用戶的操作效率。

5)設計評審

設計評審的環節,向團隊介紹本次需求優化的設計點,包括交互優化和視覺優化。

評審方式分為內審和外審:

  • 內審:檢查需求、檢查規范、閱讀順序、視覺表達 ;設計評審的結尾要總結這次評審達成了哪些共識,保證會議效率和效果;一定要避免只是視覺上死磕而忽略了真實用戶交互層面的東西,交互時的細節更影響整體結果
  • 外審:設計師演示、評審團評審(1-2位前后端技術同學、市場、運營相關人員)外審標準:不符合需求的部分給出反饋,修改后繼續發起外審,通過才能開發。

總之,評審的目的就是產研團隊達成共識,繼續下一步工作。

6)方法沉淀

在工作流程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流程SOP,能夠提升自己對工作的掌控度和工作效率。

B端業務的復雜性非常高,越是偏成熟的項目考慮的細節也會越多。如果我們在設計執行上沒有自己的SOP,往往會手忙腳亂,所以建議大家盡快熟悉工作流程,并且設計自己的流程SOP。

7)真實的工作情況

前面也講到過,不同工作年限的同學,工作的職責范圍,和上手設計工作的時間都有所不同。

5年以上:

舉例:5年以上工作經歷并且有管理經驗,入職的公司B端項目又是自己從未參與過的,前期不會馬上承擔管理角色,公司會有對應的項目資料和真實案例給你做功課,并且需要承擔基礎的設計工作,從底層開始熟悉。當有一定業務經驗積累、熟悉工作流程、體現自己能力、幫扶團隊成員后,才會慢慢勝任管理角色。

公司非??粗厣舷掠螌拥哪芰?,上游與產品通力協作,對產品的發展、體驗的優化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團隊成員能夠給到幫助和指導,有不錯的成果。試用期階段會有加班情況,一般責任越大,付出的時間也會更多。

不過人與人一定會有區別,這里只做個例分享。

3-5年:

我們舉例:如果你是3-5年及以上的工作經驗,恰巧又得到了不錯的薪資,并且去到了一家相對規范的大型公司,入職后一般不會給你很久適應新環境的時間,1-2天就很多了,一般是1天時間了解公司和產品,第2天就會給你指定的需求,說到這里也不被過于恐慌,新入職的員工都會有人帶一段時間,幫你熟悉流程,關鍵時刻給予指導和輔助,但更多的工作還是要自己判斷,過度依賴帶自己的領導,也會被視為能力不足的表現哦~這里要特別注意。

一入職就接需求,一方面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能邊工作邊了解業務和產品,是效率最高的一種快速勝任工作的方式。

1-3年:

剛剛入局B端行業的伙伴,需要跟隨團隊一起成長。根據入職的公司規模,業務產品線,負責指定的工作內容。B端新手村的同學,一定會被拉到各種看上去跟自己無關,但是必須要參加的會議中,聽的內容猶如天書,但領導在旁邊還會“溫柔”問你:我們的業務怎么樣?

總之前期深入了解業務的階段比較難熬,但是也有很多伙伴選擇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行業,這個時候就比較輕松愉悅了。了解業務后,逐漸上手工作,難度一般不會太大,也有專人帶教。如果很不幸沒有帶教,就多跟產品和前端交流,拿出自己的社交能力來,快速適應工作吧。

五、項目完成后:總結和復盤,提升業務掌控度

1. 為什么要做總結和復盤?

打工人打工魂,能混一天是一天?。ㄒ稽c也不押韻)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想法?

復盤的意義:

鍛煉自己的底層能力:預測能力、決策能力、復盤能力。底層能力對個人的幫助不局限于當前的工作中,未來如果創業或者在職場晉升,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積累和完善自己的知識庫:比如我們做作品集,需要體現自己全方面的能力,用戶調研、競品分析、產品業務流程、用戶角色分析、數據驗證等等。這些能力從哪里來?是日復一日重復的機械工作嗎?并不是,我們需要在不斷復盤和總結中,加深自己對業務的理解,一小塊一小塊的補足自己的知識短板。

設計價值評估,建立團隊對設計的信任感:通過項目復盤,相對客觀的了解設計在團隊中帶來的價值,得到一個直接反饋,明確自己今后工作的重點。在復盤中闡述自己設計過程中的思考,體現自己的能力,建立團隊對設計工作的信任感,久而久之產生對設計的依賴感,遇到一些交互的問題時會主動詢問設計師的看法。

2. 工作復盤的框架和方法

工作復盤分為項目復盤和個人復盤兩種。

  • 項目復盤:針對項目團隊(產研團隊)進行一次項目的總結和回顧
  • 個人復盤:根據設計師的角度進行總結和思考,完善和沉淀自己的知識庫。

項目復盤分為四個階段

  1. 目標回顧:首次產品需求評審時會對團隊目標有一個共識,復盤中回顧目標完成情況。
  2. 結果評估:其次是分析完成結果,結果評估是客觀過程或者結果導向,根據項目來定。實際工作中發生了什么,對目標結果是積極作用還是負向作用。
  3. 原因分析:如果目標完成存在偏差,分析原因,團隊腦爆解決方法,SaaS產品會繼續迭代和完善。
  4. 經驗總結:根據討論結果進行提煉和匯總。主要包括三個部分:項目經驗積累、可拓展到其他項目的點、接下來該完成什么。

個人復盤的方法:

  • 首先建立自己的知識樹,將工作能力和個人能力拆分開,記錄下自己的知識沉淀情況。
  • 明確自己的短板,針對性的補足,比如工作中需要的能力,視為必須補足。
  • 明確自己的優勢,不斷的精進和鉆研,利用好自己的長板能力。
  • 定期回顧和分析自己的完成情況,加深記憶和明確目標。

六、工作之外的思考:個人能力與工作能力雙重提升

在職場中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天天工作的像個陀螺一樣,一刻不得閑,一點生活都沒有”。是的,如果日復一日的機械工作,這樣的“生活”真的不是我們想要的。那么如何能夠保證自己工作能力提升的基礎下,又能夠不斷的提升個人能力?早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首先我們要明確工作能力與個人能力的邊界。

1. 個人能力與工作能力有什么區別?

設計師的職責內:一名優秀的交互體驗設計師,日常的工作除了大家能想到的接需求、競品調研、畫線框圖、跟進開發,還具備以下素養:甄別需求;推動業務。

(圖片來源于網絡,會根據文章需求修改,暫時放這邊)

設計師足夠了解業務背景,那這波設計師通常會把自己切換成業務主人(而非設計師)的角色來看問題。然后再看哪些問題,可以通過交互體驗設計手段來幫助解決,從而為業務取得更好的正向收益。

2. 個人能力?

1)底層能力

職場底層能力:寫作、演講。這看上去好像并不是什么必要能力,但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看寫作能力的必要性。首先,我們都是設計師,每天都在圍繞滿足用戶需求去完成工作,可以設想一下,這些其實都是公司的用戶,那么我們的用戶在哪里呢?其實就是個人品牌的搭建,通過文字的輸出,打造屬于自己平臺來沉淀自己的價值,最常見的就是設計師訂閱號,第二點就是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與自己的用戶產生深度鏈接,也就是定期的發布文章。

2)分析

我們現在就職于一家公司的時間越來越短,流動性越來越大,這是職場的現狀。寫作可以不斷讓別認知到你的職場身份、職業態度、職場專業斤呢個。在這個后疫情時代隨時伴有“動蕩”的職場,底層能力能讓我們持續占據有利地位。

演講也是,在工作中有設計評審、團隊分享、每日例會,都會有用到演講的地方,好的演講能力能夠讓別人輕松聽懂你要表達的內容,提高溝通協作的效率。

當工作能力與個人能力完美結合時,個人價值也就會不斷的提升。

3. 設計師職業發展的困境與現狀

1)職業危機

我們來聊聊設計師職業發展所謂的困境。困境分為已經困境和未知困境。

  • 已經困境:現在可能離職狀態,需要去找一份新的工作。
  • 未知困境:35歲遲早要來,到那時我會被辭退嗎?難道再也找不到

滿意的工作了嗎?

大家一定都聽過35歲危機,當我們成長到35歲時,如果還只是一名普通的低階設計師,一定也可以在這個行業存活,但不一定能夠過的有多好。

如果現在正是年輕的25歲+,那么就要未雨綢繆。30+也不算晚,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剛剛已經講過個人能力與工作能力不斷提升的方法,讓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有快速勝任新工作的能力。找到自己的節奏,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4. 意識轉變、認知變革的契機

不管是“設計師的職責”還是“職責背后的邊界”,都是換湯不換藥,現在大部分設計師們,也都在不停的擴展自己的邊界,保持跨界思考,因為只會單一技能的話在未來確認很危險。

想想那個時候,我們兒時的理想與計劃還沒能實現,一定十分沮喪。所以,不要讓這種情況發生!你每個想要努力的瞬間,都是未來的你在向自己求救。

每一次挑戰都伴隨著機遇,如果你能意識到成長的重要性,意識轉變、認知變革的契機也就隨之而來。

七、總結

以上內容系統性的回答了“如何勝任一份新工作”。包含六個方面:

  1. 思考:入行需謹慎,慎重考慮,合理規劃
  2. 前期準備:深入了解行業信息、產品通識、不同經驗階段的設計師職責
  3. 入職前:面試時需要做的準備,幫助你在入職后快速適應行業環境
  4. 工作中:建立自己的工作流程SOP,提升工作效率
  5. 工作階段性結束:學會做總結,以備不時之需,提升底層能力
  6. 未來:小的積累,大的收獲。

我們生活在最好的年代,雖然這個時代內卷、競爭、變動,但它們與機遇共存共生,有句話這樣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要把眼光局限于現狀,試著從全局角度上思考問題,希望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有勝任新工作的能力。

參考文章:

http://www.aharts.cn/pd/4220706.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1844281

http://www.aharts.cn/zhichang/3197391.html

 

本文由 @EllieOn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選擇行業這事情,選不準的,能選準買基金股票一買一個準,大家都不是巴菲特

    回復
  2. 提升點深度,整點別人沒說過的話好不好 現在整的看文章都得看看是不是帶且曼倆字 帶了就代表嘩眾取寵,不需要看的,看了就是浪費時間 要不去國外網站上扒幾篇來翻譯翻譯 可能更有效果

    來自浙江 回復
  3. 聽君一席話,

    來自天津 回復
  4. 最怕的是入錯行,想轉行真的是難上加上,試錯成本太高了

    來自陜西 回復
  5. 知識點滿滿,對從B端轉向C端的人非常友好,可以做好充分準備。

    來自江蘇 回復
  6. 作者的文章寫的很詳細的說明了c端轉b端的能力,工作中的問題,很贊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