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2 評論 4059 瀏覽 25 收藏 11 分鐘

編輯導語:B端系統邏輯非常復雜,且隨著數據的迭代、功能的增加,原來的系統漸漸不再適用,因此則需要進行更新優化。本篇文章中作者轉換思路,從新角度分析如何對數據生產后臺體驗進行優化,一起來看看吧。

一、項目背景

我們給用戶提供的是一款專業資料查詢閱讀的 App,用戶最看重的是資料覆蓋是否全面,內容是否嚴謹。這就辛苦了公司的數據生產團隊,必須非常及時和高效率地拿到一手原始資料,進行翻譯編輯校對等工作后發布給用戶閱讀。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為了保證效率和質量,公司自行開發數據生產后臺,數據團隊成員在此協作數據生產。具體邏輯如下圖所示: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 主編是最高權限角色。負責創建數據生產任務,并且對最終生產的數據質量進行把關后發布給用戶。
  • 編輯負責領取數據生產中的編輯任務,完成任務后提交給審核。
  • 審核對編輯生產的數據進行校對,如果不符合可打回編輯修改,符合數據可提交給主編進行終審。

隨著數據生產后臺的迭代,功能越來越多。原來的頁面框架已經承載不了,因此我決定重新梳理,系統優化體驗。

二、找到重點

B 端系統邏輯很復雜,為了能系統的優化體驗,我試圖用某對象有若干屬性,屬性有不同的狀態。狀態不同操作不同,不同操作有不同的權限這個框架來梳理。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這個框架梳理到接近完成時我放棄了。僅僅是鳥瞰全局就花了很多時間,如果再接著梳理細節,還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正式開始設計。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于是我轉換思路,評估不同頁面的體驗問題嚴重程度,從難到易逐個擊破。評估的方法用某個頁面哪個角色執行哪些任務,任務頻次、重要程度如何。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根據評估結果,顯然「條目編輯頁」和「工作臺頁」是最應該優化的。

三、梳理任務

下圖就是「條目編輯頁」的老版本界面。根據不同的角色功能略有不同,但總體來說都是用戶依次切換條目,并根據每個條目提供的參考資料等對內容進行編輯或審核。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別急著馬上找頁面上明顯的問題,為了徹底消滅體驗問題,首先應該梳理不同角色在頁面上做的操作。

如下圖所示,編輯角色選擇未編輯的條目查看任務說明后編輯內容和設置參考文獻,之后保存草稿表示完成該條,接著繼續選擇未編輯的條目進行操作,直到所有條目完成后提交子任務。

審核和主編角色的審核流程基本一致,區別在于主編能自由打回到前面環節的任一角色。審核和主編在選擇待審核條目后,查看內容和任務說明,對于不合格的條目能自行編輯或者填寫審核意見,待子任務全部處理完成后提交。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如果審核和主編在首次審核提交后有不合格的條目,那編輯得再次修改提交,審核和主編也要再次審核。和首次區別在于需要查看或者撰寫審核/申訴意見。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根據以上流程圖,將角色和核心任務抽象后,可以簡化為 5 個步驟(選擇子任務在前一個頁面完成,不算在內),如下圖所示。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如果把步驟放在頁面上,除了左側主菜單占用太大面積,整個操作動線依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似乎沒什么問題,但真是如此嗎?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四、確定問題

我們之所以用電腦而不是手機來做數據生產管理系統,是因為在電腦上有更大的屏幕來呈現內容,鍵盤鼠標精準快捷地操作也能提高效率。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每個步驟用戶的需求,就發現并沒有合理地利用電腦大屏幕的優勢。

對于步驟 1 選擇待處理條目而言,因為用戶要處理完所有條目后才能提交,因此最好能一目了然的知道哪些條目需要處理,哪些不需要??梢苑浅7奖愕剡x擇待處理的條目,用列表呈現更好。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對于步驟 2 查看附屬內容,絕大多數都是在對條目主體內容進行編輯之前查看,處理過程中偶爾需要打開看一眼。因此不需要一直展現占據空間。應該提供隱藏,這樣能給真正需要展示大量信息的步驟 3 處理主體內容留出更多空間。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五、優化方案

經過以上分析,最終得到「條目編輯頁」的優化方案。

  1. 去掉全局導航,提供返回工作臺按鈕。給用戶長時間處理條目的沉浸環境,也給真正需要展示的內容留出更多空間。
  2. 提供工具欄。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操作,后續可能會增加其他操作。彈性的工具欄區域可以滿足以后的擴展。
  3. 條目改為列表。顯示每個條目的狀態,幫助用戶一覽全局,快速選擇應該操作的條目。
  4. 附屬內容可顯示或隱藏。將更多空間留給主體內容。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優化后的「條目編輯頁」與 Keynote 的界面神似,我在設計前并沒有想到去參考辦公軟件。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只能說制作幻燈片的步驟抽象后和條目編輯的步驟幾乎一致。另外如今的網頁早已不是純粹展示信息的地方,隨著前端技術發展,大多數 SaaS 其實和本地軟件的交互、功能一樣復雜。所以網頁和本地軟件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

「工作臺」的優化相對來說更簡單。根據產品規劃,很長時間內我們都不會增加新的大模塊。左側導航優勢是利于擴展,但占用的面積過大。改成頂部導航后,留給主任務與子任務列表的空間更大,利于各種角色監視任務進度,或者選擇某個任務去執行。

數據生產后臺體驗優化

六、結果反饋

該優化上線之后得到了數據生產團隊的夸獎,并且上線之后一年功能迭代沒有調整整體框架,說明我指定的框架擴展性不錯。

在經歷這個項目之前,我好久沒有做 B 端產品的設計。為了鍛煉我的 B 端設計技能,我特地沒有去網上看相關的設計經驗文章,或者找競品分析。學習別人的思路和方案難免也被別人的框架給固化。要知道不是每次都有競品可以分析,總會涌現出新的平臺和產品類型,有能力應對新平臺沒有競品的情況,才是真正厲害的設計師。

通過這個項目我掌握了不同角色的任務分析,用戶任務的抽象,根據步驟的需求和內容類型決定模塊的大小和控件。相信這些技能以后也可以復用在其他新型 B 端產品的設計。

 

作者:龍爪槐守望者,微信公眾號:龍爪槐守望者

本文由 @龍爪槐守望者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有時候不是不想改,而是保證軟件的統一性,昨者舉的是個例

    回復
  2. 作者說的真好!但我們學習別人的框架的同時也會被這個框架限制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