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賦能|用科學的方法論打造多贏的設計提案

2 評論 4733 瀏覽 39 收藏 23 分鐘

編輯導語:在產品設計工作中,經常需要用設計驅動去做設計體驗,這時科學的方法論對于一個好的設計提案十分重要。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用科學的方法論打造設計提案的具體方法,詳細地講述了設計方法論方面的內容,以及設計思維模型和流程,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大家在工作日常中除了承接需求之外,更多的就是需要能夠設計驅動去做設計體驗。用科學的方法論打造多贏的設計提案,能夠發揮設計師的主觀能動性,自主的去挖掘問題和需求的設計方案,并推動落地執行。

所以我們作為設計師要搭建我們自己的方法論體系。

對于工作兩年以上的設計師,應該具備承接需求產出方案的一種狀態,能夠自己去挖掘和洞察體驗問題,或者是挖掘和洞察用戶的訴求。

然后從自己的視角去提出問題,然后再提出解決方案,然后再推動落地。所以說對于所有的設計師同學來講,如果大家想要在職場上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話,這一塊是必然要去做的。

一、學習方法論框架

不同的設計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的經驗和工作業務不同,應總結沉淀不一樣的設計方法論體系。

根據你的業務不同,你所專注的是服務于你所從事的業務的方法論,行業的不同會存在一些差異,重點需要去學習本行業的設計方法論,或者說是你重點需要去優化的這些。所以每個人的體系是不一樣的,可以根據框架模型作為參考來打造屬于自己的方法論體系。

二、為什么學習設計方法論

我們作為設計師,是具備自己的一些技能和知識的方法的,就像是初級設計師就必要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設計方法和軟件技能。

以及你去承接需求也要根據你對需求的理解以及對方法論的掌握和理解,運用這些設計原則去把需求做成設計稿。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方法論就是指導我們做設計的一些基本的原則。

根據方法論運用到工作實踐中,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練習之后,通過方法論他的適用性很強,可能在真正的工作使用中,不會那么的貼合。

所以就需要小伙伴們在運用時,去總結哪些方法論是自己工作中匹配的,哪些是使用后不是很理想的,針對出現的問題去復盤和優化,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復盤和總結之后,你可以去歸納和完善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論體系。

這就屬于一種飛輪模式,學習、練習實踐、復盤總結、優化、不斷的轉動、持續的轉動。

1. 舉個例子

這就像是做菜,食材作為最基礎的元素+菜譜(方法論)+實踐(練習)=食物(設計方案)用在設計中,界面中都是用基礎的控件來搭建,那么這些控件該怎么做用呢,就需我們使用方法論,根據規范和模式來去使用這些基礎的控件,在進行實踐和操作,我們就會得到相應的食物。

根據相對應的菜譜,根據自己的口味要求去做相應的優化和總結,使得更加的適合自己的口味。

所以作為設計師我們想要做好設計的話,我們一定要了解熟悉各種規范。

安卓、ios、antdesign,根據自己的工作內容,去熟悉和了解相應的規范,有哪些控件,這些控件的使用方法,不同場景下該如何使用,我們要去打牢的基礎。

定期的去溫習和鞏固,平臺的規范也會不斷的更新,所以大家一定要定期了解和熟悉。

設計方法論在我們做具體的設計方案的時候,可以指導我們進行一些細節上的設計,設計策略幫助我們構建設計思考的維度。

就像是我們在做設計時,在沒有達到設計的目標時,那么我們怎么才能夠達到這個目標,首先我們要有自己的設計策略,根據策略去了解設計行為有哪些,以設計思維引導設計流程對整體流程的思考以助于來達到目標。

那么我們按照這種方式,我們的設計方案也會更加的專業,那么相比沒有設計方法論,我們在設計過程就會很凌亂,“我覺得”“我認為”這樣的字眼也將從我們的世界里消失,在敘述的時候這里用了什么方法原則去指導設計的。

那么我們在溝通中也會更加的專業不管是在項目的評審還是匯報,也會更加有說服力,等產品推動上線后,也會帶來更大的用戶或者是商業的和產品的價值。

三、什么是設計方法論

是在解決特定問題時,能夠不斷復用的一般性規律。那些影響力較廣、被人反復使用、屢試不爽的方法論,能夠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復用性強,更貼近真理。

是設計師去認識和服務改造產品的方法的體系。從流程上來講,是我們去評估產品的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一種設計思維,設計策略和參考準則的一個總和。在特定條件下,在解決特定問題時,能夠不斷復用的一般性規律。誠然,它是邏輯自洽的。

比如談論交互設計的方法,交互設計五要素就是經典。這套模型用語句表達就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要做什么事,我們要怎么幫他做好這件事」。

我們研究事物,都會喜歡從最小可行性進行分析,這套模型無疑已經達到了最小可行原則,而且經過反復使用,可以說是在「交互設計」上最貼近真理的設計方法論。

關于產品設計的方法,用戶體驗五要素就是經典。似乎也是經過反復使用和驗證,已經被大家信奉為「真理」,暫時還找不到它太多 bug。雖然有時候用起來覺得很套路,但是卻又無法不用它。

四、為什么要運用方法論

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兩個關鍵節點——用戶和業務。我們需要發揮設計專業來滿足用戶以及業務方的訴求。

對于業務方來說,運用方法論可以更好的站在業務OKR和商業價值的角度提供專業的設計產出,賦能業務目標;更重要的是,對于用戶來說,運用方法論可以站在不同的用戶視角,提升高價值用戶的整體體驗,讓設計思考可以更完整、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五、方法論如何用

我們可以參考這種圖,來進行思考,在不同的產品階段,我們的思考策略有哪些,以及在做具體的設計方案的時候,我們要用到哪些常用的設計準則做為參考,在不同的產品階段,思考的策略有哪些,以及我們在做具體的設計方案的時候進行界面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哪些常用的設計準則作為參考。

這里面包括設計工具、方法、流程原則、可以根據這張圖在工作中進行合理的使用。

按照設計過程,我們可以統分為3個階段:

  1. 策略分析階段:策略分析階段主要是解題流程、解題思路。
  2. 方案設計階段:方案設計階段主要是解題準則。
  3. 衡量方案可行性階段:衡量方案可行性階段主要是驗證方案實際價值的規則和標準。

舉個例子

一個很有意思的視頻,內容是分析“為何有些男孩子撩妹總是屢屢得手?”

這里面其實把男孩子的套路已經講的很清晰了,因為這些男孩子有一手無懈可擊的套路,注意前方高能。

我們試著把男孩子撩妹一套完整的套路拆分為三個步驟:

  1. 針對目標的策略分析:通過一系列的流程來了解目標女生。這里的實施策略可以運用5w1h分析法,目標是誰?為什么是她?怎么做?地點在哪?什么時間?
  2. 通過什么原理在目標身上獲利:針對目標的方案設計。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通過心理激勵,讓目標完成行為轉化。
  3. 衡量方案可行性的標準:如何可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益,如何保住利益的底線,所以需要一套收益和成本的衡量標準,這里最簡單的原理就是收益-成本>0。

上述例子是為了“搞定”對象,同理,我們把這套邏輯運用在工作中,就是要搞定需求和背后的推手業務方。

六、方法論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運用

我們借鑒前人總結的方法論(真理)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和嘗試,舉一反三之后,才能知道哪些方法論更適合解題,對當前的設計發揮的價值最大。

而在這個借鑒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指導性的思路、線索和規律來幫助大家提升一些學習效率,更好的理解方法論的運用。

這些設計方法論存在的意義便是輔助和指導設計師做設計,提供解題思路。由于設計細分領域很多,每個領域都有很多大師提出的設計方法論,所以大家要根據具體情況去使用這些方法論,這次先拋磚引玉,簡單介紹一個通用三步曲。

1)第一步:了解你解決什么階段的問題。

我們目前把設計過程按照先后順序細化成了5個階段,包括用戶分析、增長分析、交互設計、視覺設計、結果評估。大家可以對應到自己設計環節的每個階段。

2)第二步:明確在此階段要選擇的方法論。

目前我們梳理了在此階段大家可能用到的方法論,給大家做一個初步指導,幫助大家縮小選擇范圍,后續會不斷完善,比如:用戶分析階段,可以通過用戶體驗地圖來對用戶使用鏈路上的情緒和痛點進行問題分析。

3)第三步:把要解的題套用在方法論或模型中,推導出解決方向或方案。

我們梳理了一個通用的方法論學習的總體框架。

首先是定目標,同時把目標進行拆解,然后將大家對應目標后的提升內容梳理出來,最后定出相應的衡量指標。

同時梳理出方法論提升計劃的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是這次分享的理清概念的內容

主要是讓大家了解方法論是什么、為什么用、用在哪,并且簡單的介紹了下如何用的思路(就是三步曲的內容)。

(2)第二階段是如何正確運用

目標是通過對常用方法論的課程學習和日常練習,讓大家能正確運用常用方法論來進行設計推導和問題解決。

(3)第三階段是熟練使用,靈活運用

希望經過提升計劃,讓大家可以在設計各種場景(需求、總結、提案)對常用方法論熟練使用,靈活運用。

七、設計思維模型和流程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些思維模型,包括一些院?;旧媳容^經典一些設計思維模型和流程,有些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有些偏學院一點,有些偏咨詢公司一點。大家可以分別了解一下每個模型的特性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1. 雙鉆模型

雙鉆模型及其改進版的核心本質是,思考設計過程中正確的事情和針對正確問題設計目前最有效的解決發難的一種思維方式。

雙鉆模型來源于IDEO的以人為本設計思想和d.school的設計流程。

主要分為四個時期:

  1. 發現期:對問題的探索和調研。
  2. 定義期:對問題的定義和聚焦。
  3. 發展期:對設計的潛在問題進行發散,進行簡要的設計構思。
  4. 交付期:對設計方案進行實現。它是將設計產出“可能是”到“應該是”的思考輔助方法。

適用場景:雙鉆石理論適用于交互設計過程的基本框架,不是應用到某個交互細節的具體工具或方法。

使用建議:根據項目大小不同,資源平臺不同、時間急緩不同,甚至你在項目中的角色不同,雙鉆石大小也會不一樣,側重模塊也會不一樣。使用時切忌不要一味照搬照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 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設計流程

抽離問題(empathize),定義問題(define),尋找靈感(ideate),制作原型(prototype),測試成品(test)。

從本質上講,設計思維過程是迭代的、靈活的,并且專注于設計師和用戶之間的協作,強調基于真實用戶的想法、感受和行為將想法帶到生活中。

設計思維通過以下方式解決了復雜的問題:

  • 同理心:理解人類的需求。
  • 定義:以人為中心的方式重新構建和定義問題。
  • 構思:在構思過程中創造許多想法。
  • 原型設計:在原型設計中采用實際操作的方法。
  • 測試:開發解決問題的原型解決方案。

3. 設計沖刺

定義問題,發散方案,決策方案,制作原型和測試。

設計沖刺可以:驗證產品是否適合市場、貼近用戶;構建高保真原型以模擬真正的產品并邀請真實用戶進行測試;避免在沒有驗證想法的情況下,就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開發產品;將設計思維整合到產品開發過程中,使團隊目標保持一致。

在設計沖刺結束時,你的假設將變成可點擊的原型。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做出明智的決定,確定你的假設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還是應該退后一步,重新思考。

它需要基于以下幾點:

  • 與決策者目標必須達成一致;
  • 用戶為王。整個設計沖刺過程必須以用戶為中心的,切忌自嗨式設計;
  • 讓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參與進來,因為他們也可能掌握產品的生殺大權,設計沖刺需要大家統一目標。

4. 尼爾森集團設計流程

研究問題,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測試設計,傾聽反饋

5. 《情景化設計:為生活而設計》 中的設計流程

理解問題(understand),發明未來(invent),情景話設計(design),制作原型(validate),和開發產品(develop)。

6. IBM 環形設計模型

觀察(observe),反思反饋(reflect),和制作(make)。

7. LUMA 學院設計流程

看(looking),理解(understanding),制作(making)。

8. 橋型設計模型

第一個階段是看觀察,然后第二個是理解,第三個是制作。

根據上面所有模型的共性,基本上就是說每個模型都包含著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定義,所以我們要去總結這些設計思維和模型,結合模型的特點和共性,然后讓整個設計的思路成為閉環。

確定什么是正確的事情,在設計的階段怎么通過自己的一些經驗知識和方法,把問題解決,最后在進行驗證檢驗,給予前面的假設和推理,最后驗收結果。

通過上線通過線上數據的反饋驗證,我們才能夠確認這個方案是否合適。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閉環。最后復盤總結優化改善。

我們在明確了要解決的問題之后,我們就要思考我們用什么樣的設計策略去指導我們解決問題,相信在很多時候,同學都是憑著自己之前的一些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對問題進行解決,但是用什么樣的策略是這個問題的最優解,其實是不是太自信的。

所以我們就可以參考行業內以往是怎么解決這種問題的,那么我們就可以直接拿過來用,比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來說更加的有效。

最后,再啰嗦一下對于方法論學習的整個路徑,聽、想、討論、實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記得之前TED大會演講《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中,提到設計的提升不是一步登天,絕非一天入門,三天進階那么簡單。

我們在學習方法論的過程第一步是聽、看,第二步是不斷的實戰練習和思考,舉一反三的使用,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理解。

 

本文由 @斜杠南青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優秀啊 很抗看

    來自上海 回復
  2. 作者分享了用科學的方法論打造設計提案的具體方法,詳細地講述了設計方法論方面的內容,以及設計思維模型和流程,我明白了要先明確問題再去尋找解題的方法論。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