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商的訂單分配模型,該考慮什么?

2 評論 3127 瀏覽 5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供應商選擇與訂單分配多目標協同決策模型、供應商供應能力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連鎖零售供應鏈的運作,選擇適宜的供應源,可以有效地分散供應中斷的風險,服裝品牌商的訂單分配模型該考慮什么?通過本文我們一起來看看。

問題描述:服裝品牌商訂單分配方面主要的問題在于并沒有一套明確的,對短交貨期負責的數學運算方法,大多數企業沒有將一些必要的產能及成本杠桿加入到決策中去,而是單純的追求成本優先和較為粗獷的供應商選擇和訂單分配方法。質量水平、服務水平、企業社會責任、環境、健康和安全指標等等都往往被忽略或者僅僅作為簡單的進入門檻,而沒有被充分考慮到供應商的篩選和訂單分配中去。

一、行業特性

服裝業是一個在外人看似統一,其實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細分的程度的行業。拿衣服為例,一般來說習慣做針織的會一直做針織,而不會選擇梭織的訂單。習慣梭織的也不會輕易做針織,因為兩種不同工藝出產的面料,在紡紗、印染、車縫等各個環節都存在非常大的區別。

這樣的行業細分,不但給制造商提高生產效率、集中采購降低成本、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提高反應速度等諸多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之外,對于品牌商的供應商管理和訂單分配也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品牌商可以較為容易的將供應商分門別類,區分對待,劃分界限,這就給數學建模過程中處理那些從前可以制造很多種產品的代工廠的問題得到的大大的簡化。

對很多品牌商來說,現在供應商選擇的方法相對簡單。一種企業是單純追求成本領先,保證一般的質量水平就可以,更別說供應商在社會責任和環境、健康、安全方面的考慮。而另外一些企業則較為粗獷的,在質量和環境、健康、安全達到要求的基礎上,只需要成本達到目標標準,企業并沒有特別的標準和辦法對負責選擇供應商的部門進行必要的管控。

可能導致商業腐敗,或者留有太大的利潤空間給下游,無法實現最優化的供應商組合選擇。這里我們希望考慮相關因素,在量化的基礎上,追求成本最優化組合的方案。

最后,對于大型的代工廠來說,他們已經實現了,可以為一個客戶保持幾個很固定的車間。工廠這樣的安排和配置,除了給品牌商提高供應鏈反應速度提供了可能,同時對設立數學模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因為敏捷型供應鏈對交貨期的看重,像服裝業原本的較為粗獷式的訂單分配方法需要繼續深入,引入一些新的參數作為約束條件和杠桿,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交貨穩定性,以及現在各國、各地區的政府及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水平的關注和要求。

二、訂單分配模型

實際上構建的模型,就是在引入質量、服務水平、企業社會責任、環境、健康、安全、政治穩定性等桿杠的基礎上,在以產能和交貨期為核心約束條件下的,供應商成本最優組合的優化模型。模型力求在保證必要條件,如交貨期、企業社會責任水平等要求的前提下,尋求對品牌商最高收益的成本最優組合。

在服裝行業,首先是由經銷商下訂單給品牌商,這個訂單里面可能好幾個產品種類。品牌商在收到訂單之后,會將這些訂單中一樣的產品匯總起來,轉化為品牌商給代工廠的訂單,下稱“工廠訂單”。工廠訂單中,只包含一種產品。從表面和傳統經驗上看,這是一個多產品分配到多工廠的問題。一個工廠可能會同時生產多種產品。

但是隨著服裝業的發展,服裝代工廠的整體實力大大提升。工廠和工廠之間的細分也越來越好。整個行業都意識到大批量生產可以帶來的經濟收益。現在的情況是,幾乎每個代工廠都進行了各自的定位,集中生產幾個類別的東西。

而在整個工廠里面,不同的車間會繼續的進行細分。在車間里,甚至產線的生產任務都會細分。以此為基礎,原來很復雜的多產品向多工廠分配的問題,就變成了更加簡單的單產品向多供應商分配的問題。試想模型就以此基礎建立。

總體來說,即建立的是一個二級訂單分配模型,。模型的第一級在基礎條件上從供應商庫中篩選合格本次訂單的供應商,模型的第二級在第一級篩選的基礎上,根據實時的產能數據,繼續篩選,并完成訂單分配,找到滿足所有條件的,成本最小化組合。

根據單次訂單的需求,模型的第一級對在技術能力上可以生產該產品的供應商進行選擇,用約束條件去除無法達到本次訂單基礎要求的供應商。這一步從技術上來講,完全可以跟第二級訂單分配模型同步實現,但是如果這樣做,將大大增加模型的運算量,造成操作不便和建模難度的增加,現實意義會大打折扣。

另外更為重要的是,模型的第一級具有明確的意義,首先它延續了現在行業用硬指標篩選供應商的基本做法,其次,它可以明確的表現出新引入指標在供應商選擇和訂單分配中的
作用。最后,這一步的存在簡單明了,方便企業查詢和準備備用供應商。

第二級則為具體的優化模型,在可能的供應商中再次進行訂單分配。這個部分模型會再次使用第一級的硬指標作為代工廠的產能和成本杠桿,通過產能和交期的約束,追求成本最低的供應商組合,是優化模型的核心。

1. 模型參數與決策變量

在一個企業的供應商庫中業的供應商庫中,針對一個類別的產品,一定存在著一批企業,這批企業的供應水平、價格、交貨能力、所在區域、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環境、健康、安全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存在在這個庫中。

即便如此,每家供應商的具體水平和能力組合也是不一樣的。即便是各方面都一樣的兩家供應商,其在特定的時間上,也可能存在著產能和供應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差異。

現實的情況是,當我們要給企業下訂單的時候,工廠一般不會處在停產狀態,也就是說,這個工廠極有可能存在著某些尚待加工的產品需要完成,然后才能開始新訂單的生產。雖然工廠的細分已經保證了一個車間,甚至一個產線上生產的產品高度的一致,但兩個訂單之間的生產節奏和要求多多少少會存在差別。即便是一個訂單,因為學習曲線和產前準備等問題,生產效率也會存在波動。

不過在這里,為了模型說明的方便,我們將生產前面一個訂單的生產效率和生產后面一個訂單的生產效率視為一致的,因為即便是不同的東西,我們也可以通過一定的參數調整,將兩個訂單的生產效率調整為一致的口徑。同時,我們將工廠生產兩個產品的次品率、服務水平等因素全部視為一致。

最后一點需要先說明的是對于按訂單生產模式,這種敏捷供應鏈最配套的生產模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要求,也就是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整合和及時互通。供應鏈的上下游,特別是代工廠、品牌商和經銷商三者之間,必須保持非常高度的信息溝通和信息一致性,統一行動,統一決策。

這樣除了可以大大減小牛鞭效應對供應鏈造成的影響,更關鍵的是能夠為敏捷的快速反應,提供可能。試想一下,如果品牌商獲得的代工廠的產能、質量、生產現狀數據都是不真實的,或者非常滯后的,那決策將會是什么樣子。

從這個模型中我們很容易看出,作為中間環節的品牌商,將在信息溝通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同時考慮市場現狀,品牌商在整個供應鏈中處于更加強勢的地位,也有這個能力成為整個供應鏈協同的領導者。因為品牌商長期跟工廠保持著很好的伙伴關系,所以在該模型中,我們假設品牌商能夠從供應商處得到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

2. 供應商越多越好嗎?

對于一款需要快速完成生產的產品來說,僅僅需要一家國內供應商完成的情況越來越少,這就跟并行關系是一樣的,幾條產線、幾個工廠同時開始,從而縮短流程時間。多供應商選擇的系統穩定性和供應鏈魯棒性也會明顯好于單一供應商。這個情況在近年來的越南疫情、泰國洪水等多次自然災害中顯示的尤為明顯。

一個地區出了問題,可能整個供應鏈的相關環節就此斷裂,以至于供應鏈無法正常運轉,短時間內完全服務實現繼續向市場供貨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一些不痛不癢的行業,比如書本、紙張、服裝、一般的日用品等等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可能還不大,但如果要是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或者是不可替代的產品,那么將對整個相關領域造成巨大的損失。

那么供應商越多就越好么?很明顯,肯定不是的。供應商數量過多,會大幅度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其供應商整體質量、產品品質的一致性、到貨的穩定性都會受到很大的挑戰。而因為多家供應商共同參與的策略會攤薄企業的訂單數量,減少其參與的積極性和長期合作的信心,對于品牌商而言,太多的供應商也意味著降低自己在談判中的強勢地位,很難仰仗規模效應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或者擴大生產設施的投資。對于品牌商的供應商管理來說,就是不斷的平衡這種關系。

 

作者:山人小道 公眾號:二十三的夏天(ID:yingbaodexiaowo)

本文由@山人小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供應商數量過多,會大幅度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其供應商整體質量、產品品質的一致性、到貨的穩定性都會受到很大的挑戰。

    來自廣西 回復
  2. 對于一款需要快速完成生產的產品來說,僅僅需要一家國內供應商完成的情況越來越少,這就跟并行關系是一樣的,幾條產線、幾個工廠同時開始,從而縮短流程時間。多供應商選擇的系統穩定性和供應鏈魯棒性也會明顯好于單一供應商。

    來自吉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