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SaaS | 產品設計,要追求用戶滿足

1 評論 5013 瀏覽 9 收藏 9 分鐘

編輯導語:產品設計要建立在追求用戶滿足的目標上,好的產品設計可能并沒有過于復雜的設計,而是抓住用戶需求設計出更成功的產品。本文作者分享了有關國際SaaS產品設計的相關內容,講述了SaaS首頁改造、方案落地與思考、具體實踐的做法等,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很多時候為了追求效率上的滿足,會把事情做復雜。

這里的效率,通常源于兩方面,一是業務訴求沒想清、deadline壓迫,導致產品出方案時容易變形。為了把問題解決,不得不拍腦袋做產品設計。

另一方面,是來源于對問題的淺層定義,不經過深層次的思考的設計,往往經不起推敲。有過一段時間,自己經歷過類似難受的事情,一周五個需求,產出了五個方案以及PRD,導致后階段不斷填坑和調整。

迪特 · 拉姆斯在他的設計十原則,有幾條我很喜歡:good design is less design。

意思就是好的產品是做更少的設計,有點少即是多的味道。

關于這位德國工業設計師一些資料,文末有引用,感興趣文末查看。

一、SaaS首頁改造

最近在做跨境物流 SaaS 產品「首頁改造」 方案。

最初想結合首頁,來針對各個國家/地區做一些營銷推廣,并且讓用戶使用流程,減少阻力變得更加順暢。

不同國家/地區有當地的節日、新聞熱點、消費習慣,所以想通過「會員banner」配置來做本土化的宣傳,而國際SaaS 首頁,是效率、數據分析、內容聚合頁,是一個重要,且不錯的切入點。

起初參考其他產品,有很多「彈窗提示+廣告欄+標簽」的方式,但一開始就放棄了,仔細一想,有點牛皮鮮廣告的意思,為了滿足產品訴求而強加功能,效率是上來了可能吃力不討好。

后來整了下思路,想到兩個點:一個是要知道用戶使用產品的整體路徑,「服務設計」中的用戶體驗旅程思維,就非常適合用來感知全局問題。

另一個是做好場景上的分類以及抽象,方便知道當下什么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案來滿足。

于是,從SaaS產品整體獲客、注冊、拓展流失的梳理過程來看,可以整理出很多問題。

  • 比如初次使用產品,如何完成國際包裹派送,缺少指引
  • 處理了多少問題,觸達了多少用戶,產品沒有積累、體現
  • 甚至產品贈送免費的體驗套餐后,用戶對此毫無感知

因此,最開始為了做營銷推廣、簡化操作流程,以此達到業務目標的問題,經過分析梳理后。

就轉變成:如何通過首頁來更好地讓用戶得到滿足。

這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是追求效率,把問題單個解決,后者是是提升服務質量和體驗。

二、方案落地與思考

不同產品階段也要有一定的滿足優先級,早期產品我的是思考是優先讓業務閉環,走順暢,其次是一定程度上的營銷。

因為亮點介紹是需要的,可以讓部分早期用戶加入,協助我們一起迭代產品。所以,這次的產品方案,結合剛剛上面的體驗圖梳理,通過兩個角度去做了改版。

首先,從簡化流暢,產生依賴的角度來看:把原來很多功能的彈窗提示、操作說明、異常提醒等場景,抽出來做成了首頁「Beginner’s Guide」,引導用戶一開始完整體驗我們整個產品。

為了讓用戶更好地感知操作過程,新增了兩大塊的數據展示,分別是「套餐權益對比」「用戶觸達累計」,幫助用戶知道在用什么,我們有什么亮點,幫你做了什么,有多少成果。

最后,把原來行業通知,業務促銷,產品優惠等功能砍掉,讓UI幫忙,結合標題、小標題、內容文案、背景圖,設計成了兩類模板樣式放在首頁。業務只需針對不同場景,調整文字、時間、內容即可,這樣方便及時推廣。

通過這樣的兩個改動,提升了整體產品效用和可視化,首頁將會成為一個有效的導航窗口,后續結合用戶體驗流程,不斷調整/新增對應的內容,首頁對用戶的幫助也會提升。

首頁質量上去了,偶爾增加一些業務促銷、宣傳也不會過分干擾用戶,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提示和彈窗廣告。

三、以后要怎么做

好的產品是可以代表用戶的,想起了前幾天和實習生吃飯,問起他們都用什么文檔工具,大家一致推薦飛書:交互美觀、協作方便、書寫流暢,這也代表了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高效、簡單、要有個性。有趣的是,公司內部都在用語雀管理文檔,他們選擇用飛書寫好字,粘貼至企業知識庫,這點讓我印象深刻。

回到 SaaS 產品設計的角度,也是一樣的,很多年前,我們都在討論如何用一些亮點吸引用戶,如何讓用戶使用從而積累數據,產生遷移成本,現階段看來已經不太適用,產品代表不了用戶/組織,不能幫助他們解決真實存在的問題,最終還是會選擇離開。

所以,以后做國際 SaaS 產品方案,還是要

盡量保持一定的理性和感性。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國際SaaS因為輻射的用戶是全球,解決世界各地用戶/組織的業務問題,不是單個功能、操作上的難點。

所以就需要思考:當下的用戶/組織在哪?他們有無類似場景?會發生在哪些環節?

如果說理性的角度幫互我們全局觀察問題,那感性的角度,就是讓我們在情感上,保持一定的感同身受。

記得當時給「Vietnam 」國家設計方案,很多方案、文案當地用戶反饋看不懂,因為他們 PC 普及率不高,大家習慣用手機操作,功能藏起來一堆列表讓他們很困惑,用起來很不方便。

后來才知道,原來簡單粗暴,告訴他們具體怎么做,才是當地人喜歡的方式。

所以,從感性的角度,就需要去想:他們為什么不喜歡?有什么情緒?如何更好地幫助他們?

結合理性和感性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產品方案更好地滿足用戶,而不是解決單個問題。

拉姆斯相關資料:?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AdcQZZAM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qdbIMWlbbw
  • http://www.sznews.com/content/mb/2021-03/02/content_24011140.htm

 

本文由 @Leam Grow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的產品是可以代表用戶的”感覺很對,好的產品基本是滿足用戶的,所以可以代表用戶啊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