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門鎖是為了防君子,那賬戶密碼到底是防誰?

6 評論 8674 瀏覽 11 收藏 14 分鐘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隨著產品數量的急劇增多,以及人們隱私安全意識的提高,賬號密碼設計得越來越復雜。明明是為了防止別人盜號,但被攔在外面的是忘記密碼的賬戶本人。最近谷歌?Google I/O 大會上,探討了一種無密碼的可能。未來,賬號密碼會呈現出怎樣的形態呢?一起來看看~

你有多少賬戶需要驗證密碼,它們是不是都一樣?你是否經歷過登錄某個賬戶時卻記不清它們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賬戶會有密碼,在未來又會不會消失?

一、賬戶密碼是什么?

賬戶密碼指賬戶的密鑰,即設置的一串英文、數字或符號。

需要先說下這個解釋來自網絡并且我看很多人在解釋這個詞時,指向代表更多的是偏于銀行卡的賬戶與賬戶密碼。

但我認為這種解釋太過于狹隘,并不能完全說明現在賬戶密碼這個詞的全部意義,如在古代軍隊的虎符有人說它是領軍憑證,但實際上有不少虎符在左右兩開半的契合嚴密之中所表現出來的防偽手段,又何嘗不是在表示這個虎符與驗證防偽手段同時也是一個賬戶和密碼的關系,只有防偽驗證正確了你才能使用。

然后我又想從賬戶的名頭上來查找釋義,但百科上說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設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結構,用于反映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的載體,那就更只能說此賬戶非彼賬戶的意思了。

所以我決定個人嘗試解釋一番,賬戶密碼是指——在互聯網時代包含與個人隱私的線上或者線下相關的一切需要個人驗證的密鑰;這個密鑰可以是英文,可以是數字,可以是符號,也可以是身體上目前一切不可復制的獨特代表,如指紋,如臉,如虹膜,脈搏等。

它具有獨特性和隱秘性,還具有開放性和矛盾性,比如可以外借,比如自己忘記了登錄驗證的賬戶或者密碼都不能進去。

如果我們這樣去理解賬戶密碼,那賬戶是不是也就好理解了,所以在我看來賬戶換句話就是指,在數字時代代表個人的不同的驗證憑證,有了這個憑證再加上密碼才能實現確認“真”的認證,這里的“真”則是代表——是君親臨。

二、那賬戶密碼到底是防誰?

在諜戰影視劇中我們常能看到,一些人會通過一些特殊形式和手段傳播各種隱秘信息,如電影《風聲》中就有通過曲子來傳播隱秘信息的暗語形式;《潛伏》中也有通過特殊藥水制成的墨水來制作隱秘信息。

我小時候還在記不清名字的電視劇中看到過,用手電筒打長短閃號和用腦袋撞墻來制作莫斯密碼的告訴別人消息的。

像這樣的故事在古今中外的歷史劇、警匪片、甚至一些愛情小甜蜜的片子中都表現,不過種種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是為了隱藏信息,混淆信息,讓別人無法猜測,但是賬戶密碼又為了防誰呢!

理論上來說,賬戶密碼和前面所說的莫斯密碼還有藥水密碼還有暗語密碼都有一定的相同之處,都是為了隱藏信息,混淆信息;當然他們也有區別,賬戶密碼可能更偏向于保護個人的財產、隱私、利益。

賬戶沒有密碼結果是可怕的,你可以想象下假如你的各類卡如果沒有相應的管控口令密碼,就可能被偷竊或者遺失撿到的人拿去使用,是不是就會造成財產損失;你的網絡社交平臺賬戶如果沒有密碼人人都能登錄進去,然后進行各種增加,刪改,甚至發表一些違法亂紀的言論內容讓你榮譽遭到損失,是不是非??刹?。

當然這只是賬戶密碼的一面,它還有另一面。

它的另一面是它不僅僅防外人實際還防擁有者,就像我就有一個老qq只知道賬戶,到現在還不知道該怎么進去!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數字時代,多數的平臺一個賬戶實際包含的是一個賬戶名以及一個解開這個賬戶的密碼,不同的賬戶名不同密碼不同,想要解開賬戶只有對應賬戶名的密碼也才能解開,如果沒有匹配對正確,就解不開。

這兩者的關系與鎖和鑰匙的關系非常像,就像沒有匹對正確的鑰匙打不開鎖,鎖打不開門就進不去,賬戶就登錄不了,所以這其實就是反過來也在證明賬戶密碼既是個性的也同樣是矛盾的,不分人的!

三、我對無密碼賬戶的看法

關于無密碼賬戶,就谷歌?Google I/O 大會上介紹的那種,通過資源整合來實現所謂的完全無密碼,我個人覺得以后可能不是更好而是更恐怖。

原因之一是,我認為這樣會導致外部資源被壟斷,你想想看如果在將來我們所有的賬戶都是從一個客戶端或者使用一個賬戶密碼登錄會是一個什么樣子!

第二個原因是隱私被集中,就像我如果一個密碼丟失,所有的賬戶密碼絕對都會丟失,比如所有的賬戶都用XX登錄,萬一我的XX的密碼就盜,那豈不是所有的一個籃子的雞蛋都被一鍋端?

還有所謂的生物臉部識別和指紋識別,其實就近年來看,技術缺陷還是想當大,出現問題的也不是一例兩例。

某某某平臺就曾被披露過用相片就可以進行當真人臉支付付款;朋友睡覺另一個朋友打開他的手機直接自己掃臉轉賬;還有排隊買單,前面一個人買單,付錢掃到后面一個人,某某某授權自動付費的購物柜臺,也不是沒有被報道過扣費不對,甚至同樣的產品重復扣費的新聞,某某指紋鎖也被職責過,手指指紋意外破了然后家里的指紋密碼鎖就沒有辦法通過指紋打開了。

當然傳統的賬戶密碼也不是沒有問題,據相關統計顯示,密碼如今已成為了絕大多數企業和消費者帳戶被攻擊的切入點,以至于微軟方面曾透露,每秒約有579次密碼攻擊發生,每年有超過180億個賬號的密碼被黑客攻擊過。(來自36K:科技巨頭推廣無密碼,不需要用密碼會是怎樣的)

四、賬戶密碼會消失嗎?

有沒有人像我,所有賬戶密碼加起來只有三個!

一個是純短數字的,一個是英文、符號、數字混合長的,還有一個是開頭大小寫都有的,而且就是這三個差不多的密碼包納了我的手機平板手表等電子設備的賬戶;包納了我的銀行卡、借書卡等卡類賬戶;也包納我如豆瓣、人人、頭條、微博等所有的自媒體社交賬戶。

其實在這前我的密碼也很多,不過因為換賬戶密碼和換手機號碼導致過自己的賬戶密碼記不住而遺失賬戶且找回的過程太麻煩,實在難以讓我提起再次在上面多費腦力記憶,讓賬戶密碼變復雜。

關于未來賬戶密碼會不會消失!

我個人認為只要有賬戶隱私存在,密碼就絕對會存在,存在的表現形式也許會和現在不同!當然在解釋我的邏輯前,我還需要先解釋我所理解的賬戶密碼是什么。

不會,這是我的看法!

像上文中我就說到了三種賬戶與密碼,一種是電子設備的登錄賬戶;一種是銀行卡賬戶,一種是社交自媒體平臺賬,然后他們分別對應的是簡單的純數字密碼,復雜的符號字幕數字混合密碼及需要第一個字幕大寫的混合型密碼。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這些互聯網所能觸達的各類賬戶,則能通過更多的形式,如指紋識別、臉部識別、眼球識別,鼻尖脈紋識別,二維碼掃描識別等不同類型的直接輸入或不接觸的高科技形式進行賬戶識別認證,像蘋果公司就在WWDC大會上介紹了一種通過人臉和指紋方式識別的一種賬戶通行秘鑰(PASSKEYS),就是類似這樣的技術。

另外在今年的谷歌 Google I/O 大會上,同樣也介紹了另外一種技術,就是用戶在 Chrome 瀏覽器中登入網站時,可以在就近的手機端上收到用于登錄的驗證,并且以后還會被整合進電視、智能手表,甚至汽車等智能平臺。(來源果殼:密碼就快要徹底消失了,沒有人懷念它)

但這不能代表密碼就消失了,因為無論是臉還是指紋又或者鼻尖脈紋,其實又何嘗不是一種新型的賬戶密碼的驗證方式,只是從數字字母符號被改成生物標識來進行認證識別罷,即使他們他們表現出來的就像是不在多次輸入,多次授權。

我之所以這么認為,因為在我看來這最多只能像我前面所述,這些是科技發展進步所致,然后形式進化升級或者說演變成了更適合時代和科技的形式罷了,他們并不能稱之為無密碼,只能稱之為非接觸和非輸入罷了,這樣看來像前面所說數字、符文等直接手動或者語音輸入的密碼可能會消失,還不是因為他們會漸漸不能適應潮流,時代然后變成傳統的落后的,落后被淘汰,被轉化升級,不是大自然一直都存在的規律嗎!

以后可能還會出現比掃臉、掃描虹膜、按指紋等更高級存在也不是不可能,另外像類似谷歌技術那種同理的無密碼邏輯,其實在我們很多小區樓下無人購物柜都已經有應用了——不就是在選擇固定或授權過的平臺或者說允許的同家賬戶范圍內,自動授權不用再次登錄驗證!(注意這里面說的是邏輯類似不是技術。)

五、最后說明

本文一直想和大家討論的是賬戶密碼,說實話從忽略技術的角度來說邏輯這其實也是一種較為狹隘的思想,當然就算這樣我也是無法認同,那所謂的技術帶來的就是無密碼的認證說法。

這篇文章更多的是從賬戶密碼的角度來聊一聊自己對賬戶密碼的現狀好壞以及未來發展的看法,至于賬戶密碼會不會消失,我秉持從頭到尾的觀點,肯定不會消失,這技術更是科技與商業利益的狂歡。

最后關于所謂的賬戶密碼,在我看來更像是小時候老長輩們嘴上常常說的防君子的門鎖鑰匙,那鑰匙是開啟阿里巴巴寶藏山門的快樂門檻實際的載體,承接解賬戶這個密碼鎖的義務與責任,所以才會是賬戶密碼。

有鎖就會有鑰匙,鑰匙可能會變了形式但卻不會缺少,是不是這個道理;一個鎖口對應帶有一樣齒輪的鑰匙,一個賬戶對應一個密碼,賬戶不消失密碼就一定存在,也是出于這個道理。

本文由 @曹曹曹阿瞞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太水了…

    回復
  2. 凈說點屁話

    來自河南 回復
  3.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回復
  4. 防君子變成小人

    來自遼寧 回復
  5. 同意這個觀點“只要有賬戶隱私存在,密碼就絕對會存在”,密碼只是可能換了形式存在。

    來自云南 回復
  6. 賬戶密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防人又防系統吧,反正就是很重要咯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