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B端技術創新型產品
對于以技術為核心的產品,對產品的技術創新成為了他們的一大競爭力,本文就B端組合創新型和技術創新型產品的特性和發力點展開分析,聊一聊如何將技術型產品的創新設計得更好,在市場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前言
對于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往往會存在一些技術科研或技術實驗室的團隊,在主產品穩定后,避免不了要將實驗室研究的其他技術進行孵化,衍生出新的產品來擴展新市場,完善公司更大的版圖。技術創新通常分為2類,一類是成熟技術的改革,另一類是新興技術的誕生,其中成熟技術的改革在一般公司更為普遍。
1. 成熟技術改革
成熟技術改革從技術層面也可簡單分為2類:
第一類,是對技術本身進行改善并取得重大突破,如將處理器的運行速度從1分鐘提升到1秒鐘。該類常常能給企業帶來顯著的效率或利潤提升,可能會引發產品形態的創新,或組織流程的創新;
第二類,是對技術的邊界進行突破或重組,如復印機被創造前其各項單技術均有,組合起來創造了復印機。該類需要依賴市場環境的接受度和成熟度,以及相關配套技術的成熟,常常沒有明確的需求,同時缺乏市場或市場仍處于觀望期。
當技術需要產品化時,則需要和市場相結合,可以從市場方面去拆解,一個是市場需求強烈程度,另一個是市場新舊程度,將成熟技術改革的產品劃分4種創新產品類型。
以下將從“產品化難易程度、市場競爭壓力、需求清晰度、產品形態清晰度、受公司重視程度”5個方面去描述其特征。
2. 組合創新型
定義:在需求較強烈的情況下,技術也達到了成熟,相互推動的創新型產品。
該類創新產品化難度適中,市場上往往有不少同類公司在嘗試,能找到一些業界經驗,市場競爭壓力適中,在需求上,雖然用戶有著較強烈的訴求,但在最終產品出來前,需求往往比較散亂,且可能存在大量偽需求,需要辨別,產品形態不是很明確。前期需要大量調研或嘗試,但該類創新型產品價值較高,一旦成功容易搶先占領市場,非常受公司重視。
3. 需求推動型
定義:主要由市場需求推動技術進行改革的創新型產品。
該類創新產品化難度較易,用戶往往是對現有舊市場不滿意,有著較明確的痛點或訴求,因此需求較清晰,產品化形態也較明確,但市場競爭壓力也較大,競品公司也都能找到明確的發力點,都在相同賽道上賽跑。該類創新主要是為了保住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比較受公司重視,公司往往需要在此方面進行持續性創新,且需要和競爭對手做出差異化。
4. 技術推動型
定義:主要由技術研究發起的,在原技術上做了變化推動用戶去使用的創新型產品。
該類創新產品化難度極高,同時還可能面臨著性能或穩定性不佳等問題,往往市場上可能沒有這類需求,或已經有其他可替代且成本不高的產品,產品形態不明確。一般在產品化前期不太受到公司重視,可能會面臨資源不足的問題,需要做出足夠吸引用戶的亮點才有突破的可能性。
5. 技術創新型
定義:由于技術上的更新迭代,發現新的應用場景推動市場變革的創新型產品。
該類創新產品化難度較高,但市場上往往競爭壓力也較小,常常屬于行業領先地位,市場上需求非常不清晰或各不相同,產品形態不明確,一旦產品化則可能形成技術壁壘。一般在產品化前期公司往往處于觀望狀態,愿意投入少量人力去嘗試探索,需要找到明確的應用場景去驗證其價值。
舊技術改革的第一類包括了需求推動型和技術推動型,第二類包括了組合創新型和技術創新型。其中第二類在產品側可以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因此本篇主要聊一聊如何更好的設計第二類技術創新型產品。
一、常見的落地流程和發力點
一個創新技術想要產品化落地,一般需要經歷一些流程,在這些流程里,前期部分可能并不需要設計師參與,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設計師主動去了解和討論,會非常有利于后期的設計決策。
根據之前的經驗總結,第二類技術創新型產品,其落地流程大致可以分為8個階段,即“技術產物研究-市場可行性評估-市場研究和探索-目標市場需求分析-場景和目標人群建立-需求分析和設計-最小化驗證和調整-市場投放驗證”,其中后面幾個部分可能需要循環進行,不斷探索和調整方向,最終正式上線推廣。
了解不同流程階段的情況,設計可以尋找到一些合適的發力點,更合理的設計技術創新型產品。
1. 技術產物研究階段
該階段主要為技術探索階段,需要了解該技術實現的結果或產物能帶來什么變化,多了解相關的市場訴求,搜集資料進行腦暴,初步預估它的市場和應用場景。比如,聲學仿真能顯性化的看到噪音大小,可對聲源設備進行分貝大小分析,可以用來對環境的聲源進行分析,合理放置聲源的位置,因此初步預測制造音響等或制造隔音材料的公司會對其有訴求。
發力點——設計上發力點較少,但設計可以初步理解技術,了解技術的核心優勢,構思應用場景。后續當用戶提到相關問題時,能判斷原因并聯想解決方案,設計師往往比技術更容易站在用戶立場,能協調技術和用戶之間的沖突。
2. 市場可行性評估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對技術腦暴的應用場景和市場做充足的調研,尋找和技術產物匹配的市場痛點和需求,需要調研需求的強烈和急迫程度,結合公司自身的優勢場景和能力,挑選幾個高優的核心需求,先圈定小范圍的市場進行探索。另外需要注意宏觀經濟、政策對該市場的影響,以及市場的競爭情況。這部分可能對產品的成功起著較關鍵的作用,也決定產品后期的發力方向。
發力點——設計上發力點較少,可以多了解產品調研的結果,對市場有個大概的認知,提升對市場需求的敏銳度。
3. 市場研究和探索階段
該階段主要調研已圈定的市場,了解行業上有沒有相關的解決方案,雖然創新產品大多面臨的是未知的新市場,但可以調研下相關的、解決的,或者有沒有相關競品或客戶想做同類事情。如果能找到直接或間接競品,多調研對方的市場情況、產品方案和應用場景,可在對方的基礎上進行差異化創新。另外可以和行業的KA客戶多溝通,了解他們內部有沒有同類創新的想法,可以建立合作關系,從他們內部衍生出更具有實際場景的訴求,幫助打造更容易落地的標桿產品,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盡量保證需求的通用性,避免打造出難以復用的定制化產品。
發力點——設計此時參與的程度也不算高,但可以跟產品一起做一些客戶調研或競品分析,對市場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同時可以提想法和意見,此時的建議更容易對產品起到關鍵性作用。
4. 目標市場需求分析階段
該階段主要需要明確產品的定位,拉通大家對產品的統一目標,挖掘目標市場的需求??梢酝ㄟ^分析競品來反推用戶的需求,也可以發放問卷給初步猜測的目標人群,走訪目標客戶,多方面收集和挖掘用戶現狀的痛點和期望,以及需求背后的實際訴求和隱性問題,探索機會點,篩選出高優的需求。在此階段最好能初步構建產品的大致框架,方便團隊成員更好的理解產品。
發力點——設計已經可以在這個階段介入,通過一些調研或走訪來幫助產品收集問題,了解用戶的現狀、訴求和痛點,避免后期設計脫離現實,另外可以幫助產品思考構建產品的最終形態,在設計前期把握主動權,能有效的規避掉一些不易擴展或不合理的框架設計。
5. 場景和目標人群建立階段
在收集到足夠的目標市場信息和用戶的需求后,可以通過問卷走訪等方式,圈定和產品定位較匹配的小范圍人群,繪制該部分用戶的畫像,可以梳理出用戶現有場景的工作流程,尋找流程中的核心痛點和斷點,以及最影響效率的點。思考我們的產品是否能全部優化最核心的痛點和斷點,是否需要重構用戶原流程,為用戶重建新產品的場景和流程。產品需要在這一步驗證在核心流程中技術上是否存在斷點,是否能完全滿足客戶的核心訴求,避免產品開發到一半時陷入僵局。
發力點——設計在該階段最好能完全介入,幫助產品梳理用戶的場景,深入了解用戶的原有場景,了解需求產生的原因,幫助優化用戶的原有流程。對于用戶畫像部分,業界也有不少構建方法可以參考,甚至有些用戶群可以搜到現成的畫像資料,由于新產品需要快速驗證調整,畫像部分可簡單處理,不必過于復雜。
6. 需求排期和設計階段
在用戶場景和訴求差不多相對明確的階段,可以為產品思考最小化的實現方式,即MVP版本開發,排列出核心流程和高優先級的需求,初步構建完整的產品形態,進入設計和開發階段。產品需要在此階段定義好后期要驗證的問題或指標,可以提前思考可能失敗的原因,想好應對策略,設計也需要為產品留好擴展和調整的空間。
發力點——該階段已完全進入設計階段,需要配合產品一起出MVP版本方案,在MVP階段,設計上需要做到充分理解核心流程和功能訴求,簡化操作流程,更直白的呈現用戶的操作界面和功能分布,同時對不同類型功能需要考慮好布局位置和后期擴展的可能性,突出核心和亮點功能,對于非核心功能,盡量簡化設計。
7. 最小化驗證和調整階段
MVP版本差不多開發完成后,可以先對目標用戶進行一波試用招募,少量精準的投放使用。后期可以做一些可用性測試,也可以充當客服、同行、客戶等,深入溝通,緊密的跟進用戶實際的使用情況,判斷用戶是否真的在工作中用起來,核心功能是否和預設的有缺失或偏差,用戶的實際場景和訴求與產品是否匹配。同時挖掘用戶的問題點,尋找場景盲區,及時優化補充核心功能,或調整產品方向快速進入新的一輪調研和驗證。
發力點——該階段設計需要緊密跟進用戶反饋的問題,可以做一些可用性測試,觀察用戶的實際操作,挖掘問題,注意要主動問用戶問題背后的場景和心理訴求,幫助產品規避不合理需求或偽需求。多和產品討論,需要產品去篩選判斷問題的重要性和優先級,在收集的問題足夠多時,可以考慮整體梳理問題類型,針對高頻類型的問題,做一些針對性調研。
8. 市場投放驗證階段
如果產品經歷了前面的流程后得到了市場的初步認可,可考慮開放小范圍的市場試用,動用一些運營或商務資源幫助宣傳。建議前期少量推進,避免產品在不太穩定的情況下被大量用戶使用,導致過多需求涌入擾亂產品方向。該階段依然需要持續挖掘和跟進用戶問題,同時驗證市場對產品的訴求強烈程度和接納程度,判斷產品的前景,同時幫助產品優化迭代。
發力點——該階段設計更多的在做一些功能補充和優化,同時也需要緊密跟進用戶反饋的問題,做一些測試調研,驗證原先的設計想法或提煉設計方法??梢匀ニ伎籍a品形態上是否有優化空間,或修復MVP階段時舍棄的體驗細節問題,幫助產品做到更好。
產品在經歷上述流程后,如果能夠被市場接納和使用,基本算是產品化成功,但是否能在市場上存活下去依然屬于未知,需要不斷優化迭代增強核心功能創造亮點,也需要考慮商業化問題和產品后期方向。
二、有用的設計策略
組合創新型和技術創新型產品往往都面臨著市場不夠明確、需求散亂、應用場景不夠明確、無具象的用戶群、無業界競品參考等問題,造成的最大困境就是比較盲目難以找到發力點,同時容易失敗。
對于設計上來說,雖然不同類型的創新產品,設計的傾向性不同,但也能找到一些通用的設計策略,以下根據經驗聊一聊這些策略,在此基礎上,設計師還需要多跟進和挖掘用戶的實際場景,多參與產品的討論,避免出現方向上的偏差,同時有助于設計師理解用戶,感受用戶的痛點,為后期的設計做好鋪墊。
1. 控制無關想象,堅持最小化設計
對設計師來說,當功能不完善或場景不完整時通常比較難受,總希望為用戶做好做全,但對于新產品來說,這種設計方式很容易讓用戶直接走入設計師鋪好的道路里,從而掩蓋了用戶的實際目的,新產品往往需要探索的就是用戶的實際訴求。因此建議設計師多花時間在了解用戶實際場景和核心訴求上,找到用戶的核心路徑、核心關注點和產品的亮點,前期堅持最簡單的流程和最小化的功能設計。
在后期驗證階段,用戶會自己提出想要的功能,此時再去補全產品的附屬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時候產品也會提出增加各種功能或操作的想法,此時就需要設計師靠前期對用戶場景和目標人群的分析來判斷,合理拒絕,堅守最小化設計原則。
2. 隱藏技術,最簡化呈現技術成果
技術創新型產品前期大多是由技術推動的產品形態,技術擁有原始的話語權,因此在傳達某個功能時可能直接告訴設計師技術上是如何實現的,要做成什么樣子。如果僅從功能角度去看,設計師可能立馬開始思考,這個功能該怎么呈現,怎樣讓用戶好操作能理解,或者開始和產品技術battle,想要更改技術方案,但沿著這個思路,最后即使做出了看似合理的功能,很可能也難讓用戶喜歡和接受。
建議設計師在理解技術邏輯后,先去思考技術最終帶來的成果,以及用戶對該成果的最終期望,反向推導功能應該有的形態,技術層面的邏輯,有時候可能完全不需要展示出來,盡量以最簡單的方式直接呈現技術成果。
3. 自動串聯,為用戶鋪路
對于創新型產品,用戶往往很難說清楚他的實際訴求,大多是根據現有經驗,說出一些零散的點,因此他們在新產品中完成一個任務后,很可能不會主動去聯想做下一個任務,經常出現迷茫和不知道如何操作的情況。
此時一個是需要設計師將用戶的核心功能外顯,另一個就是需要去預測用戶的行為路徑,在合適的地方主動去放置下一步功能的入口或提醒,主動暴露產品想要推薦的功能和操作,將用戶的行為合理的串聯起來。另外對于產品最終能帶給用戶的好處或成果,也需要盡量顯性化表現,吸引用戶達到目的,可以用一些動圖類的演示進行說明。
4. 場景和邏輯轉化
新產品往往沒有業界競品參考,設計師基本是根據產品和技術描述來想象產品的功能,但很容易陷入到技術預設好的設計路徑中,因此需要設計師重新構建用戶的使用場景??梢愿鶕捌诘恼{研來構建,或者從用戶對該成果的最終期望反向推導,抽取用戶的環境、需求和目的,轉化為普通用戶能理解的最簡單的場景。
在重構場景后可以通過3步來完成功能的轉化:第一步在場景中構建用戶操作路徑,拆分出用戶在路徑中的階段點;第二步根據前期對目標用戶的梳理,找到用戶在每個階段中的關注點和預期目標;第三步重組技術邏輯,考慮技術需要如何呈現或隱藏,最后置入相應功能并放在合適的界面位置上。
5. 用戶認知轉化
用戶對創新產品的各功能概念經常理解不一致,特別是B端產品,往往帶著不同目的過來的用戶在理解和操作習慣上有很大差別,若產品不對功能做出解釋,忽視了引導的作用,用戶很可能會在現有功能的基礎上創造出全新的操作方式,導致無法達到目的。
創新型產品需要做好3點幫助用戶提升對產品的正確認知:第一點是建立好初印象,主動向用戶呈現有效信息,傳達主要業務流程,引導用戶使用核心功能;第二點是做好感知傳達,合理的進行反饋,吸引用戶關注目標位置,拉近操作和目標的距離,縮短用戶視覺路徑,合理運用解釋和演示示例,強化用戶對概念的理解;第三點是文案強化,使用場景化語言代替功能化語言,表述結構一致,精簡友好,重要內容前置。
三、總結
從技術興起到最終落地有市場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需要各方的努力一起達成,設計作為其中的一環也起著關鍵作用,該篇文章僅針對B端組合創新型和技術創新型產品的特性和發力點,聊一聊設計如何做的更好,幫助設計師更合理的設計該類創新型產品,為產品盡到最大的一份力。
文中的數據均已做模糊處理, 非真實數據, 僅作為演示用途, 對數據呈現不負相應責任。
作者:慕斯,公眾號:酷家樂用戶體驗設計
本文由 @酷家樂用戶體驗設計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O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有點看不懂
圖片沒一張看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