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鴉:騰訊微信產品設計的幾個階段
以下文章內容來自《白鴉的博客》Guang.com創始人;UCDChina發起人;貝塔.朋友發起人;5G咨詢合伙人;專注于互聯網產品設計;Blogge。他在博客上分享了關于微信的產品設計的幾個階段,全文如下:
(這篇文章是用來記錄關于微信的若干記憶,內容相當長讀完需要耐心。關于微信哪些優秀的產品設計,我覺得沒什么可分享的,最好所有的產品設計師們都去用一用,自己親自感受,精細和體貼隨處都在,處處都可以看出來設計和分析的時候是相當理性的,表現出的界面和內容又是相當感性的)
似乎多數互聯網人都希望看到騰訊在騰訊和社區上被新的企業和產品挑戰,阿里在電子商務上被挑戰,也許是因為這樣市場會更好玩。
和無線騰訊這個玩法結緣應該算是07年,有幸幫助最好的push maill公司做了一些產品設計的指導。當時我提出了“通過push maill做一個手機及時聊天工具”的想法,并出了簡單的設計;然后由于只是兼職顧問,就并沒有把這個事情推進下去。但卻一直都在關注著這種玩法,明明之中覺得手機通訊不該走運營商那個扯淡的短信、彩信通道。
當TalkBox出來的時候,我跟朋友說:“TalkBox的做法很像個小孩子在對著門口打盹的大狼狗瞎嚷嚷,要不趕緊沖過去把門關山,要不趕緊改方向離他遠點,不然會死的很慘”。
我如今的合伙人老板當初在TalkBox同期做了類似的語音應用,等微信出現的時候,果斷撤了。他說“這方向太他媽對了。路上的大象太多,被踩死的概率是99.99%。創業初期還是得知趣點”。一個投資人大哥搶著去投另外一個類似應用,我向他轉述了這段話,并補充說:“這類應用,如果不能迅速到達千萬級用戶,隨時都有猝死的可能。這類東西要不大成要不死,基本沒有小成的可能”。
米聊出來的時候,我們意識到國內又出個有背景和資源的人打造的好產品,它可以來威脅騰訊,而且這次是從更根源的地方下手??上В总娝坪鯖]能把全部精力放在這個小產品上,因為他還有小米手機和MIUI,米聊只是2.5中的0.5。后來在小米辦公室雷軍說“沒想到騰訊的動作那么快… 不過米聊也還不錯,只是沒有大獲全勝而已”,再后來我們在預言和建議中未出意料的等來了米聊變成MIUI的imassage。不管怎樣,米聊并不算個失敗的產品。
當微信用那么快的速度就進入市場的時候,我們一幫朋友八卦:SOHU做了個白社會,很牛的一個產品,可惜時機不對大勢不對,結果這個產品最大的作用反倒是提醒了新浪“沒法做這種SNS了,利用自己的媒體優勢和名人博客經驗,做Twitter吧”;于是新浪停掉了已經內測的“朋友”快速上線了“微博”,微博可以算是新浪撞到的大運,由于新浪的媒體能力,由于騰訊跟進的速度過慢,導致新浪微博快速的爆發式成長,一度被大家有人很有機會真正去威脅到騰訊(可惜,媒體慣性和資本給予的商業化壓力,讓微博停在了本不該停的點上,休息了很久很久);微博上失利,讓騰訊對米聊的警惕度提高了更多,于是騰訊內部從多個平臺和角度由多個團隊同時做了多個“微信”,最后才我們看到了現在的微信從騰訊內部、從大市場中脫穎而出… 哈哈,sohu好樣的!
某位自身移動互聯網投資人說:微信是一個騰訊一定要去拿下的市場,拼盡全力都要守住的市場;如果說其他公司存在有機會做掉這個事情的話,也許就是他們還在跟新浪微博撕咬般糾纏的時候,可惜大家錯過了那個時機。我同意他的說法,但我們也不能忽略掉一個因素:如果微信只是在騰訊本部,在騰訊已有的產品上搭建,而沒有同時獨立的在廣研那個體系外的張小龍團隊去做,至少騰訊這一仗不會贏得如此舒服,也許只是耗費這周才有個小成只是守住了這個市場,而不是快速的霸占。
第一階段:具備和米聊一樣的功能,但內容下載速度和載入方式的處理上體驗更好。同時,可以用QQ號碼登錄并查找QQ好友,可以通過微信來接手QQ離線消息和郵件;是的,這是兩個基于內部綠色通道借口而創造出來的需求和附加值,也就是這個附加的東西讓他比米聊多了一點點優勢,就是這點有事讓后來者和前者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山。誰讓人家是富二代呢…(當然,其實這個富二代當時并沒有用到老爹的其他資源,只是用了自己的私房資源“QQ郵箱”來廣告推廣;而且,據說還被內部其他做同樣事情的更核心的部門不斷排擠和打壓)
第二階段:“找附近的人”+“漂流瓶”。當我微博上看到有人說微信可以找附近的人了,立馬在重慶機場跟N個人搭訕起來,然后發了條微博“微信的大增長點來了,雖然這么做跟熟人關系似乎有沖突,但至少可以快速跑到市場的最前面。米聊當心!”。
其實在這個時候,米聊也做起了熟人社區,一個朋友告訴我“雷軍有熟人社區的理想,他認為這個需求是存在且強烈的。但我真的不認為存在‘熟人社區’這樣的需求”;雖然我不同意朋友的看法,我認為“熟人社區”是可以有而且可以做到很大的,但在那個兩軍剛剛開始交火的時候,米聊做“熟人社區”和微信做“附近的人”比,簡直就是秀才遇到兵——只有挨打的份。
當人們都在質疑微信在熟人關系上增加了“搭訕”元素會造成陌生人騷擾的時候,微信用這個最原始的“泡與被泡”的需求抓住了眼球,吸引了用戶。雖然我一直覺得這個玩法給騰訊埋下了一些不好的隱患,但他確實在那個階段幫助了微信很多,而隨著其他點的增強這種“騷擾”的負面效果也會被慢慢消退。后來聽張小龍說“不好玩的產品是不行的”,我很有感觸。
第三階段:“搖一搖”+全平臺。這個階段可能我記憶的不是很準確,而且這個階段也不算是一個大跨越,但全平臺對于微信的基礎粘性奠定了極其關鍵的基礎,“搖一搖”讓微信一如既往的被年輕人們夸贊著“好玩”。
第四階段:海外 + 廣播電臺。不得不說,海外微信的開通標志著微信徹底穩住了自己的市場地位,這一步走完微信可以考慮更牛的戰略布局了。廣播電臺的主持人們通過一個簡單的后臺管理著收到的消息并進行播放,不再像以往那樣冷冰冰的念叨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聽眾短信,開始不停的告訴聽眾“用微信爆料更方便安全”,像極了當初電臺主持人不斷復讀微博上的段子和熱點一樣,我們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們免費宣傳的這個玩意兒,成功了!”。
于是,微信的產品節奏也從小迭代的更新和優化,變成了幾個月更新,一更新就大跨越的階段。因為那個簡單的通訊工具已經基本沒問題了,在奠定完“最廣泛最好玩”的通訊工具之后,微信開始準備啟程奔向新的目標點。
第五個階段:朋友圈 + 開放平臺。朋友圈就是雷軍當初想做的“熟人社區”,微信采用了“圖片”為切入點,巧妙且好玩。任何一個好的社區都是要靠養的。目前看來朋友圈還沒有養出來,真正在使用的普通用戶還占比很少,而且產品設計并不夠精致;開放平臺的嘗試是一個從用戶需求點切入的戰略選擇。這一次變化,微信從工具開始布局社區和平臺。
第六個階段:語音/視頻通話 + 網頁版 + 企業賬戶關注/信息訂閱。這些功能發布的時候我發了條感嘆性的微博:“雖然上次見面也聽Allen提過,但還是有點吃驚,來的比想象中快很多,而且沒想到是同時。新版微信,視頻/語音通話 + 網頁版聊天 + 企業信息推送,左邊一拳向運營商,右邊一拳向QQ,中盤布局推送平臺。這是多大的氣魄和勇氣啊。我堅信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先進淘汰落后。祝愿微信頂住壓力!”
不管第七個階段是什么,我想微信該停下來對自己進行一次整理了。因為以現在已經基本的這個特性,已經可以搭建一個基礎的生態鏈了,微信已經成為一個很不錯的平臺。
前幾天飛機晚點的時候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寫下過這樣一段話:
我已經覺得微信下一步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減肥或者塑身了。通訊工具、通知平臺、 熟人社區、交友(也許你沒這么想但人們在這么用),承載的東西太多了,如果不做好塑身或適度減肥,原本這個簡單實用的小玩意兒會變的過份復雜,原本的通訊工具會變成信息暴力區… 當然,我這其實是杞人憂天,從微信的一些細節設計來看,其實他們對此有考慮并在有意識的避免。
這是一個嘗試階段,操作一架已經升空并高速飛行卻尚未準確確定航線的飛機是件及其刺激好玩的事情,而且下個階段應該是空中保持加速并開始對地面敵人進行戰斗并同時更換零件優化自身的時候,會更加的刺激過癮。
這是一個不斷有正反饋的階段,自己和整個團隊無需動員都會主動全力以赴沒日沒夜猛投入的時候,一個產品人一輩子趕不上幾次,即使你再牛再能熬也得能遇上這么好的機遇才行,allen以foxmail為基礎以QQmali為預熱,終于在微信大爆發了,是運氣更是實力!
續1,不要說微博也是這樣,這根本就是兩種東西。一個資本操盤手掌舵的娛樂媒體,和兩個產品人掌舵的自我救贖潛艇能一樣嗎?(微信剛開始確實像騰訊用來自救的潛艇,不過現在已經發展成可以攻擊的航空母艦了)。當,然微博其實也很牛,這輩子能趕上這么一個產品也算是幸運之至。但愿資本市場能好起來,這樣微博也許能少遭受一點資本家的蹂躪或者蹂躪的慢點,曹會計挺住!
續2,微信起于騰訊,未來的發展也可能會被騰訊拉著后腿。通過掃二維碼登錄web只是一個手段而已,目前我還沒理解出這個手段又多大深意,當然web版打通了手機和pc的距離是真的,但用打通還不如說用縫補更合適,因為這個距離如果不是因為微信出生于騰訊怕是上個版本就該發生了;開放平臺的應用方式是app間互相推薦和調用,這確實意義很大,但我至今還不太接受現在這種交互方式,總覺著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可我也還想不出來。我隱約覺得app間的界限是不該有的,互相植入是趨勢互相挑戰是臨時的笨拙方案。
ps,作為依然信仰那個使命的阿里人,真心希望阿里可以通過微信的發展更加明確一個原則:寧愿自己人來革自己的命;很多新的崛起都不太可能從已有平臺上長出來,外部環境和空氣會更好。想在社會化和無線上有突破就體制外搞個野蠻生長的團隊,讓它可綠色通道獲取淘寶資源,同時再任由它肆無忌憚的革淘寶命吧。總這么護著淘寶,等高速發展慢下來開始危機時,內部沒有了那股子勢和神,革命者怕是也已經從外面出來了。
我說不清自己寫下這段話時候的心態和心情,似乎是羨慕嫉妒贊,似乎又只是一個喜歡多嘴點評的旁觀者,因為這些事兒更Guang.com沒一毛錢關系,跟我個人也沒啥關系,但我看著品著卻總是那么津津有味。我想,也許是我內心里認為,作為一個互聯網產品人,目睹了這個經典案例是一種榮幸。不管未來的微信會發展成什么樣,但這么一個產品崛起的案例,怕是幾十年也就只能碰上一個,值得我花了這么個把小時敲下這么多字,權當是給自己的眼睛做一個記錄吧。
有人要轉載文章,我趕緊加個廣告:(不轉載廣告的人木有小JJ沒有MM!)
http://Guang.com 需要優秀的有豐富經驗的母嬰、美妝類目運營。也歡迎家居、美食、旅行、服飾、鞋包、美妝、母嬰相關優質商戶前來洽談深度合作。直接聯系我:baiya#guang.com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