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表格的設計重點:找到組織維度
在數據產品中,基礎表格是十分普遍的存在;作為數據可視化的一種方式,表格有助于業務人員獲得清晰、明確的數據信息,助推后續的業務進展。不過基礎表格設計中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當表格中的數據組織維度不恰當時,你設計的基礎表格,可能就會出問題了。
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一張表格:
表格:8-1~8-5銷售情況表
在這個表格中,我們可以閱讀出 8 月 1 日-8 月 5 日每一天的銷售情況,包括每一天的銷售人數是多少以及產生了多少銷售額。
觀察表格的結構和我們的閱讀結果,可以發現表格結構中日期是左側第一個字段,銷售額和銷售人數可以通過日期產生關聯。例如 8 月 1 日,銷售額是 100 人,由 10 個銷售人數所貢獻。
這里不難看出日期是整個表格的關聯關鍵,如果沒有日期這個字段,我們就沒法把銷售人數和銷售額進行關聯。
以上就是一個非常基礎的表格,在我們的產品設計中,特別是在數據產品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存在,是一整個產品的基礎載體。
我們在設計產品中經常會使用到它,但是卻很容易忽略其重要性,本文就想和大家系統性地討論基礎表格在設計過程中容易踩坑的地方。
一、什么是基礎表格
表格,在我看來,其是一種數據可視化的表現;也是一種數據組織的手段,怎么理解這兩個定義呢?我們可以先來看下前文中銷售情況報表其背后的數組。
在銷售情況報表的背后,存在兩組數字:
- 數字 1:8-1~8-5 每一天的銷售額 100、120、150、200、220
- 數字 2:8-1~8-5 每一天的銷售人數 10、20、20、30、50
這兩組數字就是表格背后的數組,那我們就根據這兩組數字變成表格來分別看下表格的兩個定義。
1. 數據可視化表現
在沒有表格前,我們獲得的是一大段的描述,以銷售額為例。
描述:?8 月 1 日到 8 月 5 日每一天的銷售額分別為 100、200、150、200、220。
從文字描述中獲取到數值多少的絕對信息比較容易,但是對于相對信息,在文字描述中想要獲取會比較困難。例如從數組中的對比情況,數組中的變化情況。
其一對比情況,在描述中因為字段與字段之間的差值較少。
例如 100 和 200 我們直接通過文字也能了解到差距,但是當字段差距擴大時,比較難度就會增加,一起看下下面的數字和表格。
數字:1、12、456、98765、300
數字的表格化
分別閱讀數字和表格我們可以發現,表格將數字羅列到同一列后,我們可以對照數字位數輕松發現兩者的對比差距。
其二趨勢情況,當大段文字描述時,我們對于相鄰兩個數字的變化趨勢是比較容易判斷的。
但是當其趨勢擴展為整個數組時,比如需要記憶第 1 個數字到第 2 個數字是上升,第 2 個數字到第 3 個數字是下降,就是是比較困難的。
而表格將一組數字在同一列展示了,就能比較容易發現趨勢,例如上文中表格的趨勢就是從 1 增長到了 98765 再下降到 300。
由此可見,當把數組轉化成表格后,是一種對數組的可視化的表達,將原來數組中隱藏的相對信息展現了出來,表格將數字按同一維度在同列展示,趨勢就更容易被我們閱讀下來,把數組的信息豐富化了,也幫助我們快速讀取和閱讀想要的內容。
2. 數據組織手段
表格還是一種數據組織的方式,如果沒有表格我們分別得到的銷售額情況數字就是兩組數字,我們沒有辦法將其一一對應上。
- 數字:銷售額 100、120、150、200、220
- 數字:銷售人數 10、20、20、30、50
通過研究兩組數字,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分別都是 8 月 1 日到 8 月 5 日的值。
但是如果數字不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當其是一組無序數組時,我們就無法通過順序將銷售額和銷售人數對應起來。
而用表格可以把時間作為串聯兩組數字的關鍵字段,表格中我們將時間作為關聯不同類型數值的字段,將銷售額和銷售人數串聯起來,這就將原本無序的數字組織起來了,通過表格我們可以讀到更多有效的信息。
表格:8-1~8-5銷售情況表
通過銷售情況表,我們發現基礎表格是由行和列組成。
首行為數組的字段個數,像銷售情況表中就有兩個字段,分別為銷售額和銷售人數。
首列為數組不同字段的共性維度,用以組織串聯起來每個字段類型的值,像銷售情況表中的就是每一天的日期。
首行和首列的交匯處就是整個表格的組織字段。
在銷售情況表中,其組織字段就是日期。而其行和列的交匯處,就是組織維度下某個字段的具體值,比如像是 8-1 日下的銷售人數 10 人,就是第 2 行和第 2 列的交匯處。
由上面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表格的“數據組織能力”,實際上是將不同的數字聯系起來。這里我們可以繼續深入思考下,為什么表格可以做到而文字卻不行。
這是因為表格相對于文字是更高維度的表達方式,我們先來看文字描述,銷售額 100,這是從一維的角度來描述金額;同樣的銷售人數 10,是從人數這個一維的角度來描述。
兩個維度不一致,就注定沒有辦法將兩個數字關聯起來。如果想要關聯,就需要增加入更多的描述性文字,8 月 1 日的銷售額是 100,8 月 1 日的銷售人數是 10。
而表格是由一行和一列組成的,行是數組的類別維度,在銷售情況表中就有銷售額(金額)和銷售額(人數)這 2 個類別維度;列是數組中不同列別的共性維度,在銷售情況表中就是時間字段。
表格數字是行與列的交匯內容,是行和列兩個維度下的交叉值,是一種二維的描述手段,表格中的任何一個數字都可以找到行和列 2個維度的描述信息,數字 100 可以讀到兩個信息,銷售額是 100,其發生在 8 月 1 日。
就可以把不同的數字按重合的維度串聯起來,“銷售額在 8-1 到 8-5 的變化過程”,這就是以銷售額維度串聯了數字;“8 -1 的銷售額和銷售人數情況,這就是以時間維度串聯了數字。
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行與列之間的關系是互為從屬關系,不同的列可以是相同一行的維度出發的值;不同的行也可以是相同一列這個維度下出發的值。
從表格的可視化和組織能力,我們可以發現將數組轉換為表格后,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準確地閱讀數據獲取信息。
二、基礎表格的使用場景
了解完基礎表格的定義后,我們可以來了解下它適合什么樣的場景?因為表格是一個二維描述方式,可以描述相同維度下的其他維度的數據。
所以當業務中的多個數組中所有數字都存在一個共同維度時,并且我們想要通過這個維度來描述現象時,就能夠運用表格,以這個共同維度作為關鍵維度,來串聯起多個數組,可視化呈現出來,幫助我們更快速更高效的閱讀數字,獲取數字背后的信息。
以銷售情況為例,原始數組中每個數字是由兩個維度來描述的,銷售額數組的維度是時間和金額,銷售人數數組的維度是時間和人數,兩個數字的共同維度是時間,即 8 月 1 日到 5 日。
當我們想要了解不同日期的銷售情況時,就能用表格以8 月 1 日到 8 月 5 日的時間作為串聯維度,把數組轉換成表格。
例如行:8 月 1 日,列:銷售人數、銷售額,就代表了 8 月 1 號的銷售人數具體是多少,產生了多少銷售額。利用表格行和列可以快速讀取該日的銷售情況數據。
反之,假如多個數組不存在唯一維度,那么其就不能用基礎表格來組織,一起看下下面這個數組案例。
進一步研究發現,銷售情況,實際是由店鋪兩個銷售分組通過努力銷售出來的,一起看下銷售數據的數組:
- 數字 1:8-1~8-5 每一天的銷售額 100、120、150、200、220
- 數字 2:8-1~8-5 每一天的銷售人數 10、20、20、30、50
- 數字 3:A 組和 B 組銷售額分別為 390、400
- 數字 4:A 組和 B 組銷售人數分別為 50、80
這里就沒有辦法用一個基礎表格來組織這些數字了,因為在這個數組中并不存在唯一的維度可以覆蓋到所有的數字,一起分析下這部分數組的維度:
- 數字 1:中的數字是兩個維度來描述的,分別是時間和金額兩個維度,例如 100,就是 8-1 號產生的銷售額
- 數字 2:中的數字是兩個維度來描述的,分別是時間和人數兩個維度,例如 10,就是 8-1 號店鋪的銷售人數
- 數字 3:中的數字也是兩個維度描述的,分別是分組和金額兩個維度,例如 390,就是銷售 A 組產出的銷售額
- 數字 4:中的數字也是兩個維度描述的,分別是分組和人數兩個維度,例如 50,就是銷售 A 組接待的銷售人數
在這里1 和 2 可以用共同維度時間串聯;3 和 4 可以用共同維度分組串聯,分別可以形成以下兩個表格。
表格 1 是以時間維度串聯起來了數字 1 和數字 2。
表格1:日期維度下銷售情況表
表格 2 是以分組維度串聯起來了數字 3 和數字 4。
表格2:分組維度下銷售情況表
從兩個表格中我們就可以發現,時間或分組維度均只能串聯一部分數據。
像在表格 1 中數字 3 和數字 4 中的數字是沒有辦法放入到里面去的,雖然可以對應上銷售額和銷售人數,但是因為其另一個描述維度是分組,并不是時間,所以無法對應填入。
同理的表格 2 中,數字 1 和數字 2 中的數字因為缺少了“分組”這一個描述維度,也無法放入。
數組中不存著覆蓋到所有數值的維度,只能從時間出發來描述銷售情況,或從分組出發來描述銷售情況,因此就不能用基礎表格來描述這個數組了。
如果想要將其能串聯起來,就需要使得銷售組和時間也能產生上關系,假設數組能夠提供每個分組每一天的銷售數據:
- 數字 3:A 組和 B 組在 8-1~8-5 的 銷售額分別為 50、50;60、60;70、80;100、100;110、110
- 數字 4:A 組和 B 組在 8-1~8-5 的 銷售人數分別為 5、5;15、5;10、10;10、20;10、40
那數字 3 和數字 4也滿足了時間維度,就存在唯一可以串聯全部數據的單一維度時間,可以將表格組織成如下格式。
表格 3 是分組增加了時間維度后,以時間串聯整個數組。
表格3
通過表格 1、表格 2和表格 3 的對比,我們可以進一步加深了解多個數組中所有數字都存在一個共同維度是基礎表格使用的必要條件。
三、如何選擇組織維度
通過 3 個不同的表格對比后,相信對基礎表格的使用場景有了一個了解,我們在明白了使用基礎表格的場景中,接下來的關鍵點就是需要找到串聯起多個數字的組織維度,那么組織維度需要如何選擇呢?
1.?找到業務表達中的共有維度
組織維度是業務所要描述的數組中的共有描述維度,所以我們首先需要找到它,只有找到了這個關鍵字段,才能把表格建立起來。因此我們需要分析業務所要描述的內容是什么,從業務出發找尋需要的維度。
繼續來看上文中舉的數組案例。
- 數字1:8-1~8-5 每一天的銷售額 100、120、150、200、220
- 數字 2:8-1~8-5 每一天的銷售人數 10、20、20、30、50
- 數字 3:A 組和 B 組在 8-1~8-5 的 銷售額分別為 50、50;60、60;70、80;100、100;110、110
- 數字 4:A 組和 B 組在 8-1~8-5 的 銷售人數分別為 5、5;15、5;10、10;10、20;10、40
在這個案例中撇開業務僅分析數組發現其共有維度是時間,但并不是所有的業務場景都需要以時間來串聯。
假設業務場景需要描述 8-1 號到 8-5 號這段時間,A 組和 B 組整體的銷售能力差異,因為是整體的銷售能力,所以并不需要以時間維度串聯,按“分組”維度串聯,即可對比兩組的銷售數據差異,一起看表格 4。
表格 4 是以分組維度串聯起來了數字 3 和數字 4。
表格4:分組維度下銷售情況表
?2.?不同數字的共有維度描述的信息一致
當維度是一個共有維度時,并不是一定就可以作為串聯維度,還需要不同數字在共有維度下描述的信息是一樣的,表格 4 中的共有維度是分組,而銷售額和銷售人數都存著分組維度下描述 A 組和 B 組的數字,所以可以組織成表格。
但看上文中的數組案例,金額其實也是一個共有維度,從金額來描述數字。
- 數字?1:8-1~8-5 每一天的銷售額 100、120、150、200、220。
- 數字 3:A 組和 B 組在 8-1~8-5 的 銷售額分別為 50、50;60、60;70、80;100、100;110、110
這兩個數組中每個數字也都可以從金額來描述,比如 100 是 8-1 發生金額為 100 的銷售額,但是卻沒有辦法組成表格,其原因就是不同數字在共有維度下描述的信息不一致,形成后的表格是無意義的。
表格5
觀察表格5,我們可以發現,金額字段組織起表格后,不具有有業務上的意義,其一,金額 這一行中沒有業務上的相關性,只是看到了不同數字;其二對應行中也沒辦法得到一個完整的信息。
總結一下,當我們在選擇組織維度時,首先需要找出業務下的共同維度有哪些,再逐個分析選擇這個共有維度后,數字的在這個共有維度下描述的信息是否一致。
四、總結
基礎表格是我們設計產品,特別是數據產品時,不可或缺的一個基礎內容,其用于組織數據組,將其可視化表現,幫助我們快速閱讀和獲取信息。
我們在設計時需要著重找到數據組中可以串聯起業務所需要數字的共有維度,并判斷其描述的信息是否有價值。
專欄作家
晌午,微信公眾號:晌午自習室,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4年產品經驗,專注于數據方向,目前是電商客服領域的產品 。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