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字丨手把手教你從0到1搭建計費體系
在了解了清算的相關概念之后,對于搭建計費體系,有些同學還是沒有思路。作者結合自己的經驗,分享如何從0到1搭建計費體系,從四個方面來總結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看完本文,你會知道以下內容,文章較長,建議收藏觀看。
- 什么是計費
- 計費的特點
- 計費的整體業務流程
- 如何搭建計費體系
一、什么是計費
上文我們介紹了O2O電商的支付清結算體系的主要內容(可點擊鏈接查看),本篇我們分享計費體系的設計方法,也即上篇文章題目中的【清算】,清算可拆解為清分和結算,也有人拆解成清算和結算,在這不糾結字面意思,本質是相同的,就是算錢和打錢,清分/清算對應的即是本次要分享的計費體系。
首先說下什么是計費,可以直接通過字面拆解來解讀,計費:計算費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根據不同的計費規則,計算一筆訂單/交易中,不同參與角色應該分配多少利益(主要為錢),簡單說就是一個怎么分蛋糕的事情,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需要說明下上文中的訂單和/交易不是電商中狹義的訂單/者交易,而是廣義上凡涉及到計費的事件/活動都囊括在內,本次以O2O電商的訂單計費來分享后續內容,如下圖(來源于網絡)。
二、計費的特點
1. 業務屬性強
計費體系相對于支付或其他底層系統,具有很強的業務屬性,如果你仔細研究公司計費規則的話,可以通過計費模式的調整去推導業務大概的發展軌跡,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一階段,外賣平臺對于騎手小哥0抽傭,底層原因可能是這個階段平臺比較缺勞動者供給,需要使用0抽傭的點把供給提上來。
可能到過段時間,服務質量比較好的配送小哥抽傭會降低,那這個階段的重點是提高服務質量,用服務質量吸引/留住客戶。
有一個經常討論的點就是計費模塊放在業務體系還是中臺體系,我個人覺得沒有太大的疑問,計費應該放在業務體系內,原因上文也說了,計費模塊有很強的業務屬性,可能不同階段都會有一個大的調整,這和中臺體系“通用”的設計理念相沖突。
2. 風險與收益并存
計費體系很容易出業務成果,可能只是調整模型中的計費策略,就能帶來很明顯的營收數據的提升,但同時計費也是一個非常容易背大鍋的模塊,業務/系統邏輯復雜,稍微錯一個公式就有可能造成百上萬的損失,整體來說是一個風險與收益并存的業務,但如果有機會,我仍然非常推薦你去負責這塊的東西,難,才有成長,干就完了。
三、計費整體業務流程
從上面圖中可以看到,計費主要是分成3步:觸發算錢動作、算/確認錢、打錢
第1步:勞動者服務完成,在APP/小程序完成確認動作,然后由計費模塊的上游系統觸發計費動作,計費系統啟動資金清算流程。
第2步:根據計費結果生成結算單(O2O中就是勞動者工資單),這一步是非必須的,和各平臺實際的業務模式有關,如果是標準服務,例如:打車、外賣,無需確認直接結算即可。
如果是保姆/月嫂這種長單非標準家政服務,勞動者薪資與多種服務因素有關,例如上下戶時間、是否請假等等,生成結算單(工資單)后需要勞動者、平臺(非必須)、客戶確認后,方可進行資金結算。
第3步:按照訂單參與角色與費用類型生成結算單后,計費系統請求結算平臺完成資金結算,整體業務流程完結。
四、如何搭建計費體系
上面介紹了計費體系的整體業務流程,接下來分享如何從0-1搭建計費系統,主要還是從上文業務流程拆解,然后圍繞自身業務模式去搭建計費系統,記住一個最重要的點:系統是為業務服務的,沒有萬能的系統,只有適合自己平臺業務的系統
1. 計費模型
上圖是計費體系的模型,模型拆解為4個要點:觸發計費、計費模式、計費結果、打款結算,后續也主要是從這4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分享如何搭建計費系統。
2. 系統架構
說完業務流程與計費模型,我們再簡單說一下計費體系的主要系統間架構,見上圖,簡單說就是上游系統觸發,計費系統完成資金清算,最后請求結算平臺完成打款結算,在這不再贅述,下文會詳細說明。
3. 從0到1搭建
STEP1:觸發計費
計費動作的觸發由計費的上游系統觸發,可以是訂單/交易系統,也可以是服務履約系統。
實際業務流程中,勞動者服務完成后,在APP/小程序操作確認動作,例如滴滴打車到地方后,會劃一下去收款(圖片來源于網絡),同樣的還有外賣小哥送到后,會劃一下“我已送達”(圖片來源于網絡)。
勞動者動作觸發后,服務履約系統會把此筆服務訂單標記為“服務完成”,對應訂單和交易也會變成“已完成”狀態,同時發送MQ消息到計費系統觸發資金清算,完成業務信息由訂單信息流到資金信息流的轉變。
有一個點需要注意,為了防止勞動者遲遲未確認服務狀態(推單),服務履約系統需要做兜底機制,系統定時任務判斷服務訂單是否服務完成,完成訂單自動完成推單動作,觸發計費,完成資金結算,防止整個服務履約過程卡住,造成勞動者投訴或其他資金損失。
STEP2:計費模式
2個設計方向:
計費模式是整個計費體系中最核心也是最具業務屬性的部分,簡單來說就是蛋糕怎么分的問題,計費模式的制定總體可以抽象為兩個方向,1個是抽傭制,1個是差價制,抽傭制整體相對簡單些,差價制總體更靈活,拓展性更強。為了大家直觀看出兩個的區別,我舉個簡單的例子,見下圖:
平臺單筆毛利=售價-成本,例子中【訂單費用】是售價,【勞動者收入】是成本。
如果平臺想提高單筆訂單毛利,要么提高售價,要么降低成本(有限制),從上圖可以看出,平臺提高售價后,兩個計費模式平臺收入都有提高,但是差價制平臺賺的更多,相當于售價調高部分全部被平臺所得。
一對比差價制的靈活性就凸顯出來,因為售價提高不一定要給勞動者加工資,平臺可以全賺,差價制把服務的售價與成本價解耦,二者相互獨立,可以保證平臺收益最大化。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O2O服務都能采取差價制的設計思路,這個設計方法更適用于勞動者服務/商品可以做標準定價的業務場景,例如滴滴打車,用戶支付的訂單金額與滴滴司機收到的勞動報酬沒有必然的比例關系,勞動者的薪資是單獨的定價模式。
抽傭制的其他玩法
常見的訂單抽傭制除了最簡單的固定比例抽傭,也可以有很多玩法,比較常見的如下面幾種:
- 階梯式抽傭,1~100單抽傭比例10%,101~200單抽傭比例為5%,促使勞動者更加努力地接單,從而增加平臺營收。
- 分級抽傭,不同等級的勞動者,對應抽傭比例不同,等級越高抽傭比例越低,促使勞動者不斷提高商家等級,具體怎么樣提高商家等級,就和勞動者分層的策略有關了。
- 按照單量抽傭,月底根據單量確定抽傭比例,統一進行結算,例如月底累計服務100單抽傭比例為10%,月底累計超過服務100單,抽傭比例位5%,這個模式平臺的訴求和階梯式抽傭是一樣的。
- 抽傭比例與會員權益綁定,例如貨拉拉的會員權益策略,其中一個權益就是司機購買的會員等級不同,對應司機訂單抽傭比例不同,購買的會員等級越高抽傭比例越低,平臺最終通過會員服務費和勞動者想要賺回會員費從而更加努力接單來增加營收。
最后,我們制定計費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想好策略對應的平臺核心訴求/本質目標是什么,是為了增加營收?還是為了穩定/增加供給?或者都要。
延伸展開:
上文我也提了勞動者薪資的計費策略不僅僅可以增加營收,還可以和勞動者分層結合起來,不同等級的商家薪資/抽傭策略不同,等級越高的商家抽傭更低/工資更高,進而促使商家都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勞動者等級,進而提高勞動的質量與留存,把商家計費策略當成一個勞動者管理的抓手。
總結:整體【差價制】計費模式更靈活,可以多從這個方向制定計費策略,同時制定勞動者計費策略時,要多思考業務側本質的訴求。
STEP3:計費結果
上文我們分享了計費體系中最復雜的部分,計費結果這塊相對來說會簡單一些,我以比較常見的抽傭制來分享這個模塊,主要分為抽傭配置、計費動作、清算列表/詳情,下圖是大概的交互流程:
抽傭配置:
抽傭配置模塊主要是配置計費相關數據,例如不同等級勞動者抽傭比例或薪資,還有其他計費規則參數,這個模塊主要是計費配置信息的載體,例如下圖抽傭配置頁面(以滴滴舉例):
一個點:計費系統需要提供數據查詢接口,供其他業務系統查詢抽傭比例/薪資,進行端上展示或金額試算,核心參數如下:
計費動作:
上游系統觸發計費動作后,計費系統根據制定的計費規則,從不同系統拉取所需數據或其他系統傳輸相關數據至計費系統,完成各種類型費用的計算,生成清算結果。
清算記錄/詳情:
為了提高計費問題排查效率,清算詳情(計費結果)頁面盡可能展示與訂單計費相關的所有信息,信息主要分為3類(詳見如下原型圖)
單獨說一個點,由于業務的歷史原因或業務探索,有可能存在多種計費策略共存的情況,為了提高后續出問題排查的效率,訂單清算詳情里面一定要加一個字段用以區分當前訂單的計費策略,也就是圖中的【計費模式】。
清算記錄原型:
清算詳情原型:
說明:上圖只是拿滴滴作為舉例,滴滴實際的計費場景和模式要比舉例復雜的多。
結算單確認/調整:
如果訂單中某個參與角色的資金清算數據需要做確認,則單獨拉一個頁面作為結算單的實體,去承載這個角色的相關資金/訂單/服務摘要信息,然后配合流程平臺(審批流)完成結算單的串聯確認。
結算單調整功能,有一個點需要說下,就是調整結算單時需要選擇資金調整的來源/去處,保證資金流向的正確,降低資金損失,如下圖:
STEP4:結算打款
計費系統根據計費規則計算出不同費用類型金額后,請求結算系統進行打款結算,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費用類型結算周期與結算方式不一樣,需要在結算系統配置不同費用類型的結算規則,詳情我會在結算系統說明,這里不再贅述。
4. 數據指標
主要是下面幾個方向的數據:
計費策略對應的業務收益,這個是最主要的,計費數據準確性、勞動者薪資結算時效、結算單確認、調整效率、資金清算過程中資金損失風險。
五、總結
計費體系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模塊,將訂單業務信息轉化為資金信息,具有很強的業務屬性,需要多去思考業務側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訴求,業務/系統復雜度不低,很有鍛煉性,同時很容易出彩,如果有機會從事這塊工作的話,勇敢抓住機會。
本文由 @鯨爺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作者寫的很清晰,學習了
感謝喜歡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