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Feed流設計數據實驗搭建實踐
產品首頁的feed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用戶對體驗觀感的認知,如何設計出一個抓住他人眼球的feed流?本文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給大家提供一些新思路,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產品首頁的Feed流很大程度承載了用戶對頁面體驗觀感的認知,那么如何讓你設計的Feed流抓住用戶的眼球呢?
最近我們在做58首頁Feed流優化時,做了一系列實驗,也許這些實驗結論可以給你提供一些不一樣的思路。
一、feed流數據實驗背景
一年前我們做平臺首頁改版的時候,經歷了非常艱難的選擇,Feed流選列表還是卡片?將Feed流在首屏抬高的版本好,還是壓低的版本好?
首頁改版上線后,我們持續跟蹤Feed反饋數據。我們發現在首頁Feed流卡片中,由于招聘業務天然不利于以卡片形式展示,在其余業務線均基本維持原有點擊的情況下,只有招聘點擊數據下跌嚴重。
為什么唯獨招聘點擊出現下滑?
我們從設計的角度出發,羅列了4個可能導致招聘卡片點擊差距的因素:
- 圖片:招聘相比較于其他有圖的業務線,視覺吸引性差一些;
- 內容:招聘的信息承載比較局限,大段職位詳情也無法精準提煉;
- 高度:本身招聘貼的所占面積偏小,2個招聘貼比1個帶圖帖高度還要低;
- 樣式:純文字樣式排版影響用戶的信息獲取效率。
找準問題和方向,是實驗成功的開始。那么如何去準確定位問題呢?我們選擇使用雙鉆模型這一工具來幫助我們制定卡片實驗方案。
二、確定實驗內容
招聘Feed流實驗目的,希望將前期對于招聘卡片存在的未知的/可能影響因素,通過設計的調研,定義到關鍵影響因素。從而有目的有規劃的產出設計方案,最終通過數據反饋,去認證影響招聘卡片的可能因素。
調研發現:
首先第一步,我們從用戶關注度調研出發。招聘之前做過一期關于招聘用戶在列表、詳情頁對于招聘信息的關注度調研,訪談了20多名用戶,了解用戶關注的招聘信息順位排序是什么。
我們對最終的調研結果進行了一個概括整理,發現-招聘用戶對于招聘信息的關注度從高到低分別為:
- 職位真實性:職位名稱、職位要求;
- 福利優越性:福利待遇、薪資、工作環境;
- 通勤便利性:工作通勤距離;
- 公司可靠性:行業偏好、公司規模、招聘者身份;
同時,由于平臺特性,在做招聘實驗的同時,我們還需要考慮首頁的其他業務,多畫像用戶的多樣性,業務模版的統一性,以及不同業務之間的個性化差異。
基于用戶和業務的洞察,我們開始發散實驗對象,根據招聘目前的信息能力,從目前現有的信息元素,去定義可能影響的實驗的因素。從職位真實性出發,定位到環境圖片/職位名稱和職位類目。由此定義出了實驗的第一期——圖片信息對于求職者的點擊影響。
我們分別設計了3個方案來進行數據測試。
1. 圖片實驗:“真實”好于“想象”
首先測試的這兩版是:
- 【第一版|固定的大字報運營圖】
- 【第二版|Faceteam小人圖片上覆蓋上標題、薪資等字段】
我們發現大字報圖片確實有吸引點擊的效果,UV-CTR相對較高。但是對薪資福利感興趣的群體會對強調薪資的版本進行重復點擊的操作,所以該版本下PV-CTR會相對較高。
接下來,我們測試的兩版為:
- 【第三版|在招聘貼重點字段本身覆蓋底色】
- 【第四版|企業店面真實圖片】
兩版進行比較后我們發現更多的用戶會傾向于點擊真實店面作為圖片的版本,這一版UV-CTR會明顯的高于重點字段覆蓋底色的版本。
分析完細節,我們再從宏觀的角度看。業務貼除點擊外,另一個重點關注指標就是連接。所以我們也從連接層面看一下幾版圖片測試方案的表現。
很明顯,企業真實圖片版本從展現到點擊的比例幾乎是其他版本的2倍, 故連接到點擊也有很好的表現。所以在業務連接層面講,真實企業圖片這版是最受歡迎的。此外,字段覆蓋底色這版從點擊到連接的表現也不容忽視。
所以圖片實驗的部分,我們的實驗結論是:“真實”好于“想象”。
用戶會更加傾向于能展現企業真實面貌的圖片。
2. 福利實驗 “精細”好于“模糊”
二期實驗從福利優越性出發,定位到“福利標簽”和“推薦語”元素。二期實驗主題是福利信息對于求職者的點擊影響。
福利實驗的起因是,原本招聘貼在缺少附圖加持下,天然所占版面小于其他業務。所以我們希望調整卡片的展示字段,測試出高度對用戶點擊吸引的影響。做了一系列關于高度的嘗試后,關于福利展示的部分有了一些發現。
實驗之前,我們對推薦語和標簽并沒有做太多的重視,認為不加推薦語和標簽的招聘帖,可以凸顯招聘貼本身的重點,即地理位置和職位信息,增加屏效。但是在實際實驗中我們發現,展示推薦語和標簽的版本,明顯要比不展示的數據好很多,這驗證了用戶對薪資福利信息比我們預想中的更為關注。
此外,我們有意識的將平臺推薦語庫改為業務的多維度推薦語。業務側往往有更完善更多面的推薦話術。無論是從補貼待遇,還是福利薪酬,都更貼合于當前的招聘內容。將業務多維度推薦話術推薦體系接入到平臺,也可以讓首頁Feed流推薦形式更豐富完整。
此外,我們還做了另一項測試,內容是關于招聘貼左上角的標簽。
之前為了區分與其他業務的差異,將“找工作”作為標簽放置在左上角。如今我們更加細分類目,將“職位類目”直接摘取放在卡片左上角,這個職位類目下的受眾群體是對該職位信息敏感度更高的人群,這樣做勢必會促進點擊與連接,而最終的數據也如同我們所推測的一般。
最終在福利推薦語和標簽的展現上,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精細”好于“籠統”。
更加精細化的推薦和分類是好于只做籠統模糊的概述的。
3. 位置實驗 “直觀”好于“籠統”
第三期實驗,源于我們在調研時候的一個新發現,58的招聘用戶求職時,對于工作地點、通勤距離的關注度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因為在標題和薪資上已經了解工作基本信息,例如外賣/物流基本要求都差不多,選擇工作時用戶會通過工作距離來進行篩選。
因此我們嘗試定位工作地址,做一期關于位置對于求職者的點擊影響。設計方案分別從文本位置和地圖圖片兩個方向出發。
文本位置類似于副標題,小字提示位置元素,地圖位置是以縮略圖片的形式來展示地理位置。這里有兩個設計出發點:
- 明顯|圖片的很明顯占據的面積大,一定程度可以增高招聘卡片高度。
- 豐富|招聘本身都是以文字信息為主,增加地圖樣式可以去豐富卡片元素。
目前這一期數據正在開發測試中,暫無數據結果。后期,會同步到我們的卡片數據庫中,再進行深入分析。
最終我們預期驗證的是:“直觀”好于“籠統”。
在地理位置的展現上,是不是直接以地圖為背景的感知優于只描述地理位置。
最終,我們從最初的對于招聘卡片的猜測,即可能是圖片、內容、高度、樣式等因素對實驗數據產生影響。繼而通過一系列圖片/福利/位置方向的實驗設計,最終從數據反饋中得到了真實感、精細化、直觀性這樣的實驗結論,一步一步的找到正確的設計方向。
三、驗證實驗結論
在實驗結束后,我們取到一些實驗中的過程數據去進行顯著性差異校驗,可以看到圖片實驗中大字報版和企業真實圖片兩版對比,企業真實圖片版本明顯更加成功。
但是我們將企業真實圖片版本和關鍵字段覆蓋底色版本兩個版本去進行顯著性驗證的校驗的時候,發現二者并沒有顯著區別。我們對比福利實驗中有無推薦語和標簽也進行了顯著性驗證校驗,發現這兩者的差異也比較小,也沒有顯著差別。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判斷,就是不得不承認:在正常波動范圍下,真實含有噪聲數據的環境里,我們的實驗數據是很難形成一個確定的結論的。
即使我們得到多個數據都有明確的正相關,但是也沒有辦法完全的確認我們的結論一定是正確的。相信大家在實際工作中在做數據結論驗證的時候,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但這并不代表我們的實驗是無意義或是這個實驗結論是錯的,反倒是我們依舊可以按照預判的實驗結結論去做設計探索。因為實驗得出的結論,只是該實驗解構之后很小的一部分。
而數據實驗的目的以及最終成果,應該是我們與產品同學一起把循環數據實驗的機制建立了起來。
四、循環機制實驗
1. Feed流的卡片實驗數據庫
我們共創了一個Feed流的卡片實驗數據庫。將我們所有的實驗記錄,推斷以及結論都同步在了卡片數據庫里。這也成為我們經驗累積,實驗內容總結,以及跟產品去共曬成果的一個小小基地。
2. 固定周期循環迭代機制
但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把一種固定周期循環迭代的機制搭建了起來。
我們通常在3周迭代一個版本,由設計產出方案后,產品給到我們實驗的數據反饋。我們會根據反饋的內容去判定我們本次實驗的目的是否達到。若結論與我們之前預想數據差異比較大,我們會選擇通過嘗試新的視覺樣式或交互去完成這個實驗目標。相應的產品在3周之后,也會給到更新的數據反饋。我們在3周的時間里去思考和探索,不斷的去嘗試思路。
所以在這段循環時間段里,大家都沒有閑著,各司其職。每一次我們也可以在第一時間給到產品創新設計的方案供給。大家一起小步快跑,敏捷適應。
五、“成為”更好的設計
今年我讀過一本書叫《成為波伏娃》,其中關于becoming的概念,讓我覺得非常警醒,也想把這句話分享給大家。
“自我是流動的,人的一生都在成為自己,永不停止的蛻變”
人生就是永遠不停止的蛻變,我們一輩子都要去獨立思考,探索自己,成為自己。
成為自己,跟做設計某種意義上講是相通的。
似乎沒有什么設計方案可以作為永恒經典的設計,一勞永逸。我們的設計注定永遠要隨著用戶的需求,場景的轉換不斷被打磨的愈加精細。
自我是流動的,設計也是流動的。
將“探索一個正確的設計方案”作為目標,得到的也只是一個短時效的結果。它其實遠遠比我們想象的難,因為沒有什么事情在流動的時間線上是永遠正確的。
所以我更加提倡去構建出一個能夠檢驗方案適配程度的機制,跟合作方一起構建出可以一直流動,一直蛻變著的設計檢驗機制,它的功能性可能要遠比探索出來一個所謂的當下的正確設計方案要有意義。
希望大家的設計都能在不斷蛻變的過程中變得更好。
來源公眾號:58UXD(ID:i58UXD),58UXD,全稱58同城用戶體驗設計中心。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58UXD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