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實用技巧,教你搞定可視化圖表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用可視化圖表來幫助提升信息傳遞效率,不過可視化圖表如果不能第一時間向業務人員清晰地傳遞數據信息、表達復雜的數據關系,那么可視化圖表的存在意義則會被大幅降低。那么,可視化圖表設計要怎么設計,才能更加“有效”?本文總結了幾個可視化圖表的設計技巧,不妨來看一下。
可視化圖表是提升信息傳遞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特別是在B端平臺中經常遇到對統計的數據分析總結的呈現。
我們設計師在設計圖表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系統的可視化知識,會出現設計的圖表雖然美觀但圖表不能很好的反應數據的情況。
那么,在復雜的數據關系中如何設計和選用圖表,如何在好看的同時提升信息傳達效率,看完這篇文章希望對你的設計過程有所幫助。
為什么要數據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就是用圖表來表示數據信息,它所傳達的信息包括你所拿到的數據源和你分析后的結果,再通過圖形強化用戶的理解和記憶。能讓用戶簡潔明了的獲取更多的信息,是我們可視化的最終目的。
舉個例子,同樣一組數據,用表格的形式呈現是很難有所洞察的;如果將各個地區維度的數據聚合以柱圖形式呈現,很容易就能看出各個地區間數據的差異,并從中洞察規律。
關于如何設計好數據可視化圖表,這邊總結了三個步驟:選擇適合的圖表,強化視覺層次,圖表響應式適配。
一、選擇適合的圖表
數據可視化的圖表種類繁多,當我們真的開始作圖,往往會遇到一個困境:有這么多類型,要如何選擇正確的圖表呢?
首要依據是考慮所要傳達的信息意圖,即所要制作的圖表它的任務是什么,再通過分析數據關系來選擇表達方式;第二層意圖是圖表傳達內容,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根據數據的特征去突出和強化。
1. 分析數據關系
根據數據分析的方式來看,每一種圖表都對應了一種數據關系。從數據的維度出發弄清呈現結構,再結合數據關系作出選擇。了解圖表的可能知道,一般圖表的數據關系有構成、比較、分布,以商業數據為例,常見的還有流轉關系。
1)構成關系
構成關系的圖表表達的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用于分析總體和各部分的占比比例,構成關系一般局部元素加起來為總數。如果只是想對比個別組成部分的大小,也可以使用比較關系的圖表。
常用圖表:餅/環圖、堆疊圖、面積圖等,如涉及到層級結構,還會用矩形樹圖或旭日圖等特殊結構圖表。
關鍵詞:“占比、比例、百分比”
2)比較關系
比較關系是基礎分析中常用的一種圖表類型。在一定的取值范圍內,通過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指標分析,可以直觀的看到變化和差距。對比分析包括趨勢對比和分類對比兩種形式,趨勢對比用于表示一段時間內數據的變化,分類對比用于比較數據規模。
常用圖表:趨勢對比常用圖表有折線圖、散點圖等;分類對比常用條形圖、柱狀圖、氣泡圖等。
關鍵詞:“增減、升降、漲跌、波動”
3)分布關系
利用空間分區來展示數據之間的分布關系,常用于體現兩個或以上數據的相關性。
常用圖表:散點圖、熱力圖、雷達圖等。
關鍵詞:“隨著……而變化、A/B之間的相關性、交/并集”等。
4)關聯與流轉
流轉關系是B端數據常用的一種關系,它可以動態的體現相關路徑下對象之間的關系、狀態、數據量的流轉變化等,以面積或顏色深淺展示了多個狀態或對象之間的流動量或流動強度。
常用圖表:關系圖、桑基圖、漏斗圖、進度圖等。
關鍵詞:“流程步驟、留存、轉化、關系”
2. 分析數據特征
按數據關系和分析目的選擇好圖表類型后,第二步是根據數據特征選擇更加適合的展示方式。從數據分析的角度常見數據特征有:變量特征、維度特征、層級特征、流程特征。
1)變量特征
分辨一個指標通常有兩類特征,按變量值是否連續可分為連續數據與離散數據兩種。連續數據通常會統計一組數據的變化趨勢,離散數據通常統計各分類下數量的變化。
- 連續型數據:指在一定區間內可以任意取值的數據叫連續數據,其數值是連續不斷的。如身高、體重等帶有時間因素變量的數據等,通常用折線圖體現變化趨勢。
- 離散型數據:指其數值只能用自然數或整數單位計算的數據。如當天銷量、進店人數等表示分類類型的數據,用柱圖表現更加體現變量的特征。
2)維度特征
多維度分析需要將多個變量在同一平面上直觀的表示,可以選擇使用極坐標系去展示多個維度變量。如果希望對比多組數據,可使用不同顏色進行分類。
根據分析視角選擇圖表:對于多維度變量的數據我們需要明確分析的視角,去找準對應的數據映射。如案例中多個班級的科目成績的這組數據,如需要全局視角查看個班的綜合素質,推薦使用雷達圖;對比單科成績的變化分布,則推薦使用堆積圖。
3)層級特征
多層級數據由多個部分構成一個整體,又稱樹形結構數據。除了用結構樹圖表表現以外,還可以考慮以下兩種圖表類型:
矩形樹圖:突出子層級占比大小。最初是用來顯示計算機硬盤驅動器上文件的結構和大小,它以面積的形式突出展現各個子層級節點的占比,可幫助用戶看到數據的層次結構以及各層級之間的關系。
例如:上圖顯示了市場銷售額的來源結構。長方形的大小取決于各國家的平均銷售額,通過色調來區分不同類型,顏色的深淺代表分類下的子集,面積體現銷售占比。對比一般結構樹圖表,它的優勢在于可以有效利用空間。
旭日圖:突出細分層級關系。由多個圓環圖嵌套而成,也稱為徑向樹圖,它既能像餅圖一樣表現局部和整體的占比,又能像矩形樹圖一樣表現層級關系。常用于細分分析方法,將事物從大到小進行拆解。每個級別的數據通過1個圓環表示,離原點越近代表圓環級別越高。 旭日圖在顯示一個環如何被劃分為多個層級時最有效,而矩形樹圖適合比較相對大小。
4)流程特征
流轉關系是表達數據轉化流程的重要類型,不僅包含統計意義上的數據總和,同時還表達了信息流轉的路徑;其中?;鶊D和漏斗圖都可以表達路徑中流量的變化,不同的是桑基圖重點強調流量的強度和走向,漏斗圖更加注重突出轉化率和效果,根據不同的表達目的選用。
二、強化視覺層次
選擇合適的圖表后,在信息傳達上也需要正確的表達,展示形式美觀的同時能夠清晰的體現數據特點。
1. 強化數據特性
使用圖表正確的表達信息,需要設計師在強化數據特性的同時避免偏差
趨勢易感知:折線圖數值如過于平均導致趨勢平緩,有時候無法體現偏差;在強調數據趨勢的場景下,推薦用動態取值范圍讓波動保持在一定范圍內,放大波動占比更突出趨勢。
展示更準確:柱狀圖依靠柱體面積體現最終數值,使用動態范圍截斷將會導致數據解讀不完整;始終將 y 軸從 0 開始,才能更準確的反映柱圖中的值。
2. 色彩視覺傳達
除了在設計構圖上優化以外,顏色的選擇也是圖表重要的的信息表達元素。顏色會影響我們對數據的感知,錯誤的取色會讓信息讀取產生誤解。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分析目的設置意圖色板,精確傳達信息同時后續的項目在選用時也可以達到用色的統一。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介紹過圖表的取色模型,通過調整顏色HSL值的區間,可以得到以下三種意圖色板:
- 定性型-分類色板:用于區分不同的類型,又稱為無序色板。適合區分沒有內在順序的類別。
- 定量分歧型-發散色板:通過兩邊互補色來體現,具有明亮的中間值,然后以不同的色調在刻度的兩端變暗。通常用于可視化負值和正值。
- 定量順序型-順序色板:從亮到暗或相反的漸變。適合可視化從低到高的數字。
那么我們要怎么樣去使用這些色板呢?下面幾個案例將帶你了解其中的差異。
1)定性型:使用色調來進行分類
數據內在沒有順序差別時,建議使用色調值(H)進行區分;如定義國家、行業等類型。如果希望圖表看起來更加專業,以下有幾項分類色板的小建議:
選取盡量少的色調:取色時無需使用整個色環,使用鄰近色或互補色的取色方式顯得更加專業。
色板適度明暗交替:一些視障人士無法區分色相,主要靠顏色的明暗差異來識別,通過飽和度和暗度的調整,創造明暗交替的色板。
2)定量型:使用深淺色板強調內在順序
如果在同一個分類下包含子類別,或者數據本身具有排名屬性,那么建議使用連續色板來突出他們內在的順序,使圖表更加易讀。
順序色板-選擇合適的插值:根據數據的分布情況選擇不同的的插值斷點,突出數據的差異。如以下案例中,根據統計學概念設定不同的取值區間,左側示例使用的是平均線性差值,反映的是數據的集中趨勢;右側示例使用的是中位數插值,能更好的體現數據分布的形態。
發散色板-關注對比色的識別性:盡量避免紅綠配色,如需使用綠色,偏黃或偏藍的綠色更易分辨,對視障人士也更加友好。
三、圖表中的響應式設計
B端圖表可視化的數據一般是在網頁或移動端上動態顯示。不同于平面展示或匯報,在基礎設計完成后還需要考慮到圖表展示的環境,根據不同端去適配顯示效果,以適應各種復雜情況。而動態顯示帶來的交互特性也讓數據展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1. 布局框架適配
在網頁端顯示時,有時候同一個圖表需要考慮不同容器下的適配方式。根據數據相關性變化元素的適應形態,將非必要的的元素轉化或隱藏,保留重要的圖形元素去適應當前空間;元素隱藏后使用懸浮交互來保證信息的展示,保持圖表的可讀性同時也避免產生元素的重疊。
如案例中的圖表,在不同尺寸下通過改變和隱藏圖表元素,以達到適配當前空間的效果。
2. 圖表元素適配
要適配移動端,網頁端橫向延展的顯示方式需要適應移動端縱向空間的顯示。除了呈現角度的改變外,還需要考慮手機屏幕的尺寸和圖表元素的適配性,去兼容相關的交互操作。
信息浮層:在圖表中,信息卡元素是傳達信息內容的重要組件,在網頁端中懸浮展示,通常會占據很大空間;圖表適配移動端后,信息浮層改動到圖表上方常駐顯示,并跟隨手指的滑動變化響應數值,完整展示信息的同時也避免了頁面抖動。
坐標軸標簽:過長的坐標標簽在適配過程中會產生重疊,而省略也會造成信息展示的不完整。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的坐標軸類型給出響應的規范。如文本類軸標簽我們可以采用省略、換行、旋轉等方式適配,避免信息的缺失。針對有連續型的數據類坐標軸我們可以使用抽樣、轉化單位等方式適配,精簡空間避免堆疊。
3. 極值適配
因B端平臺的特性,我們無法預知客戶傳入的數據量,可能會遇到因數據量過多,造成圖表顯示不佳,數據讀取困難等問題。這種情況下,提前考慮數據極限場景,通過交互的形式變化的方式讓用戶獲取完整信息,提升理解同時信息展示更靈活。
縮放和平移:在數據范圍過多時增加取值范圍的縮略軸組件,通過限制展示范圍讓數據量顯示可控。
互動切換視圖:如果折線的類別過多且無法省略的,建議分組查看。默認狀態僅當前組折線高亮,其他數據以淺色顯示,通過切換的方式查看其他組別的信息。
懸浮鼠標高亮:在分類過多不好分辨時,可使用懸浮高亮的交互方式突出相關聯的數據組。
還有懸浮放大、點擊下鉆、聯動圖表等交互行為可以組成更加豐富的圖表。因篇幅原因,在這篇文章就不做深入講解了,以后可獨立介紹。
四、結語
數據可視化在B端設計場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設計師在表達數據之美的同時更加準確,才能更直觀地向用戶傳達數據的價值。使業務人員能夠從復雜的業務數據中快速、直接地找到重要數據,確保用戶能夠更好的接收信息,才是可視化的關鍵。
*以上圖表中均為虛擬數據,僅作為案例參考。
作者:商業用戶體驗部
來源公眾號:百度MEUX(ID:baidumeux),百度移動生態用戶體驗設計中心,負責百度移動生態體系的用戶/商業產品的全鏈路體驗設計。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百度MEUX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