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K月薪B端產品如何做規劃 | 業務分析篇
做規劃,是從純執行進化到產品負責人的第一步。很多人覺得產品規劃難、虛,做得規劃總被罵,又找不到提升路徑。這一系列文章,就是想分享我7年B端產品規劃的經驗,體系化的方法和套路,幫助大家快速上手,做出標準產品規劃。
產品規劃不是抄大廠抄競品就行,不能拿著一個藥方治全國的病。要想做出可落地的規劃,第一步是進行業務分析,搞清楚產品要解決什么問題、問題的緊迫度,以及解決后為企業帶來的價值。這一篇會介紹業務分析的方法,包含業務定位分析、業務目標和計劃分析、業務流程和框架分析、痛點和價值分析、業務分析結論和業務分析共識。
一、業務定位分析
產品是為業務服務的,當我們開展業務分析時,首先要了解對口業務是干什么的,在為企業解決什么問題,也就是業務的定位。比如,銷售業務的定位一般是幫助企業銷售產品,或者是幫助客戶了解企業產品。比如,客戶運營,負責拉新和留存客戶。業務定位劃定了業務解決問題的范圍,是我們做產品定位,明確產品解決范圍的材料基礎。 但是,定位是一種抽象說法。在和業務人員訪談時,往往會出現說不清定位,或者定位太執行太局部的情況(這本身沒什么問題),此時我們可以避開“定位”一詞,轉而問一問“咱們的重點,或者占主要精力的工作是什么”,再基于工作內容幫助抽象定位。
二、業務目標和計劃分析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多大產就是我們這個語境下的業務目標,反映了未來一段周期業務問題被解決的程度。業務目標非常重要,牽引著產品目標,它可以是一個量化數字,類似達成10W DAU,5W銷量。也可以是一個定性描述, 比如建設精細化客戶運營機制,支撐銷售目標達成。有量化目標當然好,易于衡量,方便溝通,但沒有也不用糾結,定性目標清晰易懂,相關方都有共識就可以。
對目標的分析還需要注重兩個方面:
- 目標的層級拆解:目標不是孤立的。在調研目標時,我們一方面要詢問關聯的上級目標,以此了解目標的來源,來源最好可以追溯到公司一級目標,否則該業務團隊大概率會裁撤(笑),另一方面要了解目標的向下拆解,叫下級目標、細分目標或者過程目標,幫助我們識別目標達成的可行性。
- 目標的時間周期:我們要了解不同時間周期的目標,長周期目標一般是年度的,一年、三年、五年,中周期目標可以是季度,或者半年,短周期是一個月,兩個月。目標從短到長,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業務未來的發展走勢。
目標實現的手段和節奏叫做業務計劃,或者業務策略。業務計劃也就是被抽象過的幾個業務大事件,一般會包含什么時間點要完成什么事,比如某公司要在今年三季度達成1W客戶留存的業務目標,所以要在9月建立精細化客戶運營機制+10月三輪投放拉新+11月舉辦一次線上大促,這就是三季度的業務計劃。
三、業務流程和框架分析
業務流程和框架是業務在實操層面的方案,方案會指向產品的核心功能。業務流程大家都比較熟悉,包含了流程目標、流程環節和流程角色,例如精細化客戶運營機制,體現在業務流程就是下圖。
在梳理業務流程時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梳理出關鍵環節即可,避免陷入細枝末節。另外,有時候業務不是按照線性流程,而是按框架來拆解計劃的。還是精細化客戶運營機制,可以被拆成業務框架圖來展示業務要建設的能力,如下圖示意。
一樣的,如果業務同學無法按格式提供,就需要產品經理回歸用戶訪談,幫助梳理流程和框架。在實操中,業務框架或者業務流程只是表現形式,不用追求大而全,大家按場景擇一選用和調整即可。
四、業務痛點和價值分析
調研了業務流程和框架后,我們要判斷每個流程環節的痛點及強弱,也就是被產品化改造的可能性和價值。首先,我們先基于流程逐個環節梳理痛點,常見的痛點類型有業務環節效率低、準確度不夠、人力成本過高等。
上圖來自業務訪談的結果,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痛點分析——每個環節都有問題且原因各不相同,真挺棘手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對痛點進行抽象,將問題合并同類項。例如客戶運營機制的痛點可以被抽象成:
- 流程不閉環,流失原因無法追溯
- 投放策略強依賴直覺,準確率差
- 外呼和微信運營管理難,一線動作不標準
- 財務流程全依賴人工,效率低
痛點分析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要先充分挖掘各環節痛點,再進行一定程度的抽象,避免想當然和經驗主義。
假設精細化客戶運營業務本身成立,或者既然我們已經被分配到個業務,只能硬著頭皮上了。那么基于上述痛點,我們可以開始逐條進行價值分析,主要從兩個維度進行評估:
- 業務目標關聯度:產品是為業務服務的。首先,我們要判斷解決的痛點對業務目標的影響程度,一般來說肯定是正向影響越大價值越大,同時,因為目標有長短周期,我們不僅要解決短期目標的痛點,如果有余力,還要面向長期目標,做系統和思考上的儲備。
- 業務階段匹配度:一般來說,業務會遵循0-1探索》1-10初步規?;?0-100大規模發展》平穩發展的4個階段。不同階段對系統的訴求各不相同,0-1階段主要是幫助業務做試驗,跑通流程;1-10全面線上化,部分環節自動化,幫助提效;10-100實現多數環節自動化,系統性提升效率和準確度;平穩發展期則側重細分場景精細優化,伴隨新模式探索。我們解決的痛點要匹配業務的發展階段,避免0-1階段過度自動化,大炮打蚊子,或者10-100階段還在上馬線上化項目,碎片需求多,缺少體系化規劃。
在精細化客戶運營這一方向中,我們識別出業務處在1-10初步規模化階段,模式成立,需要全面線上化來提升流程效率和轉化率,基于此進行的價值分析:
另外還有一點心態要注意,有時候業務同學具備一定產品思維,或者經常和產品經理合作,熟悉自身業務的痛點,知道怎么利用產品幫助完成業務目標,這是很理想的狀態,但更多的是需要產品經理深入業務,通過業務體驗、訪談、數據分析等方法挖掘痛點和做價值判斷,這算得上高階產品經理的基本功。
五、業務分析結論
到這一步,業務分析的材料已經準備齊全,為了和各方對齊,我們需要將材料形成框架,以便溝通。
我們還以精細化客戶運營舉例:
六、分析結論共識
基于業務分析結論,我們要和各角色進行共識,確保結論準確,也為日后的產品規劃打下溝通基礎。一方面我們要和一線業務人員、合作的上下游產品部門共識材料準確性,保證信息真實有效,另一方面我們要和業務,產品負責人共識目標計劃和痛點價值,保證判斷準確。
這里有一份共識框架,包含了共識對象、共識目標、核心共識的內容以及共識溝通時要注意的點。
以上就是產品規劃-業務分析的全部內容,掌握業務分析,就是對現狀摸了底,解決了我們當前在哪里的問題。下一篇,想和大家交流怎么定義理想狀態,也就是我們最終要去向哪里。請期待【50K月薪的B端產品如何做規劃 | 理想態分析篇】。
本文由@Yiche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思維真的不錯,尤其是痛點分析這里,從“目標的關聯度”和“業務階段”兩個維度去分析,厲害厲害
博主有公眾號嘛?文章介紹的思路很好,想看下一篇~
感謝!小紅書@Yichen楊PM,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