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點餐,是雞肋還是潛力場景?

0 評論 5843 瀏覽 2 收藏 15 分鐘

AR技術一直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并被應用到更多行業中,其中,餐飲行業就已經應用起了AR菜單,用戶可以更加直觀地觀察菜品。那么,AR菜單的出現,是否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點餐體驗呢?一起來看看作者的分析和解讀。

在過去的幾年里,增強現實(AR)技術一直在快速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諸多創新。其中一個應用領域就是AR菜單。AR菜單是指使用增強現實技術來呈現餐廳菜單的一種方式,可以為顧客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菜品展示和點餐體驗。

隨著AR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商業化應用,AR菜單已經成為了餐飲行業的一個熱門趨勢,并受到了越來越多餐廳和消費者的青睞。

一、融資4200萬盧比,AR菜單概念又起新風?

先來介紹一下最近有關“AR菜單”的幾個新聞。近日美式連鎖餐廳Denny’s宣布,它將面向其1600多家餐廳推出AR菜單服務。

簡單來說,用戶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掃描Denny’s線下餐廳的菜單,即可在設備上面展示餐品的3D模型、特價商品、食物配料等更多信息。相較于傳統的2D圖片,3D AR菜單在視覺呈現效果上更為擬真,能進一步刺激食客的食欲,起到促進消費的作用。

此外,AR菜單還提供了很多互動元素,食客可通過這些AR體驗進一步了解Denny’s的發展歷史以及餐廳文化。

其AR體驗構建于8th Wall AR平臺之上(去年Niantic已經完成對該平臺的收購),用戶無需下載APP,通過瀏覽器即可實現相應的體驗。背后的AR技術提供商為The Glimpse Group子公司Qreal。

Denny’s首席執行官Kelli Valade曾在年終財務報告中提到,目前Denny’s的消費者當中千禧一代和Z世代占比達到了45%,AR菜單作為企業創新計劃的一部分,這項前沿的技術有望能打動更多年輕的顧客群體。

除了Denny’s,專注于AR菜單業務的印度初創企業peartech也迎來了它的發展下一步。

peartech開發了一款AR點餐應用《peAR》,它類似于美團等掃碼點餐APP,用戶可通過《peAR》在手機上完成點餐服務。不過,它的創新之處在于,點餐的時候可以以AR的形式呈現食物的3D模型。

3月16日,peartech宣布獲得4200萬印度盧比(約350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1crowd和Chennai Angels領投,nflection Point Ventures (IPV) 跟投。

在線點餐結合AR展示,可以視作傳統點餐的一次創新,它的出現,可以讓食物的展示更為直觀,有效避免了傳統點餐可能面臨的“圖片與食物不符”的不良體驗。此外,AR的擬真效果又會進一步促進銷售增長。

《peAR》的客戶之一TeaPea指出,AR菜單有利于讓消費者在點餐前就能看到實物,這有利于餐廳進行追加銷售?!八麄冎写蠖鄶等俗罱K多點了一份甜點,因為他們通過AR菜單看到了它的存在?!币階R菜單后,TeaPea的銷售額增加了32%。

peartech透露,目前其合作餐廳數量達800多家,月處理訂單數量超過了35000個,平臺年化GTV超1.7億盧比。

這并非peartech首輪融資,在2021年,該公司獲得了2500萬印度盧比(約216.93萬元)Pre-A輪融資,當時該公司宣稱已經有250家餐廳采用它們的AR技術方案。

二、從點餐到互動游戲,AR菜單的玩法解讀

AR具有擬真、更加多元的真實空間信息呈現等優點,其內容生態方面已經經歷了較長一段探索期。圍繞AR,目前已經出現了AR家居、AR試穿、AR濾鏡、AR游戲、AR社交等多種玩法。

今天談到的AR菜單其實也并非什么新鮮概念,早在2017年蘋果ARKit發布前后,各類AR菜單相關應用開始涌現,目前App Store “AR Menu”相關的應用數量高達數十款。

AR點餐,是雞肋還是潛力場景?

圖源:App Store

Snap于2021年發布了其首款AR眼鏡Spectacles,在最初展示的內容開發者生態中,就出現了使用AR眼鏡進行點餐的用例。

AR點餐,是雞肋還是潛力場景?

圖源:Snap

如果以內容呈現方式分類,AR菜單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AR技術輔助傳統的紙質菜單,手機掃描菜單時可以在側面顯示食物圖片、評分、用餐評價等補充內容。整個體驗看起來比較科幻,不過在手機等終端已經非常成熟的當下,這類2D信息借助AR呈現并沒有太大的優勢。

AR點餐,是雞肋還是潛力場景?

圖源:YouTube

二、掃描菜單食物呈現對應的3D動畫模型,3D模型可以對食物作出360°全方位展示,并且卡通的形式看起來比較活潑。不過其缺點在于無法呈現食材更多的真實信息,并且需要對每個菜品進行傳統建模處理,比較耗費精力。

AR點餐,是雞肋還是潛力場景?

圖源:YouTube

三、菜單以真實的3D掃描模型呈現,它的好處是能還原食物的擺盤、分量等真實信息,并且可以借由掃描儀等設備進行采集。不過這種呈現方式對畫面細節要求較高,因為粗糙的內容非但無法喚起食客的食欲,反而有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AR點餐,是雞肋還是潛力場景?

AR濾鏡呈現3D食物,圖源:Snapchat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內容呈現方式的多樣性外,很多餐廳還結合使用AR相關技術為點餐環節帶來了一系列創新玩法。如國外的AR初創企業HoloLamp曾開發了一款3D AR投影設備,它可以把3D菜單投射到桌面當中,此外,食客還可以通過用手直接觸摸投影內容的方式對口味、食材進行個性化定制,并與餐廳虛擬IP形象進行互動。

AR點餐,是雞肋還是潛力場景?

圖源:HoloLamp

這款AR投影儀在CES2017期間做了展出,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其創始人Alan Jay透露,該設備在工作時會跟蹤用戶臉部,以此獲取用戶的位置信息,投影畫面為2D,但它可伴隨著用戶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如同在觀察一個真實的3D物體。

此外,也有不少餐飲品牌試圖借助AR來向消費者傳遞更加多元化的品牌信息以及品牌文化,如2017年網易味央攜手外婆家打造了一個AR體驗餐廳,客人等待上菜期間可以借助AR技術觀察網易黑豬的3D生活場景,以凸顯食材的健康原生態;必勝客曾推出一款限量版吃豆人AR披薩盒,玩家可在上面進行一場AR吃豆人游戲。

三、賽道競爭力不足,AR菜單爆發仍有待時日

《福布斯》雜志曾經指出,后疫情時代的餐飲行業,AR技術將驅動食物銷售、顧客忠誠度和品牌創新,這對餐廳老板和顧客而言都將是革命性的。

餐飲結合AR,可為消費者在點餐時提供更為直觀的菜單展示,此外,借助各類互動性的AR游戲以及AR濾鏡體驗,可以讓用戶進一步加深對餐廳的情感連接。不過,從目前來看,雖說AR菜單具有很多優點,并且也不乏相應的落地實踐,但是它對于各類AR企業而言卻是一個相對“雞肋”的賽道。

歸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面因素:首先消費級AR眼鏡出貨量偏少,根據陀螺研究院數據,去年AR硬件出貨量為45.2萬臺,相比之下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07億臺。智能手機設備為體驗AR的主體,AR菜單充其量只能作為餐飲數字化升級的一個癢點創新,并不具備顛覆性體驗效果。

AR點餐,是雞肋還是潛力場景?

Snap AR濾鏡,圖源:VR陀螺

對于餐廳而言,引入AR體驗,多半是基于營銷側考慮,目前仍缺乏足夠的數據證明AR菜單與業績增長兩者的關聯。此外,目前各類餐飲SaaS已經很成熟,上面可以提供手機點餐等服務。如果進一步引入AR點餐體驗,里面無可避免會涉及到菜單的3D拍攝以及建模,它也是一項不容忽視的成本開支。

《peAR》聯合創始人Parth Ashwin Vora透露,它會為入駐的餐廳進行部分菜品的免費3D照片拍攝服務,如果餐廳想要將整個菜單都轉化為3D照片,那么需要按月收取5000盧比或者每年收取55000盧比的服務費。而一家美國的AR食品方案提供商Kabaq曾透露,他們每個月會向每家餐廳收取每月150-199美元的服務費。如果餐廳更進一步引入AR眼鏡或者HoloLamp之類的AR投影設備用于輔助點餐,那么成本又會水漲船高。

對于AR方案提供商而言,AR菜單的核心壁壘在于拍攝以及建模環節,Kabaq聯合創始人Alper Guler指出,AR菜單的創建需要使用攝影測量法,即從不同角度拍攝照片以完成3D建模。此外,完成建模后還需要控制模型的數據大小,以便它在手機上也能流暢運行。

不過,目前各類3D掃描儀以及3D創作工具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內容制作門檻大大降低。如《RealityCapture》這款知名的攝影測量軟件可將拍攝的照片組生成3D模型,上手簡單,并且模型的紋理細節有著十分不錯的表現。手機端,《Qlone》這款應用于去年新增了一個食物掃描功能,可根據窗格引導快速完成掃描建模工作。

AR點餐,是雞肋還是潛力場景?

圖源:Qlone

由于技術壁壘不夠明顯,使得很多初創企業不敢貿然進入。而對于一些巨頭而言,它們也在為AR未來的爆發積攢著能量,如Kabaq早在2016年就已被Glimpse收購;而近日有消息傳出去年第二季度Snap已經收購了3D掃描工作室Th3rd,該技術可以廣泛用于AR試穿、尺碼推薦等應用場景中,自然AR菜單也是可以技術復用的一個領域。

面對一眾AR巨頭以及傳統餐飲SaaS企業,瞄準這一垂直賽道的初創企業似乎處于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由于技術及資源壁壘并不夠明顯,它們可能會在AR大規模爆發前夕被巨頭取代。

四、結語

總的來說,AR菜單是一項值得關注的技術創新,為餐飲行業帶來了許多優勢和機遇。

隨著技術的發展迭代,不出意外AR菜單將成為所有餐廳的標配,結合AR眼鏡等設備,將會衍生出更多有意思的玩法以及交互。當前各大企業以及餐飲行業對于AR的嘗試,已經掀起了展望未來的冰山一角。

作者:VR陀螺 萬里

來源公眾號:VR陀螺(ID:vrtuoluo),XR行業垂直媒體,關注VR/AR的頭部產業服務平臺。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VR陀螺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