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企業采購:供應商管理

0 評論 5218 瀏覽 57 收藏 13 分鐘

在B端采購管理的產品設計中,供應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會比較復雜,這次我們就來拆解一下。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競爭的加劇,企業之間的競爭正在由產品與技術的競爭轉變為供應鏈與價值鏈的競爭。企業要取得競爭優勢,必須做好供應商管理,構建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一、供應商管理概述

1. 供應商定義及分類

供應商是指為企業提供原材料、產品或服務的外部組織。供應商管理主要涉及供應商選擇、評估、合作等管理流程。供應商可以分類如下:

1)按產品/服務分類

  • 物料供應商:提供原材料及物料采購
  • 設備供應商:提供生產設備、機械設備等
  • 服務供應商:提供各類服務,如運輸服務、維修服務等

2)按供應范圍分類

  • 戰略供應商:提供關鍵性或定制化的產品/服務,供應關系長期穩定
  • 非戰略供應商:提供標準化產品/服務,供應關系較易更換

3)按重要程度分類

  • 關鍵供應商:產品/服務 對企業業務高度重要,更換難度大
  • 一般供應商:產品/服務 對企業業務影響較小,更換難度小

4)按客戶群體分類

  • 專用供應商:僅為企業單獨供應產品/服務
  • 共用供應商:除企業外,還為其他客戶供應類似產品/服務

2. 供應商管理目標

供應商管理的主要目的有:

  1. 控制風險:通過評估與管理降低供應商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
  2. 提高采購效率:與合作愉快的優質供應商,采購流程更加高效順暢
  3. 實現供應商價值:指導與監督供應商改進,不斷提高產品、服務與成本效益
  4. 保障產業鏈供應:做好全方位供應商管理,確保上下游產業鏈的穩定供應
  5. 降低采購成本: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并在一定數量內采購,可以獲得更優惠的價格政策,從而ROI最大化。

總之,供應商管理的內容重點在于評估、溝通、采購等全過程管理,其目的在于控制風險,提效增值,保障供應,實現ROI最大化。

只有做到全方位、持續地對供應商進行管控,企業才能構建一個高質量的供應商體系,確保公司的產業鏈供應和業務發展。

3. 供應商管理內容

供應商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1)供應商信息管理

  • 收集和管理供應商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地址、聯系人、產品服務等
  • 分類和劃分供應商,如按產品/服務、重要性、客戶群體等分類
  • 構建供應商數據庫,記錄供應商業績、資質、價格等信息

2)供應商評估與選擇

  • 制定供應商評估標準,包括質量、價格、服務、技術等方面
  • 發布供應商招標和采購需求,征集和評估供應商報價及信息
  • 根據評估結果選擇優秀的供應商加入供應商池或發起合作

3)采購管理

  • 根據采購計劃和訂單需求,確定采購產品、數量、要求等
  • 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進行價格比較和報價征集
  • 與獲選的供應商洽談采購條件,下達采購訂單
  • 跟蹤訂單執行情況,確認收貨并驗收

4)合同管理

  • 與供應商就合作項目或訂單簽署采購合同
  • 在合同中明確規定質量要求、交付時間、付款條件、責任條款等內容
  • 管理合同執行情況,核對質量、數量、logo等要素
  • 履行合同義務,按時付款并驗收合格產品

5)績效管理

  • 根據采購訂單和合同,對供應商的服務水平、產品質量等進行考核
  • 形成供應商評價報告,并與供應商進行績效溝通

對有問題的供應商制定改進措施要求其整改,否則將面臨業務減少或供應商池剔除

6)供應商關系管理

  • 定期與主要供應商進行業務交流、問題溝通等
  • 邀請重要供應商參加公司年會、產品發布會等活動
  • 提供市場信息與技術支持給供應商,促進其提高服務能力
  • 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在供應商選擇階段,要考慮供應商的類別、實力、資質、績效等因素。選擇高質量的戰略供應商和關鍵供應商至關重要。

在后續管理中,對不同類型供應商采取差異化管理策略,降低供應鏈風險,取得最佳的價值效益。

4. 供應商管理的意義

依靠供應商,企業可以專注核心業務,實現專業化分工、資源互補、成本節約、風險分擔和運營效率提高。構建高質量供應商體系,對企業發展和持續創新至關重要。

5. 供應商管理的建議

合理劃分供應商類型,采取差異化管理策略;

  • 建立標準的評估機制與體系
  • 密切與關鍵供應商溝通合作
  • 優化采購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 重視供應商的績效管理與反饋,指導供應商持續改進。

二、供應商管理系統——供應商生命周期管理

供應商管理系統用于企業管理與供應商的業務關系。主要功能包括:供應商信息管理、供應商評估(潛在供應商與合格供應商)、合作項目管理、供貨管理、 performances管理等。

1)供應商信息管理

  • 供應商基本信息:名稱、聯系人、地址、產品/服務等
  • 供應商分類:根據產品/服務、客戶群體、規模等分類
  • 記錄與各供應商歷史合作情況和關系緊密度

2)供應商審核

  • 建立供應商評估機制,選擇價格、質量、交付等多個維度進行評估
  • 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績效評估與信用評級
  • 根據評估結果針對不同供應商制定相應管理策略

3)合作項目管理

  • 記錄與各供應商的合作項目,包括項目名稱、時間、金額、內容等
  • 跟蹤項目進度與執行情況
  • 統計各供應商合作項目數量和金額,為未來合作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4)訂單管理

  • 下達采購訂單,記錄產品詳情、數量、金額、交付要求等信息
  • 跟蹤訂單生命周期,包括待確認、待交付、已收貨等狀態
  • 支持隨時變更和取消訂單

5)Performance管理

  • 記錄供應商的各類表現數據,比如缺陷產品比例、維修次數、客戶反饋等
  • 對比同類供應商或行業標準,監控供應商總體表現
  • 指定關鍵 performance 指標KPI,對供應商 performance 進行考核

performances是表現的意思。在供應商管理的語境下,主要是指供應商的各項業務表現。

比如:

  1. 產品/服務質量表現:如產品缺陷率、售后維修次數等
  2. 交付表現:如準時交付的比例、延期交付的次數等
  3. 價格表現:如報價的價格水平、價格的穩定性等
  4. 技術與研發表現:如新產品的研發效率、對新技術的應用與吸收能力等
  5. 客戶滿意度表現:如市場的客戶評價、企業自身對供應商的滿意度調研等

綜合分析供應商的各項表現,可以全面客觀地評估供應商的整體素質與能力。這為企業制定供應商考核計劃和改進計劃提供依據,也為日后的采購決策提供參考。

如果某供應商在多個方面的表現均良好,這說明供應商的管理與執行能力較強,產品與服務較為可靠,是較為優秀的供應商。而表現較差的供應商,企業要提高警惕,制定相應措施進行管理,必要時更換其他備選供應商。

所以,監控并且管理供應商的各項業務表現,對于企業降低采購風險,選擇高質量供應商,提高供應鏈運營效率 Meaning重要。

通過KPI考核等方式,企業要對供應商的表現進行持續 tracking,及時指導供應商進行改進,切實放在供應鏈價值的最大化。

三、供應商考核要素

通常從價格、品質、交期交量和配合度(服務)幾個方面來考核供應商,并按百分制的形式來計算得分。

至于如何配分,各公司可視具體情況自行決定:

1)價格

根據市場同類材料最低價、最高價、平均價、自行估價,然后計算出一個較為標準、合理的價格。

2)品質

  • 批退率:根據某固定時間內(如一個月、一季度、半年、一年)的批退率來判定品質的好壞,如上半年某供應商交貨50批次,判退3批次,其批退率=3÷50×100%=6%,批退率越高,表明其品質越差,得分越低。
  • 平均合格率:根據每次交貨的合格率,再計算出某固定時間內合格率的平均值來判定品質的好壞,如1月份某供應商交貨3次,其合格率分別為:90%、85%、95%,則其平均合格=(90% + 85% + 95%)÷3=90%,合格率越高,表明品質越好,得分越高。
  • 總合格率:根據某固定時間內總的合格率來判定品質的好壞,如某供應商第一季度分5批,共交貨10000個,總合格數為9850個,則其合格率= 9850÷1000×100% = 98.5%,合格率越高,表明品質越好,得分更高。

3)交期交量

交貨率=送貨數量÷訂購數量×100%,交貨率越高,得分就越多。逾期率:=逾期批數÷交貨批數×100%,逾期率越高,得分更少;逾期率越長,扣分越多;逾期造成停工待料,則加重扣分。

4)配合度(服務)

配合度上,應配備適當的分數,服務越好,得分越多。將以上三項分數相加得出總分,為最后考核評比分數,以此來考核供應商的績效。

綜上,供應商管理在當今市場環境與企業競爭中意義重大。企業要做好供應鏈管理,不斷優化供應商結構,tight整個產業鏈,這是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給相關企業帶來參考與幫助。

作者:PM世佳,公眾號:瑟福手札

本文由 @PM世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