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篇 | 從0到1打造一個小程序(一)

3 評論 5461 瀏覽 30 收藏 14 分鐘

小程序以其輕便、操作簡單等特點受到了眾多商家尤其是中小企業的青睞,并且迅速壯大,成為品牌運營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作者自己設計了一個小程序,并復盤了過程中的經驗和錯誤,與你分享。

2017年微信小程序上線至今已經過去6年了,我在今年剛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小程序作品,只能用“說來慚愧”形容。作為一個toB類型的產品,做出一個toC的產品,雖然很簡單但是整個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到最終上線我還是很開心的,畢竟體驗了一把toC產品的日常工作。

下面就對整個過程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各位同行看后,歡迎留言交流或是提出各種寶貴意見。

一、需求來源

大家應該都看過騰訊產品能力素質模型,我相信每一個第一次看到能力素質組成說明和測評結果雷達圖的人都有一個想法,就是我也想測一測,看看自己的水平如何,如果是在騰訊屬于什么職級。

于是我就找來完整版的能力素質說明,發現這個模型覆蓋的范圍較大,有些市場/渠道相關的能力項是我的行業不需要,所以跟我實際情況的適配性較低,繼而對測評結果的期待值一下子降低了很多。

但是這個種子已經在心中種了下來,于是我開始尋找一個能與自己適配性較高的產品能力項組成進行測評。整個過程主要經過以下三步,信息獲取——資料整理與歸類——結果輸出。

二、信息獲取

尋找范圍大致有以下四個渠道:

  1. 行業公認的大咖級人物的分享或著作,比如余軍的《產品方法論》,蘇杰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楊堃的《決勝B端》,琳達·哥喬斯的《產品經理手冊》,王慧文的《清華產品管理課》等。
  2. 可以找到的各個公司內部的產品職級晉升制度說明,這個大家都知道的,一個產品經理應該具備什么能力各個公司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總結和考察,比較經典的就是騰訊和百度的。
  3. 產品經理相關技能培訓機構的課程,可以說這些機構和課程設計上都是對應的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能力,尤其在產品專業能力方面非常全面。
  4. 還有就是各位產品同學們的個人感悟,光咱們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上就有許多類似的文章,從個人實際工作經驗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和總結,我看了很多這種文章,看完之后發現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

就這樣一大圈下來,我發現由于整體比較散,在加上產品經理也分好多種,要求也都有區別。如果匯總起來那能力項肯定是多如牛毛啊,如下圖所示沒個100也的有50個了,按照這個去測評的話,那直接勸退了。

三、信息歸整

前期資料收集完畢,接下來就是整理和歸納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從多到少的過程。

第一步先進行分類,我已騰訊產品模型的分類為基礎進行二次加工。像學習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這些,屬于職場通用的基礎能力。

然后把ToB的產品經理的能力提取出來作為專業能力,例如需求管理、產品設計等。

然后把心里素質相關內容放到一起作為關鍵素質,性格決定命運嘛,所以心里素質也很關鍵。

然后是把運營能力獨立出來,因為這是讓一個產品真正產生價值主要方面,再根據運營對象的不同進行羅列。因為產品經理是一個需要什么都了解的職業,所以把需要了解的各方面的知識歸類到一起作為知識儲備項。最后就是一些晉階的素質能力項,主要包括團隊管理,領導力,戰略能力等。

如下圖所示:

第二步是精簡,上圖可以作為一個全面工作方法理論框架為日常工作進行指導,比如近期學到了什么內容,遇到什么坑,復盤的經驗都可以一一記錄到對應的分類中(這部分可以另開一篇文章來講,結構化學習和記憶)。

但是作為一個可以用于測評的能力組成框架來說,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煉度。比如審美能力、個人品味這種重要程度較低,可以在測評版中省略。像溝通能力、談判專家、煽動力這些可以合并到一起,統稱為溝通能力。精簡原則有兩個,一是盡量滿足我當前的toB的產品經理相關內容,二是把一些重要性較低的能力項去掉或者將相近的能力項進行合并,取其通用性和重要性較高。

而且精簡的過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也是一個多次循環的過程,精簡一輪之后再繼續嘗試,如此循環,于是最后就整理出了一個適用我自己的個人版能力素質組成——產品能力組成自定義版。

有了能力素質組成,開始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到這里我發現每走一步就很難,而且是越往下走就越難,因為下一步的工作是針對每一個能力項拆解能力級別,并給與大致描述。這感覺像是在做一個權威性的總結工作。

這個過程可謂極度燒腦,分級標準是什么,分幾級合理,如何分出遞進感。光是一個學習能力就已經將我的全部精力耗盡,大家可以去看我的上一篇文章,僅是其中一個能力項就被我做了進一步的拆解,拆解后再對每一個子項分級描述。如果所有能力項都這樣搞,那工程量真的是太大了。

總結來說,主要難點有2個:

  1. 一是工作量大,眾多能力項都要做分級工作,如果像我之前寫的對其中一個能力項再做拆解項,這個工作量沒個一年半載的搞不定。
  2. 二是分級標準問題,這是更難的點,因為好多能力的高級別我自己不具備,談何建立標準。

解決方案:

  1. 做任何事情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可以先思考一版粗顆粒度的分級描述,即直接對各個能力項做分級描述,先能用起來,然后再根據后續使用情況做進一步的拆解,細化的工作后續可以慢慢做。
  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結合搜集到相關資料,像騰訊、百度等各個公司的產品序列職級體系說明,都是集合了公司集體智慧的產物,然后再對其進行二次加工。這部分主要工作是再細化一輪,因為公司版主要用于級別的評定,像是一條長長的大路上幾個關鍵節點的坐標,而我自己想做的是,在這一條長路上設置更多的坐標,讓坐標之間的距離更近。這樣就更具有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

經過一段時間的輸入之后,我的初版測評可以投入使用了。

分級描述:

四、結果輸出

研究了這么久,自己的能力值情況終于完成了量化的工作,并以一個形象的雷達圖展示出來,看著自己雷達圖,主要感受有三點:

  1. 無比的欣慰,算是自己勞動的果實。
  2. 就測評結果本身而言,一個做了5年以上的產品人的測評結果居然是這樣(這么大的一個圓我就占了這么小的面積),我就很慚愧了。
  3. 擁有恥辱心的我,下意識的反應是如何提升的問題。此時我突然意識到,原來這一切不是結束,只是開始,或者說整個工作的下一步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出現,大家猜是什么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距離達成下一個級別,需要做什么,一個行動指導或是提升路徑?

五、場景挖掘

答案是一目了然,但是后續的問題把我又難住了,難道我要把各個級別間的達成路徑也弄出來。我要是知道做什么學習什么就能提升到下一級,我還至于測評結果是那個鬼樣子?感覺我這一步一步的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之前的工作雖然大一些,我看看書查查資料還是可以搞的,這個達成路徑可不一樣,幾乎沒有可以參考的點,我該如何下手呢?

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我又順手掏出之前的經典理論,【簡化論】(其實是一種偷懶的技巧),我先不整別的,就把我目前的測評結果,如何達到下一個級別,自己給自己提建議唄,先解決眼前的問題,我又不需要給別人看給別人用。即使不合理也沒關系,后續實踐的過程也可以指導并修正答案的。以下就是我給自己提的建議,此處也歡迎大家也來嘗試一下這個方法。

于是在按照自我建議執行一段時間之后,我又給自己做了測評來驗證我是否有成長或升級。

從圖示結果看,有沒有成長沒法直觀的看出來,我就把之前的測評結果放了進來,于是就有了這么一張圖,這次再看到這張圖,雖然進步不明顯,但是就覺得很開心了,有付出有結果有成長。不枉我廢了這么多力氣做這個事情。

六、最后

事情到了這里,就基本來到了尾聲。由于篇幅有限,整個過程中還有些細節我沒有提及,比如升級路徑那部分其實也做了其他的思考,包括如何建立長期監控、建立積分制等。以上就是我實際在做的事情,也是后續想線上化的來源。

背景就說到這里,不知各位讀者意下如何,歡迎留言交流想法!

本文由@HappyCam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登錄報錯了

    來自廣東 回復
  2. 小程序名字叫什么? 想下來玩一下

    來自中國 回復
    1. 產品經理能力測評,歡迎交流!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