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細分行業:我所經歷的產品分析和啟示

4 評論 50435 瀏覽 174 收藏 24 分鐘

最近就職于美術領域的在線教育公司,埋頭干了一年,積累了一些想法,趁新的一年開始,總結自己在這方面的思考。分享給大家。

文章主要是總結我在教育類細分行業中的思考,統一為對細分領域產品模式的暢想。案例用我比較熟悉的美術在線教育這一細分領域做分析。希望能夠給你一些靈感

要點:

  • 細分領域是什么?為什么要強調?
  • 產品定位:ToB or ToC?
  • 產品搭建:用戶的產生
  • 產品營銷:用戶的獲取
  • 產品運營:用戶的激活
  • 產品鏈的打造:用戶的沉淀
  • 產品價值:用戶價值分析
  • 總結
  • 啟示

細分行業是什么?為什么要強調?

細分行業:一般是指某的行業一個特定分類。例如在線教育這是一個大分類,美術教育是其一個細分,那么我們就把美術教育就稱細分行業。

為什么要強調:移動互聯網已經覆蓋了我國大部分人口,網民通過這這幾年的各種運營、產品的轟炸,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意識,要想直接圈用戶已經非常難了。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口紅利已經不在,刀耕火種的時代已經結束,粗獷的產品和運營方式已經難以吸引用戶,需要精耕細作才能得到用戶的青睞。

而精耕細作意味著需要有更精確的用戶定位,更細致的產品需求分析。這種針對性地滿足部分用戶的需求,只要做好這部分用戶就能夠生存,甚至能發展為某一行業的寡頭,這就是強調細分行業的原因。

這對于資源不多的小公司是一個機遇,畢竟沒有大公司那么多資源,無法多次試錯,或者上來就把攤子鋪的很大,更需要需要考慮的,也是第一原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例如:目前就職的公司,精耕美術類教育產品,就能夠得到b+輪的融資,存活下來,并支撐公司的估值。

產品定位:ToB or ToC?

假設已經確定了細分行業,那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確定產品在行業中的定位。

所謂定位,就是找到細分行業的生產消費關系鏈條中,能夠被我們取代的重要環節,然后互聯網+了它。不要輕易做什么“顛覆性”,因為這種是一種挑戰,而這種挑戰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要多次試錯。所以最好是先找到一個能夠被我們取代的環節,取代他們,活下來,然后徐徐圖之。當然,要是項目有金主,那定一個大目標也無妨。。

細分行業的產品,是針對的某一類特定用戶的需求,最初在思考產品定位的時候有些困惑。ToC的一些功能好像不太正確了(進入一個細分行業,一般情況下會存在一定數量的傳統企業,需要考慮可能和他們合作的可能性),但是用ToB的功能為核心好像也不全對。例如:要想進入美術在線教育行業,一般會已經存在一定數量的培訓機構,坐擁業內最優秀的資源,這時他們很可能也會是我們的用戶的一部分,但我們要打造并成為這個行業的寡頭,那么直接面向用戶是底線。

所以最終對產品的定位上,很可能是這兩者的混合體,需要具體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結合慮用戶真實需求。這句話看起來很像漂亮的廢話,但是可以避免自己陷入慣性思維中,避免還是用過去單純ToC活ToB的思維來設計產品。并非不可,只是這樣會設計出一些沒用的功能。我剛剛進入工作的時候,接觸的一個項目就是參考大廠出品的產品,設計出很多累贅的功能,最終導致整個做這個產品的組被停了(當然原因不只是這點,但是也是重要問題之一)。

產品搭建:用戶的產生

需求一直存在,原始用戶也一直存在,只是我們的產品目標用戶(假設叫設計用戶)需要設計產生。我們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需要篩選一部分需求,針對性地設計產品使用對象。

A原始用戶–>|提取需求,篩選,針對設計|B設計用戶

所以需要發掘細分領域的需求,找到核心關鍵點,然后圍繞核心需求設計用戶。

這里用美術教育來分析:

美術教育本身是一個剛需領域,因為現在高考有美術這一考試范圍,所以必然會有美術學生這一用戶,我們這里以美術生為原始用戶??紤]:美術生在接受美術教育時,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呢?學習可以通過視頻、書籍等方面多維學習,而需要其他人的參與,且無可替代的部分是點評,學生無法發現自己畫出來的結果缺陷在哪里,所以需要其他人(老師)指導。

所以用戶設計的第一核心是需要點評的學生,這里必須要能夠上傳照片,然后查看點評。這里還需要點評老師角色,那么就有兩個用戶了。而一版的產品核心只要做到這樣就好了,接下來就要上線試錯調整了。

A 學生–>B 上傳圖片,查看點評

C 老師–>D 點評圖片

產品營銷:用戶的獲取

產品應當盡量從設計之初就考慮運營如何進行,這里簡單說,可以通過宣傳產品的核心功能來吸引真實用戶(真實使用用戶)。

A?原始用戶–>|提取需求,篩選,針對設計|B?設計用戶

B?設計用戶–>|宣傳核心功能,吸引用戶|C?真實用戶

這里更多的是運營的內容,就不多展開了。需要注意幾個核心:

  • 營銷需要更多地和這一細分領域的專業知識結合,盡量做內容營銷,吸引真實用戶的使用。(這樣能夠盡可能提高轉化率,避免前期把資源浪費在低值用戶身上)
  • 推廣要結合行業特征,不必拘泥于互聯網宣傳手段,部分時候還可以通過地推之類的,看起來老套的手段來推廣。因為,如果定位的是二三線城市用戶,那么地推要比做什么互聯網營銷好很多,這部分用戶很多本身并不關注新聞,但是他們能夠看見小廣告。
  • 品牌營銷盡量定位、打造成行業解決方案的代名詞。產品的起名上就應該考慮到這點,而且盡量靠近。這條必須從產品之初就開始注意概念的宣傳。

產品需要不斷通過用戶反饋改進設計用戶,不斷迭代推進產品的完善。保持的原則是:必須是用戶真實需求,盡量經過A/B測試(如果公司有資源的話)。

用戶設計->>用戶獲取: 營銷獲取真實用戶

用戶獲取->>用戶設計: 反饋調節設計用戶

產品運營:用戶的激活

產品運營一段時間以后,必然會有一部分的真實用戶流失或者沉默,這里需要考慮如何挽留真實用戶。

A原始用戶–>|提取需求,篩選,針對設計|B設計用戶

B設計用戶–>|宣傳核心功能,吸引用戶|C真實用戶

C真實用戶–>|更新完善產品,激活用戶|D活躍用戶

這里需要產品配合運營(或者說相互配合),推出功能來建立關系鏈,例如關注功能,可以相互關注,討論帖等。

其中的要點是:

  • 產品需要讓用戶產生歸屬感。從心理學上說,人會更愿意幫助那些自己以前幫助過的人,而不是曾經幫助自己的人,也就是說,曾經付出的人會比給予的人更容易得到再次付出。所以打造歸屬感的核心是:需要讓用戶在平臺上產出內容,讓用戶為平臺付出。
  • 產品需要提高用戶轉移的成本。比如說關系鏈,粉絲很多的時候,用戶跳槽去其他平臺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 不要粗暴運營。用戶會用腳投票的,好的口碑,好的運營,和好的產品一樣重要,是成功的一部分,這里我們應該動我們產品能做的最大努力,保證用戶的使用體驗。

這里產品需要和運營密切配合,結合活動不斷推新產品,核心是:不要做打斷用戶體驗的功能,而要做結合產品和需求,做補充的功能。一定不要粗暴,用戶會用腳投票的。

產品鏈的打造:用戶的沉淀

為了避免變成工具類產品,最好把產品打造成產品鏈。

細分行業的產品,由于本身需求和目標用戶太過明確,很容易會淪為工具類產品。別人想起,需要的時候使用,不需要的時候就卸載了。不要相信張小龍的用完即走工具論,要是微信用完被卸載了,那他就說不出用完即走了。而且,單純的一個細分行業產品很難支撐整個公司的價值,資本不看好這樣的單一產品。

如何避免避免成為工具類產品?核心產品肯定無法修改,而且也不能把產品搞的體積太大,否則會導致用戶的大量流失。 這里建議是,打造產品鏈。

AA,原始用戶–>|被吸引成為用戶|BA,真實用戶,消費者

BA,真實用戶,消費者–>|學習成長|CA,真實用戶,消費者

CA,真實用戶,消費者–>|沉淀|D穩定的核心用戶

吸引、使用、成長、沉淀,最終成為穩定的核心用戶。當一個用戶已經成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么就導流到其他的產品內去,讓用戶重新獲得價值。這樣讓用戶從產生,到最終穩定(成年,或者從事該行業的工作了)都在我們的產品內,最大讓用戶的價值達到最大。

產品鏈的打造有一個簡單的思路,就是順著細分行業的生產消費關系鏈條,一環一環地換上我們的產品。就好了。

這里用美術教育類產品為例子:用戶接觸了我們的產品,然后使用,使用一段時間以后,他已經成為一個美術生,那么他需要面對考試,就導流到考試產品內(功能點太少的話,就用h5做,或者簡單做一個小功能即可,但是盡量讓產品簡潔,目標明確)。上大學后,需要深造或者獲取業內知名度的話,讓他們產出內容,或者是導流到設計投標產品上。設計投標產品將會成為一個高頻,而且能夠產出價值的產品(簡單例子,或者可以導流到漫畫類產品,像有妖氣之類內容消費平臺上)。

產品價值:用戶價值分析

產品的價值就是,創造商業價值的同時盡量規避風險(資源有限情況下)。

先說規避風險。最簡單,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找其他公司分擔風險。例如,教育類細分領域內,可能存在一些傳統教育機構,他們需要新鮮血液,需要廣告,可以和他們打成合作,轉嫁風險(劃重點?。?,讓他們付費,并產生優質內容吸引用戶使用,他們得到的宣傳,得到了生源,我們產品得到了用戶,雙贏,但只要用戶留在我們產品內,就是我們贏得多(這里不展開細說)。

產品需要能夠帶給用戶價值。尤其是細分行業的產品。但是用戶價值不等同于商業價值,我們需要捋順整條產品鏈,找出能夠產生商業價值的地方,然后進行合適的收費,還可以導流到產品鏈的最終環節–內容消費平臺上,進行獲利。

A(原始用戶)–>B(真實用戶)

B(真實用戶)–>C(內容提供者)

C(內容提供者)–>|產出內容|D內容消費平臺,分成獲利

還是以美術教育為例子:

美術教育機構(畫室)很多,他們之間也純在相互競爭的關系,所以可以和那些畫室進行深度的合作,讓他們出教師資源幫助我們運營,遞推時配合我們做宣傳,而我們在產品內宣傳他們的畫室作為互換條件。到一定規模后,還可以讓他們出廣告費。

對用戶來說,可以做打賞老師,對精品內容付費(直播live,分答之類的產品形式,他們已經把用戶的付費習慣培養出來了,我們推出這類功能就會比較簡單),還可以結合新媒體的運營方式,做電商(二道販子,推出官方認證的美術用品,直接用微信或者淘寶的渠道即可)等等。這些支撐前期的公司價值,然后做產品鏈,導流用戶到美術類的內容消費平臺,例如:設計外包這一領域,二次元漫畫這一領域等。美術教育的下游領域,都可以是我們的產品范圍。

總結

先說一個故事。

我們的主角叫小明。小明從小就喜歡畫畫,但是一直沒有什么機會學習。

有一天他聽見學習畫畫的同學談論一款軟件,它能教你怎么畫畫。

小明發現這款軟件的公眾號自己好像關注了,在回去的路上,發現路邊有廣告在推薦這款軟件,于是他回家后就下載了這個軟件。

用了一下,發現能夠提供幫助,于是就繼續用,漸漸地用著,學著,然后發現自己對美術真挺有天賦的,就決定要考美術。

于是選擇一直在這款軟件中直播教學、解惑的一家教育機構學習。

學成后,他成功考上了大學,在大學中,他在這款軟件中幫助曾經和他一樣的少年。

漸漸地快畢業了,他需要就業了。由于他一直在平臺上產出內容,所以收到了很多的教育機構的工作邀請。

但是他覺得他對設計更加感興趣。于是就通過平臺,找到了一家設計培訓機構。由于是老用戶,所以平臺給予了一定資助。

學成出來后,他用同公司出的一款針對設計師的軟件,因為帳號是互通的,所以他曾經做過的那些幫助過的人,過去的關系鏈還在,讓他在設計領域的起點比普通人要高。經過了這幾年的使用,他成為了平臺的核心用戶。

故事的每一段都是一種情景,整個故事就是一個用戶從產生,成長,到最終沉淀在我們的產品鏈中的過程。

細分行業的盈利方式有可能不會那么明朗,需要多點收費,或者風險轉嫁,或者是用產品鏈,導流到內容消費平臺上去獲得消費用戶。

總的來說,細分行業產品的核心就是:找到生產-消費鏈條中,能夠被我們取代的核心點,分析這一環節的核心需求,然后用產品切入這一行業,成為鏈條中的一部分,然后一環一環地把整個生產-消費鏈條全部換成我們的產品,確保商品從生產到最終到消費者手上(或者說用戶從產生到沉淀),都在我們的產品鏈內流動。

啟示

誰占據了上游就占據了話語權。做上游,然后通過整體的產品鏈獲利。所以需要選定一個細分領域時,最好選擇那些下游前景廣闊的,或者付費意向較強的。

這里對于我的最大啟示是教育類細分領域的重要性。

教育類細分領域是某一領域用戶的產生,轉換的重要關口。如果說像QQ、微信這類的產品是站在互聯網的最高峰,他們想要到達下方的任一領域,都能更輕易到達,那么教育類產品就是一個小山坡,至少做下游產品能夠剩下很多資源。

尤其是現在大家都在炒熱內容,而內容產生的源頭就是教育領域。我聽過一個故事,當前美國金礦熱潮的時候,挖金礦的人浩浩蕩蕩的,但最終除了少部分的幸運兒外能獲利,反而牛仔褲的生產商賺大了?,F在內容就是挖金礦,誰也不知道那部分內容是金子,那部分是石頭,那不如做挖金礦的工具。

而細分領域可以展開的很多,例如:

現在水電工之類的技術工人需求量很大,人工費在不斷上漲,而又不需要非常專業的培訓。這樣可以衍生出來幾個細分產品:

技術工教育培訓,可以采用一帶一的授課方式(傳統的師徒關系,方便用戶接收。),這部分將會產生一定的付費用戶;

然后是配套的工作解答軟件,為技術工提供交流的場所,優勢是有了培訓軟件,能夠有穩定的用戶產生,還有對用戶的認證和粘性有保證,這類可以成為付費問答,內容付費;

還有可以有配套了垂直電商,每年這些耗材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而無論是技術工自用還是推薦客戶使用,都將會是一個付費意愿很強的用戶群體。

上面的案例太飄,和內容、互聯網結合不強?

我們再聊一種可能:網易云音樂的音樂在線教育。

分析:原因,音樂版權大部分已經被騰訊購買了,為了更好的發展,云音樂需要有新的版權音樂產生。而且云音樂本身的產品屬性(云音樂的偏向社區,用戶忠誠度高,付費意向高,云音樂原創音樂多等)能夠支持這種產品鏈的擴展。反而有可能QQ音樂的反應會更慢一點,因為他們的版權較全。

定位:音樂教育類產品。

搭建:分級,分為業余愛好,預備音樂家,提高專業水平。

從云音樂中導流那些喜歡聽音樂的用戶,教他們如何聽音樂,好音樂好在哪里這種公開課(可以是免費);

然后感興趣的,想要學習如何做音樂的,就是預備音樂家,這將是這個產品付費的核心,重要在建立:學生唱,老師指導錯誤(現在的音樂教育產品已經有了,但是切入點有問題,還是類似有聲樂譜,然而教育的本質是指點,只有老師指點出學生的錯誤,才能成為教育,否則只是多媒體教學而已。),這里可以多元收費,打賞,老師一跟到底服務(這個老師將會一直負責指導你,避免不同老師不知道你是否進步),懸賞指導等等;

提高專業水平,這個針對的是云音樂的已經從事音樂領域工作的人,他們有提高自己音樂水平的需求,可以結合各大音樂學院,或者已經成名的音樂人,進行交流指導(費用更多的是收支平衡即可,更多的是擴大產品品牌)

  • 營銷:云音樂大量的用戶導流。還有活動之類的。這個就不用細說了。
  • 運營:和云音樂社區結合,舉辦各種音樂選拔(歌唱),填詞大賽,譜曲大賽之類的??梢酝娴姆绞胶芏?。
  • 產品鏈:音樂教育->云音樂,云音樂的簽約將消化了大部分的音樂教育的成果,而且可以促進云音樂用戶的消費。
  • 價值:教育產品的預備音樂家各種收費,云音樂的專輯付費,歌曲打賞,各種版權授權費。
  • 總結:金蛋重要,但生金蛋的母雞更加重要。所以云音樂要做音樂教育類產品的可能性很高。讓我們拭目以待。

結束語:細分行業大有可為,產品形態應該更偏向產業鏈的形態。

這就是我這一年來的感想。寫的較亂,很多都是自己平時記錄下的靈感拼湊而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作者:陳垣燊,藝旗互聯科技產品經理,一年以上產品經驗,參與多款產品的產品策劃工作。

本文由 @陳垣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分享真的不錯哦 ??

    來自上海 回復
    1. ??

      來自浙江 回復
    2. 美術寶嗎

      來自北京 回復
    3. 已離職快兩年了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