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社交的大夢想
關于社交的故事,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都有非常清楚的認識,如果能從騰訊的嘴巴里割肉,必須具備強大的勇氣和信心。不過事實呢?大企鵝帝國從PC到移動演變發展的過程中一直遙遙領先,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大家都在感嘆還有什么是騰訊不能做的?
就連互聯網的老兵雷軍在做米聊的時候,也清楚的估計到“如果騰訊半年內反應過來,我們的存活幾率是50%”,但是估計雷軍沒想到,騰訊用3個月的時間,迅速反應轉向,微信的爆發式增長,在中國互聯網市場絕無僅有,不可否認PC、移動兩個端上,社交關系鏈的成熟是其成功的最重要的條件,但是或許更多人似乎忘記騰訊在產品布局、內容的沉淀以及用戶數據挖掘上的積累。
近期騰訊推出了“微社交”,通過對微博、微信、微視、手Q、QQ空間等既有社交產品的整合,形成一種差異化的有機關系鏈,信息的分享能夠更豐富、更自由的流轉,讓人看到了移動社交的另一種可能。
騰訊真是安于微信了嗎?
說到騰訊移動社交的故事,還是從微信說起。
微信的更新迭代所帶來的爆發式的話題輿論效應,早已不亞于任何娛樂明星的趣聞軼事。進入2013年微信的競爭對手從易信到來往,更多的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收效甚微,對于移動社交的市場似乎大佬都不想放棄的一個平臺。張朝陽可不單是在一個場合暢聊他對社交的偏愛,無奈搜狐社交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讓他只能滿足其口舌之快。
微信的崛起或許超過了小馬哥的規劃,以至于從誕生之初到現在微信一直在試錯中前行,折疊公眾號,推游戲,推支付,微信的平臺效應明顯,或許它更是騰訊社交的承轉上下的核心環節。
但是其實在移動社交領域,不可否認的是,已經逐漸呈現形態多樣化的趨勢。今年9月底,騰訊正式推出了8秒視頻社交產品微視,使用過產品的人都清楚這是一款類似vine、instagram的移動應用,似乎有大量的人疾呼騰訊要做UGC,從視頻角度來說,這是騰訊在補強自己的短板。
在移動社交時代,騰訊還需要補充什么呢?你會說朋友圈已經沉淀了大量的UGC內容,但是相對封閉的朋友圈,在傳播路徑上能產生短時間的爆發性,但是卻沒有持續性,而且在話題的組織上,內容的影響上更是如此,畢竟在騰訊的規劃中微信的社交只是一環,平臺才是最大的夢想。微信、微博都已如此,如今微視也有了,騰訊的移動社交還要想講什么故事呢?
微社交,一個好故事的開始
就在類微信產品層出不窮的時候,我們也在思考,真的需要這么多社交工具來滿足溝通的需要么?“閱后即焚”應用 Snapchat,就給各大社交網站好好的上了一課。其實從社交發展歷史中,社交形態的變化往往會催生社交的變革,在文字、圖片、語音,再到視頻已經成為社交的重要載體之后,在社交恐懼癥已經密集爆發的時候,“微社交”也帶起的新一波移動社交浪潮。
第一,騰訊大社交體系成型后的聚合升級。當一個企業擁有諸多產品時,很自然都會想到如何去整合,能夠產生1+1大于2的效果。這一點對于對國內外互聯網企業,概莫如是。但這種整合不是簡單的產品相加,而是基于相互間的聯系以及未來趨勢的判斷。對騰訊而言,小到微信一個功能的添加改進,大到整個社交體系的布局打通。
騰訊總裁劉熾平曾在今年Q3財報時表示,未來要進一步深挖社交的潛力。這種深挖,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首先是繼續彌補社交領域的空白,而且是戰略級的。就如以文字為主的社交時代,QQ成功占領用戶桌面;以圖片、聲音為主的時代,微信布局移動智能終端;以視頻為主的時代,微視的推出。其次,相互融合的潛力,在中國近6億的網民中,不可能也不會只用其中一種社交應用,關鍵是這種應用是否滿足他們的溝通需求,微社交聚合了騰訊旗下多種社交應用,能夠在各個層面增加用戶的黏性,強化社交體系。
第二,微社交的故事,是讓社交變得更簡單,而且更豐富。一直以來,人與人的交往是一種剛需,人類一切行為的衍生也都基于此。從群居時代的結繩記事、肢體表達,到語言、文字出現后的人類社會,再到由互聯網所構建的現代社會,時代變遷的背后是社交的進化。
借助互聯網,人們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但往往也存在溝通不對稱、信息不全的問題。在一個普通用戶的社交關系鏈中,可能有QQ好友、微博好友,也有微信好友、微視好友,但基于人類親疏遠近的天性,這之間能夠相互重合的并不多,而且隨著用戶所在生活、工作環境的變化,關系鏈可能大相徑庭。而微社交的精妙,在于基于一個關系鏈體系中,雖然各種社交平臺不同,但是都能找到其中的聯結點,而且通過智能推薦,社交會變得更加簡單有效,真正詮釋“六度空間理論”。
與此同時,微社交的出現,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的交互運用,能夠立體化的呈現溝通內容和場景,降低認知的距離,因而也讓社交更為豐富,實現無縫隙的交流。
第三,微社交的故事,也是移動互聯網價值的進一步延伸。國內手機網民的數量迅速上升,移動互聯網的價值愈加顯現,“互聯網思維”應該更加聚合到“移動互聯網思維”上,微社交可以說是移動社交理念的一種展現。
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現在對世界的認知、行為,大部分來源于網絡,其背后既有由社交關系鏈所構建的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也有以媒體為代表的大眾傳播。而微社交基于移動互聯網,能夠超越單一平臺的束縛和隔閡,讓用戶聊天、圖片、視頻、游戲、音樂、資訊、購物等不同的需求,越來越能在一個平臺以應用的形式輕松且融合地實現。尤其隨著4G的到來,這種社交融合所產生的信息流轉,將更加自由而且多樣,不論是微博上信息的聚合、分發,還是微信上分享的工作、生活動態等,亦或是微視的視頻表達。
尤其是當wifi普及以及4G到來,移動社交的市場將會迎來多載體的呈現時代。對于騰訊來說,微社交這種打通多平臺的移動社交關系鏈,是一個更有商業前景的機會,或者說如果你以為騰訊在微信游戲上YY的話,你就真OUT了。
客觀來說,其它互聯網公司想要從騰訊割肉,還要從移動社交差異性來入手。但微社交的提出,無疑是騰訊在社交領域又一次“高筑墻、廣積糧”的表現。未來社交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產品的比拼,而是基于用戶各種需求背后所形成的關系鏈,這對于半路殺出的來往、易信,希望可能也將更加渺茫。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