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頻類app中,使用feed流是不是一個好主意?

1 評論 10871 瀏覽 45 收藏 9 分鐘

音頻類app適不適合使用feed流?我也滿是疑惑,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想法是如何的。

feed

先來看看維基百科上關于feed的定義。

a web feed (or news feed) is a data format used for providing users with frequently updated content. Content distributors syndicate a web feed, thereby allowing users to subscribe to it.

feed流本質上是一種信息集合并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分發的機制。最早的rss就是一種feed流。我們現在常見的是基于timeline的feed流。為了給feed流增加豐富性或者是出于營收的考慮,我們能看到的feed流基本上是經過智能排序之后的feed流。比如現階段讓大家反感的“廣告中插播微博”的新浪微博。知乎的feed流也是有特定的順序的,會先展示你關注的人的動態。

信息的承載方式,從我們接觸到的形式來講,大體上可以分為4大類。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前三者都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feed流產品。那么為什么在音頻類app中我們幾乎沒有看到以feed流呈現信息的方式呢?讓我們從feed的定義入手來看看。

feed必須有持續的信息產生源,這是feed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

我們看到,使用feed流組織信息的產品絕大多數都是社交類產品。用戶通過關注信息的生產者獲取信息,本身也是信息的生產者。另外,repost這種間接的信息產生也增加了信息流動。這種循環的流動為feed流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那么,音頻類產品具不具備持續的信息產生條件?

音頻的生產與前三者的條件上來講,最大的不同在于生產條件要求嚴格。甚至是比視頻的生產條件更嚴格。文字的產生只要求你有可以書寫的工具就可以了,圖片增加了場景。隨著短視頻的普及,大家對視頻中環境因素的要求越來越低。你看papi醬早期的視頻,家里東西也不收的。因為大家看的注意力在papi醬本人的表演以及語言物料上。從本質上來說,泛娛樂化時代,消費的是一種更便捷被吸收的信息?,F在流行的短視頻大體上來說都是更注重娛樂表現形式而非內容發省性質的。所以對環境以及設備的要求是不高的。只要能聽的清想表達的內容就可以了。而音頻類信息不同。

與視頻不同的是,音頻信息的接收器官只有耳朵,并且由于使用場景的特殊性,用戶在接收音頻信息的時候往往同時還進行著其他的事情。極少的用戶會在聽音頻的時候專心致志而不做其他事情。這時候從內容的篩選、組織和環境的要求上來說,都比視頻更嚴苛。

首先,音頻內容的組織要具有很強的邏輯以及連貫性。這里只針對偏嚴肅性的付費內容而言。目前,能夠產生付費的音頻節目,都頂著知識付費的頭銜。畢竟,現階段電影盜版的現象在中國依然十分嚴重,你又怎么期望用戶為了些抖機靈的段子去付費呢?不論是得到還是喜馬拉雅,付費內容領域基本上都是高雅音樂、讀書、商業、科技這些范圍之內。

而用戶在消費這些嚴肅性內容的時候又處于一種不嚴肅的接收狀態。開車、行進、跑步等都是音頻產品的高頻使用場景。這就對音頻產品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首先,內容的質量上來說,要求你得是干貨,而這個干貨又得顯得不那么難以理解,卻又足夠帶動付費的欲望。這對內容生產者來說,是一個挑戰。不僅得關注什么樣的內容具有上面的特性,并且在內容的組織上,得讓想要一心多用的用戶能夠聽的下去,不枯燥還能在其中受到啟發。趣味性、發省性、連貫性都要求內容的生產者在聲音這一個單一的信息介質中傳達出來,這都比視頻的要去更高。因為視頻還可以依靠肢體語言等來補充。甚至有時候插科打諢地就過去了。

再加上,用戶本身的收聽環境具有噪音,會分散用戶的注意力,這時候對于音頻環境來說,反而要求相對絕對的安靜狀態,至少不能夠讓背景音分散用戶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比較安靜的生產環境和收音、降噪設備。

用戶可消費內容領域的局限性決定了付費內容資源的豐富性不高,內容生產條件的限制造成了音頻內容產生的持續性不強。

那么這么看來,feed流在音頻這條路上真的是走不通了嗎?

如果你能注意到,以上所說的內容只限于付費內容。付費內容在絕大多數的平臺中都只是占少數的。目前我們所能夠接觸到的內容付費商業模式大多還是以大量的非付費內容帶動流量,在流量中提取少量付費用戶的模式。用戶在平臺內絕不可能只消費付費內容,主要受制于付費內容的更新頻率和時長。目前的付費內容多以周更新(或者至少是以單天以上的時間周期)為主,即便是日更新為主的付費內容,在單條音頻的時長上也基本在10分鐘以下。

而用戶的使用習慣上是有依賴性的。能夠用音頻app的用戶,在這上面的使用時長也是不低的??纯船F在上下班的人中,有多少人可以在10分鐘之內完成通勤路程?跑步時候是只跑10分鐘嗎?一旦用戶習慣一種獲取的信息模式,會依賴某一個路徑。一個典型的音頻產品用戶畫像是,在滿足收聽的場景中,打開app,查看自己最近的收藏節目是否有更新,無——沮喪。但如果細細追究你回發現,用戶主要的沮喪不是沒更新這件事情,而是沒有可收聽的內容這件事情。對于知識的焦慮與饑渴才是目前我們的內容付費領域能夠興起的原因。用戶往往聽得酣暢淋漓,講起來卻泛善可陳。而又因為覺得自己肚子空空,又促使用戶產生了不斷追求知識的渴望。

有了需求,需求被滿足就是一件相對簡單的事情。

首先,目前的音頻節目審查機制不嚴,再加上為了保證內容的體量,音頻平臺都會選擇UGC+PGC的模式,UGC做用戶,PGC做付費。稍微大一點的平臺是有足夠的內容體量的,只是在這個行業中,長尾效應顯得格外明顯。大量的尾部內容堆積了起來,沒有被頭部的用戶看到。feed流能夠很好地將削減長尾效應。帶動尾部內容,同時免于用戶打開客戶端卻發現沒有更新的的情況。具體怎么做這里不談,從目前做二次排序和智能排序的feed流產品可以做借鑒。

其次,feed流又可以緩解內容更新緩慢的問題。只要不讓用戶反感,多數的情況下,用戶不會排斥在主動訂閱之外的feed流信息。這時候相關度以及文字輔助說明會比較重要。

以上。

 

本文由 @Farrah-ya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最后一句話很贊同,具有相關性的feed流會吸引用戶點擊而非反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