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分析 | 電商產品中的“分類”功能

0 評論 4122 瀏覽 23 收藏 16 分鐘

許多產品都會涉及到“分類”功能,比如在電商產品中,這一功能的存在更是不容忽視。那么,當前電商產品的“分類”功能都是如何設計的?這篇文章里,作者從信息架構、操作流程、用戶體驗三個維度對該功能進行了體驗拆解,一起來看看吧。

不管是電商產品還是其他類型的產品,都會涉及到“分類”功能。信息分類不僅有利于平臺對于信息的管理,同時還有利于用戶能快速找到對應的信息。

其中電商產品中的分類,一直都是產品的核心功能,在電商產品設計之初就一直占據底部四個tab的其中一位。

但是隨著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以及業務的調整,“分類”功能也在不斷的在升級。接下來我將通過信息架構、操作流程、用戶體驗三個維度,來帶大家分析一下當前市面上電商產品的“分類”功能。

一、信息架構

分類功能的信息架構主要考慮兩個核心頁面,及即分類入口、分類頁。

根據不同的業務形態,分類入口的設計也有所不同,對應的分類頁也有所差異,結合當前市面上主流產品的設計,我將當前的電商產品中分類功能分為了常規型、業務型、加購型三類。

1. 常規型

常規型指的是最古早的分類功能,分類頁一般分為三個商品類目,一級類目在左側,從上到下排列,二級類目在右側,每個二級類目下以九宮格形式排列三級類目,如食品酒飲-中外名酒-啤酒。

根據不同的業務特點,三個類目的劃分及名稱都有所不同,但是整體架構大致如此。

而常規型的分類入口設計,目前市面上的差異性較大,主要歸納為以下幾種:

1)底部標簽

一般適用于導購屬性強且業務相對單一的產品,隨著電商產品不斷發展,直播、社區等功能逐漸占據底部標簽位置,且用戶在電商產品中通過搜索定位商品的頻率越來越高,底部標簽也逐漸開始把分類的入口讓了出來。

2)頂部tab

頂部tab是將分類頁的一級類目用橫向tab的形式展示在頁面頂部。該方式不僅釋放了底部標簽的位置,同時每個一級分類下的頁面可以展示對應商品,縮短用戶觸達商品的路徑。

3)金剛區

分類入口放在金剛區還是比較少見的,金剛區一般承載大的業務入口,所以相比較下分類這種功能入口的層級就比較低,一般都放在金剛區圖標的后面呈現,主要適用與強搜索、強營銷的產品,分類此時僅僅是一個商品類別的承載。

4)頂部標簽

頂部標簽一般是將分類入口以功能入口的形式放在頁面頂部,一般跟在搜索后面,此時既不占用底部標簽及金剛區位置,又能將入口透出方便用戶點擊,分類的層級相對也沒那么重。

2. 業務型

業務型分類不同于常規型,其主要特點在于不是以商品類型劃分,而是以業務類型。

由于業務入口眾多,所以除了在首頁金剛區展示部分入口外,其他的通過相同類型做歸類,放在分類頁中,而此時頁面也區別常規的左右布局,而大多采取上下布局的形式,一方面考慮到類別一般不多,左右布局顯得類目切換底部空白太多影響頁面信息平衡,另一方面,上下布局能方便用戶自定義金剛區的業務入口,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3. 加購型

加購型主要針對的是業務單一,商品數量有限的新零售電商產品。由于平臺沒有過多的延展業務模塊,所以金剛區都用不同的分類入口所占據。

進入分類頁后,除了展示一二級分類外,還會展示該分類下對應的商品,這樣呈現的原因一是因為對應分類下的商品數量有限,用戶可以在有限的滑動操作中查看,第二點主要是因為新零售模式還是基于線下的場景,用戶僅僅通過商品名稱與價格就基本能判斷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商品,而無需過多的參考評價、商品詳情等信息,所以一般會加上購物車,方便用戶直接加購商品。

二、操作流程

分類的操作流程根據不同的類型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可以結合上面提到的幾種不同的架構逐個分析。

1. 常規型

對于常規類型而言,當分類入口位于底部標簽、頂部標簽、金剛區位置時,此時用戶點擊后直接跳轉到分類頁,但是如果分類入口為頂部tab的形式,操作流程就會有所不同,此時就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增加分類入口,用戶可以直接進入分類頁進行選擇而無需通過切換選擇某個分類,提升用戶查找分類的效率;第二,是否支持手勢滑動切換,常規的tab切換為了方便用戶操作,除了點擊切換,還支持左右滑動屏幕切換,但是此時分類tab在首頁頂部,首頁可能還有banner位、金剛區等位置可滑動切換,所以為了減少用戶的誤操作,這里最好僅支持點擊切換的形式。

另外一個操作流程就是用戶點擊某個三級類目進入到對應類目的商品瀑布流,此時頁面承載包括兩類,第一類就是默認以該類目進行搜索后展示的搜索結果頁,如葡萄酒,而另一種就是以類目tab展示,用戶可以在該頁面切換其他三級類目,如白酒、啤酒等。

該選擇哪種需要結合具體的業務去做考量,但是筆者基于自身使用習慣與場景,覺得類目tab的形式能更好的解決當前的訴求。

2. 業務型

對于業務型而言,一般是對業務類型做分類,此時需要根據業務類型做考量,當業務類型不是很多時,沒必要做相關分類,就不用業務分類頁去承載,用戶可以通過滑動金剛區查看更多業務入口;但是當業務類型過多時,此時就需要將所有業務按照類型分類,并展示在分類頁中。

一般為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都會支持用戶自定義首頁金剛區的業務入口,如支付寶、餓了么等,此時就需要補充管理首頁入口的功能與流程。

3. 加購型

對于加購型而言,由于一級分類都展示在金剛區,所以任何一個入口點擊后都會進入到分類頁,而由于一般此類電商平臺的商品數量有限,且加購意愿強,所以區別于常規性的分類,一級分類一般放在頂部,二級分類在左側,這樣能盡可能方便用戶做挑選,同時為了減少用戶對于一級分類的滑動選擇,一般會加入展開操作,方便用戶快速選擇一級分類。

除此以外,為了方便用戶快速加購,我們在每個分類商品下都放了加購入口,為了方便用戶能快速結算,一般會在該頁面放置進入“購物車”的入口,那么購物車的入口該放在哪里呢?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購物車入口都放在右上角,展示對應的加購數量,用戶加購商品后會有視覺引導用戶到購物車入口,但是由于用戶加購操作大部分發生在屏幕中部,所以右上角的位置不方便用戶點擊;那如果以懸浮窗形式放在屏幕下半區,雖然方便用戶進入購物車頁面結算,但是懸浮窗會影響一部分操作。

我們可以從業務目的與用戶使用路徑考量,加購的目的最終是為了結算,那如果我們在該頁面的下方展示加購數量以及當前的金額,用戶可以直接喚起結算,是不是就不用跳轉到購物車頁面了呢?

三、用戶體驗

用戶使用分類功能,就是希望通過不同類型的劃分,找到對應的類型,瀏覽或者選購對應的商品,所以分類功能的用戶體驗,就需要聚焦在提升用戶查找品類與商品的效率上來。

1. 內容適配

用戶進入分類頁的目的是想瀏覽對應類目下的商品,所以提升用戶目標商品的曝光意味著能帶來更高的商品轉化。內容適配則是根據用戶過往的行為數據,通過一組規則推薦用戶商品,這套邏輯適用于電商產品的各個模塊與路徑,分類功能也不例外。

在常規型的分類功能中,一級分類有時候按照默認排序,而有時候則根據用戶行為動態排序,比如京東,分類tab則會根據你的行為數據動態調整;而對于默認排序的產品,一般也會在一級類目上加上“精選”,用來挑選出與用戶適配度高的分類,方便用戶觸達。

而內容適配的另一種形式則不是根據用戶行為數據,而是根據商品屬性推薦。比如在加購型分類中,大多是新零售商超產品,此時當用戶在加購某個商品時,會根據其屬性推薦相關商品。如當加購羊肉卷,系統判斷用戶目的是“吃火鍋”,此時推薦你相關的火鍋食材,減少用戶加購路徑,提升商品轉化。

2. 場景劃分

分類是電商產品針對自身商品做的劃分與歸類,但是可以根據業務屬性增加相關分類的劃分場景,比如大部分電商產品根據人群分為了男生、女生,以區分不同性別帶來的不同分類訴求,而另一些產品如宜家,則是根據自身業務還區分了房間、設計工具,用來滿足不同業務屬性下的分類需求。

3. 操作連續

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操作遇到的阻力越小,停留的時間越長,比如抖音的切換視頻方式,采用上滑下滑的方式就比點擊更方便。在常規分類頁中,用戶在查看對應一級類目下的子分類時,當滑到最后,目前市面上有幾種處理方式:第一,阻斷操作,用戶滑到最底部就無法再進一步上滑操作;第二,默認跳轉,用戶滑到最底部再上滑操作,直接跳轉到下一個一級類目下;第三,給與提示,告知用戶上滑跳轉到下個類目。

阻斷操作影響了用戶的操作連貫性,一般不可取,比起直接跳轉,給予對應提示后跳轉能給用戶有個操作預期,體驗上會更加友好。

四、總結

以上,就是筆者根據電商產品的使用感受,分享的一篇關于分類功能體驗分析的文章,經驗有限,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與交流。

本文由@一個青橙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