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三款即時通訊產品,探討海外社群的設計巧思

0 評論 2538 瀏覽 8 收藏 10 分鐘

社群模式逐漸被應用到更多行業、更多產品中,比如即時通訊產品如Discord、WhatsApp等。那么,這些即時通訊產品的社群模塊是如何設計的?其中有哪些巧思值得我們借鑒或思考?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解讀。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社群模式被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無論是基礎的通訊產品如WhatsApp微信、社媒論壇如微博虎撲、游戲社區如TapTap米游社,無不可見其身影。社群讓一些單邊或雙邊產品迅速擴展為多邊產品,開始有載體走出用戶用完即走的困境、讓一些原本多邊的產品有了更多的彈藥提高用戶的留存。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線上社群在逐漸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的同時,規模受限問題開始凸顯。根據We Are Social發布的“2023年全球數字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網民51.6億人,相當于全球總人口的64.4%。

而在中國,截止2022年,中國網民人數已達10.67億,普及率超75%,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社會。因此如果需要承載上億的游戲玩家、不計其數的歌迷球迷粉絲團,百人、千人群是遠遠無法滿足訴求的,市面上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把重點聚焦在社群的容量與形態上。

本篇我們從海外三款熱門即時通訊產品的社群模塊來聊聊產品設計中的巧思。

01

Discord是最早推出該類能力的產品,創始人Jason Citron從最早的游戲用戶需求入手,提供了社群與話題(Discord內叫server-channel)拆分的二級分類,同時單個社群可支持的人數可達百萬,他為同好人群有了一個專屬的聚集地,每個人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尤其符合Z世代追求的自由隨性。

通過Reddit上的討論,越來越多的用戶涌入,Discord成功地快速增長,積累了數億用戶和數以萬計的不同類型的社群。

相比較而言,WhatsApp推出的“社群”模式則顯的更為直白與明確。于2022年推出的社群同樣支持群與組的二級結構,每個社群最多可創建51個組別,每個組別最多1024人,按照最大規模算單個社群人數也可達到5萬人。

與Discord的不同,WhatsApp的社群實際是由各個正常的群組組成,其每個群組均可獨立存在于會話列表中,從產品定位與目標而言,WhatsApp本身作為重要的熟人社交和品牌宣傳地,這樣的做法可以更方便的管理、統一相同類型或目標的人群與消息,用戶也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接收發送到整個社區的更新,并輕松地組織較小的討論組,討論與他們有關的事情。

另一款網紅產品telegram在同樣提供二級結構社群能力外,還設計了名為“channel”的新模式,甚至引來扎克伯格的像素級抄襲(產品功能與形態幾乎一致甚至連名字都叫channels)。

telegram的用戶可通過訂閱的方式加入channel,支持無限的訂閱者收消息、看動態,但僅允許優先的管理員進行消息的發送與成員的管理。其模式更像是偽社交媒體,是一款向廣大受眾傳播公共信息的工具,允許更廣泛的、單方面的廣播傳送咨詢給客戶/成員,讓成員了解最新信息,多用于品牌、新聞、公眾人物的訊息推送。

02

其實從海外這幾款產品的社群設計上我們也能看到,在設計產品時,一定要以產品自身定位、用戶底層需求出發,設計符合目標預期的產品,而不是一味的要求開發技術突破技術瓶頸。

試想一個上萬人的群,各方人士七嘴八舌的不知所云,真正想要圍繞主題的成員又會有多少愿意持續的與他人進行探討;一個成員來自四面八方甚至五湖四海的零星的社群,零星的管理員維護起來又該有多心力交瘁。

Discord最早期是一個游戲社區,初心是為了解決游戲開黑中的溝通問題,憑借強大的產品力,逐漸發展壯大成了一個覆蓋游戲前拉人、游戲中互動、游戲后探討的全流程社區平臺。其產品用戶游戲愛好者尤其是Z世代用戶,因此同好歸屬與自由有序是Discord社群產品的重點。

因此Discord也是最早推出【人群-話題】組合式的產品,一個社群具備多個頻道,不同頻道話題不同,很好的將人與話題區分,使得Discord成為了一個沒有強制性、半封閉式的聊天場所。用戶可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圈子加入,還能通過內容分層沉淀出有價值的觀點。

即時性大大提高這類興趣社區的互動效率,社群的活躍問題一下有了極大的改善;在管理用戶上discord提供了原子化的權限與自由賦權的能力,擺脫了老套的群主-管理員固定權限模式,改由用戶自身維護社群,為后續discord發展二次元、區塊鏈奠定了基礎。

而WhatsApp作為最早期的即時通訊鼻祖(微信的祖師爺),其產品本身聚焦在熟人社交后逐漸發展成品牌宣傳之地(這點與微信的發展與現狀也很符合)。因此雖然他也需要超大群與同好歸屬,但是WhatsApp的產品方案與Discord的server-channel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WhatsApp作為最古早的產品,用戶使用群互動的心智早已打下,暴力替換產品形態并不合適,因此WhatsApp是基于現有的群組能力在上層做了社群的聚合能力,同時在創建社群時提供了一個公告頻道的能力(功能類似telegram的channel,僅管理員可發送消息);同時也因為WhatsApp的社群多為固定關系類(如好友間、同事間等)或是品牌類(如社團組織、品牌宣傳等)。采用WhatsApp社群這種模式會更輕量,邏輯更簡單,有利于已有用戶的快速上手與使用,降低用戶理解成本,用最低的成本做最大的創新。

telegram的channel更是如此,憑借channel,telegram正在成為繼 Facebook 網頁、Instagram 網頁和萬維網之后獲取特定主題知識和信息的最佳場所。channel可以幫助用戶了解閱讀特定區域的信息、知識共享、降低廣告困擾、信息聚集,不浪費時間去各處尋找信息;channel的所有者還可以逐條查看信息的傳播數據。如果頻道所有者想要允許觀眾交談,他們仍可以在頻道內嵌套分組討論。

那么telegram為什么要這么做?那是因為channel的設計初衷就不是對話,而是廣播。telegram認為大社群的目標里除了互動還有輸出與接收(telegram群聊本身即支持200,000 名成員),如流行的meme、新聞、商品宣發等都是telegram channel的目標類型,每天有超過 4 億人觀看 Telegram 頻道。

三款產品有各自不同的定位與目標客群,設計出三種不同形態的超大社群,而這本身就是產品魅力所在。

本文由 @碌碌無為的阿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