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地運用「自然思維」進行用戶體驗設計?
研究用戶對某個事物/任務的心智預期,探索對事物/任務的自然的交流方式,系統的培養自然思維,有助于我們設計出更加優秀的產品體驗。
我們在做設計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會不自覺的遵循一些“潛意識”的靈感去思考,即我們所說的思維定式。這些思維定式有些是學習工作過程中總結的理論經驗,有些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一些習慣認知,比如 “繁雜的布局會顯得沒有重點,標題應當盡可能的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它們都是一些被普羅大眾所接受的“自然的思維”,因此這些“自然的思維”能夠幫助我們做好的設計。本文與大家共同探索如何系統地運用這種思維進行用戶體驗設計。
自然思維對體驗設計的影響
科技的發展就是從學會利用自然來生存,到學習自然,從自然界中獲取靈感來創造發明的過程。從外觀物理方面的形體學習,比如鐮刀、斧頭,到更高級的從自然界中學到理論知識,并利用這些原理去發明創造一些更抽象的事物,如飛機、雷達。如果說科技是人類從自然界中發現、總結到的一些客觀存在的理論和技術的話,那么哲學、倫理、社會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則是人類從自然生活中主觀總結的一系列幫助人類在社會中生活工作的思維方式。
用戶體驗設計的本質是為了創造出更高效、易用的產品,在體驗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去發現、理解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一系列的心智預期和行為邏輯,這是一個分析“人”的工作,這就需要借助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主觀的思維方式去分析探索,比如心理學、社會學等等。 比如我們正在設計一個購買春運火車票的產品,在我們的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理解用戶為什么會過年回家,用戶對于買票的心智預期是怎樣的。只有通過風俗文化、倫理等方面對用戶進行深入分析后,我們就能理解到用戶對于春運回家的那份執著,同時我們也會發現一些隨之而來的其他需求,比如買年貨……這些對我們的設計方案是有很大幫助的,這就是自然思維分析對于體驗設計的影響。
人類在面對和接觸新事物時,會不自覺的遵循舊的事物和自然的思維模式,即所謂的經驗主義。同樣,將自然界的事物以及行為方式應用到用戶體驗設計當中,是創造優秀用戶體驗的“捷徑”,即自然設計思維。在自然設計的思維邏輯下,人類總結出了許多優秀的設計方法和理論:擬物化設計省去了用戶學習理解新事物的時間,通過遵循舊事物的外貌樣式及操作邏輯,通過模仿線下自然的引導用戶的線上操作,這就是典型的自然設計思維。雖然目前流行的扁平化設計摒棄了復雜的擬物風格,但其還是通過卡片化樣式、引導式的動效、隱喻等手段引導用戶觸發自然的拖拽、點擊、上拉下滑等操作。
在用戶體驗的設計方案過程中,我們通常會對目標用戶的特性與使用場景進行深入研究。通過研究用戶來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動機,理解用戶使用過程中的心智歷程。而通過研究使用場景,我們則可以設計符合用戶自然心智預期的方案。比如,我們在去超市一定是在挑選完商品后,在離開超市之前結賬的,因此將收銀臺設置在靠近出口的位置則符合用戶的自然心智預期,同時在商業思維上也是正確的。宜家家具分別以品類以及房間類型兩種維度展示家具產品; 既滿足了有明確目的用戶直接查找目標品類的需求,又吸引那些沒有明確目的用戶去體驗宜家家居營造的各類房間氛圍,引導用戶按照日常的生活思維去感受宜家家具搭造的各種房間氛圍,激發用戶的購買欲。
自然思維下的體驗設計案例
聽,說,看,以及肢體動作是人類最本能的、最自然的與外界交流的方式。在交互設計領域,如何利用人類的這些自然交流方法來設計產品體驗是設計師們一直在努力的事情。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近年來涌現出一大批依靠自然設計思維創造出的優秀的高科技產品/技術,它們打造出了非常自然的交互體驗,并獲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
Spectacles墨鏡
Snap推出的這款“智能眼鏡”則純粹在交互方式上模擬了人類的自然行為。Spectacles墨鏡上配有一個內置的無線藍牙攝像頭,將墨鏡本身打造成了攝像頭。當你想拍攝短視頻時,按下眼鏡右側的按鈕,剩下的就是帶著它注視你的拍攝對象,真正實現了“所見即所拍”功能。這款眼鏡非常自然的實現了拍攝功能,并且將拍攝的鏡頭邊際與眼鏡的邊際重合,使其毫無拍攝的“儀式感”。
Freedrum
Freedrum是又一款非常遵循用戶習慣的智能鼓棒配件,由長條形的感應器和配套應用組成,用戶可以將感應器捆綁在傳統的鼓棒或者鞋子上面,Freedrum就會根據用戶的環境建立虛擬環境,可以根據你的動作識別你是在敲打還是踩踏,并據此輸出真實的鼓聲??梢韵胍姡@款配件對于熟悉打鼓的用戶來說會輕易上手的。
自然設計思維除了引導我們要研究人類的自然行為之外,在設計產品的過程時,我們還要研究用戶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的思維活動情況,建造心智模型,以此來判斷和反推產品的設計方案。產品是否符合了用戶對于操作特定行為時的自然習慣?用戶是否對于某些設計產生錯誤預期?產品是否滿足了用戶的特定需求?接下來,我們用兩個例子來探討順應用戶的心智預期在體驗設計中的價值。
天貓VR buy+
VR虛擬現實是一款主打沉浸式體驗的技術,用戶通過VR設備可以享受到融入虛擬世界的種種體驗,在虛擬現實環境中,用戶是脫離現實環境的。毋庸置疑,這在一些場景下確實增強了用戶體驗,如游戲,和電影。因為這些領域本身就是以虛擬場景為主讓用戶體驗到某種感官上的刺激。
天貓VR buy+則主打的是虛擬環境下的線上購買體驗。用戶通過VR設備進入到模擬的購物場景中去瀏覽商品。例如模擬美國最大的梅西百貨,讓用戶在其中瀏覽商品,相比在電商網站上查看商品,在buy+中你可以看到在視覺上更加立體的、逼真的商品。天貓期望借助VR技術為用戶打造更加豐富、新鮮的購物體驗。VR購物作為一種新的網購手段,毋庸置疑,它確實能夠為用戶帶來一定的新鮮感。但站在用戶體驗角度來思考,VR buy+是否是創造優秀網購體驗的合理方案呢?它有沒有解決或者改進了用戶在目前電商購物中普遍存在的的體驗問題呢?它有沒有順應用戶在網購過程中的心智預期呢?
線上電商購物解決了用戶傳統的線下購物中的一些痛點,比如在線下購物中查看商品會遇到地理或者時間成本,導致不能高效率的瀏覽商品;又比如信息渠道的限制,導致商品價格的不透明。但同時,線上的購物又會導致一些新的問題出現,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無法真實有效的查看商品,我們無法判斷商品的材料質地,無法試穿,無法有效判斷商品的尺寸,這導致了線上商品的假貨橫行,以及由于上述問題導致的頻繁的退換貨。而上述這些痛點,是用戶普遍希望解決的“心智預期”,也是用戶在線上購物體驗中總結出的固有印象和經驗總結。我們從天貓VR buy+的視頻宣傳及新聞中得知(筆者并沒有親身體驗),天貓VR buy+為用戶模擬了沉浸式的購物場景,用戶在沉浸的場景中可以看到逼真的3D商品,這符合我們上文說的按照人類的自然交流方法來設計用戶體驗的理論,但對于購物這個主要需求來說,看到并不等于就可以買。它無法讓我們判斷產品的材料質地,無法模擬真實的判斷試穿效果,無法有效地判斷商品尺寸、甚至真假,因為本質上,它只是把你的視角帶入了虛擬世界中,用戶只能在視覺上看到更加逼真的商品,在順應用戶的心智預期上,它有點隔靴搔癢。拋開運營以及商業因素,虛擬現實購物在我看來并沒有解決和改善用戶在電商購物中遇到的體驗問題,也沒有滿足和順應用戶的心智預期。
AR增強現實購物
增強現實技術的核心是將虛擬內容展現在現實世界中,它是以現實世界為主體的,因此首先,AR購物則可以模擬用戶線下購物中的一些場景。其次,在AR購物中,增強現實技術所模擬的虛擬內容恰恰是在現實場景中的現實物體,比如家居產品,比如衣服。舉個例子,你搬了新家,要去購買一個沙發放在客廳的角落里,通常情況下,你會預先根據你的家裝風格來選擇沙發的類型,接下來就要預估沙發的尺寸,以能夠放在角落的空間里。接下來你就要到家具市場去按照這個標準來挑選了。AR的出現可以幫你在電商網站里完成以上操作,它可以幫你模擬沙發放置在家中的情景,你可以通過AR設備快速在客廳的角落模擬拜訪不同的款式、顏色和尺寸的沙發,直至選中一個最合適的。因此,它既模擬了用戶的自然交流行為,由順應了用戶對于購物的心智預期,這符合了我們說的自然設計思維
怎樣系統運用自然思維
技術專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相信,科技就是「一種自然的力量」,許多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科技都是從自然界獲得的靈感。同樣,體驗設計作為科技發展的一個領域,也通過發現并理解自然事物本身,在遵循事物本質的基礎上來創造可用、易用的產品。在用戶體驗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設計方法還是與之有關的科技應用,幾乎都是基于自然思維邏輯下產生的。
對于設計師而言,設計一套優秀的體驗設計方案,要符合用戶的自然交流行為和心智預期,而這些是建立在用戶對于目標事物的經驗主義和自然反應上的。iphone4的屏幕尺寸符合成年人單手持握的尺寸,這來自于人體工效學的學習和經驗;人類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類的短期記憶有限,平均一次只能記住四項事物,因此,許多餐廳的菜單里每日只提供幾樣選擇;由勾在衣服上的蒼耳為靈感發明的魔術貼。我們可以從自然的事物和思維邏輯中發現優秀設計方案的靈感與思路,我們應當培養自然設計的思維邏輯。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應當做到以下思考:
- 用戶在沒有使用你的產品或者此類產品之前,是怎樣解決類似需求/問題的?這是否已經形成了一種自然的思維定式?
- 我們的設計相比以前有哪些優勢?能否在順應之前的思維定式前提下應用我們的產品?
- 產品在哪個節點下介入固有的思維定式可以減少/避免打斷用戶的心智預期?
- 如果不能避免,新產品、新場景帶來的心智模型被用戶接受的可能性?成本(使用成本,時間成本)是否在合理范圍內?是否解決了更多的問題?
科技的介入幫助設計者將用戶固有的知識和經驗延展到當前的產品里去,如果不以這種思路,而是粗暴的去復制去增加科技含量,這樣的產品只能是曇花一現,不會沉淀下用戶。并且,無論科技如何革命,社會如何發展,人類對于事物的感知維度是唯一的:高興與沮喪,興奮與緊張,冷與暖,好與壞。而判斷感知的標準都是來自于新舊對比,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預期。因此,研究用戶對某個事物/任務的心智預期,探索對事物/任務的自然的交流方式,系統的培養自然思維,有助于我們設計出更加優秀的產品體驗。
#專欄作家#
薛斯塔,微信公眾號:luxdesign2015。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歸交互,對體驗設計有著濃厚興趣,崇尚科技創新解決用戶需求、改革行業服務模式;資深尤文蒂尼。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