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 | 拆解展會系統搭建思路
展會是一種綜合性的大型公共關系活動,通過各種媒介手段宣傳企業形象。一個便捷的展會系統能夠提高雙方的效率,本文作者結合自己所做項目,總結展會系統的設計復盤,分享在系統搭建過程中的分析思路。
本文是筆者對于展會系統的設計復盤,分享在系統搭建過程中的分析思路。此外,基于項目的發起背景為出發點,拓展性的去設想不同的競爭訴求下,產品形態所可能呈現的演進方式,給予更全面的多維度思考。
一、基礎介紹
展會是一種綜合性的大型公共關系活動,通過運用各種媒介手段去達到宣傳企業形象、推廣產品、獲取商機、追蹤市場前沿動態,拓展及建立合作關系等目的。通過展會這個平臺渠道,提供了與目標受眾直接雙向溝通的機會,社會組織及企業都會非常重視利用這種形式來塑造和展現其最佳形象。
展會的類型是多樣化的,按不同的維度細分:
- 內容:綜合展會、專業展會;對工商界開放的貿易性質的展會,對公眾開放的是消費性質的展會……
- 時間:長期、短期
- 區域:國際、地區
- 舉辦形式:線下、線上、線下及線上
多樣化的形式組合,讓展會的舉辦,打破了時間和區域的限制,在更大范圍內進行的推廣。
二、系統建設方
我們先梳理一下系統的建設方可能有哪些?進一步去細致分析每類玩家的優劣勢,以及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觀察展會系統的生態競爭格局。
- Saas公司:展會系統作為公司的產品,擔負起營收的重責。Saas展會系統提供通用化的解決方案,尋找有展會舉辦訴求的客戶達成交易。這類客戶主要聚焦在中小型的企業上。Saas公司有專業的銷售團隊負責系統的銷售,同時從客戶那里獲得新的需求靈感去迭代系統的發展。
- 平臺型機構企業:以互聯網大廠、金融機構等為代表。此類玩家的優勢在于展會系統的運營可以和自身已有的資源進行融合。比如:電商平臺廠商在商品交易鏈條,供應鏈配送上擁有巨大的優勢,可以完美的承接住展會系統中后期的商品交易訴求。又如:金融機構對于展會企業雙方達成交易過程中,資金鏈短缺的情況可以提供有效的融資方案,甚至是為其定制化對應的金融解決方案。此類玩家的訴求點不在于通過建設系統盈利,他們的目的是戰略性的,是想通過展會及活動的舉辦,進一步的去撬動 TO B、TO G 市場,有效的去連接產業端和消費端。為自身平臺的主營業務進行在高質量拓客,通過展會渠道的引流貢獻,推動主營業務的業績增長。
- 展會主辦方:一些大型成熟的展會定期舉辦,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力。主辦方自己會建設及運營屬于自己的專屬展會官網。展會系統做為承載著官方宣傳、運作管理的目的,無盈利訴求。
三、用戶分析
一場展會由主辦方發起,展商報名參與,采購商、觀眾參會,嘉賓分享,媒體報道等等。具體看下各參與方承擔的角色和訴求。
細分用戶畫像,在抽象分類得出共性和差異。這是個從下而上的分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更加體察用戶的真實需求,了解局部細節后對于全局的把控,進而能更好的去設計產品的業務架構。而業務架構是產品的內核,是商業模式的設計與驗證過程。
- 主辦方:負責統籌和規劃展會的主題,對展會進行全局的管理。
- 主講機構:主辦方指定的三方合作伙伴,承擔起共同經營展會主題的重任,有些情況下主講機構和主辦方是同一方。
- 參展商:在展會當中擁有自己的展位,進行商品的宣傳和展示。通過展會這個渠道,達到對企業品牌形象的宣傳、拓展客戶體量、與同行交流切磋等目的。
- 采購商:通過展會這個渠道了解更多的行業信息、市場詳情,提供了一個高密度溝通洽談的機會,為后續的交易建立打下基礎。
- 參會嘉賓:由主辦方邀請的,在專業上具有權威影響力的個人,進行專業信息的分享。有時候主辦方會邀請多名參會嘉賓組成參與探討會,通過各嘉賓間交流中的觀點碰撞,帶給觀眾更有沖擊力、新鮮感的高價值信息。
- 媒體記者:負責報導與展會相關的新聞信息,為展會的舉辦進行前期的醞釀和后續內容的發酵沉淀。媒體信息的報導為展會帶來更大的群眾了解度及影響力,營造了積極熱烈的氛圍。
在系統建設的過程是按步驟層層推進的過程,初期的版本重點考慮讓滿足最小產品閉環的參與用戶類型能正常的運行,后續再迭代最小閉環外的其他用戶類型,讓產品用戶生態更多元豐富。
四、產品架構梳理
業務架構是內核,產品架構是骨架,信息架構是皮膚肌理。在全局思考上,在大方向上我們需要梳理清楚系統要建設好會有哪些核心點。當方向清晰時,我們才能更好的明白主次之分,以及調配適當的資源去實施支撐。分析視角我們可以根據展會的舉辦流程劃分成展前-展中-展后3個階段,以及每個階段用戶參與時的心理動機、接觸互動的節點等維度去剖析。按時間脈絡梳理的重要問題如下:
- 如何吸引數量多的企業參與?
- 如何提供高效的展示溝通渠道?
- 展會舉辦中可能發生哪些風險事項,如何進行防范和解決?
- 如何讓參會企業感受到展會的意義?
五、系統功能的建設
1. 招商
招商核心目的是期望有數量多且質量高的企業進行參與展會。從數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把控這方兩方面入手,在數量方面,分別是:
(1)爭取資源擴大參會企業數量
①爭取平臺的資源支持?
對于第二類平臺機構類玩家,展會系統的建設意義非直接盈利,而是戰略性的為平臺主營業務拓客。在入口設計時,展會系統的入口可能是一個新的產品,或者是嫁接在已有的成熟產品中,開放一個獨立的入口。后一種的好處是,可以利用原先成熟產品的高質量流量,發展節奏可以更從容。這里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爭取平臺上更多的資源去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具體的方式可以如下
- 爭取高流量曝光機會:比如像平臺中其他專區的突出banner位展示,平臺的輪播圖、活動特定入口,以及用戶搜索區域熱門搜索詞推薦、消息推送等等。
- 與平臺權益發放活動相結合:商務團隊、運營團隊對外協商合作福利條件作為企業參與活動的福利獎勵,當用戶完成平臺指定的活動,即可得到對應的福利獎勵。展會系統可爭取平臺的福利資源,作為展會系統新用戶獲客的激勵手段。比如:將通過展會渠道成為平臺新用戶的企業給予活動的福利獎勵。這里涉及到如何判斷新用戶是屬于通過展會渠道拓展而來的呢?我們可以以時間和行為為限定條件進行約束,比如:7天內完成平臺注冊且報名展會的企業。指標的定義維度是否正確?方向下劃分的粒度是否精準?這些都是需要在指標制定后,實際通過數據的收集和呈現去評估指標口徑的實際成效。一個是看用戶行為,一個是看相關用戶帶來的業務價值。
②對符合參會條件的平臺企業發送邀請函
充分利用平臺已有的企業庫,結合當前的展會的主題,按企業的行業,規模,地區等信息篩選出適合的企業,定向的發送邀請函。尤其是往期參與過的企業,由于有一定的參會經驗,喚起企業用戶的操作成本相對較低,還可以輔助以人工客服進行熱情的邀請,或安排運營團隊跟進挖掘。
③安排客戶團隊大力推進
可將展會企業用戶增長作為一線客戶經理的業績指標之一,通過客戶經理線下的營銷跟進,完成制定的目標數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客戶經理在多數情況下是會大批量完成企業參會的目標,其中很大部分企業可能之前不在平臺內,這部分企業想要使用平臺的展會服務,需要先完成平臺的企業認證流程。企業認證過程要求收集具體的企業資質認證等若干信息證件,有一定的操作成本,且在平臺審核環節需要一定的時間。遇到著急參加展會,或者是企業認證積極性不高難以推動的情況,為了快速的讓這部分用戶來到平臺使用展會功能,后臺開放給業務人員成批量的企業入駐申請及審核流程的快速通道,對于這一部分快速入駐平臺的企業,相關的信息,可在后續繼續補充完成。
對于平臺來說,不同渠道的引流效果需要衡量,以便動態的去調整下一步的資源分配動作。對渠道引流用戶的質量,需結合企業當前的實力以及和平臺交互產生的行為去綜合的進行界定。在企業當前的實力部分,可以從企業注冊認證的信息中獲取關鍵的指標,比如:企業規模、營收、所在行業等;另一部分關于企業在平臺系統中發生的交互行為,需要進行跟蹤。具體細化為可跟進的行為,比如:企業內部用戶總數/活躍用戶數、企業在平臺發生的交易筆數(互動、洽談、撮合等)、最近一次訪問時間、留存率、使用總時長等等。
根據量化的數據,得出展會渠道獲客的用戶質量,通過數據可以追蹤強化薄弱的部分進行重點的改進。
(2)參會企業的資質把控
根據實際需要主辦方可以進行報名門檻的設置,比方說:增加報名費的收取、報名信息的審核等。
- 報名費設置。通過增加收費的門檻,去篩選真正有強烈參會意向的企業。報名費也可以呈階梯狀進行收取,不同的功能權限范圍、不同的特權福利等對應不同的收費標準。而要收到報名費,讓企業愿意付出費用,前提是主辦方舉辦的展會有足夠的吸引力,讓企業感受到參會后將獲得更大的收獲。
- 用戶申請信息審核。為了降低用戶填寫信息的量,部分已在平臺認證的企業信息可以自動調用,節省用戶的輸入成本。在報名資料的審核環節,可以安排人工進行審核。比較嚴格復雜的情況下,還可以設置多級的審核,提升審核的精細程度。另外,考慮到申請數量較大,且有些申請條件的審批條件可結構化的情況,為了降低某些人工的審核成本,支持設置自動審批條件,當申請信息滿足設置的條件時,給予自動審批。
- 內部邀請。對于一些私密性強,或要求性更高的,可采用內部主動邀請的方式。
2. 線上布展
(1)主辦方布展
① 主頁內容
提供常規性的圖文、視頻的布置及展示,用戶通過瀏覽進行信息內容的獲取。在考慮到信息內容的展示效果時,我們可以考量下信息的展示效率及表達方式。對于一些內容策劃能力較低的用戶,如何降低他們的困難?我們可以通過提供標準化的模板及組件,去降低用戶內容布置時的困擾。
這里提一下兩個小設計。一個是增加展會議程的布置組件。我們思考在信息發布-用戶瀏覽這種單向信息流動的形式外,是否還能加入互動參與式的雙向信息交互?展會議程的設計出發點就源于此。展會議程的呈現形式是給用戶清晰的時間進程線,展示每個時間點上的內容主題,主動安排用戶的注意力資源。用戶在看到感興趣的環節時,可以自行設置時間點的事項關注。當對應時間點臨近時,系統會自動推送消息給用戶提醒其參與。
另外一點小設計是用戶日歷。在用戶還可以通過查看自己的參展日歷去了解自己的時間安排情況,對自己的時間安排有更好的規劃。
②展商、展品的展示順序
展會主頁的內容展示信息量有限,主辦方應安排最具吸引力的展商、展品在核心位置進行展示。系統需要支持主辦方主動安排展商、展品展示順序。當主辦方有明確的想法時,對于展商、展品的展示順序的安排不會有太大問題。而當主辦方沒有太明確的想法時,系統需要提供推薦展商、展品的參考建議。參考建議評價維度需要客戶有依據,將重要指標與權重相結合得出推薦值。評估展商的維度可以從企業行業影響力、自身規模、展品數量、參展次數等維度進行分析;評估展品的維度可以從展品定位、瀏覽、收藏等維度進行分析。
另外,展商、展品的展示還可以開放部分系統推薦的區域,達到千人千面的效果。系統根據用戶的行為和喜好,推薦給用戶更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③展品類目的劃分
展品類目的劃分從外表看,它是在展會主題之下不同細分領域的劃分。它既可作為展品的類目,作為展品的分類依據;也可作為企業的經營范圍,還可以是用戶的興趣范圍。通過類目的劃分這條主線,將企業經營領域-展品所屬類分-觀眾興趣范圍串了起來,可作為用戶畫像-興趣匹配的高權重參考要素之一。而在用戶畫像-興趣匹配上,除了這個固定的設置帶來的匹配外,還需要結合具體的動態用戶行為進行調整,比如:用戶瀏覽行為、收藏行為等等。
④功能性模塊建設
如何降低主辦方布展時的內容策劃量?我們研究展會舉辦過程中的一些核心環節,凝練成具體的功能小模板,主辦方可直接進行拖拽后布置。比如:展會歷程、要點回顧、精彩瞬間。提供關于展會歷史發展脈絡的回顧,有助新用戶更加了解其歷史影響。同時,對于展會的亮點,高光時刻進行聚焦展示,放大宣傳其影響力。
(2)展商布展
參展商的線上展位的布置支持自由組合的模塊化布置方式,提供不同類型的模塊區域兼容圖文及視頻等多樣形式,布置屬于自己企業的個性化展位。遇到一些在線上展位裝修上有困難的情況,系統提供了多套成熟的模板方案可供用戶快速的一鍵裝修。
此外,對于跨境展會支持中英版本雙語言的展示。為了減少用戶布置雙語線上展位時的操作量,提供同步配置開關,開啟的情況下,用戶維護某種語言的展位內容時,文本內容可同步翻譯至另一版語言的展位中展示。
主辦方是展會的發起及舉辦方,對于展會的管理有著全權的把控。具體落實到系統的層面上,體現在可對展會的主頁內容、展商的展示順序、展品類目的劃分、功能性模塊建設等方向進行展會內容的整體管理。
3. 線下場館管理
線下的展會舉辦涉及到更多人力、物力、資源等的調動。而場位安排,展館布置屬于前期需要落實到位的。展位的安排方式分為展商自主選擇、主辦方安排或者兩種方式并存。一些大型展會涉及到的布展面積比較大,包含多個展館不同展館。
線下展位是展會上用來展出商品和圖片等物品的單位空間。根據面積和裝修風格的不同,分為標準展位和光地展位。
標準室內由主辦方統一提供裝修好的展位,比如標準展位為:3m*3m,并配備桌椅、射燈、插座、三面圍板等。光地展位從最低單位36平方米起租,主辦單位只提供展位面積,不含任何配置,一般企業自行進行特裝修時選用。
對于允許展商自主選擇的形式下,在參展商未完全了解展館布局的情況下,如何降低展商的決策成本?
在初版上線的時候,我們采用的方案是引導主辦方對展館展區的平面布局圖通過差異化的顏色區分,輔助文字說明進行指引,參展商根據圖示找到位置—>記住編號—>返回選擇頁面進行選擇。對于參展商來說,操作成本比較大。
比較理想的形式可以是提供展廳的全景圖,精細化的包含每個展位的具體位置。和電影票選票的功能體驗類似,更加直觀。但這種方案的實現成本比較高,每場展會中展位的位置需要專門去設置。針對差異化的不同使用場景,我們可以在差異中尋找最小共性元素,把它封裝成標準單元,用戶可通過對標準單元的排列組合去實現差異化的布局訴求。
像是我們支持用戶對于不同類型的固定展位及光地的起租面積進行設置,這些設置都是最基本的標準單元,用戶可通過將不同的標準單元排列組合去還原線下實際場館位置規劃。
4. 權限分配
企業參展需要動用的人力是眾多的,當參會企業獲得參會資質后,需要安排企業中不同成員在展會系統中的使用權限,此部分采用RBAC模型(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涉及系統、權限、角色、用戶。
權限劃分的粒度包含系統下菜單、按鈕及數據維度范圍。角色是對應一批具備相同權限的用戶組,與權限進行關聯,最后根據用戶的任務職責分配對應的角色,用戶可在系統中使用所配角色下的功能權限。
另外,考慮到多次參加展會存在重復權限配置的工作量,提供權限配置方案的保存與復用,在配置一場展會的企業內部用戶權限時,可快速調用保存的方案進行局部修改。
被創建好的企業用戶,登陸系統后僅可以瀏覽操作自己所屬角色下的系統功能范圍。同時,系統自動分配用戶電子工作證。展會當中的電子工作證展示的信息包含:用戶的基本信息、所屬企業、參展性質、關聯電子名片。
電子工作證的應用場景更多的體現在線下的交互場景中。比如:
- 用戶進入展館時,電子工作證可作為出入憑證,通過門禁識別給予場館的進出權限。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展會需要要求佩戴的實物工作證的情況下,實物工作證由主辦方統一制作發放,不開放給企業自行打印工作證的權限,以防止仿冒工作證的情況發生。
- 用戶間分享聯系方式,以便后續交流時。電子工作證在APP中可以方便快速打開,工作證上關聯電子名片的快速入口,支持通過掃碼快速建立好友關系。掃碼后,電子名片立刻存入對方的名片夾中,名片的來源歸屬顯示:來自****展會的參展商/采購商。標明來源可加深用戶的記憶,便于用戶對使用類別進行管理。
5. 互動管理
線上形式呈現的展會,自然在用戶空間感受力上有所缺失。如何還原線下近距離接觸的樂趣,或以其他形式提供高質量的接觸就是關鍵??紤]到此提供了以下方式:
(1)3D數字展廳/3D展品
在3D數字展廳部分,一種方式是運營團隊配合采集線下展館的實景圖,通過技術對其進行立體空間的加工,同步還原線下場館的實際效果;另一種對于無線下展館的方案是通過對建模模塊的組裝應用去設計線上展廳。
用戶在3D數字展廳中逛展時,獲得了虛擬的立體空間感知,用戶可在3D數字展廳自行走動。在逛展的過程中,可以具體查看場館當中的展示位,相比于線下場館場地大時需要體力奔波,線上逛展彌補了這點,可以實時感知當前在整體展館當中所處的位置,快速切換到不同的場館中。
在3D展品部分,用戶在查看3D展品時,支持用戶對于展品360度全視角的查看,以及通過手指收放操作對局部進行細節的放大查看。在查看展品立體視圖的過程中,支持用戶通過點擊觸點,同步關聯展品的參數進行動態呈現。用戶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參數,和割裂感的實物,而是強化突出了實物與功能間的聯系。
在3D展品管理方面,由專門的團隊進行建模呈現,與商品信息維護的成員可能不是屬于同一撥人員。系統支持3D展品與展品詳情的關聯,而展品詳情又配置了下單操作,通過關聯,打通用戶查看3d展品到下單的流程鏈路。
(2)直播間/會議室
對于需要1對多進行互動的需求場景,可采用直播間。直播間需要注意的是直播是氛圍、節奏的把控,以及秩序的維護。對于一些更正式的溝通洽談,私密性要求更高的溝通場景,可采用會議室。
(3)互動氛圍小組件
此類小組件的主要目的是增強趣味娛樂性,營造輕松開心的氛圍,推動互動的熱度。比如:3D簽到墻、留言墻、現場提問;創意抽獎、即興抽簽、福袋等小活動;投票、評選、拔河紅包等。此外,還可以開放定制化的展示位獲取高流量用戶群體的關注,比如:自定義大屏幕背景,電腦手機程序控制大屏幕等。
6. 反饋管理
投訴管理:支持涵蓋不同類型的投訴,建議投訴信息將直接提交給主辦方進行根據處理。
問卷管理:主辦方或展商可以發放問卷,去收集用戶反饋結果。
- 自定義設置問卷內容:支持不同類型的題目設置,例如:單選多選題、問答題等
- 定向人群問卷發放:支持對全部參會企業人員進行發放,或者按照人群包進行定向投放
- 專業模板:基于展會管理經驗沉淀形成的核心問題及信息模板,支持用戶直接使用,降低用戶編輯問卷的難度。
- 回復情況統計:“作答占比”體現了發放問卷后,用戶作答問卷的比例??梢砸l思考的改善點像是:如何調動用戶的積極性去完成問卷?問卷的內容填寫是否有難度?問題是否有價值?等等…“作答內容分析”比如選擇類的題目呈現選擇占比的分析,并且關聯展示出占比背后的人群畫像,幫助分析理解人群特質與選擇間的內在聯系。
7. 交易管理
以銷售為導向的展會存在商品交易的環節,在交易過程中包括交易決策及落地兩個階段:
(1)交易決策過程提供多種機制滿足不同的供需狀況
- 詢價:對于一些未有成熟定價,或有議價空間的商品,在展示時可先不標明價格。提供詢價的入口,感興趣的采購商可與參展商交流,促成供需雙方的進一步交易接觸
- 比價:供過于求或采購訴求不夠明確的時候,采購商在多種選擇間猶豫,此時的決策關鍵點在于產品質量細節和采購成本上,通過采用對比的方式,可以看到不同商品在參數間的差異、同類商品在價格上的差異,降低采購商的決策成本。
- 發布采購需求:當企業遇到需要的產品,但在展會上卻未發現時,可進行采購需求的發布,當有商品加工能力的參展企業看到求購信息時,可與需求發布企業進行聯系,進一步對接需求,促進具備產品生產能力的企業與需求方后續合作的機會。發布采購需求讓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撮合交易不至于中斷。
(2)交易落地的方案支持
在成交落地環節,初期平臺提供了交易落地的支撐方案,即訂單登記管理。僅做訂單狀態的登記功能,便于交易雙方進行交易信息的節點跟進。
完整的交易鏈路涉及到支付渠道、物流配送、商品評價等諸多環節,涵蓋電商平臺需涉及的諸多系統及模塊,其中需要投入的建設精力、運營管理成本巨大。因為平臺的建設定位聚焦在營銷渠道的建設和交易的撮合達成,具體的交易履約細節不包含在內。履約細節上的缺失不影響平臺業務上的閉環,但不可否認這也會成為用戶流失的一個極大的潛在點。對于有交易履約功能的競爭對手,在展會系統建設上有極大的競爭優勢。
六、風控
在展會舉辦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及其預防措施,需要在系統設計時提前考慮到位。具體如下:
- 開放用戶監督投訴的渠道。用戶提交的建議、投訴信息直達主辦方,主辦方工作人員線上獲得信息后,可進行線下的處理跟進。
- 主辦方平臺有權下架違規的內容,禁用違規用戶賬戶。對于在展會系統中展會企業進行展示的內容,比如商品、宣傳等信息內容,開放用戶舉報入口。此外,平臺方也可主動檢查,對于違規的內容,根據其嚴重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手段,平臺方有權進行內容下架展示處理。針對影響惡劣的個人或企業賬號,平臺可進行賬戶禁用。
- 直播間、會議室敏感信息監控。平臺可制定違規內容的范圍,當線上渠道涉及違規詞的傳播時,根據不同等級的觸發條件進行反饋處理。比如:輕微觸犯的給予直播間、會議室的用戶進行系統消息提示。對于嚴重的或多次的違規,違規內容通知平臺方或主辦方管控人員,人工選擇處罰措施。對于最嚴重的,可系統直接中斷當前會議。這里涉及到用戶的隱私問題,需要在開直播或會議室的用戶說明中提前申明此點,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七、數據統計分析
參會企業的行為被平臺進行記錄,沉淀成數據資產,平臺方提供數據分析結果,為參會企業進行業務決策賦能。在設計數據通過分析模塊時,我們需要明確解決以下問題。
(1)數據統計模塊需要根據哪些用戶/用戶群進行設計?他們的各自的核心關注點是什么?
我們可以根據用戶與平臺發生行為接觸的先后順序去梳理用戶方,包含:總系統平臺方、平臺展會系統管理方、主辦方、參展商、采購商、觀眾。 再具體分析他們各自的的關注點。
- 總系統平臺方、平臺展會系統管理方:平臺方需要擁有把控全局的視角,在系統層面了解展會系統在平臺系統中的權重。平臺方最關心整體的結果數據,可以根據數據結果去判斷對于展會系統需要投入的資源。此外,對于一些異常的情況,平臺方會關心問題的根結所在,去制定決策方案。
- 主辦方:主辦方更聚焦主辦展會的成效,包括展會舉辦投入的資源與影響效果等。而對于舉辦效果,有些是立竿見影短期內能有反饋的,有些是深遠的潛在的,如何衡量及呈現是個問題。若是多場展會的主辦方,也有興趣了解自己主辦的不同主體的展會間、或不同時期同類展會的舉辦成效對比。
- 參展商:參展商關心的是自己參展所需要的成本,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資金、時間等。通過展會,對于客戶的拓展、業績的提升帶來的效果。
- 采購商:采購商關心參加展會達成了哪些采購任務。拓展了哪些潛在合作伙伴等。
(2)如何思考需要統計的內容?
對于展會中的產出物按維度進行劃分,分別是:
- 內容類:內部布置比率、真實度、瀏覽量、收藏量…
- 用戶類:參會企業數量、行業分布、區域分布、獲客…
- 交易類:達成撮合的企業數量、成交量、成交金額…
(3)統計數據的呈現形式
滿足用戶可以從更多元的視角進行數據的查看,呈現效果的表達方式有:用量級去呈現數據的多寡;用趨勢去呈現數據的升降及變化;以及對設置預警點,對異常點的定位機會點和問題發現;
再者,對結構進行細致分析,如:數據的組成、組成占比、優先級等;通過細分緯度的數據,結合產品的具體形態,推敲數據背后可能存在的具體意義。據此視角,在決定采用具體的圖表形式。
八、團隊建設
除了負責產品設計及開發的團隊外,還需要其他團隊共同配合,比如:
- 市場團隊/銷售團隊:大力爭取外部資源,包括用戶。以及商業上資源置換合作的可能性。此外,還包括將展會系統商業化輸出,向潛在客戶演示講解產品等。
- 運營團隊:平臺系統上線之初,展會的產品標桿案例的打造,包括展會主題下,素材細節的補充,完善協調與設計團隊。
九、拓展方向
1. 持續深入的用戶經營
我們期望用戶與平臺展會系統的關系不是單次用完即走的,我們要的是可持續發展的長遠關系。如何從第一次來用了到不想走?需要讓用戶感受到平臺對參會企業的賦能,讓用戶在系統中的參與行為進行資產的累積與復利。
- 平臺用戶生命周期管理:以時間維度去分析用戶在平臺的活躍度,并結合在商業價值上的貢獻等維度綜合進行企業精細化管理和運營。
- 多重用戶角色自由切換:對于聚合性的展會平臺,用戶的身份是多樣的。可以是某場展會的參展商,也可以是其他展會的采購商、觀眾。用戶在平臺的數據會持續累積分析,在查看展會帶來的成效時,可以從縱向視角查看單場展會的數據,也可以從橫向視角查看核心指標口徑在不同展會中數據的對比情況,進行多維度分析。
2. 與其他系統的銜接
對于已經有其他相關業務系統在使用的企業,比如: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SCM(供應鏈管理系統)等等,當企業使用展會系統后,期望相關數據能同步到企業內部其他的業務系統中去。此時,就需要展會系統能提供接口供第三方系統打通數據通路。
3. 新技術的運用
- 輔助創作設計:引入A I創作工具,可應用在如下領域:展位布置、展品宣傳時涉及到設計用圖。以及需要媒體工作者撰寫新聞宣傳稿等情況下,通過AI工具自動生成。
- 風險防控:結合大數據、AI技術不斷豐富及優化風控模型
4. 場景的拓展
我們找到一個產品的切入口后聚焦發力,當產品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我們要進行更多可能性的發展。其中,場景的延伸就是一個方向,例如:有類似共性的學術研討會等其他場景的拓展。
5. 產品商業化思路
對于展會系統初期是作為一個子系統嵌套在大平臺之中的情況。當系統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具備廣泛的用戶基礎,可獨立成一套展會管理系統。此時在商業化發展的方向上,持續加大與具有品牌標識的展會接洽,開拓獨立建站的產品方案。比如:展會系統獨立輸出給此類客戶,封裝屬于展會的品牌印記。
小結
以上是展會系統搭建思路的分析??偨Y來說,一個系統的分析思路是層層遞進的。從上而下,從業務架構到產品架構,從產品架構到信息架構。再從下而上的去檢查,在分析的過程中持續挖掘細節,從小細節中探索大價值點。
本文由@tomato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展會系統的線上布展(特別是一些廠家提到的365天線上展廳),從邏輯上是與主辦方或主展企業的辦展商業模式相違背/沖突,就有點像購物中心去做不擅長的電商道理一樣,展會數字化建設原則上是不是應該考慮如何更好賦能線下展會?如何更好的為參展商提供基于現場展會服務?如何吸引更多的觀眾到達展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