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量化地評估需求優先級?

4 評論 6924 瀏覽 112 收藏 29 分鐘

相信不少產品經理都會碰到類似問題:究竟該如何評估需求的優先級呢?這篇文章里,作者結合MoSCoW方法、RICE分數模型等方式,來梳理了需求優先級的判定流程,一起來看看,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在如今充滿變化與競爭的商業世界中,準確地判斷需求的優先級,已經成為產品管理的重要藝術。因為每個需求都有其自身的重要性、緊急性、風險和收益,然而,時間與資源總是有限的。這使得我們面臨一個艱巨的任務:何時以及以何種順序去滿足哪些需求——如何評估需求的優先級。

一、判定流程

通過Moscow方法,從大量的需求中識別和篩選出關鍵需求。再經過RICE分數計算出每個需求可量化的值,按照值的大小進行排序,就可以科學的給出需求優先級的判斷。

二、MoSCoW 方法

MoSCoW方法的名稱源于其對需求優先級分類的四個關鍵詞:Must have(必須有)、Should have(應該有)、Could have(可以有)以及Won’t have(不會有)。

這四個關鍵詞各自代表了需求的不同優先級和緊迫性,為項目團隊提供了一個清晰、直觀的決策指南。

1. 常見的M指標

M(Must have,必須有):產品必須完成的需求,如果沒有被滿足,產品就會面臨失敗。

需求的優先級通常是固定的,不會因為項目的時間、預算或資源變動而改變。

  • 關鍵功能:需求是產品或服務的核心功能,沒有這些需求,產品或服務將無法達成其核心目標或無法正常運行。
  • 法規合規:需求需要滿足的法規要求,例如數據保護和隱私政策等。
  • 基本用戶需求:需求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或期望,沒有這些需求,用戶可能無法或不愿使用產品或服務。
  • 關鍵業務目標:需求直接影響公司的關鍵業務目標或關鍵性能指標(KPI)。
  • 安全性和穩定性:關于產品或服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的需求。
  • 技術依賴性:如果一些功能依賴于其他特定的技術或需求,那么這些需求可能被視為“必須有”的。例如,如果一個網站的某個功能依賴于用戶登錄,那么用戶登錄功能就可能被視為“必須有”的需求。
  • 競品標準: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所有競爭對手都提供了某項功能,那么這項功能可能被視為“必須有”的。這是因為如果缺少這些功能,可能會導致用戶流失。
  • 預期的ROI(投資回報率):如果某個需求預計會帶來大量的回報,例如吸引新用戶、增加用戶滿意度或提高銷售,那么這個需求可能被視為“必須有”的。
  • 對內部流程的影響:如果某個需求能夠大幅提高內部工作流程的效率,那么這個需求也可能被視為“必須有”的。

2. 常見的S指標

S(Should have,應該有):這些是重要但不是必要的需求。如果有足夠的資源和時間,這些需求應該被實現。

  • 增強用戶體驗:這類需求可能不是產品或服務的核心功能,但是它們可以明顯地改善用戶的體驗,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產品的吸引力。
  • 間接影響核心業務:這些需求可能會間接影響到公司的關鍵業務目標或關鍵性能指標(KPI)。
  • 對大部分用戶重要:如果一個需求對大部分用戶來說都很重要,即使它不是產品或服務的核心功能,也可以被認為是“應該有”的。
  • 改善效率或性能:這些需求可以提高產品的效率或性能,但如果沒有它們,產品或服務也能正常運行。
  • 提高競爭力:這些需求可能在市場中的一些競爭產品中已經存在,并且對于保持或增加市場份額有一定的幫助。例如,如果競品中的一個常見功能在你的產品中缺失,可能會讓用戶覺得不便。
  • 促進用戶參與和滿意度:這些需求可以提升用戶對產品的使用度,可能通過增加額外的功能或者提高已有功能的用戶體驗。
  • 對未來版本的鋪墊:這些需求可能對未來版本的一些“必須有”需求有所鋪墊,對項目長期發展有利。
  • 符合行業趨勢:如果某個需求符合當前行業的發展趨勢或者用戶的行為模式,即使這個需求不是產品或服務的核心需求,也可能被認為是“應該有”的。

3. 常見的C指標

C(Could have,可以有):這些是可以有但不那么重要的需求。這些需求只有在有額外的資源和時間時才會被實現。

  • 對一部分用戶有益:這些需求可能對某些用戶群體非常有用,但對所有用戶并不都是必需的。
  • 長期目標:對于長期的產品或業務目標有幫助的需求,可能在當前階段被認為是“可以有”的。
  • 有限的資源影響:在資源(時間、人力、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這些需求可能會被暫時擱置,等到資源更加充足時再考慮實現。
  • 增強功能:這類需求通常是對現有功能的增強或優化,可以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吸引力,但并不是必須的。
  • 改進用戶體驗:這些需求可能可以改進用戶體驗,但并不影響產品或服務的基本功能。例如,增加一些額外的定制選項,或改進界面設計。
  • 長期價值:這些需求可能對項目的長期價值有所貢獻,但在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明顯的效果。
  • 探索新功能:這些需求可能涉及到一些新的功能或想法,尚未確定其對產品或服務的實際價值。
  • 獨特創新:這些需求可能包含一些創新性的元素,這些元素在競品中并不常見,但可能為產品帶來獨特的吸引力。
  • 額外的用戶便利性:這些需求可能為用戶帶來一些額外的便利,盡管不是必需的,但有可能提高用戶滿意度。
  • 備選方案:如果一些“應該有”或“必須有”的需求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實現,“可以有”的需求可能作為一種備選方案。
  • 市場測試:在不確定某個新功能是否有價值時,可以先將其作為“可以有”的需求實現,以便進行市場測試和用戶反饋。

4. 常見的W指標

W(Won’t have,不會有):這些是在當前項目周期內不會被實現的需求,但可能會在未來的項目中考慮。

  • 超出當前范圍:這類需求可能超出了產品或項目的當前范圍,可能由于技術、時間、預算等限制,不可能在當前或近期的版本中實現。
  • 低價值或影響?。哼@些需求對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貢獻較小,或者對用戶影響較小。
  • 成本高效益低:這些需求的實現成本(包括開發、測試、維護等)遠高于它們可能帶來的益處。
  • 與產品或服務的方向不一致:如果需求與產品或服務的長期發展策略、愿景或目標不一致,可能被認為是“不會有”的。
  • 資源限制:實現需求需要的資源(包括時間、人力、資金等)超過了項目的可用資源。
  • 技術難度:需求的技術難度過大,當前的技術或技術團隊無法實現。
  • 低價值:需求可能的回報或價值相比其所需的投入過低,實現它的成本效益比不高。
  • 法規限制:因為法規或合規問題,需求不能被實現。
  • 與其他需求沖突:需求與其他已經確定要實現的需求存在沖突。

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看如何使用MoSCoW方法。

開發一個電子郵箱類產品,那么“必須有”的功能可能包括:

  • 用戶能發送和接收郵件
  • 用戶可以刪除郵件
  • 用戶可以看到未讀郵件等

基于主線業務流程,這些需求都是電子郵件應用的核心功能,如果沒有這些功能,系統將無法完成一個業務閉環。但是,“必須有”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必須有”需求都必須在產品的第一個版本中實現,而是說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某個階段,這些需求都必須得到滿足。

“應該有”的功能可能包括:

  • 用戶可以搜索他們的郵件
  • 用戶可以通過郵件應用設置提醒
  • 用戶可以把郵件按日期、發件人或主題排序等

雖然沒有這些功能,用戶仍然可以發送和接收郵件(即核心功能),但是這些功能可以提高用戶的體驗和效率?!皯撚小钡男枨笸枰獧嗪猓枰陧椖康臅r間、預算和資源進行判斷和決策。當資源充足時,“應該有”的需求應當被實現,但如果資源緊張,可能需要將它們推遲到后續的版本中。

“可以有”的功能可能包括:

  • 郵件應用可以集成其他社交媒體功能
  • 用戶可以自定義界面主題
  • 應用可以提供自動排序和分類郵件

這些需求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用戶的滿意度,但如果沒有它們,應用仍然可以完成其核心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可以有”的需求可能在資源充足時被提升為“應該有”,或者在資源更加緊張時被降級為“不會有”。這要看項目的具體狀況和團隊的決策。

“不會有”的功能可能包括:

  • 郵件應用可以播放視頻游戲
  • 郵件應用可以制作3D模型
  • 郵件應用可以翻譯所有語言

這些需求可能超出了電子郵件應用的主要目標和范圍,或者實現它們的成本和復雜性遠超過了可能的收益?!安粫?#8221;的需求是項目團隊明確不會在當前或近期的版本中實現的需求,這有助于團隊更好地管理期望,避免資源的浪費,并保持產品或服務的焦點。

在實際應用中,MoSCoW模型只是一個參考,在使用過程中,需要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和環境。不一定需要嚴格按照“必須有”、“應該有”、“可以有”、“不會有”四個分類來劃分。

三、RICE 分數模型

RICE分數模型的名稱來源于它的四個主要組成部分:Reach(影響范圍)、Impact(影響力)、Confidence(置信度)和Effort(工作量)。這四個維度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評估體系,幫助產品經理全面、客觀地評估每個需求的優先級。該模型不僅考慮了需求可能帶來的直接影響,也衡量了實施需求所需的工作量,從而更好地分配資源。

  • Reach(影響范圍):這是指一個需求在給定的時間周期內(例如每季度、每年)能夠影響到的用戶數量。
  • Impact(影響力):這是指每個受到影響的用戶在什么程度上會受到這個需求的影響。通常,可以使用1(邊際影響)到5(大影響)的范圍來評估這個影響力。
  • Confidence(置信度):這是指對Reach和Impact評估的信心有多高。通常,可以使用百分比的形式來表示這個置信度,例如80%、90%等。
  • Effort(工作量):這是指實現這個需求需要多少人力資源。

RICE分數的計算公式:

1. 舉例說明如何使用RICE模型

針對一個購物網站,假設我們正在考慮以下兩個需求:

  1. 優化搜索引擎
  2. 創建一個新的用戶社區功能

需求A:優化搜索引擎

所以,優化搜索引擎的RICE分數是 10000 * 3 * 1.0 / 10 = 3000。

需求A:創建一個新的用戶社區功能

所以,創建一個新的用戶社區功能的RICE分數是 5000 * 2 * 0.8 / 20 = 400。

從RICE分數來看,你應該優先處理優化搜索引擎的需求,因為它的RICE分數更高。

這是基礎模型的計算示例,通常情況下,影響我們計算的指標往往不止一個,那么需要我們設計更貼合業務和現實的計算模型來統計。

舉個例子:

根據公司目標的拆解,我們將Reach拆成三個指標:活躍用戶數、功能使用次數和頁面訪問量。活躍用戶數=每天登錄系統的用戶數;頁面訪問量=進入頁面的次數。并賦予每個指標一定的權重。

接下來,我們套用模型分析一個需求:我們希望在銷售線索管理中增加一個智能模糊查詢的功能。

計算如下:

我們得出RICE分值為18.252。

再分析一個需求:我們希望在知識庫里增加智能機器人的功能。

計算如下:

我們得出RICE分值為1.266。那么優先級顯而易見。

上述案例,只是舉了一個不太嚴謹的例子,給大家啟發。實際情況中,要根據你的具體項目和業務需求來決定。要點是選擇一個能夠量化和具象化的指標,以便更好地進行需求優先級排序。

2. 常見的Reach指標

  • 用戶數量:這是最直接的影響范圍指標,即這個需求將直接影響多少用戶。你可以根據過去的數據或對未來的預測來估計這個數字。
  • 交易量或交易金額:對于電子商務或金融應用,你可能會考慮這個需求將影響多少交易量或交易金額。
  • 頁面訪問量:對于網站或在線服務,你可能會考慮這個需求將影響多少頁面訪問量。
  • 活躍用戶數量:對于需要用戶持續參與的產品或服務(例如社交媒體或在線游戲),你可能會考慮這個需求將影響多少活躍用戶。
  • 轉化率:如果這個需求是關于優化用戶的轉化路徑,例如注冊、購買或升級等,你可能會考慮這個需求將影響多少轉化率。
  • 業務部門或團隊:在內部項目或企業應用中,你可能會考慮這個需求將影響多少業務部門或團隊。
  • 功能使用次數:如果你正在考慮改進一個已有功能,你可能會看看這個功能的使用頻率,以此來估計改進后能影響到多少用戶。
  • 用戶留存率:如果某個需求可能會影響用戶對產品的忠誠度或滿意度,那么可以考慮使用用戶留存率作為指標。
  • 新用戶獲?。喝绻硞€需求目標是吸引新用戶,比如新增一些引導教程或者營銷活動,你可能會看新增用戶的數量。
  • 客戶細分:在某些情況下,你可能關注的是特定的用戶群體或客戶細分,例如VIP用戶、高活躍度用戶、付費用戶等。
  • 產品線或服務:如果你的公司提供多種產品或服務,你也可能會考慮這個需求將影響多少產品線或服務。
  • 地域: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在多個地理區域中提供,你可能會考慮這個需求將影響多少地域。
  • 會話時長:如果需求的目標是提高用戶的會話時長,比如推出一些新的內容或者引入游戲化的元素,你可以看看這個需求可能影響的用戶會話時長。
  • 社交傳播:如果產品有社交屬性,或者需求的目標是增加產品的社交傳播性,你可能關注這個需求能影響多少用戶的分享行為。
  • 關鍵性事件:如果需求與影響用戶完成關鍵事件(比如完成購買、提交表單等)有關,你可能需要估計該需求能影響多少此類事件的完成。
  • 滿意度/Net Promoter Score (NPS):如果需求的目標是提升用戶滿意度或NPS得分,你可以預估這個需求將影響多少用戶的滿意度或NPS。
  • 數據產出:對于那些產出數據用于進一步分析或決策的需求,可能關注的影響范圍是產生多少新的、有用的數據。
  • 系統或設備:對于那些優化性能或兼容性的需求,你可能會看這個需求將影響多少種類的系統或設備。

3. 常見的Impact指標

  • 用戶滿意度提升:如果一個需求能夠明顯提高用戶的滿意度,這就是一個強烈的影響力指標。這可能通過用戶調查、反饋或直接與用戶交流來測量。
  • 用戶活躍度增加:如果一個需求能夠讓用戶更頻繁地使用產品或服務,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有力的影響力指標。
  • 轉化率提高:對于電商、在線廣告等以轉化為關鍵指標的業務,如果一個需求能夠提高用戶的轉化率(如點擊率、購買率等),這將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力指標。
  • 用戶留存率提升:如果一個需求能夠幫助更多的用戶留在產品或服務中,而不是流失,這也是一個有力的影響力指標。
  • 完成關鍵任務的速度或效率:對于一些以效率為核心的產品或服務,如果一個需求能夠幫助用戶更快或更高效地完成他們的任務,這將是一個強大的影響力指標。
  • 質量或性能改善:如果需求的實施將顯著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或性能,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力指標。
  • 成本或風險降低:如果需求的實施可以顯著降低業務運行的成本或風險,這也是一個強大的影響力指標。
  • 收入增長:如果一個需求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提高收入,那么這將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力指標。
  • 市場份額增長:如果一個需求能夠幫助公司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那么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力指標。
  • 用戶參與度提升:如果一個需求能夠提高用戶的參與度,例如通過增加用戶的互動或貢獻,那么這也可以視為一個強大的影響力指標。
  • 操作簡化:如果一個需求能夠使用戶的操作更加簡潔、方便,這也是一個強大的影響力指標。
  • 客戶忠誠度增強:如果一個需求能夠增加客戶的忠誠度,例如減少客戶流失率或提高回購率,這將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力指標。
  • 品牌形象提升:如果需求的實現能夠提升公司或產品的品牌形象,這也是一個強大的影響力指標。
  • 問題或錯誤的解決:如果一個需求能夠解決用戶頻繁遇到的問題或錯誤,這也是一個強大的影響力指標。
  • 新的商業機會:如果需求的實現能夠創造出新的商業機會或收入流,那么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力指標。

4. 常見的Confidence指標

  • 數據支持:如果你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市場研究,或者之前的A/B測試結果支持這個需求,那么你對其可能的效果就會有更高的置信度。
  • 專家意見:如果你的團隊或行業內的專家對這個需求有強烈的肯定,那么你的置信度可能會提高。
  • 需求明確性:如果需求定義得非常明確,你對其預期的結果有明確的理解,那么置信度也會較高。
  • 技術風險:如果你的技術團隊對實現這個需求有高度的信心,并且預計沒有重大的技術難題或風險,那么你的置信度可能會提高。
  • 用戶反饋:如果你已經收到大量的用戶反饋支持這個需求,那么你的置信度可能會增加。
  • 歷史成功案例:如果類似的需求在過去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那么你對這個需求的成功也會有更高的信心。
  • 資源可用性:如果有足夠的資源(如人力、財力和時間)來實現這個需求,你的置信度可能會提高。
  • 合規性:如果這個需求符合所有相關的法規和政策,你對實施這個需求的信心可能會提高。
  • 依賴關系:如果這個需求的實現不太依賴于其他不確定或風險較高的因素,你的置信度可能會提高。
  • 團隊能力:如果你的團隊有足夠的技能和經驗來執行這個需求,那么你對這個需求的信心可能會提高。
  • 利益相關者支持:如果關鍵的利益相關者(如高層領導或關鍵合作伙伴)支持這個需求,你的置信度可能會提高。
  • 戰略匹配度:如果這個需求非常符合你的產品或業務戰略,那么你的置信度可能會提高。
  • 市場趨勢:如果市場趨勢支持這個需求,那么你的置信度可能會增加。
  • 需求的復雜性:如果需求的復雜性較低,更容易實現,那么你對其的置信度可能會提高。
  • 風險管理計劃:如果已經有一個明確的風險管理計劃來應對可能的挑戰,那么你的置信度可能會提高。

5. 常見的Effort指標

  • 人天或人小時:這是衡量工作量最常用的單位,基于你的團隊在給定的時間內能完成多少工作。
  • 開發成本:這可能包括硬件、軟件、許可證和其他相關的開發成本。
  • 運維成本:一旦需求被實施,可能需要一定的運維支持,比如服務器維護、故障排查等。
  • 訓練成本:如果需求的實現需要額外的員工培訓或外部專家咨詢,這也是工作量的一部分。
  • 變更管理成本:實施新的需求可能需要進行一定的組織或流程變更,這也會帶來一定的成本。
  • 項目管理成本:管理一個需求的實施,比如進行會議、編寫報告、更新項目計劃等,也需要一定的工作量。
  • 風險緩解成本:如果需求的實施帶來一定的風險,可能需要一些額外的工作量來進行風險緩解。
  • 測試成本:新的需求實現后,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測試,這也是工作量的一部分。
  • 文檔編寫成本:新的需求可能需要更新或編寫新的用戶手冊、產品說明書或內部操作指南,這也是工作量的一部分。
  • 用戶適應成本:如果新的需求改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可能需要用戶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適應,這也可以視為工作量。
  • 設計成本:設計新的功能或服務也是工作量的一部分,包括UI設計、UX設計等。
  • 市場推廣成本:如果新的需求需要進行市場推廣,比如廣告、活動等,這也是工作量的一部分。
  • 后續維護成本:一旦需求被實施,可能需要定期的更新和維護,這也是工作量的一部分。
  • 外部合作成本:如果實現新的需求需要與外部合作伙伴合作,可能會有額外的協調和管理工作量。
  • 安全和合規成本:新的需求可能需要進行安全評估和合規檢查,這也是工作量的一部分。

選擇工作量指標應根據具體的項目需求和業務目標,關鍵是能準確地衡量和描述需求的工作量。

需求是永遠都做不完的,需求池也永遠不會空。高效利用Moscow方法和RICE分數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如何評估和排序需求優先級,更有效地進行決策,推動產品順利進行,實現商業目標。

大家下期見~

本文由@Olivia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樣的公式才是比較客觀的優先級排序

    來自廣東 回復
  2. 6666怎不錯

    來自山東 回復
  3. 真好,真想轉給老板看,這樣他臨時插的需求就沒有理由是P0

    來自浙江 回復
  4. 理論知識和實際案例相結合,到我收藏夾吃灰吧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