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貸全流程詳解——貸前策略搭建
其實,與客戶風險對應的金融風控策略,也存在著相應的生命周期。這篇文章里,作者就對金融信貸中貸款前策略搭建的各個階段進行了解讀和總結,一起來看看如何完成貸前策略搭建的閉環。
想必大家都知道客戶有全生命周期,與客戶風險對應的金融風控策略,也存在著生命周期。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金融信貸中貸款前策略的全生命周期。
一、貸前策略搭建初期
在貸前策略搭建初期上線多少規則比較好?是不是一次上線越多規則越好?這可能是策略人員前期很頭疼的問題,既怕上多了無效策略導致上線時間的延后,錯失業務進入市場的最佳良機;更怕上線規則少了漏過一些壞人,導致前期的風險指標難以交代。
到底應該如何控制這個平衡?
其實,一般在業務上線初期,規則越少越好,最好要有一個MVP版本,且一定要能支持快速迭代。
具體原因有如下三點:
- 業務初期需要快速試水,摸清目標客群的自然風險情況,這樣才能快速在產品層面進行評估和調整;前期試水和后期試水產生風險絕對值在量級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前期較少,也可以快速止損。
- 上線后策略的迭代優化,需要足夠的樣本量,前期更多的樣本能幫助快速定位問題并補足漏洞,這樣漏洞越來越少,業務拓廣的信心也越來越大;同時,可以避免迭代時樣本不夠的尷尬境地,影響迭代速度。
- 初期缺少自身客群的Y值,無法準確量化定義前期策略的效用,所以一些不確定的策略均可離線觀測。
二、貸前策略搭建中期
在策略搭建初期,通過快速迭代已經補足了一些很明顯風險策略漏洞,也對初期上線的規則做好全面的復盤和調整,基本保證了線上運行的策略高效性。
在同客群的前提下,初期階段各家金融機構在風險策略上還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除非某些金融機構先天在自有數據上有很明顯的優勢,拉開差距主要集中在中期。
在中期上線的策略規則數量會快速達到一個很高的數量,像火山爆發一樣,而且會持續一段時間。原因是在貸前策略搭建中期,業務量已經達到了一個相對可觀的量級,可以支持細分客群的量化分析,同時也具備足夠的樣本量。接下來就需要進行大規模的量化分析和策略迭代。
策略搭建中期,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 進行大規模、有序的可用規則線上A/B Test,這個過程主要目標還是在找壞人,將測試無誤的規則轉正上線;
- 將這批轉正的規則集合進行內部交叉分析,剔除雜質。簡單來說,就是看有哪些規則是可以被其它多條規則所替代的;再將剔除雜質后的這批轉正的規則集合與原有規則集合進行交叉分析,進一步剔除雜質;
- 在上述2步系統的完成后,接下來就要做回撈了。也就是在拒絕的客戶中找一些好的客戶撈回,這個時候也需要做大量的A/B Test,驗證無誤的規則轉正上線;
- 最后就是對精煉的策略進行分類和歸納整理,形成完成的策略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很好的規劃,當進展策略整理和回顧時,就會出現無從下手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擴充的規則,并不是每次都是雷同的,不同的產品類型和業務場景,分析拓展出來的規則屬性都不一樣,這也是策略的難點,需要結合實際業務來調整。就像樹的種子都差不多,但長成大樹后形態是有差異的一樣。
三、貸前策略搭建后期
經過中期策略系統的優化后,貸前策略體系主體已經基本完成,但是不是代表已經沒有深度挖掘的空間了呢?
其實到這里,有挑戰的事情才剛開始!
現在針對當前客群已經有了一套比較適合的貸前策略,接下來需要把這套策略上升一個維度,就是細分客群,做差異化審批。
所要優化的不是單個規則,而是優化整套策略,目標是適配各個細分的客群。
如果說中期的策略優化是保證當前產品的盈利性,那么后期的差異化策略則是擴大收益的利器。在做差異化審批的同時,主體的這套策略也需要優化,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應對一些突發事件的優化,以及進件客群變化的應對調整。
經歷這個過程后,將會完成貸前策略搭建的閉環。
當策略分析人員在經過日復一日的風險策略體系全生命周期管理后,因為其已經熟悉不同產品、不同客群的差異化審批策略,就能針對任何一個新客群、新信貸產品,在較少數據甚至沒有數據可依的初期,設計出上線策略的MVP版本,才能夠幫助業務在開展初期以最小的風險代價打下后期堅實的策略基礎。
這也許就是,為何資深的風控策略分析師“拍腦袋”都拍的準的原因吧。
來源公眾號:FAL-金科應用研院(ID:fintechapplab_sz),Make Fintech Easier And Smarter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FAL金科應用研院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風險策略,如同精細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