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二次確認后,用戶依然會誤刪?
為了防止誤刪除,很多時候會添加二次確認彈窗,但是用戶依舊會誤刪,這是為什么?本文對此進行探討,一起來看看吧。
接到需求說要給刪除確認彈窗增加一句新的文案提示,要顯眼。因為很多老師會發生誤刪學習活動的情況,當學習活動有學生提交后再被誤刪將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其實為了防止誤刪,點擊刪除后已有一個二次確認彈窗,我很奇怪,為什么用戶還會誤刪?
一、關于刪除
刪除概念的發明者是馬克西米利安·安伯格斯,他從小患有閱讀障礙,導致他終生都很害怕拼寫錯誤。但不幸的是,在他訂婚上由于一個拼寫錯誤導致訂婚失敗。他意識到錯誤永遠都無法完全防止,只要錯誤能夠挽回就足夠了。在 1888 年,他提出了名為“馬克西米利安右寫可擦式書寫機,配備全新專利橡皮擦和撤消按鈕”的宏偉計劃。
刪除概念由此而來。
二、為什么要刪除?
在計算機出現后,在有限的存儲系統上存儲數據時,總是會發生內存不足的情況,所以需允許用戶刪除某些內容。
在數字信息時代,我們在互聯網上存儲了大量的信息數據,總會有我們想要刪除一些內容的情況,可能是因為之前的信息有錯誤,或者我們不想被其他人看到,或者是我們不想被互聯網記住,總之我們需要刪除來隱藏那些信息。
根據以上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刪除是一項需要耗費用戶精力成本的操作,刪除前,用戶需判斷當前數據是否有價值,如果被判定無用或者不得不清除時,用戶會對數據進行刪除。
比如,你有刪除過你郵箱里的郵件嘛?我猜很少有人去刪除郵件,因為我們不常用,所以也無需花精力在郵件的管理上。但對于Notion(或者其他軟件)的筆記,電腦存儲的照片、文檔等等,大多數人應該都操作過刪除。我們需要花費時間成本在這些事情的管理上,對內容進行梳理后,發現某些內容無用,需要刪除。
這一過程發生的時間可長可短,也許看到某個內容的標題就可以判定要刪除,也許需要看內容的詳細介紹甚至還需做比較來判定是否刪除。
三、刪除的二次確認
人就是會犯錯誤,所以為了避免人們誤刪,通常會有一系列的設計來防止這種不可逆的刪除行為。見過最多的設計應該就是刪除的二次確認,這確實可以防止誤點擊,但不見得可以防止誤刪除。我也一直都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設計,尤其是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下,各種產品爭先恐后的搶奪人們的注意力,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難集中。
在操作刪除前,用戶已經確定了自己當前的任務目標就是完成刪除。人的注意力有限,大腦很懶惰,人們通常只會關注他們所在意的事情,當用戶點擊刪除后,刪除的二次確認彈窗在該進程中阻擋了用戶,用戶為了快速完成任務,甚至都不會去看確認內容,直接點擊刪除,來加速任務進程。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產品之前已經有刪除確認對話框,而老師們依然會發生誤刪的情況。
四、如何真的防止誤刪?
1. 了解用戶決定刪除數據的原因
從我們產品來講,有一種場景是:老師對課程 B 進行備課(學習活動的管理),將課程 A 的內容復制到課程 B,復制結束后,會進入課程 A,但老師以為進入的是課程 B,此時會直接對課程 A(老師理解的課程 B) 進行學習活動管理,刪除某個學習活動后發現刪錯了。
從這里就可以了解到刪錯學習活動的原因在于復制流程與用戶心理模型不符,在這種場景下,無論在刪除確認對話框上如何設計,對于降低誤刪率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2. 讓用戶對于自己的錯誤可挽回
這種設計也經常見,比如刪除后,會提示用戶在一定時間可撤銷?;蛘呤窃黾右粋€回收站,用戶可以從回收站找到數據。
但是這種方案的研發成本比較大,所以我們當時并未采取該方案。
3. 確認刪除對話框
為什么還要把這個對于降低誤刪率影響不大的設計拉出來聊,因為它實現最簡單。如果衡量研發成本之后依舊決定采取該方案話,我們還是可以看看怎樣使其作用發揮到最大。
如上圖是原本的設計,可以看出這句文案就是一句廢話,沒有傳達給用戶任何有用的信息。比如你去超市買瓶水,把水遞給老板,老板問你你確定要買嗎?你肯定一臉懵逼,直到付錢后,發現卡里余額少了一百塊,你才反應過來。如果是良心的老板可能會這么問你,這瓶水一百塊,你確認要買嗎?
對話框的文案也是一樣的,需要傳達給用戶有用的信息,比如該學習活動已有 20 名學生提交,刪除后不可恢復,確認刪除嗎?有價值的文案可以告知老師遺漏掉的信息,讓老師重新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刪除。
文案的修改只有當老師注意到時,才會對老師起作用,而我們之前說過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還需通過視覺設計,讓老師注意到對自己有用的文案。
還有一些確認對話框會定義更復雜的規則,比如需正確輸入標題,或者輸入登錄密碼等,通過增加用戶的刪除操作成本,喚起用戶注意力。
最后
防誤刪不僅在點擊刪除后預防,更好的設計應該是在刪除前。了解誤刪的原因,減少因與用戶心理預期不符的設計導致用戶誤刪的情況,再從誤刪除后考慮。對于真正想要刪除的用戶,每一次的確認對話框也增加了一步操作路徑,所以具體選擇哪種設計方案,也需結合具體需求考慮。
本文由 @阿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文章通讀后,還是沒解決用戶根本就不會思考,然后去操作刪除的這個動作痛點;
對于刪除我自己以往所做的項目經驗中,有個動作設計叫延遲操作,在確認按鈕或者刪除按鈕上增加延遲幾秒后才可點擊的交互樣式,來達到打斷用戶行為的這個動作,從而強制用戶查看被刪除內容的必要提示信息,但是這個用法有弊端,就是打斷了用戶行為,所以一般是建議只在對刪除數據有重大影響或者量級較大(設置一個量級指標)時,觸發延遲確認的提示按鈕,強制用戶明白后果,望共勉;
我以為有啥好的設計
前后矛盾
引用原文:用戶為了快速完成任務,甚至都不會去看確認內容,直接點擊刪除;
引用原文:有價值的文案可以告知老師遺漏掉的信息,讓老師重新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刪除。
文章有說的,二次確認彈窗并不是一個防誤刪的好設計,但是衡量成本之后,還是決定采用該方案,所以在該方案基礎上進行優化。當然有價值的文案只有被注意到才有價值。
提示內容的信息很關鍵,這篇文章寫的很好。很小的細節也有思考的深度
謝謝,希望對你有用
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