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如何做好業務調研?

0 評論 6730 瀏覽 53 收藏 11 分鐘

B端產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為客戶賺的更多,省的更多”,下面文章是筆者根據自身過往的工作經歷,總結出來的B端產品的調研方法內容,大家一起往下看看吧!

眾所周知,B端產品和C端產品所提及到的用戶,是不一樣的群體。首先從目標群體看,C端產品是面向廣大消費者,用戶對于產品的需求是一致的,因此C端產品的用戶往往都是個人;而B端產品,面向的群體可以是外部用戶(采購SaaS軟件),也可以是企業的內部用戶,并且用戶群體還會區分多角色,不同的角色的需求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調研方式上,B端和C端也會有很大的區別。

因此,筆者將根據過往的工作經歷,總結了一下B端產品的調研方法。

一、明確調研的目的

在開始調研之前,需要明確此次調研的目的及目標,因為明確調研的目的,才能找到合適的調研角色。B端的需求、工程量都很大,一旦方向搞錯,將會浪費很多的人力、物力。

那調研的目的有哪些呢?我認為可以拆解為這三個部分:戰略目標、業務策略、落地執行。

  1. 戰略目標:指的是公司層面的目標,可以通過公司的愿景、品牌發展方向、企業文化等多個方面去分析公司想要達成什么樣的結果。
  2. 業務策略:當總的戰略目標制定后,往往會拆分成一個個小的戰略目標到不同的事業部,事業部就會根據公司戰略目標去制定自己的落地策略,例如要做的項目是什么、涉及到哪些團隊、績效目標/制度是什么、總流程是什么。
  3. 落地執行:當業務策略明確后,需要根據每一個策略去拆解一線的任務,并完成執行,這個階段,就需要去明確每一個人需要去做什么事情,每一件事情,都能落地到系統中的細節。

二、明確B端業務有哪些類型的角色

  1. 戰略提出者:一個項目的落地,往往是從上往下去貫徹公司的戰略來執行,而提出戰略的人,往往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老板,一般老板會針對自身/集團的期望,提出具體的戰略方向,再將戰略的方向,拆解到不同事業部、部門中去,一般產品經理很難直接調研到老板,因此能夠去理解戰略的目的,就已經很好了。
  2. 業務負責人:指對某一種業務負責的人,例如客服業務,對客服業務負責一般是客服總監、客服經理。業務負責人一般是B端產品的終極用戶,因為B端產品核心的價值就是幫助業務管理者達成業務目標。因此一般產品經理會與業務負責人調研業務的目標、產品的方向。
  3. 一線執行者:具體實操系統的用戶,保障業務的日常開展,是B端產品的直接用戶,也以客服業務舉例,一線執行者往往指的是一線客服、客服組長。因此一般產品經理會跟一線執行者調研具體的執行細節,了解詳細的業務流程、業務規則。
  4. 協同方:這里指的是企業內部配合主業務部門開展項目的協同同事,例如客服部門在搭建售后流程時,往往需要供應鏈、銷售的同事一起配合。因此一般產品經理也是了解具體的執行細節即可。

為什么要明確不同的角色,是因為在B端業務中,不同的角色產生的需求側重點都有可能不一樣,例如客服部門需要做一個工單系統:

  • 客服經理:期望實現工單數據的監控,能夠實時看到每一條工單的處理時效,能夠看到不同部門、不同人員的處理情況。
  • 客服組長:不同客服組所負責的工單類型往往是不一樣的,因此客服組長會期望能夠實現工單信息的配置,能夠個性化配置工單填寫的字段、工單分配的規則、工單的處理提醒內容。
  • 客服人員:期望工單的處理流程、交互能夠更加簡單,在處理工單時系統能夠自動填寫一些重復的信息,在處理工單時能夠提供更多的參考信息輔助,減少頁面的跳轉。

三、明確調研的方法

在調研時,如果能夠掌握恰當的方法,能使調研更加高效、高質量。

  1. 提前準備調研提綱:當明確好調研對象后,可以提前根據不同的調研對象,準備不同的調研提綱,在調研開始前,提前發給調研對象。調研的提綱中需要包含調研的時間、調研的地點、調研的目的及背景、調研的問題。如果不提前準備,就很容易導致調研過程非常的發散,無法獲取到有價值的信息。
  2. 明確調研順序:一般調研的順序,都會從高職級的人員開始,例如客服經理——客服組長——客服人員,按照這樣的順序去調研,好處是能夠從上往下去理解“戰略-策略-執行”的信息,而如果一開始就找客服人員調研,會很容易就陷入細節中去,導致找不到核心問題。
  3. 提前研究需求的價值:在一些場景下,產品經理做的需求有可能滿足了戰略的目標,但損害了一線人員的效益,如果不提前研究好這些信息,這樣在調研的時候,調研對象的負面反饋就會成為你的干擾信息。
  4. 與調研對象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通過調研,能夠使我們跟業務人員的關系拉近,正式的調研結束后,往往后續還會存在很多的小問題需要持續保持溝通。

上述所提到的方法,通常是線下/線上直接跟調研對象進行溝通,但調研的渠道還有很多種,例如:

  • 輪崗實習:輪崗是指產品經理深入到一線,直接去上手業務人員的工作,這種方式其實是了解業務的最好方法,很多時候我們只做了設計,但卻沒有真正去使用系統,這就會導致我們無法很好去理解業務的痛點,都是在憑自己的主觀感覺在設計,被動地去接收需求。
  • 發放調研問卷:這種方式雖然調研質量沒有直接溝通高,但是一種比較高效的手段,比較適合調研對象較多、需要收集大量用戶反饋的場景。

在設計問卷問題時,有幾個注意事項:

  1. 控制問卷的長度:如果問卷問題太多、太長,用戶填到一半就不想填了,盡管強制他們填寫,往往收回來的問卷參考質量都不高,因此需要控制好問卷內容不能太多,并且最好提前告知用戶問卷調研的目的,預計填寫所需要的時間,讓用戶能有一定的預期。
  2. 控制開放性問題:開放性問題不能太多,因為很少人愿意花時間去寫一大段的文字。
  3. 避免誘導性提問:例如不要問“如果上線之后,您會使用嗎?”,而是要多用選項去幫助用戶答題,例如“XXX功能使用后,您的體驗是(a.非常滿意 b.滿意 c.一般 d.不滿意 e.非常不滿意)。

四、輸出調研報告

完成了調研工作后,我們對業務的整體流程、現狀、痛點都有一定的了解,此時就需要輸出一份調研報告,并提供給我們的核心調研對象進行查看,目的是為了保證調研過程中雙方的理解是沒有偏差的,并且一旦發現調研報告有問題,業務同事也可以及時提出,避免在后續的產品設計過程中再出現問題。

調研報告的結構如下:

  • 調研的對象:列出調研的對象分別有誰。
  • 調研問題及結論:列出每一條調研的問題及調研結論。
  • 業務訴求:針對每一條問題,業務是否有對應的訴求,若有,訴求是什么。
  • 解決方案:針對業務的訴求,商討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 優先級:該問題解決的優先級。

五、總結

以上就是B端產品業務調研的一些技巧及方法,雖然調研的方法有很多,但歸根結底的核心還是——產品經理不能脫離業務去做設計,業務是需求的根源,產品經理要通過自己的專業力去貼近業務、熟悉業務,只有這樣,我們做出來的東西,才能更符合業務的期望,解決核心的痛點。

本文由 @Silenc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