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公交模型提升需求管理效率:一種創新的團隊協作策略

0 評論 3303 瀏覽 25 收藏 16 分鐘

在項目管理中,只有管理得當,團隊和諧得當,效率才會提升。下面這篇文章是筆者分享的一種創新的團隊協作策略,公交模型提升需求管理效率。大家一起來認識認識吧!

一、 引言

在項目管理中,需求管理是成功的關鍵,涉及識別、獲取和管理人們對產品或服務的期望和要求。良好的需求管理可以確保項目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期望,避免資源浪費和項目范圍蔓延。

然而,許多組織在實踐中面臨挑戰,傳統需求管理方法往往線性、剛性,與客戶互動有限,導致需求理解不足和響應緩慢,可能導致項目失敗。為應對這些挑戰,本文提出了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公交模式。

這是一種靈活的需求管理方法,類似于公共交通工具的運行方式。在這個模式下,需求如同乘客在不同站點上車和下車,項目團隊需管理這些“站點”,確保需求能高效進入項目開發流程并得到滿足。

通過模擬公交系統運作,我們可以實現需求管理的高效性和適應性,從而在快節奏的項目環境中取得成功。

二、公交模型的概念

公交模式把需求管理比作一個公共交通系統,其中需求就像是需要到達特定目的地的乘客。

在這個系統中,需求在其生命周期內會經過不同的“站點”,每個站點都代表需求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如需求收集、評審、排期、實施和驗收。需求(乘客)在整個過程中被接收(上車)、處理(行程中)和完成(下車),同時保證在整個過程中不斷有需求被接受和已完成的需求被移出系統。

通過允許需求在不同階段靈活“上車”和“下車”,公交模式能夠適應項目的變化,以及團隊能力和資源的波動,從而確保需求管理的連續性和靈活性。公交模式的設計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技術環境。

需求可以在任何階段被重新評估和調整,以確保產品的競爭力和相關性。每個需求的狀態在公交模式中都是可見的,像實時追蹤公交車位置一樣。這種透明度不僅有助于團隊成員對需求的理解和響應,也讓利益相關者能夠跟蹤需求的進展。

三、公交模型的工作流

1. 需求收集(站點設置)

  • 站點定義:明確需求收集的范圍和類型,設立固定的“站點”,即收集點,如特定的郵件列表、需求提交平臺等。
  • 提交規則:制定需求提交的格式和規則,確保收集到的信息準確、完整。

2. 需求分析(路線規劃)

  • 需求評審:評估每個需求的可行性、影響范圍、優先級和資源需求。
  • 需求整合:將相關需求合并或拆分,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和業務目標。

3. 需求排期(車次安排)

  • 版本規劃:根據需求的優先級和開發資源,規劃需求在產品的哪個版本中實施。
  • 迭代計劃:在敏捷開發環境中,需求被分配到特定的迭代或沖刺中。
  • 臨時加班車:針對緊急或特別需求,可能需要安排臨時的加班車(加急開發和部署流程)。
  • 緊急班次: 設立一個“緊急班次”,僅用于處理那些必須立即發布的緊急需求。定義一個嚴格的緊急需求審批流程,確保只有真正緊急和關鍵的問題才能使用緊急軌道。緊急需求一且發布,要迅速組織回顧會議,分析其緊急性的原因,并學習如何在常規過程中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4. 需求開發(乘客上車)

  • 開發分配:根據需求特點,分配給相應的開發人員或團隊。
  • 開發跟蹤:監督需求開發的進度,確保按計劃進行。

5. 驗收與部署(到站通知)

  • 驗收測試:完成開發后進行詳細的測試,確保滿足需求規范。
  • 用戶驗收:由需求提出者或最終用戶進行驗收。
  • 上線部署:驗收通過后,需求被部署到生產環境,并通知所有相關方。

6. 反饋循環(乘客下車與評價)

  • 用戶反饋:收集用戶對新功能的反饋。
  • 持續改進:根據反饋優化現有功能,調整未來的需求收集和開發流程。

7. 流程優化(循環與調整)

  • 效率分析:定期評估流程效率,識別瓶頸和改進點。
  • 流程調整:基于分析結果和團隊反饋調整流程,以提高效率和響應速度。

8. 核心要素

  • 定時收集:需求不是隨時被接受和處理,而是在預定的時間點集中收集。
  • 固定路線:需求處理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類似公交車固定的行駛路線。
  • 預定時間表:確定需求處理的時間表,比如每周或每兩周進行一次需求評審和排期。
  • 批量處理:單個需求不立即實施,而是和其他需求一起批量處理,提高效率。
  • 規則明確:公交模型要求對需求收集、處理和發布的規則必須明確,所有人都能清晰理解。
  • 優先級排序:根據需求的重要性和緊急性對它們進行優先級排序,以合理分配資源。
  • 靈活調整:雖然是定時收集和處理,但公交模型也應允許在必要時對時間表和處理流程進行靈活調整。
  • 溝通機制:要有有效的溝通機制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了解需求處理的進度和變更。
  • 反饋循環:在需求完成后,收集反饋并用于改進未來的需求收集和處理過程。
  • 持續改進:定期回顧和評估模型的效率和效果。

四、公交模式的具體應用

1. 背景

一個中型電子商務公司面臨需求管理上的混亂,需求從各個部門和客戶不斷涌入,導致產品團隊難以跟上節奏,緊急需求經常打亂計劃。公司決定實施公交模型來優化需求管理流程。

2. 目標

  • 確保需求被系統地收集、分析、排期和實施
  • 提高團隊對緊急和變更需求的響應速度
  • 增強跨部門之間的透明度和溝通
  • 提升需求實施的效率和質量

3. 流程制定

1)需求收集(站點設置)

公司設立一個內部平臺作為需求提交站點,每月第一個周一,任何員工和客戶都可以在這里提出新的服務需求或改進建議。

  • 需求來源:描述需求的起源或來源。例如:客戶反饋、產品需求、運營需求、客戶需求、技術需求、高層需求。
  • 功能模塊:指定需求涉及的產品或系統的具體模塊或部分。若為新功能,明確提及“新模塊”。
  • 背景問題:簡潔明了地描述產生此需求的背景和當前所遇到的問題。盡可能提供數據或事例支持。
  • 業務價值:描述實施此需求后可以為業務帶來的預期價值或好處。例如提高效率、增加用戶、提升滿意度等。
  • 需求描述:詳細、清晰、具體地描述內容。
  • 提出日期:記錄需求提出的確切日期。格式統一為“YYYY-MM-DD”。
  • 提出人:記錄提出需求的人員姓名或團隊。若有多個提出人,列舉主要聯系人。
  • 相關資料:提供需求相關的支持文件、鏈接或參考資料。

2)需求分析(路線規劃)

  • 內部評估周期:每周周一,產品團隊對收集的需求進行評估,分析其影響和緊迫性,并對其進行反饋。
  • 外部反饋周期:每周周一,產品團隊與相關方召開需求反饋會議,對每個需求進行反饋和問題解答。
  • 初步評估結果:此處填寫需求的初步評估狀態,“待評估”、“已評估”、“需進一步討論”等。
  • 反饋日期:產品團隊對需求進行評估后的反饋日期。
  • 反饋內容:產品團隊對需求的具體反饋內容,可以是“接受”、“拒絕”、“暫不考慮”等,同時可加入具體的理由或建議。
  • 注意:需求反饋環節不回復開發周期和排期

3)需求排期(車次安排)

  • 內部規劃周期:雙周周一,產品團隊對收集的需求進行評估,規劃下一個需求管理周期的初步版本范圍。
  • 外部同步周期:雙周周一,產品團隊與相關方召開版本評審會議,明確最終版本范圍。
  • 版本內容:50%新功能;20%優化需求;30%其他需求
  • 版本內容變更流程:如需變更需求,根據緊急度,可增加1-2個緊急需求。如非緊急需求,可從中挑選顆粒度相當的需求進行更換。

4)需求開發(乘客上車)

開發分配:項目經理進行需求拆解和任務下發,分配給相應的開發人員。


5)驗收與部署(到站通知)

驗收準入標準:

① 要求對需求文檔上提及的所有功能進行全面測試,且提交驗收測試時,開發方發現的所有缺陷都已解決。
② 驗收環境準備就緒,提供測試賬號,驗收測試環境準備完成,與線上真實環境一致。
③ 清除測試數據,保證無臟數據導致異常。

產品驗收合格標準:

① 系統滿足驗收測試要求,產品需求均已實現。
② 驗收測試用例執行覆蓋率達到100%。
③ 測試通過率達到100%,非功能性測試用例達到95%以上。
④ 在測試中發現的Bug已經得到閉環,Bug趨勢得到收斂。
⑤ 沒有P0,P1級必現BUG存在,P2級非必現BUG數目不能超過2個(注:非必現bug的復現概率不能高于5%),剩余BUG數不超過5個,所有BUG數目不能超過8個業務驗收合格標準:沒有P0,P1級必現BUG存在,P2級非必現BUG數目不能超過2個(注:非必現bug的復現概率不能高于5%),剩余BUG數不超過5個,所有BUG數目不能超過8個。

6)反饋循環(乘客下車與評價)

  • 1.bug處理流程:用戶反饋 -》運營接收問題 -》做一輪初篩 -》反饋給 測試人員 -》測試人員復現,提交Bug,登記線上問題表 -》反饋給開發同學,開發修復 -》測試同學驗證 -》上線 -》告知運營
  • 2.需求處理流程:用戶反饋 -》運營接收問題 -》做一輪初篩 -》反饋給 測試人員 -》判定為新需求 -》反饋給產品同學入池
  • 3.線上問題記錄表:所屬系統/頁面/模塊/問題描述/圖示/提出者/提出日/版本號/問題類型/缺陷性質/優先級/問題狀態/產品責任人/當前處理人/問題定位/解決方案/解決日期

注意:為了應對緊急情況,臨時解決的方案必須記錄,bug標識出臨時解決,需要真正修復驗證后進行關閉。

7)流程優化(循環與調整)

對整體流程持續優化和調整,直至流程全部運營順暢。

正如公交車穩定而有序地穿梭于城市,我們的需求管理機制確保每個功能安全、準時地到達用戶手中。

這一機制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強化了團隊之間的合作與溝通。正如公交系統連接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的需求管理流程連接了用戶的需求與開發團隊的能力,確保每個功能都能準時抵達用戶手中。

每個參與者,無論是需求提出者、開發者還是測試人員,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共同推動著項目向前發展。

專欄作家

Olivia,微信公眾號:Olivia是只產品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致力于分享加倍干燥專業干貨的空想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