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設計師復盤:從0到1打造B端儀表盤

0 評論 2281 瀏覽 8 收藏 24 分鐘

我們可以怎么設計B端儀表盤?過程中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或規避?這篇文章里,作者分享了一名國外設計師在做B端儀表盤頁面的設計過程和思考,一起來看一下,或許會對屏幕前的你有所啟發。

翻譯了一篇國外設計師在做B端儀表盤頁面的設計過程和思考,最后我會通過文章進行分析,看看我們能從這個設計案例中學到哪些東西?

這個設計案例以創作者為中心,驅動創作者更好的創作內容和關注創作者成長。跟我們日常接觸的內容創作平臺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從文章中也可以感知內容創作平臺是如何驅動設計師進行輸出和提升的。

這也是一個很典型的設計項目復盤案例,也可以幫助我們的設計師學習從0到1完成設計復盤。

譯文:讓創作者能夠在Graphy平臺上追蹤他們的內容創作歷程——產品設計案例研究

在這個案例研究中,我想要分享的是我們如何解決讓創作者在Graphy創意平臺上時刻了解他們的進展和成長的問題。

一、團隊與職責

我作為這個項目唯一的設計師主導這個項目,負責這個項目的方向制定和設計執行。我的主要職責包含提出產品創意、改善用戶體驗、視覺設計、與產品相關利益相關者合作。

自始至終,我得到了我的設計主管巴蒂、產品和技術同行的支持,他們向我提供了反饋意見和評論。

二、背景

2023年初,Graphy推出了一個企業對消費者的平臺(B2C),旨在幫助內容創作者通過直播生成內容并從中盈利。

將自己想象成以為教授金融的內容創作者,你可以通過Graphy直播平臺進行直播并教授你的觀眾,通過你的知識業務進行獲利。

在Graphy平臺,創作者可以通過兩種途徑變形:

  1. 專業推薦:專業訂閱使學習者能夠使用類似在直播間內提問和無限制聊天等功能,當觀眾(我們稱之為學習者)在觀看創作者直播時購買專業訂閱功能時,我們會將一定比例的金額分給創作者。
  2. 觀看時長:基于創作者內容的觀看時長,平臺會計算一定金額作為收入給到創作者。

三、目標

如果你曾經在線創建過內容,您會明白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他需要毅力和一致性,同時它要求創作者自發地有意愿地去創作內容。作為一個平臺,我們有責任讓這一旅程為我們的創作者帶來鼓勵和回報。

一種方法是幫助他們跟蹤和了解他們的進展,這將使他們能夠了解到什么對他們有用,以及他們可能需要改變什么才能使指標發生變化。

因此,我們決定做一個分析儀表盤為創作者提供需要的數據點,以更好的幫助他們了解他們在平臺上的內容創作歷程。

四、成功指標

雖然我們沒有可以跟蹤創作者成長與分析儀表盤的一階效應(即影響因素),但是有一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創作者認為儀表盤很有用的指標就是:參與率和留存率。因此,這些是我們這個項目的成功指標。

五、解決問題

1. 最初的想法和感受

當我第一次聽到【分析】和【儀表盤】這兩個詞時,最先涌上我的腦海里的是大量的數字、一組圖表和一個狹小的屏幕。之前沒有設計過儀表盤,這個似乎讓人不知所措。

2. 舊設計稿作為一種概念的證明

我們有一個舊的設計,之前我們的其他設計師很快就把他們組合在一起了。這樣做的目的是給我們的利益相關者和領導層展示概念證明(因為這個直播平臺是我們正在進行的0-1項目中的一個)。

3. 簡要介紹

我收到的任務簡單說就是重新思考整個儀表盤設計并改善用戶體驗。

4. 舊設計稿分析的見解

首先,舊的設計似乎充滿了各種信息,可能會給用戶帶來巨大的認知負擔。第二個觀察發現存在大量的用戶操作點,反過來可能會造成困擾并阻礙平滑導覽。

我需要考慮的事情:

  • 此時,我們的創作者是否需要所有的信息?我們是否可以重新優化數據的范圍?
  • 哪些數據對創作者旅程是至關重要的,哪些數據可能被認為是多余的或者可以被隱藏以簡化用戶體驗,防止認知過載?

5. 構思

除了解決舊的設計稿中觀察到的問題之外,我還想縮小范圍,從新的角度來處理手上的任務。

首先提出最基本的問題:創作者最想在平臺上了解創作旅程中的哪些事情?

以下是我最初列出的幾點:

創作者關于他們的創作旅程最想了解的幾件事:

  1. 關注總數
  2. 每日、每周、每月粉絲增長
  3. 總收入
  4. 每日,每周,每月收入增長-可以顯示每個月的最高水平(用獎杯或明星標記)
  5. 直播總數
  6. 每日、每周、每月直播數量
  7. 總觀看時間-直播+錄制,付費+免費(*獨立觀眾)
  8. 每日、每周、每月觀看時間數據-可以突出觀看時間最多的一天或每個月最多
  9. 收入來自哪里(哪些是直播,哪些是錄播,總觀看時間,分布顯示)
  10. 支持者(超級粉絲)人數-以及他們的名單,支持日期
  11. 支持者/追隨者的地區/城市
  12. 頂級表現流列表-在線觀看人數、總觀看時間、總視圖、收入、日期
  13. 在表現最好的直播中,顯示被問到的問題,顯示反應時間戳
  14. 直播下降率/時間地圖-在什么時候下降最多,在什么時候開始下降
  15. 你的內容在搜索中出現了多少次
  16. 搜索與你的類別/內容相關的字符串(這樣創作者在直播中可以更好地命名)
  17. 你的類別中有沒有類似的創作者列表?

我還對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儀表盤體驗提供了一些想法,我把這些內容都列了出來,并于團隊分享,以便他們在該方法上保持一致。

這個儀表盤應該是什么樣的?

  1. 易于使用,信息應該易于識別
  2. 創造者應該覺得來到這里是為了獲得見解,而不是被周圍的數字所淹沒
  3. 以有趣的方式展示見解
  4. 不應該感覺周圍都是數字
  5. 試著用儀表板上的數據/信息講一個故事——我在我的旅程中處于什么位置,我正在做什么,如何提高(情報范圍)?

6. 研究和見解

基于研究工作臺設計靈感時,我發現屏幕上的展示非常的雜亂,堆滿了過多的圖像和圖表,難以閱讀,很難去理解這些儀表盤上的信息。

然而,在讀了一些關于工作臺設計的文章之后,我意識到很多專家建議在屏幕上盡可能多的顯示數據,這一個概念看上去違反直覺的,更加促使我去挖掘這些建議背后的基本原理。

在與團隊負責人的交談中,我們討論了儀表盤通常供數據和業務分析使用。他們有資格并熟練地以某種方式閱讀數據,并且需要同時查看大量的指標。然而,我的用戶不是分析師,而是創作者。它可以是任何人,比如你和我。背景很重要!

在設計儀表盤時,我想要確保它易于導航和使用。創作者到這里來尋求見解,而不是感到不知所措。它應該被設計的簡單的,不會過于繁瑣。

當做競品分析的時候,我研究了其他產品使用的方法。我的重點是具有類似以消費者為基礎目標受眾的公司,而不是以分析師為核心的受眾。我發現一些令人影響深刻且相關的例子,包括Airbnb, Vimeo, Unsplash, and YouTube。

我發現并從競品分析中得出:

  1. 展示數據的簡單方法(例如,使用什么類型的數據可視化以及如何設計圖形易于閱讀);
  2. 信息層級(例如,標簽應該如何編寫、重要的數字如何突出)。

7. 信息架構

此時,與產品經理進行頭腦風暴并最終確定我們希望分析儀表盤顯示的所有數據點似乎是正確的。正如我們看到的,舊的設計頁面有很多的數據點。

我想在這里澄清兩件事情:

  1. 當創作者在Graphy上開始他們的內容創作的時候,確定他們需要和不需要的數據點。
  2. 根據更有意義的內容以及我們之前在創作者經濟領域的經驗,重新考慮和思考數據的耦合。

8. 視覺設計

這些是該項目的第一個版本的設計

當用戶登錄點擊Analytics菜單后,就會看到【概覽】頁面。

所有的信息和數據點被分為三部分:概覽、內容、支付。

這使得用戶可以輕松得通過儀表盤導航并使用數據。

1)概覽

在一系列的頭腦風暴會議后,我們決定并希望創作者聚焦于三個主要的指標,以幫助他們更快的成長。這三個指標是:觀看次數、關注數量和收入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創作者內容的全生命周期的總觀看次數、他們擁有的關注人數以及他們產生的收入。

在總生命周期數下方,我們顯示了過去28天的變化。

為什么顯示全生命周期數據而不是每個月的數據呢?那是因為,因為平臺剛剛推出,創作者還沒有足夠的數據供我們每月展示。因此,我們決定首先展示生命周期,并最終轉向每月數據。

輔助提示提供了有關特定指標的含義的更多信息,并告知用戶該數據是全部生命周期。

我們決定將圖表與數字一起展示,以便用戶輕松了解他們的增長模式。

正如之前我在本案例中研究的那樣,我希望用戶在我們平臺上的內容創作旅程時還可以感受到獎勵和動力。同時,我不希望儀表盤過于繁瑣和事務性。

因此,我們決定在指標中 添加這個Banner條以及最新更新(自上次出現在該儀表盤上以來),例如關注者的增加、支持者的增加等。此類信息會激勵用戶訪問儀表盤并更好的了解他們的成長,而不是害怕它。向他們展示哪怕是最小的提升都會讓他們對自己的旅程感到滿意

除了總體指標之外,我們還決定展示他們最近的直播表現。這是創作者普遍希望跟蹤的內容,以了解他們最近發布內容的表現。

2)內容頁面

包含內容選項卡,我們決定顯示與觀看次數、觀看時間、最近直播相關的所有數據點,這些指標都與創作者在我們平臺上創建的內容相關。

實時觀看次數是創作者直播時獲得的直播觀看總數。

錄制觀看次數是錄制的直播流獲得的觀看總數(每個直播都由平臺錄制,供學習者稍后觀看)

餅圖與觀看次數一起展示,以便清晰的區分實時觀看次數和錄播觀看次數之間的差異,以便讓看到數據的讀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比例的要點。

3)選擇數據可視化類型

我考慮了多種數據可視化選項,但最終選擇了折線圖,因為他簡單、熟悉且易于使用。

決定在折線圖中使用多線條,可以輕松比較總觀看次數、實時觀看次數和記錄觀看次數。

圖表圖例也是可操作的復選框,用戶可以勾選或者不勾選,來決定每條線的顯示與不顯示。

這些圖例是這樣設計的,因此用戶對他們想要查看的數據和想要隱藏的數據有更多的選擇權。與沒有復選框和用戶必須始終看三行的情況相反,這在某種情況下會導致信息過載。

數據可視化中的顏色展示:

數據可視化中的顏色展示非常的重要,關乎到儀表盤上使用的數據可視化的顏色選擇,為了更好地理解怎樣在dataviz中使用顏色,我參考了一些資源,例如 Material Design, mysidewalk Style Guide, Chartio, Datawrapper Academy等。

我還檢查了色盲模擬器中的顏色,以驗證我使用的所有顏色是否對于具有任何色盲或者對訪問具有困難的人來說都是可以區分的。

4)默認值設計

在用戶界面中設置默認值是UI界面設計和信息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當我們在考慮數據過濾的默認持續時間時,選擇正確的值非常的重要。在本例中,默認過濾持續時間設置為28天,有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平臺的新穎性:鑒于該平臺相對較新且創作者最近才加入,因此選擇較短的時間范圍(28天)作為默認值,他提供了他們最近的表現的相關快照。

趨勢之間的平衡:短于一個月(例如一周)的時間被認為太短,無法提供有意義的趨勢數據。另一方面,較長的持續時間可能會因為過多的數據點而讓用戶不知所措。這樣,28天的設置就達到了平衡。

行業標準:研究和競品分析表明。大多數儀表盤都會顯示月度數據。與這種模式保持對齊可以提供熟悉度和友好的體驗。

從本質上來說,默認值設置的選擇在確保向用戶提供相關且易于理解的信息,最終增強界面的整體可用性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5)支付

在【支付】選項卡中,我們顯示與收入和結算相關的所有數據點。結算金額是創作者根據每個月產生的收入從Graphy平臺收到的金額。

六、影響

在將近兩月的上線后,儀表盤顯示了值得注意的指標:

  1. 平臺40%的總流量被定向到分析儀表盤;
  2. 據觀察,第一天的留存為55%,而第7天的留存為40%;
  3. 參與度百分比(人們與圖表交互、切換選項卡等)為70%,表明用戶互動活躍;
  4. 平均參與時間(每個創作者每天在儀表盤上花費的時間)為1.5分鐘。

七、學習內容與總結

  1. 由于我是第一次設計儀表盤,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新的學習體驗,我非常喜歡這個過程,和過程中經歷的頭腦風暴;
  2. 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我被提醒說設計有時與環境密切相關。了解我們的目標受眾并進行相應的設計非常重要,而不是盲目遵循模式;
  3. 由于從事這個項目,我有機會閱讀和學習了一些關于數據可視化的內容,我相信這些信息對我將來從事的項目有很大的幫助。

八、面向未來設計

我覺得我們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使分析儀表盤體驗更加直觀和信息豐富。這個想法不僅僅是為了展示數據,而且是為了幫助創作者從中獲得認識和見解。我們還可以通過幫助創作者將這些見解轉化為可操作的行為,讓體驗更上一層樓,幫助他們改變指標。

其中一個想法是,我們可以展示創作者旅程中的里程碑。假設一個創作者已經獲得了一定數量的關注者,當他們登錄時,我們可以用五彩紙屑動畫進行慶祝,并提供有關他們的里程碑的更多詳細信息。打個比方,到達這個里程碑需要多長時間,這是轉折點、高光時刻等。

另一個想法是,我們可以顯示表現最好的直播以及有關它們的更多詳細信息,例如直播期間提出了多少問題、反應時間戳、參與度、峰值觀看次數等。這可以幫助創作者了解哪些內容可以表現更好以及原因。

思考:從設計師Zainab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什么

1. 用戶體驗五要素體現得淋漓盡致

戰略層和范圍層要求我們分析項目的背景和目標。Zainab拿到項目時,對內容平臺項目背景進行了簡單分析,然后制定了目標,確定了衡量模型的指標。

Zainab對舊的設計稿進行了梳理,確定了一些列創作者旅程中的數據指標。

對儀表盤設計而言,她并沒有被一些列數據指標所迷惑,而是堅定地制定儀表盤應該有的體驗規則。

2. 正確地使用設計方法讓工作事半功倍

使用競品分析得出數據展示的技巧和信息層級的劃分;使用頭腦風暴,盡可能多的獲取設計靈感和方案。

3. 設計細節上的強化和理論學習支撐

數據篩選時間維度的制定,設計師參考了競品、行業基本規則等;

數據可視化顏色的測試,設計師通過色盲模擬器,避免顏色的顯示問題,非常嚴謹;

數據圖表類型的選擇,單線和多線的處理,可見與不可見的處理,設計師從體驗上做了很多的考慮。

默認值的設定,也是讀了一定的設計文章作為理論支撐。

4. 數據跟蹤

設計師在上線兩個月后對數據進行跟蹤,從中得出跟多的思路和經驗。

5. 復盤

設計師對項目進行了總結,同時也對項目的未來版本做了一點的思路分析。對未來的設計值得我們學習,只有深入參與了、分析了、總結了,我們才更加知道用戶的偏好。

6. 價值證明

這個跟國內的設計環境不一樣,國外設計師比較在意和重視項目負責人或者設計總監對她的認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給她樹立信心,促進成長。

原文作者:Zainab Delawala(本文翻譯已獲得作者的正式授權);譯者:阿琦Aqi

原文:https://uxplanet.org/enabling-creators-to-track-their-content-creation-journey-on-graphy-a-product-design-case-study-d331b616dbf1

本文由 @阿琦Aqi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