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光大銀行“云繳費”產品

0 評論 2036 瀏覽 9 收藏 16 分鐘

金融行業的光大云繳費,大家有了解過嗎?對它大家有什么樣的看法呢?下面是筆者整理分享的關于光大銀行“云繳費”產品一文的相關內容,對此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進來了解更多哦!

2023年11月9號,在金融街論壇線下成果發布活動中,中國光大銀行攜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共同發布了《數據便民繳費與高質量發展——2023年中國便民繳費產業報告》

本文一起來聊聊這款金融行業的超級明星:光大云繳費平臺。

(以下信息主要來自公開資料和個人理解,如有不對之處,感謝留言指正?。?/p>

一、云繳費介紹

1. 產品現狀

光大云繳費想必大家都用過,新發布的報告中提到,平臺已經包含了1.5萬個服務項目(可以簡單理解為繳費項目)。

當然,這里的服務項目并不是業務種類,比如一個取暖費代收,是一個業務種類,但不同的城市需要對接不同的熱力公司,即一個業務會對應很多第三方企業(商戶),所以我理解1.5萬應該是對接的這些收費商戶的數量。

另外,還公布了一些其他數據,比如年活躍用戶數達到了5.8億,這個體量無論是在金融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都屬于頭部產品了。

其中,年交易筆數高達25億筆,這是什么概念呢?假設平均每筆交易100元,一年就會有2500億的流水,對應為銀行帶來2500億的高質量存款(活期)。

假設平均每筆交易的手續費是0.2%,一年下來就會有5億的手續費收入。據了解,實際上云繳費產品的手續費收入還要高于這個數字。

繳費類平臺前些年我也做過一些,簡單來說,這類“代收”業務是中間業務中相對簡單的交易,但卻很繁瑣。

像上面提到,同樣是代收取暖費,平臺需要對接不同的熱力公司,而不同的公司(商戶)又有不同的接入標準和技術規范。

因此當這個過程達到一定量級時,在底層技術架構和頂層業務架構上,都將帶來極大的考驗。

2. 業務場景

繳費這個場景主要有三個角色:用戶、商戶、平臺方(以銀行為主)。

其中用戶包含了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兩類,我們日常接觸大多是個人用戶,但其實企業用戶繳費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畢竟它們的金額會更大,遷移成本更高。

商戶也隨著行業的發展,從最初的水、電、燃氣、取暖,逐步發展為涵蓋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場景類商戶,如社保、政務、交通罰款、財稅、教育、物業、醫療等等。

從交易層面來看,繳費業務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流程:查詢欠費信息、繳費、退款、查詢繳費記錄、清算對賬。

只不過在場景逐漸豐富之后,不同的繳費場景下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處理要求。

所以,相比于其他資金處理場景,繳費業務是一個簡單而繁瑣的工程,而云繳費能夠將“小生意”做成“大買賣”,并發揮出了絕對的規模效應,確實令從業者欽佩不已。

當然,這里說的簡單只是相對而言,畢竟它也涉及到資金、安全,一分錢的差錯都是1級生產事故,需要按照金融體系下的設計規范和流程逐一梳理。

二、平臺方賺哪些錢?

1. 對公賬戶的高質量存款

所有的收費商戶,都需要開立本行的對公結算賬戶,這些繳費資金便會形成大量的活期存款。

和銀行近些年的“高息攬儲”不一樣,這些活期存款的利率是非常低的,而且今年國家一直在發布相關政策鼓勵銀行降低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這進一步壓縮了銀行的存貸差。

因此,高質量存款能夠幫助銀行降低內部的ftp定價,促進支行業務推廣,進而提高貸款業務的收益。

這部分收益并不是繳費業務直接帶來的,但在綜合收益層面的效果是顯著的。

2. 手續費收入

手續費就不多說了,這是本業務的最直接收入來源。即便對很多商戶會有不同的減免優惠政策,但長期來看,這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3. 場景促活

上面兩條,是以商戶維度的收益,本業務從用戶維度也有對應的效果。

首當其沖便是銀行的開卡量和個人活期存款,我們應該遇到過一些營銷活動,比如用光大銀行卡繳費能夠獲得優惠減免活動。

這些活動的轉化率有多少?具體的數據我們應該很難查到,假設按照10%的轉化率來算,5.8億年活躍用戶,便能為光大帶來5800萬的本行個人用戶。當然,這些用戶可能是新客戶,也可能是存量的活躍客戶。

4. 廣告收入

這一點也無需解釋,有流量的地方就會有生意。

只不過對于銀行而言,他們投放的廣告更多是自己的其他產品,通過這個巨大的流量入口,為其他金融類、泛金融類服務提供轉化渠道。

最終這些收益,都會體現在綜合收益及財務報表上。

5. 銀企合作

1.5萬個服務項目,其中勢必有很多更優質的商戶,尤其是在教育、醫療、政務等層面的機構客戶。

對于銀行而言,通過繳費這種輕量級服務打開與商戶的合作,再通過綜合服務形成行業垂直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深度的銀企合作,后續所帶來的收益也是繳費業務無法體現了。

所以我們看,當一款產品達到規模效應之后,盈利方式將是多元化的。

三、平臺的技術能力

1. 開放平臺

大家都知道,同樣的業務有一萬個用戶,和一百萬用戶,對于技術架構來講是有天壤之別的。云繳費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同樣進行著一次次技術迭代升級。

現在的云繳費已經對外提供了標準的開放平臺,商戶可以通過平臺的標準自行接入。

這也印證了那句話:規模之后必開放。

開放平臺的推出,不僅完善了產品的技術架構,將業務進行組件式拆分,也極大提升了商戶接入的效率。

以我之前做繳費業務來看,一個標準的商戶接入,大概需要2人月才能完成,而通過開放平臺,也許一兩周就搞定了。

2. SaaS輸出

我也是最近才了解到,光大云繳費平臺也推出了輕量級的SaaS版本,為一些中型商戶,或者有商戶資源的機構提供線上繳費產品,具體的合作模式還不太了解,但想來這種方式也是一個不錯的技術+業務輸出。

當你具備了領先的技術能力和成熟的產品之后,將產品做小、或者切分成多款產品,分別對外輸出,也是一個有效的推廣形式。

3. 其他

其他的技術能力就不多說了,大部分“明星互聯網產品”都是這樣做的,比如多渠道集成、多場景觸達之類,本質上沒有太多的新意,但人家就是做出來了,你們就是想做沒做成。你說氣人不~

從理念到方案,再從方案到執行,再從執行到成熟,這個過程看似很順滑,實則充滿了荊棘與坎坷,不親自走一遍,永遠也體會不到。

四、創新能力

未來云繳費的創新也會是多方面的,其中介紹幾個重點,或者是熱點。

1. +數字人民幣

云繳費已經入駐了央行的數幣App,可支持通過數字人民幣繳費。

這一步可以說是大勢所趨,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做數幣領域的創新,可我一直沒有入門,也是挺慚愧的。

2. +AI

AI和大模型在繳費場景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智能客服和多渠道、多種類場景的體驗識別上。

不過在金融場景的大模型應用,一直處于謹慎探索期,對于新技術的嘗試,銀行業普遍晚于互聯網科技公司。

所以我個人認為,金融+AI的普適化,可能還要多等幾年。

3. +數據治理

無論是數據資產化,還是響應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的數字金融篇章,業務+數據一定會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繳費業務的數據可以應用于用戶征信,從而優化社會的信用體系,在貸款審核過程中作為輔助性參考。還可以通過繳費習慣和其他信息為用戶做出繳費預測、產品推薦、繳費提醒等。

我相信在數據層面的創新點還有很多,只不過有些思路不方便公開說。

五、我的思考

云繳費這款產品本次就聊到這里,通過對云繳費的了解,我總結了兩點思考:

1. 創新的三大驅動力

1)領先驅動:其中領先驅動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就像云繳費產品一樣,類似于滾雪球模式,因為較大的用戶基數,更容易看出效果,也更容易被動促使平臺進行創新。

然而領先驅動的危機則是沒有參照,容易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2)落后驅動:落后驅動則是大多數產品團隊進行創新的動力,因為行業內領先的是少數,大部分產品都處于追趕階段。而落后驅動一方面追趕起來很艱難,因為本身兩者的“加速度”不一樣。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用戶基數和新增獲客的問題,很難短期見效?;蛘哒f“逆風翻盤”是最艱難的。

3)趨勢驅動:趨勢驅動則是大家都在做,自己沒有想明白就順勢而為。

這種動力是最弱的,也是最容易不了了之、沒有結果的,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錯失了趨勢,變成了落后者。

2. 以點切面的發展模式

其實,我猜測云繳費在最初版本發布時,應該只是想做一個大一點、統一一點的繳費產品。

但隨著規模逐步壯大,又趕上了數字化的行業趨勢,借助銀行的資源漸漸地變成了一款現象級產品,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這讓我聯想到了早期的阿里,從B2B電商做起,后面有了淘寶,為了解決用戶和商家的不信任問題,又有了支付寶,慢慢隨著市場發展,又有了天貓。

支付寶最初也沒想到自己會發展成現在這種規模,手上有了大量的沉淀資金又不能眼巴巴看著,慢慢又有了螞蟻金服。

這一個個現象級產品對硬件和算力有著極大要求,所以又有了阿里云。自己用也是用,對外輸出也是一樣用,慢慢變成了現在這種模式。

所以,在產品創新的初級階段,到底是找到一個極致的切入點盡快“扎”進去,還是想一個完善的方案,然后開始慢慢布局呢?

從大多數成功的產品來看,我認為是前者,即先要有1,讓自己的1立得住,才有機會在后面補充無數個0。

雖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阿里的市值已經被拼多多超越,讓出了電商的第一把交椅。

但從行業發展歷程和綜合貢獻來看,阿里的價值依然是拼多多無法企及的,而且阿里的發展模式更適合我們學習。

六、尾聲

這篇文章在公眾號發布之后,有云繳費內部人員和我溝通,提到了一些實際的情況和困境。本文以普及為主,對于這些具體的問題不再補充,因為很多困境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尤其涉及到企業文化、工作模式、競爭環境等層面。

最后,希望國內還能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金融類明星產品,也希望我能有幸成為其中某款產品的參與者。

為我投票

我在參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3年度評選,希望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都能來支持我一下~

點擊下方鏈接進入我的個人參選頁面,點擊紅心即可為我投票。

每人每天最多可投30票,投票即可獲得抽獎機會,抽取書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紀念周邊&起點課堂會員等好禮哦!

投票傳送門:https://996.pm/7l9po

專欄作家

不想延期,公眾號:不想延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半路轉行的B端泛金融產品,堅持“以實踐驗證理論,以輸出倒逼成長”的目標。點滴珍貴,重在積累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