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端項目產品化之路

0 評論 5385 瀏覽 53 收藏 14 分鐘

很多時候,G端產品經理做的大多是一個個項目,而非一個個產品,但其實,政府內部服務類產品也是可以形成產品、進而標準化的。這篇文章里,作者就探討了G端項目的產品化之路,一起來看看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工作以來,所有接觸的項目大部分不是C端就是B端,互聯網發展到2023年的今天,行業的產品化程度其實都已經非常的高,新的產品形態的出現基本都在依賴新技術的發展,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等等。

而另一方面,在G端,因為制度層級太厚、離市場太遠等等各方面的原因,G端很多時候做的是一個個的項目,而不是產品,產品是應該有溫度的,可拓展的,以人為本的,有長久的生命力的。而不是單單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去做一個事情,寫一大串解決眼前問題的代碼。

一、什么是ToG,什么是G端?

ToG:(To Government,面向政府客戶)概念是由ToC和ToB衍生出的一個詞匯,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即是面向政府,也包括與政府有關聯的黨組織、事業單位、機關單位、軍事單位等組織機構。ToG并不是一個新的行業,到現在至少已經有20年的發展歷史,數年前ToG市場還是傳統IT硬件廠商爭奪的對象。近幾年政策上國家大力推進信息化和互聯網+的政策,G端軟件行業才逐漸成為互聯網公司布局、爭奪的市場。

G端:從字面上看指的是政府端,是為政府包括事業單位開發的產品,簡稱政務類產品,即由政府相關部門發起,不摻雜商業利益,將線下業務線上化,信息化,數字化的軟件類產品。因為各地政府在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中也需要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管理成效,優化服務流程。

二、G端產品分類及特性

很多人說政務行業沒有產品,只有客戶需求,不需要做需求分析,只要照著客戶說的去做,去定制開發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只是政務市場需求和產品特性有別于消費級跟產業級市場,面對用戶群的需求和訴求差異很大,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阿里的“城市大腦”、華為的“智慧城市”等就是出色的G端產品代表)

按照使用目的的不同,G端產品可以分為兩類:

是滿足大眾辦事,大眾服務需求的公共服務類產品。

公共服務類產品是以服務大眾(自然人和法人)為導向,目的是優化大眾辦事流程,精簡辦事環節,擴展網上服務渠道,服務窗口信息化前置,提高政務服務效率等,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的目標,提升城市、農村便民服務水平。

主要產品包括面向廣大公眾開設的網上服務辦理平臺(包括web網站、微信公眾號、移動端APP)、信息查詢平臺、數據開放平臺等。當前,這類需求的產品化,人文化程度較高,具有交互操作方式簡單、易懂、移動化的特點。

是滿足政府內部信息需求的服務政府類產品,

政府內部服務類產品主要面向各層級黨管、政府機構、各公檢法、稅務、事業單位等的工作人員作為使用對象。這類產品需求類型多種多樣,包括數據可視化類產品、后臺管理系統、各種業務管理系統等。這里就是本文的主要討論對象:

1. 數據可視化

數據本身是枯燥的,但可以通過可視化進而直觀、生動地呈現出來,使人們更容易分析數據,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數據可視化以簡潔直觀的方式描述并展示數據所反映的基本問題,幫助人們快速從海量數據中找到核心問題,從而有效提高數據分析的效率。

政府服務類的可視化需求,主要分為兩種,一是用來統計分析或監控,形式有大屏、web端、移動端等,主要面向的是政府決策人員和管理人員;二是以算法結果的形式嵌入業務系統中,達到決策輔助目的,主要面向的是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

2. 信息化管理系統

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機關單位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用的OA系統、財務系統、人事系統,類似B端產品。不同點在于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管理方式和業務需求區別很大,所以大部分定制化程度比較高。

3. 政務管理系統

這是政府服務類產品中最“重”的一部分,用來將復雜的業務流程線上化,信息化,數字化的一種產品。

政府部門、機關單位、事業單位跟隨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在國家大力推進互聯網+的政策推動下,各個黨政部門、事業單位、機關單位進行內部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例如公安部門的治安管理系統、黨組織的黨務管理系統、國庫支付系統、項目管理系統等。

這些系統往往還是跨部門跨層級的。這也就使得其產品邏輯和流程相當復雜。

三、政府服務類產品形態構造

通過上面產品分類及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相比政府內部服務類產品,公共服務類產品標準化的程度較高。

但是,政府內部服務類產品也是可以形成產品,進而標準化的:

我們需要有足夠多的耐心跟細心,深入理解其中的制度問題,領導層級問題,實事求是,避免形式化,還需要注意提煉業務、深化整合業務模式,相信這一部分產品化也只是時間問題。

具體的實現路徑來說,其產品形態的構造包括業務調研,完成解決方案、成熟產品框架、底層基礎軟件產品等。

1. 業務調研

在設計任何產品之前,都需要先分析業務場景,場景是一切需求衍生的源泉,這樣才能保證產品滿足實際需求,并且順利落地;未經過充分業務調研的設計方案只能算憑空想象的空中樓閣,脫離實際,難以落地。業務調研要講究方法和技巧,了解并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能夠讓業務調研工作事半功倍;

本人認為G端業務調研的核心流程包括明確調研目標、選取調研對象、確認調研方法、執行調研計劃、總結歸納輸出幾個環節(真要細究起來,這里也可以寫幾個篇幅)。

2. 解決方案設計

完整的問題解決方案是政府服務類產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G端政府組織結構差別較大、業務流程復雜、領導決策不同、強地域性(民情不同、法規不同、制度不同)等特點決定了G端產品的解決方案需要針對不同的客戶做個性化定制,需要考慮好足夠多的場景,在設計階段就具備良好的可拓展性,不能被用戶(往往是政府的領導)牽著鼻子走,產品設計要有前瞻性,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有些項目甚至需要駐場開發,不但把產品經理前置用戶調研,連開發也要一并帶上。

3. 行業產品框架

在上面2個環節的基礎上,要輸出成熟產品框架;首先,需要梳理特定行業的基本業務需求、流程和功能模塊,形成框架性的行業產品體系。其次,要在框架性基礎上,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并對部分功能進行定制化開發,將業務需求做成可以即取即用的模塊化設計,不一定要一次性全部做出來。

再次,完善解決方案,考慮不同場景下的不同需求,最終形成完整的行業解決方案。

4. 底層基礎設施應用

屬于對業務屬性依賴程度比較低的基礎軟件應用,可以直接做成通用化的工具產品,如視頻會議、數據共享交換系統,學習培訓系統等等。

5. 創新型應用

前面也說過,技術的發展是全人類共享的,落后就要挨打,誰主動擁抱誰就可以占得先機,作為政府部門也不能例外,優化利用云計算、大數據、IoT、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政府G端也可以創新出很多新產品,例如智慧產業,智慧安全服務,智慧民生服務,智慧基礎設施服務等等。

四、用戶體驗設計注意事項

隨著行業不斷發展和完善,G端產品已經從過去的重業務、重流程、輕體驗、輕視覺,轉變為業務、流程、體驗、視覺的并重。隨著大量企業入局G端市場,產品趨同嚴重,單靠功能堆砌難以產生競爭優勢,因而界面美觀、體驗流暢的產品往往能得到加分。

好的G端產品不僅可以滿足用戶的業務需求,還應該有好的操作體驗,讓用戶少思考,界面設計在視覺的表現上一定是克制、簡潔、干練的,因為超出操作需要的視覺元素越多,對于用戶認知的負擔就越重。

在實際項目實施過程中,以下幾點盡量避免:

1. 要避免信息展示殘缺不全

由于G端客戶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設計和實施時要盡量避免諸如人名、組織名稱、字段名等顯示不全或裁減遮擋等情況,做好應對策略。

2. 操作流程要有連貫性

要避免交互混亂情況,諸如頁面之間導航不清晰,用戶點擊按鈕后不符合用戶心理模型等情況。在設計時遵循效率優先的設計目標,交互層級和特效要盡量簡潔,頁面跳轉和交互層級不能太多,保持用戶操作流程的連貫性,避免打斷用戶的思考過程和信息獲取。

3. 降低用戶學習成本

數據錄入和展示要結合信息量來判斷,做到能點的絕不輸入,能看的絕不點擊;能用浮層就不用彈窗,能用彈窗就不跳轉新頁面。從根源上避免內容超負載,降低用戶學習成本。

4. 復雜業務流程需分步引導

業務流程龐大的情況下,避免只站在業務角度看問題,須站在用戶視角,用同理心推動流程優化。首先繪制出完整的業務流程圖,復雜長流程設計建議使用分部引導,然后提取關鍵節點,一個關鍵節點里包含若干個小步驟,最后將所有節點分步展示。

5. 更多的操作交給系統

設計時,優化流程信息與所填寫內容字段,部分信息可自動帶出;節點流轉有清晰展示,安撫用戶焦急等待情緒等,借用類似設計,優化用戶體驗和流程體驗。

本文由 @短劍在閑逛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