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為用戶在碎片時間提供個性化音樂推薦?

14 評論 6690 瀏覽 47 收藏 12 分鐘

好的設計必然是來自多次的迭代。

據亞馬遜Prime數字音樂業務統計,從2014年開始,“用戶只聽自己音樂庫的19%,其中大部分由目錄歌曲提供”,“客戶希望亞馬遜了解他們并提供個性化的音樂推薦”。

下圖從Prime音樂首席產品設計師Simon Pan博客截圖。

來自Simon Pan博客

思考問題:我們怎么為用戶在碎片時間提供個性化音樂推薦,并且擁有忠實用戶(提高用戶轉化率)呢?

?– 1 – ?我的角色

UX Designer

把握產品的核心功能、用戶研究(問題腳本)、情景設定(動作腳本)、制作可交互原型(A/B測試)、參與開發(目前正在開發iOS版本)。

UI Designer

根據可交互原型A/B測試的結果進行界面視覺設計、微交互(動效設計)、輸出設計規范和微交互動畫的定時關鍵幀

– 2 – ?研究用戶聽音樂的習慣

為了知道誰是我們的用戶,她有什么痛點和需求,我采訪了十個人。我們希望我們的App能給喜歡音樂的人帶來個性化的音樂體驗,所以我采訪的都是身邊的音樂愛好者。由于我們產品主要定位在18-34歲的女性群體,所以我采訪了8名女性2名男性音樂愛好者。

碰壁

在采訪過程及后續定性報告整理中,我發現了一個讓我很沮喪的問題 – 用戶定位與產品定位出現嚴重偏差,我們的產品核心是碎片時間為用戶推薦定制化音樂體驗,但是愛音樂的人每天聽音樂時間在1-6小時之間,不符合我們“碎片時間”的產品定位。

于是我重新定位用戶群體 – 工作時間較長、碎片時間想放松一下的人,并且適當提高男性用戶的比例。我重新采訪了6名女性4名男性。

驚喜

發現問題:音樂背后的故事 – 采訪第二個女性用戶(文藝女青年)時,了解到她最常用的音樂App是網易云音樂和一些使用習慣之后,我問“你聽一首歌的時候,會去看下面的聽友評論或者自己寫下一些想法嗎?” 她說“都會的,看聽友評論時感覺很多人沒有把想寫的寫完,我卻很想知道后續的事情,在字句之間找到自己的影子;有時一首歌勾起回憶,想記錄下此時的心情,就像一句話‘一個人的音樂,也想把周圍打動’,但是無奈有140字的限制還淹沒在了評論海中”。 這段話我在錄音中反復聽、思考著… 之后采訪中驗證是否贊同這個說法,普遍表示贊同,我想可以把它定位在“音樂背后的故事”吧!

增加功能點:聽歌的時候可以看故事;自己撰寫故事

驗證想法:男性并不排斥熱烈的顏色 – 因為我擔任UI設計師,所以當時有個想法是主色選取熱情一些的顏色,但是一直疑問男性是否能接受,所以我在采訪中帶著之前設想的幾種顏色驗證一下,驚奇的發現男生并不排斥純度較高熱烈一些的顏色。這個驗證適用在為年輕男性設計的產品上。

定性研究步驟圖

– 3 – 哪些人是我們的目標用戶呢?(創建人物角色卡)

用戶調研是一個高強度的工作,幫助我們快速定位目標用戶,并且有助于審核現有工作,了解用戶的目標、用戶需求、行為和痛點。用戶調研表明,“音樂”的概念代表了一系列細微的心理感受,可能是一段回憶,可能是一句歌詞,可能是那么一個字。

我在整個項目中不斷使用人物角色來指導設計決策,并在用戶和功能設計之間創造橋梁。

我的角色設定包括三個不同的原型(分別是文藝女大學生、職場女白領、剛畢業的男青年),用來促進討論我們的用戶需求,目標和不同的使用場景。我確定了行為變量來細分用戶。這些變量可以分為性格、目標、實現目標的阻礙、動機如聽歌的回憶、寫作分享等,影響選擇音樂應用的因素如歌曲、歌詞、推薦等。我與用戶討論了這些角色,以便清楚地了解應用程序的設計在第1階段和以后在未來版本中的目標。

在指定人物角色并將其與我們的產品策略相匹配之后,我優先考慮在早期階段專注于支持誰。第一階段的應用程序專注于支持文藝女大學生的目標,我們的主要角色。

下面是我為目標用戶創建的人物角色卡:

女大學生

商場女白領

畢業男青年

– 4 – 目標用戶、競品精益分析

我把之前做的用戶研究、人物角色卡分析結合競品-ONE進行了一個較為精益的分析,結合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確定功能點:

  1. 每日定制化推薦一首歌曲及故事(可以一邊聽歌一邊看故事)
  2. UGC思想,用戶自己撰寫故事并投稿

精益分析圖

– 5 – 信息架構 ?交互流程圖 ?初級A/B測試

A-想法剛形成時的信息架構

B-輕量化、增加用戶發表故事功能之后的信息架構

初級A/B測試

定義目標:底部四個導航和導航輕量化、增加發表故事功能的產品,哪個更能提升用戶體驗。

測試了之前用戶訪談的十個人,六個女生四個男生分為兩組 – 三個女生兩個男生。

在產品原型(根據要測試的目標展示的原型,不是全部)階段進行初級A/B測試(“初級是因為沒有上線不能測試大量用戶,不能用大量數據去證明想法”),為了在產品發布前越早淘汰掉不那么閃光的產品思路,讓產品更快的“一擊即中”。

產品原型-A

產品原型-B

創建變量:導航欄位置 – 上下,是否增加用戶發表故事功能。

A/B測試過程

分析結果:更多的用戶喜歡B組更輕量化的界面布局,A組認為“每日推薦”和“故事功能”重疊;B組普遍認為“小而美”的應用在使用上也應該給人小眾的感覺,比較喜歡用戶發表故事的功能。

– 6 – 反思總結

這是我大三前半學期一直在做的項目,有拖延癥的我這幾天整理作品集才把《Music Story》交互設計過程整理出來,交互設計、視覺設計、動效設計是獨立完成的,交互設計也是邊學邊做。從小到大學畫畫、到大學順其自然學設計的我在之前項目中更注重視覺界面設計,對于交互設計也只是“信息建構、做可交互產品原型圖”,通過這次的學習,尤其讓我明白了用戶研究的重要性,比如之前定位目標用戶 – “喜歡的音樂人”,通過用研才知道我的用戶定位與碎片時間推薦音樂的產品目標偏差是多么大。

現在產品在交互方面仍有很多不足,需要改進學習的地方,畢竟“好的設計必然是來自多次的iteration(迭代)”。

現在和團隊兩個分別負責iOS和后臺的技術人員一起開發iOS版本,預計一個月左右開發完成。

視覺UI設計會這兩天整理好分享出來~ 最后,歡迎喜歡設計的“PP”們跟我這個“小PP”一起交流產品、交互、設計,一起成長為“大PP”。

設計稿展示圖出來啦~

 

本文由 @設計小PP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你寫的很不錯,有具體的日子,具體的工作內容,還有自己的想法

    來自北京 回復
  2. Userflow 是用Sketch畫的嗎?想請教下,那些漂亮的箭頭是有插件嗎?還是自己畫上去的呢?

    來自福建 回復
    1. 自己畫的 熟練了很快的

      回復
    2. 也可以網上找資源下載

      回復
  3. p姐,請問一下那些交互圖你是用什么軟件做的,因為我目前小白,所以想請教一下

    回復
    1. 是用sketch畫的呢

      回復
  4. 說一點不成熟的看法:你可以在給產品足夠的定位之后,也給自己一個更明確的定位,如產品經理、商人。當你的視野拓寬到一個新的高度,所思考的問題才能更加的豐富多樣,一款產品的周期才不至于過于短暫。
    作為一個程序員,我們的策略經常是面向異常開發,衡量可能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成本,產品也類似,誠如你的標題,那么是采用 UGC 還是 PGC,都是團隊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種子落地,而后發芽,也希望你能使它不斷成長。

    看好你們,共勉!

    來自上海 回復
    1. 謝謝你這么真誠的點評,可能是因為還是個大三學生,經歷的還遠遠不夠,視野也不夠寬廣。未來我想做個真正的產品經理,很多人問我為什么不現在設計轉產經,因為我覺著自己還需要沉淀,不想做很水的產經,想做產經也不是因為這個稱謂聽起來很牛,就是想做出使用戶生活更便利的產品,哪怕一點點也會很開心,也是因為視覺往往是狹隘的眼光看產品,我想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一個產品。你的評論讓我思考很多,再次謝謝呢!

      來自湖北 回復
    2. 不知你這方面的成長歷程怎樣,目前來看你很有產品的感覺,并且抓住了內容產業這一大的方向,只不過還需要更多的失敗來積累。
      但是這世界上,沒人關注你的頭銜,也沒人關心你的過去。你的目標可以是繁星滄海,只要努力朝著那個方向,并且讓用戶擁簇你的方向,記住,用戶不是人。而你也絕不像是為了生活而活的人。有點激進,僅供參考。

      來自上海 回復
    3. 嗯!記住你這段話啦!希望未來可以多點失敗的經驗,有時真的感覺從小到大太順并非一件好事,經歷會少很多,我會朝著我想到達的方向努力,未來的路上一起加油!

      來自湖北 回復
  5. 我最近也剛做完一款音樂類的app,并非項目,拿來練手,看完P姐您的這一套完整體系之后感覺自己啥也不會了~~~ ?? ?? ??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一起學習吶 嘻嘻嘻 P姐 哈哈哈哈 稀飯 ??

      來自湖北 回復
  6. ??

    來自廣東 回復
    1. ??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