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產品,是如何提高內容點擊率的”
20世紀70年代,特格拉姆首次提出“信息設計”,不同于“精美的藝術表現”圖形設計的是,信息設計更強調“進行有性能的信息傳遞”。這篇文章,作者總結了5條信息設計的原則,幫助大家更好進行信息的傳遞。
信息設計是除了圖形以外的文字、數據等內容設計,通過信息設計可以提高人們應用信息的性能,在眾多信息中能夠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并且使得信息能被有效地理解。
所以,想讓用戶點進你的內容,關鍵需要讓“信息”獲得有效的展示,而不是強調如何藝術性的表達。
因此,以下總結了5條信息設計的原則,同時結合了我過去幾年在不同Web App產品中的實際應用。
一、靠近與動態
“靠近”指的是信息需要靠近行為目標,顯示在用戶的中央凹區域內;“動態”可理解為“變化”的,但不僅是內容的變化,還需要有位置樣式的變化。
因為人們的視覺系統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中央凹區域,而剩余的是邊緣視覺區域(相當于視覺盲區)。
人們可以輕易的感知到中央凹區域里的事物,而對于落在邊緣視覺區域的事物,他們的存在都很難被發現——除非這個事物是動態的。
在界面中,這將會影響信息的可見性。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右邊的提示設計比左邊的更容易讓用戶看到
比如在我們之前的后臺,有個關于當前“網絡狀態”的信息設計:在正常情況下,界面頂部會顯示“網絡良好”的橫幅,當用戶沒聯網的時候,頂部的橫幅內容會變為“網絡異?!薄?/p>
但當時我們被用戶投訴了。
因為用戶在后臺中進行的都是主流程操作,根本沒注意到頁面頂部的信息變化,進而導致了后面操作的失敗。
所以后來我們將這里的提示信息進行調整,只有異常情況才會動態顯示toast提示,以引起用戶的注意。
讓提示信息顯示在用戶的目標行為附近,或通過動態的展示以引起用戶的注意。
二、適應與側重
“適應”指信息設計需要考慮產品屬性與應用場景,“側重”是根據不同場景需求,適當調整信息呈現的側重點。
不同的產品屬性與應用場景,對應不用的用戶人群,這些人群的需求也相差迥異。
相比左邊的設計僅是把信息“添加”進頁面中,右邊的設計同時適當調整了信息層級,讓信息效用于當下的場景
比如商品列表:
C端商品列表會包含商品圖、商品標題與價格,而商品價格通常被重點突出用來吸引消費者;但在B端產品中,用戶群體是我們的商家,他們最關注的其實是這個商品“我賣了多少份”、“我賺了多少錢”,商品價格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點。
所以在做B端商品列表時,重新設計了信息層級以適應當前的商家場景,側重展示用戶最關注的信息。
根據不同的場景適當調整設計,有側重性地呈現信息以提高使用效率。
三、前置、直達
嚴謹的框架界定、完整的信息展示有時候并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前置”“直達”意為將二級頁面(或獨立功能)信息前置于主頁面中展示,為用戶提供更快捷的直達入口。
其實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用的只是一個產品中的某個核心功能而不是全部功能;如果從使用效率上講,將這個核心功能入口前置展示在主頁面,要比用戶先進入二級頁面、再在全部功能中尋找這個核心功能的使用效率更高。
特別是對于后臺這種專業型工具來說,對產品精準、便捷的訴求會更加明顯。
在實際運用場景下,右邊的設計不僅能快速進行操作,而且這個開關與列表、更多設置選項之間的承接關系也表達地更加清晰
比如當時我們后臺中有一個邀請功能,主頁是歷史邀請列表,二級頁設置邀請條件。在這個二級頁中,包含了“是否接受邀請”的開關、對邀請級別與粉絲量的限制;如果關閉這個開關,則此時二級頁面中剩余的功能設置將失效。
所以我們將這個開關前置到主頁中,通過將關鍵功能前置,打破頁面層級間的分隔,幫助用戶直達關鍵功能。
四、沒必要的簡化
保持簡潔似乎是設計師恒定不變的主題——在許多常規頁面中,如果一個內容包含ABCD不同分類,這些分類信息基本上會被“合并簡化”,折疊成左右滑動的菜單欄樣式。
不過,這種簡化折疊需慎用。
當用戶進入一個頁面后,會快速瀏覽頁面中的主要內容(或占比大的模塊),且瀏覽習慣以上下滑動為主;所以此時占比較小的左右滑動的菜單欄,特別是位于菜單欄第2項后的內容,會被大部分用戶自動忽略。
比如在我們之前的后臺產品設計中,其中的活動類型切換采用的左右滑動菜單欄形式,這也間接導致了當時位于第2、3項菜單中的活動選中率特別低。
對于一些重要功能的切換,右邊的設計比左邊更能引起用戶注意,讓用戶進入選擇的狀態
后來我們將這里進行優化,把原本頂部滑動菜單欄進行下移,變成3個展開的選項;繞開用戶的自動忽略后發現,原本第2、3項活動的點擊率獲得了回升。
折疊為左右滑動的菜單欄,由于用戶瀏覽習慣的影響,通常第1項后的內容會被用戶自動忽略。
五、默認與引導
“默認”指界面中一些默認選項,這些默認的設計可幫助我們引導用戶的操作,同時對于用戶而言,他們并不會輕易改變這些默認信息。
因為用戶對于有可能導致自己失去一些權利、或其他什么的時候會表現的無比敏感——當用戶面對不同選項時,如果此時有個默認選項(不選擇)將比選擇一個可能導致自己失去什么的選項更能獲得安慰。
所以被動的選擇默認狀態,會讓用戶感到更安全、更簡單,和更小的風險。
基于這種默認項心理,也可以引導用戶按我們推薦的路徑操作,盡量減少異常情況的發生。
比如我們后臺設計中有個數據分析模塊,用戶可篩選不同時間段查看數據情況;但如果用戶頻繁切換時間段,將會增加我們系統的計算負荷進而導致數據異常。
面對不同篩選項時,左邊的設計給用戶的第一反應是“這里還有2個選項,我切換試試有什么反應”;右邊的默認項設計可有效削弱用戶對“可選擇”的敏感度
所以我們將時間篩選中的某一項作為默認項,并將其他時間選項收起,用戶來回切換的頻率減少,相應也降低了系統的計算負荷。
運用默認項設計,營造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感,引導用戶的同時盡量減少異常情況的發生。
六、寫在最后
以上關于信息設計的原則,幫助我們將產品信息有效傳遞給用戶。
不過除了“信息傳遞”的使命之外,設計也在不斷地探索著對用戶行為與決策的推動,嘗試著各種提升用戶轉化的可能。
下周,我將更詳細、深入地為大家分享,過去幾年我在不同Web App產品中如何應用認知行為學,助推用戶行為、提升產品轉化。
作者:洪草莓,公眾號:洪草莓
本文由 @洪草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本文主要介紹了,以幫助提高內容的點擊率。這五個原則包括“靠近”、“動態”、“適應”、“側重”和“調整”。
靠近:信息需要靠近用戶的目標行為,顯示在用戶的中央凹區域內。因為人們可以輕易的感知到中央凹區域里的事物,而對于落在邊緣視覺區域的事物,他們的存在都很難被發現。
動態:信息需要有動態的變化,包括內容和位置樣式的變化。因為人們的視覺系統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中央凹區域,而剩余的是邊緣視覺區域。
適應:信息設計需要考慮產品的屬性和應用場景,以適應不同的用戶人群和他們的需求。
側重:根據不同的場景需求,適當調整信息呈現的側重點。不同的產品屬性和應用場景,對應不用的用戶人群,這些人群的需求也相差迥異。
調整:根據不同的場景適當調整設計,有側重性地呈現信息以提高使用效率。
通過遵循這些原則,可以提高信息的有效性,讓用戶更容易找到他們需要的信息,并且理解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