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死亡原因之「負擔過載」

9 評論 7586 瀏覽 53 收藏 14 分鐘

講成功的太多了,講有用的也太多了,這次,我來講講沒用的,同時也講講失敗。

什么是負擔過載

萬物皆有其承載上限,即便是無底洞,也不是真正的無底,他的深度無法超過地球的直徑。

這些上限,很清晰的在我們工作生活中,也許并不是那么的引入矚目。

  • Android可允許調用的方法上限為65536
  • 千年蟲事件(指計算機處理的日期上限,也叫計算機2000年問題,指由于年份使用的是兩位十進制數來表達,無法處理跨世紀日期處理,進而引發各種各樣的功能紊亂,系統故障)
  • 1970起始年事件(與千年蟲類似,指一些程序日期在1970之前,會導致系統紊亂。PS:現在你知道為什么許多產品,生日都會在1970年以上了吧)

當我們所做的事情,超過了固定的上限時,便會出現負擔過載,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當中就包含了“死亡”。

這在我們的產品里是相同的。

當我看到一個1.0的產品異常簡單時,總是會有一種莫名的認同感,1.0真的不需要太多。

實際上,不只是1.0,在我們每次進行版本迭代時,都不需要太多的功能。

不是因為我們偷懶,也不是因為開發成本。

同時開放過多的功能,也會造成用戶的負擔過載。

負擔過載導致死亡的原因

這是我寫的第一篇講死亡的,負擔過載大概是最高頻,但卻最隱秘的死亡原因。

很多創業朋友在失敗后,通常會去找團隊,找資金,找市場的原因,但卻很少提到負擔過載。

為什么負擔過載會導致死亡呢?

有寬度 ,沒深度

我們要堆功能很容易,但要做有深度的功能卻很難, 負擔過載的情況下,我們會盲目的去做許多的功能,可每一個功能的思考深度都是缺少的,甚至我們自己都不清楚為什么要做某個功能。

負擔過載第一個影響的便是產品經理的思維,太多的需求,以至于我們沒有時間去深思熟慮。

功能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用法卻取決于我們如何應用相同的功能,寬度是指我們的功能量多,深度卻是指我們的應用方法巧妙且有效。

1 天的時間,我們可以堆出數十個功能,也可以只輸出 1 個功能,但通過位置,應用方法,文案讓這個功能劇本更有效的深度,更符合人性。

功能不會符合人性,符合人性的只有我們的應用方法。

盲目開發,資源分散

現在許多創業團隊其實都不是在做技術創新,真正的做技術創新,技術創業的團隊非常的少,我們已經進入了應用創新時代。

也就是說,我們的功能是大同小異的,于應用創新而言,我們的開發成本已然降到了最低。1.0階段,其實大部分的功能,2年左右的研發都能夠完成,其實初創團隊并不需要尋找技術大牛,許多的技術大牛,做著普通的事情,唯一不普通的只是事情的數量

我提倡的是“從容不迫”的開發狀態,顯然,這并不那么容易實現,因為影響研發工作量的,恰恰是我們產品經理。

一旦產品經理產生了負擔過載的現象,研發就會出現功能量過載的問題,再優秀的技術大牛,面對夸張的負擔過載,也只有將大部分的精力分散到完全無關的功能當中。

盲目開發,恰恰是許多產品沒有核心功能的原因,過多的研發資源投入到了極為普通的應用功能當中,無法打造更新的,更具備深度的,更個性化的功能。

匆忙運營,開花不結果

許多創業團隊,不是因為項目不好,而是被自己拖死的,我們已經知道了負擔過載對產品經理,對研發的致死因素,可負擔過載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測,它對我們的運營階段來講,也同樣是一種看不見的致死病毒。

過載負擔的結果往往意味著產品的某個版本 同時上線了多個功能,典型的重災區在我們的1.0階段。

我需要強調,運營和產品是兩條并行的線,彼此合作,彼此借力,而由產品部分引發的負擔過載,會成倍數的增加運營的負擔,以至于開花不結果。

我們在運營時,往往需要借助運營點 ,這需要產品提供一些可被運營的媒介,然而,當出現多個運營點時,并且每一個點都是一個所謂的亮點 所謂的核心時,運營體系便會走向崩潰。

我時常和朋友提到,運營比產品更加刺激,在我們努力開發出一個版本時,運營可能已經做完了三到四個運營事件,盡管我是產品經理,但我非常的尊敬運營體系的朋友,他們的注意力需要非常的專注,才能有效的控制一次運營事件。

我們的市場并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運營像產品一樣深思熟慮,也正因為如此,運營的多任務并行難度遠超過產品,畢竟我們還有相對充足的時間去糾正,去修改,比如需求變更。

當我們交付給運營的產物出現過載時,如果沒有被運營主觀上的減少運營點,那基本可以預測未來的運營階段必然是混亂的。

我已經提到了在運營事件當中,運營朋友對這個事件的專注度要求非常高,一個獨立且完整的運營事件,包括運營策略,前期準備,事件開展,過程控制,轉化策略,數據分析,復盤 等多個環節,而這些都會集中在一個星期以內完成。

在這樣的環境下,同時并行兩個以上的運營點,會直接影響運營的過程,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從事運營行業2-3年的朋友,對運營的了解尚顯簡陋的原因。

負擔過載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專注的做好一件事情,自然無法窺視到一件事情所經歷的各個階段,也自然無法將結果調整到最好。

我們總是在來回切,就像切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歌曲,很多時候,事情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畢竟還有那么多的運營點沒有被運營。

當我們的源頭,產品經理出現負擔過載時,我們的運營基本上就可以預判后期的工作節奏以及成果了。

當然,多數情況下,會是只開花,不結果

人多也是一種負擔

我們有時候會近乎偏執的相信自己是正確的,比如,負擔過載的上述 3 個結果,我們都可以歸結到人數上,那我們招人就可以了,增加人手就可以了。

這是對的,但也正因為他是正確的,所以我們離死亡更進一步

1000人以上的企業,與10人的企業,他的復雜度不一樣,他的風險不一樣這個我們是一目了然的,但大部分的時間,我們并沒有意識到 2 個人和 3 個人也是不一樣的。

當我們決定增加團隊時,負擔過載最大的致死因素就開始發生作用了,需求的負擔過載變成了任務過載,現在,他變成了人員過載。

并不是把人放在一起就是一個團隊,不考慮招人成本情況下,我們來看看已經招到人以后產生的致死因素。

新成員融入風險

新成員融入團隊是伴隨著雙向風險的,其中,對團隊而言,新成員的思想會對我們產生沖擊,我們會消耗更多的時間在于新成員的溝通上。

當已經出現負擔過載的情況時,再招人不但不能立即幫我們分擔,降低負擔,反而會為我們增加更多的負擔,讓這種負擔過載的情況變得更為嚴峻。

原本,我們加班能完成的事情,引入新成員以后,不僅僅仍然要加班,而且現在加班也做不完了。

團隊向心力的沖擊

當我們一個人自己做一件事情時,毫無疑問,我們是一心一意的,當我們兩人一起做事時,我們尚且能做到彼此尊重,互相理解。

而這層脆弱的向心力,隨著人數的增加,會逐漸崩壞,我們很難通過人與人的溝通來產生企業文化,更多的需要由規范,原則,無數次的事件來形成企業文化。

而當新成員進入一個團隊時,必然會對團隊向心力產生沖擊,并且,這往往和我們引入的人才能力成正比,越優秀的人才,對我們的向心力沖擊越大。

這是有原因的:

  1. 有經驗的人才,往往由于自己所經歷過的環境,形成了自己判斷事情的標準,我們的技能雖然比較專業,但同樣的,我們的可塑性是比較薄弱的。
  2. 我們很難找到與自己想法完全相同的人, 盡管這樣的人確實存在,但我們所能接觸到的人,相對于所有人來講,實在是太少了。

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我們找了更多的人,但他們并不是來幫我們解決問題的,這很殘酷,但也很現實。

我相信,不論對于招聘者,還是對于應聘者,我們都希望能很好的協作,我也相信,我們都想要幫對方解決問題,都不是來找茬的。

但我們卻忽略了,人數,也是負擔過載的一種結果。

我們迎來了更多的爭執,我們在討論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我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負擔過載不但沒有被降低,反而越來越多,在結果到來之前,我們便早早預測到了結果,但卻無能為力,除非我們能夠學會控制自己,減少負擔。

建議

我們既然已經提到了負擔過載是死亡原因之一,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但文章中不準備展開描述了。有機會的話我會單獨再寫一篇詳細闡述如何避免負擔過載。

最有效的辦法,減少需求量

產品經理是負擔過載的源頭,如果我們能控制需求量,這將會對規避負擔過載有重大價值。在我的習慣里,一個大版本是由固定的節奏的,比如 他會包含 1 個運營點,1 個功能模塊,諸多的細節調整。

砍需求,比新增需求更專業

砍需求,恰恰是專業的一種表現方式,只有我們充分的認識需求,能夠判斷需求的價值,能夠進行需求對比,和選擇,我們才能砍需求,而不是指隨意任性的砍需求。

你能做的,真的沒有那么多

小龍哥如果將微信的源代碼送給你,你能再做一個微信出來嗎?

其實我們能做的事情,并不多,許多時候,即便是把功能做出來了,并且做的和別人一模一樣了,也不見得我們真的能應用這個功能。支付寶,花了許多時間,許多成本才明白他真的做不了社交。(傳言支付寶經過三個月的討論,決定放棄社交)。

我們真的不那么強大, 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

勿以世界為敵,做我們能做的事情,把他做好。

#專欄作家#

枯葉,近6年經驗的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擅長社交,社區,細分群體挖掘。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的很有道理!

    回復
  2. 講的很有道理,確實當你越是想做好一件事,就會越想越復雜,帶來需求的負載。雖然我一直覺得從容的工作節奏才能帶來最優質的結果,但是自己也會不小心就陷入需求的陷阱。
    最近在禪者的初心中看到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修禪就是修禪,不要刻意追什么,刻意追求就會有其它東西混進來,就不是真正的修禪。細細品來,自己做過的項目,越是平常心對待的,越是從容,越是看的很重、想的很多,越是糾結拖延,帶來作者所說的需求過載。感謝作者的分享,很有啟發。

    來自江蘇 回復
  3.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
  4. 都在講砍需求,但需求總是越來越多。

    回復
  5. 我們真的不那么強大, 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
    勿以世界為敵,做我們能做的事情,把他做好。

    來自廣東 回復
  6. 我們真的不那么強大, 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勿以世界為敵,做我們能做的事情,把他做好?!嫘臑槟泓c贊!

    來自上海 回復
    1. 確實

      來自廣東 回復
  7. 想要小龍哥的源代碼

    來自廣東 回復
  8.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