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金融紀要:AI如何革新基金經理調研的學習與生成?

0 評論 2224 瀏覽 3 收藏 10 分鐘

在金融投研領域,信息的海洋浩瀚無邊,而從中提取有價值的洞察和分析結論,對于投資決策至關重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AI在自動化金融紀要生成中的應用正逐漸革新傳統的信息處理方式。

過去幾年,我在投研內容平臺的建設中,深刻感受到金融市場信息爆炸的速度。特別是在路演方面,信息量的激增已經超出人工整理和分析的極限。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下我在AI自動化金融紀要項目中遇到的挑戰、解決方案以及下一步的探索方向。

一、投研內容生成和提取:為什么迫在眉睫?

舉個例子,根據2023年的樣本調查:

  • 線上路演次數在3年內增長了18倍
  • 2023年,有1921家金融機構共進行了近14萬次調研。
  • 在我們內部的一個平臺上,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基金經理路演場次在今年也有非常大的增長。

每位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獨特的投資框架和觀點。信息這么多,如何快速提取并整理出有用的洞察,成了我們每天都在面對的挑戰。人工整理不僅耗時,還容易遺漏關鍵信息。

于是,自動化、智能化的投研內容生成和提取,就成了提升效率的關鍵。

二、基金經理調研AI項目:挑戰與解決方案

在我們的AI項目落地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技術和業務挑戰。下面是我總結的幾大難點和應對策略:

1. 大模型的精準應用

  • 如何選擇合適的大模型? 我們嘗試了多種大模型,發現通義千問豆包在金融領域的泛化能力和性價比表現不錯。
  • 角色塑造和Prompt工程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通過Prompt定義AI的角色、分析框架和輸出規則,讓模型更貼合金融業務場景。

2. 輸出質量的穩定性

AI生成的內容,偶爾會出現冗余和不連貫。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 內容拆分:將大段文本拆成小塊,分步生成,再匯總。
  • 總結優化:讓AI在通讀全篇后生成總結,減少重復,保持連貫。

prompt示例如下:

下面的信息都屬于調研要點,請你先學習和理解下,再次深度閱讀并理解全文后,給出結果;

請合并內容重合的地方,避免重復,使總結更流暢和連貫。

請綜合這些角度,通讀全篇紀要后,輸出能體現基金經理整體市場觀點的總結,而無需逐一分項列出。

3. 減少模型幻覺

AI“瞎編”是個老大難問題。為此,我們設置了以下限制:

  • 嚴格指令:如無信息,直接忽略,不要臆測。
  • 內容篩選:優先輸出更具概括性的內容,避免細節出錯。

prompt示例如下:

如無對應信息,忽略該項;如有重復,優先選擇更具概括性的內容。

4. 輸入內容的質量分級

垃圾進,垃圾出。我們在輸入環節引入了質量分級機制,根據內容來源和專業度打分,提升整體生成質量。

在這一步我們發現不合規的內容,大概占比為1.1%

5. 合規性保障

金融領域,合規是底線。我們的解決方案包括:

1)安全圍欄工程:結合大模型自帶的安全機制、敏感詞庫和風險詞改寫,保障內容合規。

2)風險處理策略

  • 風險拒答:直接拒絕生成高風險內容。
  • 風險改寫:替換敏感詞,在安全范圍內保留內容完整性。

三、系統實現方式

四、下一步:如何用AI賦能投研內容,讓信息有“靈魂”?

這只是個開始,接下來我想探索更多可能性。我深刻感受到一個現實:機構投資者對內容的專業性和深度有著極高要求。他們不是單純地在尋找新聞線索或簡單的調研紀要,他們追求的是能支撐投資決策的洞察和分析結論。面對這樣的群體,AI生成的信息,如何避免“機械化”、讓數據和文字真正“有靈魂”? 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五、成熟應用的局限:新聞和錄音轉文字、總結是不夠的

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成熟的AI工具能完成新聞信息提取調研錄音轉文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信息處理的效率。但是,某些直接的“信息堆砌”方式,對機構投資者來說,缺少了核心價值:

  1. 缺少深度分析: 轉文字只是基礎,真正有價值的是這些信息背后的邏輯推導和投資觀點。
  2. 缺少觀點提煉: 機構投資者更希望看到提煉后的關鍵信息和核心觀點,而非大段冗長的文本。
  3. 缺少個性化見解: 每位基金經理的投資框架和邏輯是獨特的,僅僅記錄他們的原話,并不能體現他們觀點的“靈魂”。
  4. 缺少可視化呈現: 機構投資者希望通過圖表、數據可視化快速理解復雜信息,而不是被海量的文本壓垮。

六、我的探索:如何讓AI生成內容更專業、更有靈魂?

1)AI輔助深度分析,而非簡單提取

tob的應用,還是優先利用的市場上比較專業的資料和素材,然后對輸入的內容進行質量分級,用高質量的內容去歸納出基金經理的投資邏輯、市場判斷和風險偏好。

示例探索方向: “在這次路演中,基金經理強調了哪些行業趨勢?他們的核心觀點如何影響資產配置?與過往調研相比,有哪些觀點變化?”

2)融合大數據,讓結論更有支撐力

簡單的文本輸出無法滿足專業機構的需求,因此未來我可能會嘗試將AI提取的調研內容與市場數據、財務數據、宏觀指標結合,生成有數據支撐的結論。

舉個例子: “根據基金經理對科技行業的樂觀預期,我們結合最近半年科技板塊的財務表現,驗證其觀點的合理性。”

3)自動化觀點對比,挖掘潛在洞察

機構投資者關心的不只是單一觀點,而是不同基金經理之間的觀點差異。我們探索讓AI自動生成觀點對比分析,幫助投資者找到市場共識和分歧點。

應用場景: “在新能源板塊調研中,A經理強調短期回調風險,B經理則看好長期增長。這種分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4)數據可視化,讓信息“圖說話”

最終呈現時,我們發現機構投資者更偏愛圖表和可視化展示。因此,在AI生成文字內容的基礎上,自動生成相關的圖表,讓信息更加直觀。

探索方向: “將基金經理的行業配置觀點,用餅圖或折線圖呈現,快速展示他們的持倉偏好和變化趨勢?!?/p>

AI是工具,但真正的“靈魂”,是我們賦予它的專業性和洞察力。希望我的探索,能為你在投研路上的信息整理和決策提供一些靈感。也非常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私聊我進行交流~

本文由 @懶羊羊的產品經理手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