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沉思錄 | 用邏輯驅動設計創造可持續的產業增長
今天帶大家從項目入手,深入解析產品不同生命周期中的設計邏輯,項目經歷了三個典型的階段,??全文約3000字,閱讀時間僅需5分鐘。
在開始之前,你可能帶著這樣的問題,經常聽到的設計邏輯到底是什么?
如上圖所示,設計思維和邏輯是設計師內部的系統,是解決一系列問題的框架和規律。像??馬兒可以奔騰,??鳥兒可以飛翔。
奔騰和飛翔是外在呈現,其內部的系統才是支持外在呈現的核心。
且隨著AI的革新帶來了“外在呈現”前所未有的提效。利用AI讓我們得以更加專注設計背后的邏輯和推理,輸出更準確有效的設計策略。從置身于設計—跳出來成為設計的“觀察者”。
見下圖:(??干貨滿滿,搬小板凳坐好)
項目背景:
作為58核心的老牌核心業務之—黃頁,是58app上本地生活服務商家的信息聚集平臺,其商業模式以商家發布信息,用戶撥打電話的形式為主。
在線上平臺,商家都希望突出自己的優勢,上傳了大量低品質大字報。商品排序混亂,充斥著各種廣告,這讓用戶很難找到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服務,導致了潛在的流失。
借助業務戰略層的規劃,設計團隊提出的問題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于取得了進展。隨著項目的深入進行,在取得收益的同時我們還實現了部分垂類業務的創新,這一過程中,我們成功找到了突破業務瓶頸的密碼。
跟著我一起往下看吧??
01 設計不光是美學,還是門邏輯學
在此次改版前翻閱一些歷史資料,我們看到視覺迭代已有多個版本,但這些改變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在業務瓶頸的關鍵時刻,當務之急需要搞清楚當前用戶流失的原因,以及用戶的訴求與期望。
因此,在優化體驗階段,我們將用戶體驗作為改版的首要目標。從發現問題到精準分析,根據既定的設計邏輯,層層推進。
從用戶反饋中,我們明確了用戶的痛點,其中包括:線上廣告縱橫、商品品質缺乏、以及信任危機。同時,我們也挖掘了潛在用戶的期望。
調研的結論有了,怎么做出正確的設計?
“好的設計能夠幫助我們馴服復雜,不是讓事物變得簡單,而是去管理復雜” 。
雖然在通用的方法中,簡化信息和簡化流程都是有效的設計手段,但在不同的場景下應該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平衡和調整。具體做法可以從解構開始入手。
通過聚焦明確的用戶目標,解構原有頁面,抽象用戶實際關注重點,進行信息重組和排序,這樣的設計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復雜性,幫助團隊更好地駕馭設計挑戰,從而呈現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優秀設計。
最后經過合理的討論和PK,呈現了上線的具體方案(這里需要相關的經驗進行假設與排除,并不是所有的方案均要上線測試,設計師可以根據過往的經驗做出理性分析與判斷~)
改版后列表煥然一新,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摒棄原來的帖子模式,通過透出用戶關注的保障信息,用戶評價,實際咨詢情況等信息,讓用戶清晰高效的明確不同店鋪的優勢和差異,幫助用戶更好地挑選商家。
流程到這里結束了嗎?當然不是!
在項目驗證階段,我們發現了一個關鍵問題:在列表有效的策略,放在綜合搜索場景下,同樣的頁面呈現出顯著的數據差異。說明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下訴求做出了改變,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找到這個問題的根源呢?
可以按照where(問題所在),why(原因),how(對策)三步推理法找出解決問題的最重要的論點:
where(問題所在)用戶在綜合搜索頁面的轉化較低。
why(原因) 綜合搜轉化的數據僅為店鋪模式下的1/3,可能有兩個原因(假設法):1.在列表看到的信息在綜合搜一樣,不符合結果預期。2.搜索結果不準確,不是用戶想要的。
3.how(對策)排查搜索結果是否準確,優化信息驗證是否帶來正向收益。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用戶意圖,重新定義需求—構思創意—交付設計。
因此,設計流程是非線性的(如下圖),我們需要從微小、低成本的實驗開始,允許失敗,從失敗中學習。我們對結果的反思可以繼續加深對用戶的理解,制定更有效的設計策略。
總體而言,這個需求改版過程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推理和驗證,通過深入挖掘和細分用戶需求,以及嚴謹的AB實驗。對外而言,可能更多地關注到表面的改進,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對細節的深入打磨和挖掘,正如冰山之下隱藏著更多的內容一樣。??
02 創新的好友叫“勤奮”
前面提到黃頁店鋪模式在取得成功以后,給予各方很大信心。但黃頁作為本地服務的聚合平臺,涵蓋超過10個主要品類金額200多個次要品類。
對于豐富的類目和長尾需求,要取得商業的成功,就要從成功的歡呼聲中醒來,挖掘那些更具價值的類目,進行個性化的垂類探索。方法轉變
而傳統的設計方法已不足以滿足復雜的業務探索與創新。如此之多的垂類,選擇哪個進行設計?設計師如何避免盲從?其戰略背后的邏輯是什么?怎么才能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果?
如果還像之前那樣悶頭做事,盲目鉆入細節顯然是不夠的,此時的設計師要具備全局的視眼,站在全局的高度,緊密跟隨產品動態并積極參與其中。面對更為開放的課設計師需要仔細地進行分析和甄別機會。不斷審視垂類的潛力和市場需求,以此為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和創新。
前期的戰略探索對我們深入理解業務和策略起到了關鍵作用,所謂戰術上的事半功倍,都可以追溯到戰略上的勤奮。
在不同的階段,設計的參與度也會有所不同,戰略前期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加深產業的理解,幫助我們更加理性分析問題并增強產品凝聚力。此外,戰略探索還有助于減少信息差,降低認知門檻。
在項目的后期的落地階段,設計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用戶需求特征,市場機會,設計創新。
用戶需求:做長尾的類目,細分用戶群體,需要設計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和加深對用戶的理解,設計師們自發進行了大量的用戶聽音的研究,沉淀產業洞察庫,并與產品團隊階段性地同步工作,以確保設計方案能夠更貼近用戶需求。
市場機會:其實我們做垂類,很多競品已經非常成熟,設計師另一塊重要工作就是加深對市場機會的了解,明確其他競品的玩法和特征,在后續的創新中也能更準確地輸出設計策略。
設計創新:在創意構思階段,我們與產品一起共創探索,通過反復創作和篩選,將眾多選項逐步壓縮,最終留下具有潛力的創意。這種合作模式不僅釋放了團隊的創造力,也通過決策制度的流程化進行了精準過濾,使得最終的創意達到了優秀的狀態。
此處是真實項目實戰中的小tips:
- 脫離已有習慣:以全新目光開待問題,回歸第一性原理去思考;
- 避免陷入細節:制作“垃圾初稿”,我們在自己的創意上花的時間畫越長,潤色越多,就越覺得自己投入得太多,越無法自拔。從而容易陷入對美的追求無形加深放棄的成本(也許你的創意只是被暫時擱淺,那些創意中的亮點也會寫入將來的迭代中);
- 學會放棄:創意本身都是主觀的,會帶有自身情境的偏差。在腦爆中通過不同火花的碰撞,為了給新的創意讓路,需要學會放棄一些創意;
- 記得喊停:無止境的腦爆會造成信息的磨損和耐心的喪失,因此設置節點,階段性地進行收攏,為最終的決策指明方向。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設計資產的沉淀:
原型的創意僅僅是開始,它讓我們將精力集中到原型使用和測試上,并從中獲得經驗。原型實際上是對未來情況的研究。因此,我們制作了垂類研究畫布,讓信息互動得以清晰呈現,降低產品設計多方的信息磨損情況和溝通成本。
03 為用戶設計,也要考慮用戶
項目轉折點????
到了這里,是整個項目的轉折點。根據調研我們發現,一直以來我們更多地站在用戶的需求與視角看待問題,但是整個系統的運轉中不可忽視的角色有兩個:客戶(商家),用戶。
數據顯示,除了用戶外,商家也會反復查看他們的店鋪和帖子。因此,在這個階段中,我們重新審視業務邏輯,明確利益相關方的角色,找到設計的平衡點:
- 用戶:使用某項服務或實體的人。
- 客戶:購買服務或實體的人
面對龐大的產業,我們需要解決龐大用戶群差異性及首要用戶的需求。始終明確兩種需求:一種來自商業設計服務的客戶目標,一種來自平臺類產品的用戶目標。歸根結底,這些都屬于用戶目標。用戶目標+客戶目標=設計目標一個典型的洞察:
在垂類的探索設計中,我們發現關于家裝頁面,數據呈現上來到平臺的用戶找散活的偏多。進一步的調查也證實了這一猜想。但在實際走訪商家中,我們發現,商家駐扎平臺并不是只想接散活,而線上頁面展現形式更趨向于散活服務。因此在改版中,我們綜合考慮了用戶和商家的訴求。
當我們有意識地傾聽用戶和商家共同的聲音時,我們的思維從單一線性轉變為雙螺旋系統。這種設計理念的采用幫助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產業的健康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04 通向羅馬的大路不止一條
在產品發展的三個階段中,我們通過不斷打磨獲得了寶貴的經驗。隨著項目的不斷復雜化,我們提煉出了項目核心的設計邏輯:
不同的產品時期運用不同的設計手法:
05 給讀到最后的你
項目感悟??
底層系統是設計師思維的核心。設計師需要靈活應變,在各種環境下把握設計的全局觀和內在邏輯。
方法本身沒有對錯,但在永無止境的實踐中,不斷嘗試、學習、吸收,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以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設計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多種,歡迎一起交流,學習和討論~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58UXD】,微信公眾號:【58UXD】,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