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掉的“那年今日”,太令人尷尬了!
每當我們打開QQ、微博或是其他社交平臺,“那年今日”版塊就會彈出曾經的那些動態、照片和狀態,用回憶的方式提醒著你,但有時候推送的內容實在是太尷尬了。既然如此,為什么社交媒體如此熱衷于推送“那年今日”呢?
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吐槽:有時候打開一些APP,冷不丁就彈出“那年今日”,死去的回憶開始輪番攻擊我。
打開QQ空間,那年的非主流時光迎面而來,太嚇人了朋友們!
來源:小紅書
打開抖音,本想快快樂樂地刷會小視頻,結果迎面給我來了個“往年今日”,一時沒想起來,我什么時候發過這個東西?
微博也同樣跟上了大部隊,如今還在內測該功能。不禁令人發問:這功能是非出不可嗎?
從用戶視角來看,“那年今日”并不是一個很討喜的版塊,但為什么很多社交平臺都喜歡推送“那年今日”?
一、“那年今日”并不是一個很討喜的版塊,你覺得呢?
討喜與不討喜,主要還是看給你推送的內容。
如果把經歷比作今日,那可能你會笑話某個階段的自己,會覺得當時的自己怎么這么矯情,怎么還發這些東西。
但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回歸以往,慢慢會對昨日的自己釋懷,“那年今日”保留下的不僅僅是我們的“黑歷史”,也可能有很多美好的畫面。
來源:小紅書
從前,我們沒有這些技術和功能去存儲自己的過往,導致很多美好也無法去回憶。如今,我們都擁有了記錄的能力,但卻在眾多信息中遺失了過往的美好。
舉個實際的例子,我和兩位很長時間沒有見過面的朋友聚了次餐,并合影留念了?;丶衣飞弦粋€朋友忽然說,系統相冊提醒七年前的今天,我們仨也一起出去過,也拍了照片,但系統如果不提醒,我們早已忘了,這誰會記得呢?那一刻確實有出乎意料的感動和懷念。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年今日”也可以是一個討喜的版塊。
二、為什么很多社交媒體都喜歡推送“那年今日”?
任何產品/功能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喜好,“那年今日”也是如此。有人喜歡,就有人厭惡。
1.“那年今日”給平臺帶來了什么?
當“那年今日”被推送至用戶的頁面時,一波回憶涌上心頭,觸發了用戶的懷舊情緒。情懷是一個很好的鉤子,可以理解為流失門檻,也可以理解為馬斯洛需求中的歸屬感,是用戶的痕跡。鉤子給到位,就是記憶沙灘偶發的閃光點。
這種懷舊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用戶與平臺之間的情感聯系,讓用戶感受到對平臺有用心在投入,相對地,提高了用戶對產品的依賴性和留存率。
而且對于平臺而言,這是一種低成本的內容生成方式,因為它不需要創造新的內容,而是利用用戶已經發布過的信息,再次創造價值。這不僅節省了內容創作的成本,還讓舊內容煥發新生。
至于這個功能為什么會被模仿和廣泛使用,只能說明它在某方面效果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很多用戶喜歡這個功能,或者說大部分人都不排斥這個功能,那么僅僅只是這一部分厭惡該功能的用戶體驗被犧牲了而已。也就是說,從用戶總體和公司角度來看都是有收益的,所以各平臺才會競相模仿。
功能雖然在形式上都大差不差,但各個平臺在推送規則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這里以抖音和微博為例,看看不同平臺的“那年今日”有什么區別。
2. 不同平臺的“那年今日”有什么不同?
(1)抖音的“往年今日”
抖音中關于“往年今日”規則中提到,會將用戶在抖音中已發布的內容以時間維度進行智能聚合,包括已經刪除的內容,幫助你回憶在抖音記錄的美好生活,倒是和它的slogan蠻契合的。
同時,如果用戶開啟了本地相冊的權限,也會對相冊中的圖片和視頻進行智能分類,并且篩選出相關內容進行聚合,展示你相冊里的美好時光。
來源:抖音
以上視頻內容均可以回憶的形式再次發布進行分享,分享的功能也強化了社交屬性,掀起了用戶的回憶浪潮,懷念那時的自己和他人。
(2)微博的“那年今日”
微博的“那年今日”當前還在內測中,用戶在個人主頁可以查看自己所發布的微博內容,并且支持分享。但微博的“分享回憶”在可見范圍上加了兩層限制,僅部分人可見的微博不能被分享,此時“分享回憶”的按鈕會被隱藏。
如果用戶設置了半年可見,“分享回憶”的按鈕也會被隱藏。若想要分享,可以自行調整可見范圍為全部,再次刷新后方可分享回憶。
來源:微博
并且明確表示個人主頁的“那年今日”模塊不支持關閉/取消,這就讓很多對其不感興趣的用戶體驗很不好,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這個功能可能就很雞肋,甚至令人厭煩。
抖音里的“往年今日”雖然會出現在“消息”和自己的私密相冊里面,但它支持隱藏“消息”中的“往年今日”這個模塊。
所以,對于對此功能不感興趣的用戶,平臺或許可以考慮出一些設定,如【不顯示那年今日】【不再顯示這條那年今日】,給到用戶自主選擇權。
三、結語
“那年今日”起到的作用不僅是為了喚起用戶的回憶,更是為了增強用戶粘性和互動性。通過回顧過去,找到過去的點滴美好,重新感受那些美好的瞬間,也是為當下快節奏的的生活帶來一絲緩沖,停下來看看過去。
這個功能也算是社交平臺的一種創新的嘗試,豐富了內容的多樣性,提供不同于日常信息流的內容,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但與此同時,也免不了會引起了一些爭議和不滿。
平臺的初衷是讓它成為我們生活的調劑,而非負擔。作為用戶,與其把它當作一個“刺頭”,不如換一個角度看待它,說不定會帶來更多的驚喜感。
而平臺也應當視情況不斷優化該功能,更好地服務好用戶,不讓該功能成為用戶的情感枷鎖。只有如此,“那年今日”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做到與過去鏈接,實現其價值。
文章內容部分,感謝@青苔 @什么東西 @半桶水產品 @別打了我是醬油? 等人在 天天問 貢獻的精彩回答~
關于為什么很多社交媒體都喜歡推送“那年今日”?你有什么看法?點擊鏈接,一起來聊聊~
部分素材來源:天天問話題精選
「天天問」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旗下的互助問答模塊,致力產品、運營、營銷等領域知識的學習交流。
本欄目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運營@Ginny 整理編輯發布,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