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到硬!軟件產品硬件化的五大關鍵步驟

5 評論 4479 瀏覽 19 收藏 18 分鐘

現在工作不好做,有人選擇轉崗,有人選擇換公司。產品經理如何選擇?其實,可以考慮將軟件產品硬件化,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當前,政府部門都在開始實行“大一統”的建設模式,就是上面建個系統讓大家都來用,別再各自搞一套、重復造輪子,這不僅省錢還省力。

這種模式啊,對咱們軟件公司來說,簡直是當頭一棒!

本來嘛,賣軟件是個“一本萬利”的買賣,賣得越多,成本就越低,哪怕前期投入大點也沒關系,多賣幾套就賺回來了,毛利率輕輕松松70%以上。

而當我們的客戶開始“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的時候,這生意就不好做了,大家就只能去擠破腦袋搶定制化項目。

說實話,以前很多公司做定制項目,賬面上看著風光。

實際上呢?利潤薄得像紙一樣,一不小心就虧損了。但沒辦法啊,公司里一大幫產研人員等著吃飯呢,只能硬著頭皮接點項目來續命。

所以呢,在當前這種“大一統”建設的趨勢下,企業只能是另謀出路。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不能坐著等死,更不能躺著撒潑。

出路在哪里呢?硬件裝備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一、為啥要咱們把軟件做成硬件呢?

1、硬件產品更容易讓客戶掏大錢

這也是G端行業的特性決定的。買產品的不是用產品的,也就導致很多的軟件產品價值被極大的低估。

除了領導來參觀考察的時候可以展示一下大屏數據,沒有哪個領導會去體驗下這個產品的操作好不好用。

硬件不同的地方在于,不管它用不用,至少是一個東西擺在那里,怎么也算是一個固定資產。買了來,大家都看得到,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要是軟件系統,自己看不懂,總是擔心會被“坑”。

2、硬件產品可沒那么容易被競爭對手抄襲

你費盡心思搞出來個有市場的軟件,結果不出三個月,競爭對手就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了。

你說業內這幾家大公司做出類似的產品,還不一定是抄襲我們的,但有些本地化的小公司你根本杜絕不了。

軟件系統確實是技術門檻太低了,找幾個程序員搗鼓幾個月就可以把產品做出來。

有利潤的情況下,本地企業憑什么一定要選擇代理我們的產品而不選擇自己做一個出來呢?

反過來,這就是硬件產品的優勢,要模仿出一款硬件產品出來,難度和軟件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畢竟硬件還涉及到供應鏈的問題,這也算是公司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3、硬件產品可以拒絕客戶個性化的需求

軟件產品為啥難以標準化?就是因為客戶總覺得軟件嘛,功能、頁面、文字等這些很容易改動,需求提起來沒完沒了。你還沒有合適的理由拒絕。

但硬件設備就不同了,客戶想改?咱們就可以大方地告訴他們:“硬件改動成本高啊,得定制,得加錢。您這單一家改,真心不劃算?!?/p>

客戶一般都能接受這理由。要是軟件你這么說,客戶可能覺得你就是在忽悠他。

小結一下:硬件產品既可以提升產品的售價,增加銷售的機會,也能夠降低產品被模仿、抄襲的可能性,還能夠拒絕各種需求,按照標準化的產品持續銷售。

所以,咱們才想把軟件硬件化改造一番。

二、軟硬件結合,智能化是王道

話說啊,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本應該是打造一個虛擬的數字化世界,但有趣的是,物理化的硬件不僅沒被淘汰,反而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喜歡搞智能化硬件,這是為什么呢?

一個原因嘛,就是智能硬件現在越來越便宜了。咱們大中國可是世界工廠啊,什么都能造,而且成本還低得一批。這不,智能硬件也搭上了這趟“廉價”列車。

另一個原因,隨著大數據的價值不斷的被挖掘,用戶的數據也隨之變得越來越有用。通過手機APP獲取用戶數據的紅利期已經迎來了瓶頸,互聯網大廠為了獲取大量的數據來“喂飽”自己,必然得尋求新的數據來源,智能硬件就成為了獲取用戶數據的一個關鍵管道。

不過啊,咱們要的可不是那些傳統硬件,而是智能硬件。這也是科技型企業區別傳統企業的一個名詞:智能。

那么,硬件設備要具備智能化,應該要具備哪些特點呢?

站在我們產品設計的角度,你得知道啥是智能硬件,才能夠結合軟件產品的認知,碰撞出新產品的機會。

1、數據可以聯網

智能化硬件產品可以通過內置的傳感器或者接口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實現數據的傳輸和共享。

同時,數據可以傳輸到云端進行計算,不再受限于硬件本身的數據存儲、處理能力。

例如,智能家居產品可以通過手機應用或者云平臺,實現對家里的溫度、濕度、照明等數據進行遠程查閱和監控。

2、對硬件的操控更加智能

智能硬件相比傳統硬件,硬件組成多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傳感器。(“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保?/p>

有了傳感器,硬件就能主動接收信息,多個傳感器傳入海量且復雜的數據后,如何更高效的進行數據處理?

智能化硬件產品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就能夠實現對設備的智能控制。

例如,智能音箱可以聽懂主人發出的指令,播放音樂或控制家里的各種電器。

3、設備外觀更具科技感

智能化硬件產品通常具有更現代化的外觀設計,更顯科技感。

一方面,產品使用的材料更加高端、工藝更復雜、設計更創新。

另一方面,因為設備加入了各種智能化的功能,如人臉識別、指紋解鎖、語音喚醒,必然在外觀設計上要融入這些智能化的配件。

例如,可穿戴的智能眼鏡,外觀設計時尚新穎,讓人看起來就非常高科技。

這一部分的內容寫的有點偏理論,總結起來就是,智能化的產品在設計上要考慮到數據物聯、智能操作和科技外觀。

三、軟件系統硬件化實操的幾個步驟

要實現軟件產品的硬件化,不是單純理解的把軟件嵌入到硬件設備中,而是將硬件和軟件緊密結合,實現軟硬件一體化設計。

1、軟硬件融合方案的設計

軟硬件融合方案的設計是軟硬件一體化的基礎。在你打算將軟件產品硬件化之前,就需要考慮到這么幾個方面:

  • 軟件系統的哪些功能需要用物理硬件來支撐?比如說,想要指紋開鎖?得搞個指紋識別器呀!人臉識別?前置攝像頭得上場。想喊一嗓子就喚醒機器?那得塞個拾音器和小喇叭進去。
  • 硬件設備產生的哪些數據需要回傳到管理平臺或軟件應用上?得確保他們之間的“溝通語言”(接口和通信協議)沒問題。比如說,機器拍的小視頻、錄的聲音得能順利傳給咱們的業務系統。
  • 軟件的性能需要什么樣的操作系統和硬件配置才能支撐?當前還得重點考慮國產化的CPU、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的選型,其次再是評估CPU、存儲的相關配置。
  • 設備的電池容量也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重要指標。特別是便攜式的設備,客戶用設備外出辦案,如果這個產品解決的業務場景所耗時間較長,那么設備待機時長就得有保障。

軟硬件融合的核心目標是要兼顧軟件靈活性和硬件高性能,實現既要硬件產品好用又要功能改造容易。

2、設備外觀的選型

設備的外觀選型往往是一個硬件產品是否能大賣的關鍵之一。外觀設計既要符合市場的審美需求,也得滿足產品的功能需要和對應的定位匹配。

特別是,要能夠讓客戶感知到,硬件設備被感知主要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

  • 視覺感知:產品的造型、顏色、風格得吸引人吧?尺寸、材料也不能忽視哦!還有包裝,圖案、色彩、文字和logo都得講究。通過視覺感知可以判斷,產品外觀是否新穎、是否彰顯個性、與眾不同,是否做工精良,看起來高端大氣,是否包裝精美。(這是產品能不能定高價的關鍵。)
  • 觸覺感知:通過觸覺感知的產品特征有:產品的材質、質感、重量、結構強度,產品的交互界面、操作按鈕等。通過觸覺感知可以判斷,產品的材質摸起來是否舒服,重量是不是比較輕巧,按鈕操作是不是比較便捷、靈敏。(硬件產品的銷售客戶是一定要看到實物的,這些觸覺的感知點做的好,也會是產品的一大賣點。)
  • 聽覺感知:主要就是聲音交互和音響的質量。(聲音交互這個就可以作為硬件設備的一個亮點,解決用戶不知道怎么操作的問題,體現操作的友好性。)

簡單來說,設備外觀就是要看起來:新奇特、高大上。

3、嵌入式軟件選型

在選擇嵌入式軟件時,需要考慮到軟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與硬件的兼容性和穩定性。

最好是那種一開機就能自動啟動的軟件,別讓客戶再費勁去找程序打開。

常見的操作系統如下:

  • RTOS/單片機:開發難度低,容易上手,但拓展性和兼容性比較差。一般用在一些低調的設備上,如手環、手表。
  • Linux:開發難度高,但穩定性絕對一流,拓展性和兼容性也還不錯。它經常出現在對安全和穩定性要求高的場合,比如工業路由器這些。
  • 安卓:開發難度適中,穩定性適中,拓展性和兼容性高。一般用在比較高端的產品設備上,也是當前我們做產品主要考慮的嵌入式軟件。

所以說,選嵌入式軟件就像找小伙伴一樣,得看你需要什么類型的,再根據情況挑個最合適的。

4、協同軟件應用選型

軟硬件一體化這家伙,單打獨斗可不行,得找個好搭檔——協同軟件,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威力!這樣不僅能實現更復雜的功能,還能讓咱們的產品方案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說起智能硬件的發展趨勢,它們要么緊抱著生態類APP的大腿,要么就跳進平臺級IOT體系的大家庭。

為啥呢?還不就是為了能實現遠程智能化控制,同時變身數據獲取的小能手!

因此,在協同應用軟件的設計上,要不就是把硬件設備的數據傳輸到某個應用軟件中,成為其數據來源的一部分;要不就是整合到某個物聯網的解決方案中,實現對硬件設備的智能管控。

5、硬件廠家的選擇

硬件設備的推出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環節:供應鏈。

對于完全不懂硬件設備的產品經理來講,最穩妥、最容易、最有效的做法還是尋找一款“半成熟”產品,可以直接OEM,或者簡單提出一些定制需求,就能借助當前公司的銷售渠道推向市場。

不過,在選擇“半成熟”產品還是“代工廠”產品時,可得好好琢磨一下:

  1. 看看產品需求:如果產品對硬件設備的性能和穩定性要求較高,或者需要特定的技術支持,那么選擇“半成熟”產品可能更合適。如果產品對價格和交付時間要求較高,或者需要定制化的硬件設備,那么選擇“代工廠”產品可能更合適。
  2. 算算預期銷量:要是你的產品一年到頭都賣不出幾個,連最小生產批量都達不到,那還是乖乖選“半成熟”產品吧??梢悄愕挠布O備銷量不錯,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想要更高的利潤、更強的渠道掌控力和產品競爭力,那就得直接去找源頭廠家了。畢竟,大多數公司都是設計型的企業,得找代工廠來生產制造。
  3. 掂量技術水平:要是你們公司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來解決可能出現的硬件問題,對產品的性能和穩定性也了如指掌,那就選“代工廠”產品唄。如果你們公司沒有硬件相關的研發人員,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和保障,那還是選“半成熟”產品比較保險。

總之,選擇硬件廠家就像找對象一樣,得門當戶對、情投意合才行!

最后的話

信息技術在狂奔,物聯網也跟風一樣地發展起來,這以后啊,各種混搭、跨界的智能硬件產品肯定會層出不窮,花樣百出。

咱們雖然主要是搞軟件的,但也得瞅瞅智能硬件產品帶來的新機會,說不定就能發現新大陸呢!

做智能硬件和投入AI技術研發類似,都是一條相對有技術含量,有競爭壁壘的,走得人少的路。

正是因為難做,所以能夠做好這兩方面的公司都會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咱們軟件產品經理啊,想要更上一層樓,提升個人實力,這兩個方向可是值得試試的。

作者:武林,公眾號:肖武林

本文由@武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尋找成熟穩定的硬件供應鏈,試試從雙贏合作的模式去探索,市場、銷量、利潤等因素,捆綁雙方的利益點,形成利益共同體~

    來自江蘇 回復
    1. 是的,合作的基礎就是共贏。

      來自江西 回復
  2. 我們也確實有部分需求需要軟硬結合來實施,但是成熟穩定的硬件供應鏈成了老大難,對方無法穩定持續供應相同批次的機器,導致我們不斷被迫適配設備。

    來自河北 回復
    1. 這是沒有辦法的,除非你們的軟件更強勢,可以控標。要不就是你們自己OEM相關的設備。

      來自江西 回復
    2. 哎 中小企業,要做到軟硬結合還是挺難得

      來自河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