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角色實踐記
最近在跟其他兩位同事瑤芝、綠綠一起創建支付寶的全站人物角色。這次項目主要是為了在公司內普及人物角色的方法,提高大家的用戶意識。
通過學習Lene-Nielsen的十步人物角色創建法,結合定量、定性數據,我們將相關步驟進行了如下合并處理。
1. 頭腦風暴:建立假設,確定區分維度和分析框架
創建人物角色,最重要的就是明確按照什么標準來劃分不同用戶群。區分標準不僅要考慮用戶使用行為的實際差異,還應結合產品的商業目標區分主要角色、次要角色和輔助角色。
我們發現以往研究中常用的區分維度主要包括需求、行為和動機三類。結合第三方支付的特性,我們假設可以按照使用經驗(三種水平:≦6個月,6-24個月,≧24個月)和需求強度(是否將網上支付作為首選:是、否、不一定)這兩個維度來劃分用戶群。
分析框架指的是每個人物角色包含哪些具體內容。通常需包括背景信息(如人口學特征、網齡、收入水平等)、使用行為(如支付寶使用頻率等)、目標和典型場景(如用支付寶繳水電煤等)。
2. 定量分析:驗證假設,分析不同用戶群的行為差異
有了分類假設后,我們就采用驗證性方法來分析定量數據:以使用經驗和需求強度為自變量,分析不同用戶群的行為差異??紤]到低需求用戶樣本較少,商業價值也不大,因此分析時暫將這部分數據拋棄。
定量分析發現:高需求用戶的特征較為明顯,不同經驗用戶的使用行為也有較多差異。如高需求老用戶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收入水平也是所有人物角色中最高的。
而中需求用戶的特征則并不那么明顯,三種經驗水平的用戶在性別、年齡、職業等方面均不存在顯著差異。這使得我們開始反思用經驗水平來劃分中需求用戶是否合適。
3. 歸納分類:分析不同人物角色的目標,定義使用情境
我們對每類用戶的具體行為差異進行梳理、比較,重點關注差異較大的行為,進而概括出不同的行為目標。這一步的重點和難點是突出角色差異。我們采用了1-2個詞組用于說明角色的行為目標或關鍵詞,并提供與目標密切相關的標志性語言。
由于中需求用戶特征不夠明顯,因此我們補充考慮了用戶的目標,最終將中需求用戶分解為想賺錢的賣家、擔心網上付款安全的小白領和剛上手買游戲幣的學生玩家。
4. 定性驗證:結合定性資料,細化角色的典型行為,進行有效性和細節的補充
這一步首先要避免的是把自己或周圍的人當成用戶,把用戶的非典型行為當成典型行為。有時,一個用戶會同時包含幾類角色的行為特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從角色的行為目標出發,把單個用戶的行為拆散,分別放到不同角色中去。
為了使人物角色真實、鮮活,我們給每個角色賦予性別、年齡、工作情況、收入水平等基本信息,附上他/她生活的場景照片,描述了他/她使用支付寶的具體操作過程。要注意撰寫場景故事時,語言要盡量簡潔明了、清晰易懂。
此外,展示完每個人物角色后,最好能對所有角色的相關特征進行比較和小結,這樣能幫助其他人更好地理解并記憶角色。
以下是我們創建的一個人物角色。
5. 角色迭代:進行內外部宣講,收集建議更新人物角色,后續跟蹤
人物角色后續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公司同事對角色達成共識。
我們先與設計師溝通,獲得了一些改進建議;然后在一次管理層的用戶體驗會議中進行宣講,效果良好。后續還將采用傳統海報、公司平臺等形式,普及人物角色。
總結這次項目,我們覺得可以在起始階段投入更大精力,如通過員工互動等形式搜集大家對用戶的看法,多找一些不同背景的同事進行頭腦風暴,或者采取探索性分析方法挖掘后臺數據聚類等等。
來源:http://ued.alipay.com/2010/07/practice-note-characters-2/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