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教會你如何全面梳理業務流程(下)
如何有效地拆解業務流程,優化獲客、轉化和復購環節,成為企業提升盈利能力的關鍵。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三個步驟,并從數據角度分析如何通過核心數據指標評估公司的賺錢水平。同時,我們還將介紹一些實用的獲客渠道和復購策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方法。
本片文章我們來講一下如何拆解業務流程。說到業務流程的拆解,無非就是獲客,轉化,復購三個步驟。通過這三步設計用戶使用產品或服務的整個流程。
那我們從數據的角度,要怎么理解這三個步驟呢?
在第一部分我們已經知道,業務就是公司的賺錢方式,而優化業務就是幫助公司更好的賺錢,具體的做法是優化獲客、轉化、復購三個環節,但大家知道,這個賺錢,怎么用數據的方式表達出來么?
作為一個數據分析師,日常的工作就是用數據來服務業務,在獲客、轉化、復購三個環節,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做法,但歸根到底,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歸納出一個最核心的數據指標,通過這3個數據指標,我們就可以大致評估出一家公司的賺錢水平是多少了,這3個指標分別是:
我們還是用Andy同學的“硬核私房菜”來作為案例,來看看這3個指標是怎么起作用的。
首先是獲客,在這個環節,Andy同學可以通過發傳單,打廣告,做團購等等方式來獲取意向客戶,這些業務動作都可以用具體的數據來表示,比如今天發出去100張傳單,有10個人進店,進店率是10%。
但,如果從業務的核心指標來看,就得計算所有的業務動作所花費的成本,平攤到每一個客戶頭上是多少,這樣就可以計算出獲客成本。
以發傳單這個事情為例,你能想到這中間有哪些成本呢?
你可能會想到人工的工資成本,還有傳單的設計,印刷成本。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假設一個員工一天的工資是90塊錢,再加上10塊錢的設計和印刷成本,總共的成本是100元。
這100元的成本換來了10個到店的客戶,那么每一個客戶的獲客成本就是10塊錢。
如果客戶進到餐廳之后,消費的金額超過了10塊錢,那么我們的餐廳就是盈利的,但如果他們的人均消費金額少于10塊,公司就會虧本。
當然,上面這個只是獲客成本最簡單的一種場景,相信你聽完之后,已經能理解什么是獲客成本了,但是,在實際的場景中,獲客這件事并沒有這么簡單。
比如說,餐廳的門頭和裝修其實也是獲客成本的一部分,如果一家餐廳裝修花了60萬,折舊期是5年,那么每年的裝修成本就是12萬,每個月1萬元,這1萬元的成本也要算到獲客成本里面的。
再比如,打廣告需要成本,但并不是每一個看到廣告的人都會成為意向客戶,成為了意向客戶的人也不會都成為付費客戶,整個的過程就像一個漏斗一樣,最上面是看到廣告的人,一部分感興趣的人會成為意向客戶。一部分意向客戶會變成付費客戶。一部分付費客戶會變成持續購買的復購客戶,這個就是數據分析中的漏斗模型。
現在我們把難度升級一下,看看實際的業務獲客會是什么樣子,以投放廣告為例,相信大家都在刷抖音的時候刷到過廣告對吧。那么你知道在抖音打廣告,需要花多少錢么?
這里要給同學們普及一下廣告投放的術語了,如果你要去一個平臺打廣告,根據廣告模式的不同,計費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通常來講廣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計費方式
假設“硬核私房菜”按CPM的方式在抖音打廣告,抖音幫我們展示了一千次廣告內容,收取了10塊錢。最終,有10個意向客戶在我們的廣告里留下了他的聯系方式,那么這次廣告的效果轉化率就是1%,每一個意向客戶的成本是1塊錢。
但是,這1塊錢只是意向客戶的獲客成本,如果這10個意向客戶最終只有1個人最終到了我們的門店,付費吃飯成為了付費客戶,那么從10個意向客戶到1個付費客戶,轉化率就是10%。
如果這個付費客戶吃飯花了20塊錢,那么怎么計算收益呢?
我們要把所有獲客付出的成本都算到他頭上,也就是一個付費客戶的獲客成本是10塊,而他的客單價是20,那么Andy的盈利就是20-10塊,賺了10塊錢。
如果這個客戶以后再也不來吃了,那么我們這一次計算投資回報率(ROI=成交金額?花費成本),結果就是20?10,ROI是2,也就是花費1塊錢成本,可以賺回2塊錢。
那么,你知道真實的商業世界,1個意向客戶的獲客成本是多少么?
- <10
- 10-100
- 100-200
- 200-500
- 500-1000
- >1000
不同的行業,獲客的成本可能不一樣,一般你在抖音刷到的廣告,他們的獲客成本都是在200-500之間,而像to B做SaaS行業的,獲客成本基本都在1000以上,而且這只是意向客戶的獲客成本,如果是付費客戶的獲客成本,要在這個基礎上翻10倍。
如果商家用200塊成本獲取到的客戶,最終成交的轉化率是10%,那么商家最低要把客單價賣到2000塊,自己才能不賺不虧(實際還是虧的,因為還沒算交付產品和服務產生的成本,而且現實生活中能把轉化率做到10%的商家鳳毛麟角,大多數都在5%左右)。對于大型的公司來說,數據提升1個百分點,帶來的結果可能就是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營收變化。
繼續回到我們的案例,“硬核私房菜”現在有了一個付費的客戶,他的獲客成本是10塊,客單價是20,我們不難算出,他的獲客成本占他產生價值的50%,如果這個客戶不復購了,那么這個50%的比例就永遠不會變。
但,如果我們想了一些辦法,讓這個客戶再次消費,第二次他又花了20塊,這時候獲客成本的占比會是多少呢?
不難算出,現在的獲客成本占比是10?40,獲客成本比例降低到了25%。只要這個客戶持續復購,那么獲客成本就會進一步的降低,一次獲客,多次獲得收益,商家的業務也就變得越來越好,這個就是客戶終身價值(CLV)的重要性。
一、 獲取用戶
既然獲客這么重要,那幫助大家簡單了解下獲客的渠道。
以上列舉的,只是獲客方式的冰山一角,因為時間關系沒辦法全部羅列,如果你還見到了其他的獲客方式,歡迎補充。
但作為數據分析師來講,重要的不是深入研究這些獲客的方式,而是理解哪些業務動作,是為那個核心的業務目標服務的就可以了。
1. 私域獲客
私域獲客,也就是通過熟人圈子的方式進行獲客,通過公司老板,員工的人脈圈子,或者是自己客戶的人脈圈子進行業務擴展,有些公司也會把私域獲客稱之為口碑傳播、病毒式傳播、老帶新、轉介紹等等。
在數據分析的維度,私域獲客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k因子。
那么什么是K呢?K=(每個用戶向他的朋友們發出的邀請的數量)×(接收到邀請的人轉化為新用戶的轉化率)
假設每個用戶向他的十個朋友發出邀請,有2個朋友響應了,成為了公司新的意向客戶,那K就是2。也就是1個老客戶帶來了2個新客戶
當K>1時,用戶群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當K<1時,用戶群的到達某個規模就會停止通過自傳播增長
你能想到,當K>1的時候,對公司意味著什么嗎?
對啦,意味著公司即便沒有公域獲客,也可以不斷的增長,這樣公司經營的成本就變得非常低。每個公司都在追求K值大于1,在真實的商業環境中,做得頂級的公司,可以把這個數值做到0.6-0.8,多數公司可能都在0.1-0.3之間。
而在意向客戶到付費客戶的轉化率上面,私域獲客的轉化率也會顯著高于公域渠道的陌生人,因為有前期的信任關系存在,私域客戶成為付費客戶的轉化率行業平均可以做到30%左右,而公域的轉化率,我們之前提到過,做到10%的公司已經是少見,多數都是在5%左右。所以私域獲客,作為目前最有效的獲客方式,會貫穿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
二、客戶轉化
上面我們講了獲客的環節,但吸引客戶的關注并不是最終的目標,我們做業務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賺錢盈利,那么能否盈利,往往決定了公司能否在市場上最終存活下來。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行業和公司的不同,有些公司的變現方式很簡單,比如一家奶茶店,客戶來了直接點單就好。
但也有一些公司在轉化客戶的時候會很復雜,比如建筑工程行業的招標流程,在獲取到意向客戶之后,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前期調研,打通關系,準備標書等動作,最后才能進行轉化。
還有一些行業,比如教育行業,通常會采用先賣一個低價體驗課,然后再賣高價的正價課的方式來轉化客戶。那么教育行業的轉化率是按正價課的轉化來計算的,而不是低價體驗課,這個在行業的術語中叫低轉高。
不同的行業,變現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公司業務來判斷,哪些動作是為轉化這個業務流程負責的。
三、復購
一般,用戶首購后的二次購買行為稱之為復購,如果是訂閱制的商業模式,也可以叫做續費。
Andy同學的“硬核私房菜”餐館,經過同學們的一起努力,現在業務做得還不錯,但Andy同學想增加客戶的復購,讓業務再上一個臺階。
于是,他開始學著其他的餐館那樣,給付費的客戶發放優惠券,在優惠券上寫“下次消費,憑券享受95折優惠”,那么問題來了
【問一問】你接到過這樣的優惠券,你會去使用嗎?
- 會使用
- 隨手扔了
不知道你會怎么做,但滾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隨手扔了。那這就很奇怪,既然占便宜是人的天性,你領了優惠券了,為什么不去使用優惠券呢?不是要占便宜嗎?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容易得到導致不珍惜,不容易得到所以珍惜。
舉個例子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有的人費了好大精力,好不容易搶到了小米的F碼(F碼本身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優惠券,只是憑F碼,有購買到小米手機的權利),很多人如果搶到后不去使用F碼,也會去淘寶、微博或朋友圈里賣掉。
還有阿芙精油,這個是精油品類銷量第一的品牌。他們在讓客戶占便宜這個角度做得很好,客戶下單后都會收到一大堆贈品,其實這些贈品是小樣,客戶試過不同的小樣后,知道自己更喜歡哪個,今后就長期買,加上送了很多小樣,客戶的好評就會增加,進一步促進正在看評價的潛在客戶下單。
用戶購買完了并不是結束,如何讓用戶長期購買才是關鍵所以會涉及到復購??偨Y了以下幾種復購方式,看看哪幾種是你們公司在用的?
- 首充和復購綁定策略,對不同的用戶采取不同的首次轉化和復購綁定的策略,從而來提升用戶的價值。
- 就是針對以往已經產生過購買行為的用戶按照累計消費金額,購買頻率以及最近一次購買時間針對用戶做用戶分層
- 算法推薦,比如淘寶猜你喜歡
- 用戶流失召回
如果想讓用戶多掏錢,少薅羊毛,就一定得找到除了優惠以外其他的吸引點,杜絕無節操無底線地發券。實際上 ,促成用戶復購的除了“便宜”這一個點,常見的原因,還有:
1. 首充和復購綁定策略
當用戶產生第一次購買行為時,其實也是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時候。當用戶第一次產生購買行為時,就可以埋下一個鉤子,刺激用戶在下次有需求時,還能回到產品進行消費。
畢竟比起得到,用戶更害怕失去。為用戶復購埋下一些鉤子,讓用戶因為害怕失去而進行持續消費。
這種常用的手段有,購買返券、消耗累計積分,積分兌換獎品、消耗滿xx次免費領取獎品,購買購物卡等。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大學外邊的奶茶店,買一杯可以登記一個小印章,集齊xx個印章就可以兌換一杯奶茶,這其實就是典型的復購策略。理發店,美容店甚至小吃店總是忽略用戶辦卡消費,甚至給予第一單免單的優惠,這種就是長期綁定用戶復購的手段。
當然,這個策略的核心依舊是用戶分層,針對不同的用戶采取不同的首次轉化和復購綁定的策略,從而來提升用戶的價值。
2. 復購優惠策略
這個運營策略就和RFM模型密切相關。簡單來說,就是針對以往已經產生過購買行為的用戶按照累計消費金額,購買頻率以及最近一次購買時間針對用戶做用戶分層,采取不同的策略刺激用戶最終消費金額的提升。
同樣的思維,也可以將用戶行為進行細分,對于不同的用戶采取不同的發券和老客專享價,讓總體用戶的價值最大化。
3. 需求預判策略
這里的需求預判策略類似于大數據推薦的模式,根據用戶畫像以及用戶行為特征給用戶推薦的一種策略。
我們常見的淘寶的猜你喜歡這些就是采用大數據推薦的方式,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場景促成用戶最終轉化的一種方式。
但是有時候也不能迷戀大數據推薦,如果不是像阿里那樣,有許多的用戶行為和全方位的數據作為支撐,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個性化推薦可能不是用戶真正想要的。
在需求預判上邊,一方面是相似推薦,也就是意味著用戶消費的都是相似的東西,是屬于同一偏好,另外一方面是結合用戶的需求和場景,進行品類延伸。得到先是以精品課的形式打入時長,緊接著推出聽書,電子書等不同的品類,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4. 召回激活策略
前面說的都是對于未流失的用戶,當它再次有需求的時候,可以再用運營策略推用戶一把,讓不想消費的用戶再次消費,讓想消費的用戶多消費。
但是如果用戶已經流失,那么我們則需要召回策略,將用戶召回并重新激活,讓用戶再次產生購買行為。
召回策略就是通過足夠多的觸點和途徑,再次觸發用戶,讓用戶再次產生行動。常見的找回策略有PUSH召回,短信召回,廣告投放召回,老帶新社交召回等策略,通過多個觸點觸達到用戶,讓用戶再次回到產品內進行消費。
以上運營策略不一定全部分開進行使用,而有可能是多個運營策略交叉使用。在用戶的不同階段,可能采取的是不同的復購策略。
本文由 @財源滾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催更催更
復購的圖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