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觸達:3 步平衡用戶體驗與運營效率

0 評論 2488 瀏覽 17 收藏 10 分鐘

精準觸達是平衡用戶體驗與運營效率的核心策略。?本文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三步走策略:?首先,?通過場景化運營,?深入了解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和行為,?選擇合適的觸達工具和時間點,?以精準的文案和利益點觸達用戶,?提高轉化率同時減少干擾。?其次,?構建用戶畫像,?借助大數據分析實現個性化推薦和定制化服務,?讓每條信息都能直擊用戶內心,?提升用戶體驗和忠誠度。?最后,?持續優化與調整觸達策略,?根據用戶反饋和數據分析結果不斷迭代,?確保與用戶需求和市場變化保持同步。?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某天打開網頁或 App,想要使用某個功能,卻被多個彈窗攔截。

或許是有吸引力的活動,忍不住點擊,卻忘了幾分鐘前來這里的目標;或許是完全不感興趣的內容,條件反射地持續關閉,對產品的體驗也大打折扣。

又在某天打開網頁或 App,只是閑逛打發時間,看到了彈窗:購物軟件的大促福利、資訊軟件的熱點內容。這時你便會欣然點擊并參與,對產品好感度提升。

那么,彈窗類的觸達一定會影響用戶體驗嗎?如何評估對業務的短期和長期價值?

其實,對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品、或者有多個業務的公司來說,精準觸達就能夠有效減少用戶在產品內的「損耗」。

今天,我們介紹精準觸達平衡用戶體驗與運營效率的方法,無論你是創業者、產品經理還是市場營銷人員,都可獲得有價值的干貨。

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文部分。

一、主動觸達

用戶的得與失除了彈窗,常見的用戶觸達工具包括但不限于 push、橫幅、短信、微信觸達、智能外呼等。

對于業務來說,主動觸達用戶的好處顯然易見:其一放大產品優勢,在功能告知、版本升級時做到強引導,降低用戶學習成本,培養長期使用習慣;其二提升運營效率,營銷活動、拉新召回動作少不了這些重點渠道。

而對于用戶來說,可能被干擾使用路徑,需要不勝其煩地關閉提醒;也可能在因為在音樂軟件上持續看到各類汽車、美妝、小說等廣告引導,給軟件打上了「吃相難看」的調性標簽。

長期來看,這樣的用戶體驗難免帶來用戶流失。

業務和用戶的需求是無法平衡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

之所以各大平臺沒有放棄主動觸達用戶,不僅是為了短期目標,也是在長期產品運營的周期里看到了收益。

二、3步平衡用戶體驗與運營效率

其實,用戶討厭的從來不是彈窗或者 push,而是未能滿足用戶需求的提醒。所以我們解決平衡用戶體驗與運營效率的難題,也從用戶需求出發。

步驟一:從場景化運營出發,設置冷啟與放量機制

場景化運營,簡單來說,就是知道在什么場景下、選擇什么觸達工具、在什么時間點,以怎樣的文案和利益點將我們的「內容」告知給「人」。

比如之前要推送 20 人才能轉化 1 個人,現在精準找到種子用戶,精準找好場景,推送 10 個人就能轉化 1 個人。

如果種子用戶的轉化效率高,則在用戶池子里通過標簽找到更多相似用戶,對觸達渠道進行放量。(建立標簽體系可參考:煩惱標簽體系大而空?這 3 招解決業務痛點)

聽起來有點耳熟,其實也是抖音早期的內容推薦機制。只是UGC的內容完全交給了算法,而主動觸達除了離不開用戶標簽的實時維護與更新,也需要業務方的經驗總結,才能找出最初的種子用戶標簽。

步驟二:首次出現時機與復訪入口

有問題的彈窗或者 push 之所以招致用戶的反感,是因為其在實質上對用戶進行了打擾,又在形式上則最大限度地吸引了用戶的注意力。

設置出現時機則尤為重要,以下是幾條經驗參考:

  • 盡量不要在用戶剛進入產品時就觸達,避免用戶對產品無感知時下意識關閉。可以設置如停留幾秒后展示、反復切換 tab 但并未消費內容時展示。
  • 盡量不要打斷用戶完成任務的過程。如果用戶已經在加購物車、下單付款等場景,此時還彈出其他紅包吸引、開通分期付款提醒等霸屏彈窗就過度干擾了,可以嘗試用氣泡、側邊浮層等方式,讓用戶有主動選擇空間。
  • 盡量不做沒有吸引力的觸達。如果我們選擇了合適的時機和良好的渠道,同樣需要具備好的視覺吸引力:主題明確、文案精準、視覺不老土、配色和諧…

而在首次觸達之外,有些需要中長期保留的引導,也需要設置復訪入口。如:需要一定學習成本的新手引導教程、需要長期打卡完成的獎勵任務等。而這些復訪入口,在做到與觸發場景一致的同時,在形式上也會弱化提醒,避免干擾其他頁面。

步驟三:保障數據統計與評級

同一個觸達渠道,我們使用的素材、觸達的人群不一樣,如何進行公正合理的數據統計,指導進一步流量精細化運營?可以給到以下參考:

1. 分素材統計而非分渠道統計

push、橫幅、短信、微信觸達、智能外呼等渠道多,不同素材適配的渠道也不一樣,在多次實驗和活動之外,我們也需要及時的數據統計,總結出「哪個鍋蓋更配哪個鍋」的經驗。

2. 新召促活、商業化收入短期至少一方為正,長期則看用戶 LTV 評級

功能性提醒能拉新召回,但減少了商業化投放曝光?大促活動能短期拉動平臺 GMV,但影響了非營銷喜好的用戶流失?從短期效益評估上,至少一方為正。而長期評估上,我們需要評估這類觸達的綜合影響,即用戶長期生命周期價值是否為正向提升。

三、寫在最后

流量紅利正在消失,精細化運營才是王道。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各家業務獲取新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

此時,留住老用戶可以成為互聯網產品良性增長的重要途徑。其實,用戶討厭的從來不是彈窗或者 push,而是未能滿足用戶需求的提醒。那么從用戶需求出發,平衡運營效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以上,就是「精準觸達」的全部內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加魚加肉】,微信公眾號:【加魚加肉的筆記】,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