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項目的啟發與思考

2 評論 1521 瀏覽 5 收藏 8 分鐘

在設計英國倉清關轉運項目的過程中,作者深刻體會到了親身體驗和理解業務流程的重要性。通過實際操作和調研,作者不僅解決了業務問題,還收獲了樂趣和成長。這個過程體現了產品經理在面對問題時的判斷力和創新能力,也展示了團隊氛圍對個人行為的影響。

設計產品方案,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要完美地設計出某個東西,你就必須先熟悉它,真正了解它,這需要投入很大時間和精力,需要反復咀嚼回味,而不只是囫圇吞棗,一旦缺少投入的體驗,設計的過程便會少很多樂趣。

而這一點,近期在設計英國倉清關轉運項目的時候,感觸頗深。

01

國際物流中,卡車轉運是很常見的運輸模式,很多電商公司通常會把買家的碎片化訂單,通過海運/空運的方式,把貨物整合運輸到目的國港口,完成清關繳稅后,再通過卡車或尾程快遞的,發往目的地。

這樣的過程鏈路很長,涉及的角色眾多,派送給消費者的路上也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能做到所有鏈路都把控的公司很少,大多都會選擇與承運商合作,各自完成自己擅長的事情。如卡車公司,海外倉,尾程快遞/郵局(如皇家郵政)等,組合一起來完成派送,這樣最高效。

(英國機場)

如上述英國四個機場中,我們的倉庫在希思羅機場(Heathrow)附近(倫敦左側),因為航司不同,貨物散落在不同的港口,為了把貨都提到倉庫,就需要統計不同港口的貨量,預估需要的卡車數量和車型,并根據預計到崗時間和卡車路途時間,提前預約卡車,分配卡車讓他們按時間提貨,并在這個過程中做到成本、時效最優。

簡單來說,就是既要便宜還要快,比如貨物到了Heathrow港口后,能上午拉回來就不會拖到晚上,能一趟車拉回來,就不會定兩臺車。畢竟英國一輛普通小卡車跑一趟的費用高達 200 英鎊。而產品經理的職責之一,就是搭建系統,幫助業務角色高效完成這些動作,并且協同倉庫和卡車供應商,做好數據交互以及費用結算。

以往做類似的方案時,第一件事情是找到關鍵人員調研:找清關經理和調度人員了解業務流程,梳理他們的卡點,明確方案目的等。但近期在做這個方案的時候,即便做好了上述三個環節,方案依然會被業務吐槽:太想當然了~

02

有一次開會展示方案,我說達曼徹斯特(英國北部機場)距離倉庫 330 英里,如果明天 16:00要提貨,系統可提前創建提貨任務,通知業務人員,今天要預訂卡車去機場提貨。

但業務質疑我說,因為路途堵車或者提貨點擁堵的情況,曼徹斯特機場的貨,一旦超過 12 點到港,當天就不能夠在倉庫關門前,把貨提回來,得安排后天大清早的卡車,而且,這還是港口不擁堵的情況的保守估計。

我沒有去過英國,沒有親身實際的感受當地運輸貨物的情況,容易把流程都當做是理所應當地發生,所以被吐槽之后的第一感受是,借此機會跟著業務走一遍流程。

于是靜下心來,在谷歌地圖上把英國港口都標記了下來,看看他們的位置,并在不同時間段,看看倉庫到港口之間的卡車耗時(谷歌地圖會顯示擁堵情況),并根據業務提供的貨量用表格統計卡車數量,按照實際操作的步驟分配車輛,線下發郵件預約卡車,并跟進從預約到提貨到倉的時間。

(實操一遍)

有了這樣的過程,腦海中開始對卡車路徑有了點輪廓,而且還收獲了很多的樂趣,比如要從不同港口提貨到 LHR 倉庫,MAN(英國北部機場)和STN(倫敦東北部機場)的時間都是14:00,這樣既能大概率提貨到倉,還不會產生高額的等待費。

后來方案修改通過后,回家路上突然想到Shopify產品總監的一句話,大致意思是優秀的 PM 面對問題時都會說我知道用戶需要這個,而不是等我調研一下先。

但產品經理做出這樣判斷,往往很難,就像開頭說的那句話一樣: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會想著優先解決問題,而不是花時間體驗,投入地感受事情本身。且能否花時間感受事情本身,跟能力沒有太大關系,而是跟我們工作、創造的環境有關。

因為環境會塑造出共識,會影響人的行為,而背后的塑造過程,更是跟直屬團隊及共事的人有直接關聯。我發現,如果在一個注重體驗,注重產品創新的團隊氛圍中工作,人往往更容易去感知業務/用戶現狀,共同探討方案,會自發地收集市場的反饋。因為很多方案的靈感,往往源自于對事情本身的理解和還原,是對事情原貌的窺探,而不是過多的設計。

而這樣摸索的過程,也是產品經理設計解決方案的樂趣之一。

本文由 @Leam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認為,做產品更多是要基于用戶需求進行思考,圍繞著用戶去做產品,可能實際往往會于此偏離,但是,只有真的是對用戶有用的產品才會是一個成功的產品,不然結果都會導向失敗,這是一個需要時間證明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在這個過程當中去與產品所有關聯方站在一起,感同身受,才能幫助我們深刻理解產品問題,解決產品問題。

    來自廣東 回復
    1. 你很棒,贊同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