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認識和克服產品設計中的認知偏差

0 評論 4954 瀏覽 8 收藏 7 分鐘

如何定義好的設計?這應該是一個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簡單問題。我們都清楚的知道我們喜歡什么,而那個我們喜歡的就是好的設計,是這樣嗎?

好的設計符合我們各自的看法,符合我們對事物的樣子和行為表現的理解;但是在我們深入的思考以后,那個簡單的答案開始變得復雜起來。其他的人是什么樣子的?以及他們的經驗和興趣是什么?當我們將這些考慮在一起時,好的設計就變成了一個相對的名詞術語,對不同的人意味著不同的事物,有時也會依據不同的使用和個人經驗而改變。

那么設計者如何創造出讓成千上萬客戶感到高興的美的和好用的產品,而不是針對個別的人?如果我們都受到自己的興趣和過去經歷的影響,我們怎樣才能認識到這些傾向,并盡量減少其影響?

一個方式就是不斷地解析自我。不幸的是別人總是比自己更容易看到那些偏好傾向。

為了減少個人偏好的影響,我們首先需要承認它的存在,然后做決定前再三考慮——尤其當我們的假定是基于有限的信息、自我偏好、過度自信或過去經驗的時候。這些因素這么明確是因為我們通常基于這些中的至少一項做決定。

讓我們拿敏捷開發過程作例子,因為它是結合設計實踐的最流行的開發過程之一。

在敏捷開發過程中,設計是在所有的需求確定之前開始的,因此無法拿到所有的信息。這無疑增加了在不成熟方案中的偏好風險。

敏捷過程是迭代的和漸進的,每次迭代持續一到四周。如此短暫的時間框架要求我們快速和高標準的設計,以滿足沖刺規劃的時間。同時,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做足夠的探索,從而我們很容易過早的做決定。

敏捷開發過程需要跨職能團隊處理所有功能的工作,從分析到設計,從開發到測試。因此,需要可以相互分享專業技能的自信的和有經驗的團隊成員。然而越有經驗的設計師,做設計決定時越有可能自然地依據偏好,這主要是由于過于自信導致的。

3個產品設計中影響設計決定的認知偏見

1. 從眾效應

可能被我們忽略的一個認知偏見,其在于我們選擇某個事物首要是因為其他人之前選擇過,而不是我們自己的信念。

然而我們經常覺察不到的從眾效應卻時刻發生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現在經??吹皆O計師將“Material Design”不分行業的用到任何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中,不論電子商務、旅游還是銀行。

過度使用的“Material Design”是一個完美的例子,設計師運用標準化設計以適應與其他社區??上?,標準化的設計讓我們減少創造力,從而進一步促進標準化的運用,最終脫離用戶真正需要的。

2. 錨定效應(沉錨效應)

過于依賴通過研究或測試獲得的第一信息也可能是不利的。

這種偏差可以在RITE(快速迭代測試與評價)方法的行動中看到,一種迭代測試方法。當在測試中使用此方法,一旦在可用性測試中發現問題,就會立即對設計進行更改。在觀察第一個參與者的行為之后,團隊就會在下一輪測試開始之前改進概念。

這里的趨勢關注在一個特定的問題,雖然它可能是一個孤立的結果。收集更多的反饋可能會更好地為以后作明智的決定。但是通過錨定一個結果,我們可能在沒有充足的調查之前丟棄功能和改變方向。

3. 證實性偏差

證實性偏差,是一種傾向尋找,解釋,青睞和回憶信息的方式去證實我們原有的信念或假設。與此同時,我們較少考慮其他的可能性。

當我們搜索和解釋結果,以符合我們對解決方案最初的看法,我們卻落入其陷阱。我們發現自己尋找證據是用來證實我們自己的信念或證明別人錯了。

認知偏見總是有害的嗎?

并非總是。需要注意的是當設計師需要不斷的做與產品相關的決定時,有時這些偏見是有幫助的。所以我們為了按時完成工作我們經常不得不依賴我們先前的經驗。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捷徑可能會導致問題,并導致我們做出脫離任何研究的過早決策。

在我們的決策過程中我們如何最小化認知偏差的影響?

正如前面提到的,我們首先必須自己認識到他們。為了便于我們在決策過程中進行內省,我們需要問不斷的自問。

這實際上是我如何揭示我自己的證實性偏見。我經常自問為什么我傾向于某種解決方案,并且很多次我揭露出這些被很好偽裝成自信和經驗的偏見。

 

題圖來自:Adobe

原文作者:Radu Fotolescu

原文鏈接:https://blogs.adobe.com/creativecloud/recognizing-and-overcoming-cognitive-bias-in-product-design/?segment=design

譯者:靜面人生

本文由 @靜面人生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