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失敗經歷后,終于弄懂了產品規劃

0 評論 2778 瀏覽 30 收藏 20 分鐘

在產品經理的職業生涯中,產品規劃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它不僅決定了產品的方向和未來,還直接影響著產品的成功與否。本文將帶你深入探討產品規劃的內涵、常見誤區以及具體的規劃內容,供大家參考。

產品規劃是每個產品經理成長的必經之路,過程中,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像我一樣的困惑?

  • 不清楚產品規劃的范圍如何?
  • 不知道應該規劃什么需求/功能?
  • 不確定產品規劃的合理性?
  • 不確定產品規劃所需輸出什么?
  • 等等。

今天就跟你聊聊產品規劃的心路旅程和思考。

兩次失敗的產品規劃經歷

2018年-2021年的三年,我在一家頭部在線教育機構,負責1對1跟8人班業務的B端產品建設。具體來說,主要負責業務支撐的Boss系統(含業務系統、老師時段系統、排班系統、班主任工作臺等)以及教師相關系統(含教研平臺、教師工作臺、教師端等)。

當時企業成立已超10年,系統均已成熟,最大的困惑就是:

“沒有新業務/新群體/新技術的出現,成熟產品應該規劃什么?”

最終選無可選,只能分階段進行系統重構,十幾二十個系統,優先從那些時間久遠、交互落后的系統入手。

公司領導層可能也感知到了資源的浪費,最終決定合并兩個子品牌,對應衍生出來的“產品規劃”,從“系統重構”變成了“兩個品牌系統之間數據的合并、遷移”。

同樣的情況,在我后來入職另一家頭部在線教育企業,負責素養業務的B端產品建設期間,又重新上演了一遍。

這兩次經歷讓我對產品規劃產生了一些新的認知。

第一,產品服務于業務,業務服務于企業。產品規劃的價值與前提是業務、企業成長,如果不能看透業務和企業的本質與趨勢,那就是無水之魚、無根之木,產品規劃無從談起。

第二,不同產品階段,對產品規劃的能力和內容的要求完全不同。如果是產品末期,必須接受現實,敢于放棄,重新選擇機會。

什么是產品規劃?有哪些誤區?

百度百科的定義是:

產品規劃是指在了解市場、用戶需求、競爭對手、外部機會與風險以及技術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結合公司自身的情況和發展方向,制定出能夠把握市場機會、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遠景目標,以及實施該遠景目標的戰略、戰術的過程。

我們把它簡化成三句話:

  1. 產品規劃是一個過程
  2. 產品規劃的前提是對市場、用戶、競爭對手、企業自身等的綜合認知
  3. 產品規劃的目標是通過滿足用戶需求來把握市場機會,讓企業具備競爭力

基于定義,我們至少可以識別出以下產品規劃的誤區:

  • 產品規劃不直接等同于需求規劃,就像商業模式不等于盈利模式一樣;
  • 產品規劃不直接等同于月底/季度/年度規劃;
  • 產品規劃不一定只是產品經理的工作;
  • 產品規劃不只看企業自身的資源與意愿,不看市場變化、競爭環境;
  • 產品規劃不是一成不變的計劃,而是一個過程。

那產品規劃到底是什么?

產品規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

它包括但不限于:需求/市場定位、產品形態定位、產品戰略制定、產品多端協同規劃、產品版本規劃、需求規劃等;

產品規劃是一個“一把手”的工作。

如果只是功能/系統級別的產品規劃,“一把手”可以是產品經理即可;如果是產品線/企業級別的產品規劃,則產品規劃不能只是產品經理(或產品總監/產品線負責人)的工作,必須是CEO(或總經理等)工作(可不主導,但一定參與決策);

產品規劃必須具有長期、中期、短期的視角與規劃。

產品規劃是一個不斷打磨、迭代的過程。

這個定義太干,咱們繼續,來點“水貨”。

產品規劃的內容有哪些?

產品生命周期的差異,必然導致產品規劃內容的差異。

  • 如果是產品早期,產品規劃內容包括:需求/市場定位、產品形態定位、產品戰略、產品多端規劃等;
  • 如果是產品成長期/成熟期,產品規劃內容包括:產品戰略、版本規劃、需求規劃等;
  • 如果是產品衰退期,產品規劃內容包括:需求/市場定位、產品形態定位、產品戰略等。

我們依次分別進行說明。

產品規劃之一:需求/市場定位——為誰做產品?

首先,需求/市場定位。它的核心是:解決哪些用戶的哪些需求,核心目的是市場細分和客群聚焦。

以中國SaaS市場為例。它主要分為通用型產品(如OA、CRM、HRM、財務等)適用于所有企業,以及垂直型產品則適用于解決某個行業(如餐飲連鎖、教育、零售、建筑等)的需求。

比如通用型CRM企業有:紛享銷客、銷售易等;HRM企業有:北森、薪人薪事、Moka等;財務/ERP企業有:金蝶、用友等;

比如垂直型企業有:聚焦零售電商的有贊、微盟等;聚焦餐飲服務的二維火、美味不用等、客如云等;聚焦房地產的明源云等;聚焦物流行業的運滿滿、易流科技等。

所以,早期產品的產品規劃,第一要務就是明確需求/市場定位,確認細分市場。

小互動:對于智能手機、新能源車等大眾市場,是否還需要產品的需求/市場細分定位?

產品規劃之二:產品形態定位——方向跟機會在哪里?

第二,產品形態定位。它的核心是從需求和技術變革方向,明確產品形態與機會。

最典型案例就是美團的“四縱四橫”。

它的“四縱四橫”的產品形態定位,最早是2009年由創始人王興提出的“四縱三橫”的理論演變而來。

具體來說,“四縱”是指互聯網用戶的基本需求方向,包括:娛樂、信息、通信、商務四個領域;“四橫”是指互聯網的技術變革方向,包括:搜索、社交、移動、物聯網四個方向。

美團通過“四縱四橫”的理論框架,成功地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例如,在即時零售領域,美團利用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本地生活服務,實現了業務的拓展和多元化。

以SaaS為例??蛻粜枨蟮幕痉较?,包括:市場/營銷、銷售、產品/服務、生產/研發、人力資源、財務、行政、運營;技術變革方向,包含:項目制、訂閱制、私有化、AI數智化。

比如從客戶需求方向看,從基礎能力的人力、財務、銷售、行政方向,開始轉向營銷、運營方向,越來越往“難而正確的事”的方向靠近。開始從追求“降本增效”轉變為“追求盈利”,不再滿足于把SaaS當作“成本中心”,而是把期望當作“盈利中心”。

從技術變革方向看,從一次性項目過渡到按需付費的訂閱制,再轉變為私有部署的安全合規訂閱制,再到兼具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

產品規劃之三:產品戰略——選擇什么,又放棄什么?

第三,產品戰略。它的核心是聚焦北極星指標解決問題,它包含:愿景、北極星指標、挑戰、目標、當前狀況五大部分。

舉兩個例子。

案例1是UBER在2016年時的產品戰略(如下圖),它明確了產品的10年愿景,聚焦北極星指標(即5分鐘內打車成功率),并圍繞唯一的北極星指標,確立挑戰、目標與現狀,最終確認產品的關鍵戰略(即提升重點城市的司機人數,達成50人就有1位司機)。

案例2是我曾經任職過的一家在線教育企業S的產品戰略(如下圖),它確立了企業的北極星指標(即初高中數學學員進步人數),圍繞北極星目標,確認產品挑戰、目標與現狀,最終確認產品的關鍵戰略(即有效衡量與提升初高中數學學員進步人數和進步率)

繪制產品戰略圖的過程,最難的不是圖的制作,而是對企業本質、目標、獨特價值主張的思考,以及對北極星指標確立的決斷力。

比如S企業確立“初高中數學學員進步數”為北極星指標。

核心在于1對1的教學模式,最大的獨立價值在于“讓學員進步更快”,這是它同比其他教學模式(如大班課、小班課等)的優勢;

同時,明確年級是初高中、學科是數學,則是選擇了自己的最大優勢所在。

可能也會有人問:那小學生就不重要了嗎?英文、語文就不重要了嗎?是的,至少當前階段是這樣。

這就是北極星指標的戰略選擇價值,也是一個好的產品戰略的特征(即戰略即選擇)。

產品規劃之四:產品多端規劃——自選哪些戰線?

第四,產品多端規劃。它的核心是明確不同產品的定位與優先級。

當你的產品形態定位后,產品規劃就需要確定,至少需要哪些產品端口才能有效解決用戶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資源優先級投入情況如何。

比如美團在“四縱四橫”的產品形態分析后,明確“移動+商務”領域的本地生活服務,則產品多端規劃中,至少可以明確:

  • PC客戶端:直接放棄,采取“BS”模式,而不是“CS”模式。
  • PC網頁端:市場趨勢開始從互聯網轉向移動互聯網,則逐步放低PC網頁版迭代速度,慢慢直接下線;
  • APP端:重點建設APP端,貼合移動互聯網的趨勢;

比如SaaS產品。

  • PC客戶端:直接放棄,采取“BS”模式;
  • PC網頁端:符合SaaS“開箱即用,實時更新”的特點,可當做重點進行規劃;
  • H5移動端:第二優先級端口,重點且基礎功能需規劃;
  • APP端:次優先級端口,可視資源情況進行規劃;
  • 小程序端:根據業務形態而定,偏營銷或工具屬性,則進行規劃;否則可忽略;

產品規劃之五:版本規劃——有沒有一個好故事?

第五,版本規劃。它的核心是創建并圍繞一個用戶故事或場景,進行連續性的版本規劃。

比如釘釘。

  • 5.0版:叫巴顏喀拉,slogan是“用一切改變,護你前行”;
  • 6.0版:叫新釘釘,新價值,slogan是“讓溝通簡單、讓協同簡單、讓開發簡單”;
  • 7.0版:叫岡仁波齊;
  • 7.5版:叫我的超級助理,核心圍繞“AI場景”展開。

每次大版本更新,都會有一個(或多個)清晰且明確的“用戶故事”為主線,針對性進行產品規劃,讓客戶感知到產品的價值。

再比如飛書People:一站式解決人才管理難題,這也是一個新的用戶故事。

飛書借用這個“故事”重新將相對割裂的人事、招聘、績效、假期、薪酬等功能模塊有效串聯起來,形成一次大版本規劃,重新進行產品定位。

又或者北森2023年重新發布了一個HR SaaS的“用戶故事”——勞動力管理業務地圖,圍繞“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干勁”展開,并完成相關產品規劃。

它們包括但不限于:面對面掃碼招聘、極速入職、藍領招聘、循環排班、智能班次、智能排班、工資核算與解析等。

2024年又發布了一個新HR SaaS的“用戶故事”——iTalentX 8.0,圍繞“AI大模型的HR七大AI助手和全球一體化”展開。

它們包括:AI招聘助手、AI面試官、AI員工助手、AI做課助手、AI陪練助手、AI測評助手、AI領導力教練。

產品規劃之六:需求規劃——如何有效落地?

最后,需求規劃。它的核心是產品需求的閉環式迭代規劃,它是產品規劃的“最后一公里”,是需求/市場定位、產品形態定位、產品戰略、產品多端規劃、版本規劃等五大部分,最終分解并落地的產品規劃。一般是月度/季度/半年度規劃居多。

需求規劃的核心三大原則是:

第一原則:需求最小顆粒度原則。即把產品戰略、故事、版本拆解到需求的最小顆粒度,每個需求就是一個非常細分的場景;

第二原則:需求最小可閉環原則。即確保每個最小顆粒度的需求是獨立且閉環,卻又可以有效形成版本、故事、產品戰略的有效落地;

第三原則:需求收斂原則。即根據需求優先級和資源情況,將需求收斂為最終的月底/季度計劃。

比如這樣

或者這樣:

附錄:不同產品能力的PM,對應的產品規劃能力等級如何?

一路工作的過程中,我也看到了不少優秀的人(尤其是總監級別以上),她們對產品規劃的理解與抉擇,值得借鑒,所以我總結了一個簡單的產品經理能力對照圖,以便于你“看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

基于產品經理能力模型,可簡單將產品規劃能力,劃分為四個等級:

  • 功能級別:一般是1-3年經驗,負責一個功能模塊級別的規劃,交付結果是需求規劃(月度/季度);
  • 系統級別:一般是3-5年經驗,負責一個系統級別的產品規劃,交付結果是版本規劃、需求規劃(季度/半年);
  • 產品線級別:一般是5-10年經驗,負責一條產品線級別的產品規劃,交付結果是需求/市場定位、產品形態定位、產品多端定位、產品戰略、版本規劃;
  • 企業級別:一般是10年以上經驗,負責一個企業的1條(或N條)產品線級別的產品規劃,交付結果是多產品線的需求/市場定位、產品形態定位、產品多端定位、產品戰略,可能還涉及財務、市場營銷相關規劃。

小貼士:每個人以及每個企業階段不同,結果會有差異。上述經驗能力對照表,僅供參考。

專欄作家

邢小作,微信公眾號:產品方法論集散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枚在線教育的產品,關注互聯網教育,喜歡研究用戶心理。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